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失重试验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泡沫SiC/钢双连续相复合材料在3.5%NaCl水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多孔SiC增强体的存在对泡沫SiC/钢双连续相复合材料的腐蚀性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腐蚀敏感性比基体20钢稍大,这是由于基体与SiC之间的大量界面导致复合材料耐蚀性的降低,但界面处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蚀性.泡沫SiC增强体筋结构对其腐蚀行为有较大影响.选用致密骨架制备的复合材料的耐蚀性明显不如纯基体(45钢),主要原因是Fe与致密SiC骨架间存在电偶腐蚀倾向. 相似文献
2.
用电化学方法和浸泡试验研究了SiC颗粒粒度和体积分数对SiCp/ 2 0 2 4Al铝基复合材料在 3.5 %NaCl水溶液中耐蚀性的影响 ,作为比较对 2 0 2 4Al的耐蚀性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与基体相比 ,SiCp/ 2 0 2 4Al复合材料并不增加点蚀敏感性 ,其抗蚀性与SiC体积分数和粒度有关 ,SiC颗粒体积分数低或粒度高的复合材料 ,其抗蚀性往往大。 相似文献
3.
2024Al与SiCp/2024Al复合材料的腐蚀与腐蚀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电化学方法和腐蚀失重法研究了2024Al和SiCp/2024Al复合材料在3.5%NaCl水溶液中的耐蚀性,用电化学阻抗技术对它们的硫酸阳极氧化膜保护进行了跟踪评价。结果表明SiCp/2024Al在3.5%NaAl水溶液中2024Al有较大的腐蚀敏感性。2024Al表面的阳极氧化膜,经热水封闭后,可提供相当好的保护作用,热水封闭的SiCp/2024Al阳级氧化膜,具有良好的耐NaCl溶液腐蚀能力,由于氧化膜中SiC颗粒的存在破坏了氧化膜的完整性和均匀性,故其耐蚀性不如2024Al合金的阳极氧化膜。 相似文献
4.
用电化学方法和腐蚀失重法研究了 2024Al和SiCp/2024Al复合材料在 3.5%NaCl水溶液中的耐蚀性,用电化学阻 抗技术对它们的硫酸阳极氧化膜保护性进行了跟踪评价.结果表明SiCp/2024Al在 3.5%NaCl水溶液中比 2024Al有较大的 腐蚀敏感性.2024Al表面的阳极氧化膜,经热水封闭后,可提供相当好的保护作用.热水封闭的Sip/2024Al阳极氧化膜, 具有良好的耐 NaCl溶液腐蚀能力,由于氧化膜中SiC颗粒的存在破坏了氧化膜的完整性和均匀性,故其耐蚀性不如 2024 Al 合金的阳极氧化膜. 相似文献
5.
SiCp/2024Al铝基复合材料的耐蚀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用电化学方法和浸泡试验研究了SiC颗粒粒度和体积分数对SiCp/2024Al铝基复合材料在3.5%,NaCl水溶液中耐蚀性的影响,作为比较对2024Al的耐蚀性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基体相比,SiCp/2024Al复合材料并不增点蚀敏感性,其抗蚀性与SiC体积分数和粒度有关,SiC颗粒体积分数低或粒度高的复合材料,其抗蚀性往往大。 相似文献
6.
HA/Mg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腐蚀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纯镁为基体,以化学沉淀法制备的针状羟基磷灰石(HA)粉体为增强体,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不同HA含量的HAp/Mg复合材料。对所制备复合材料的组织、物相以及在模拟体液(simulated body fluid,简称SBF)中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A在烧结过程中与镁基体没有发生明显反应:HA对HA/Mg复合材料的密度、硬度及强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HA加入可以提高复合材料在模拟体液中的抗腐蚀能力和抑制模拟体液的pH值增加,通过调整HA的体积分数可以调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腐蚀速率。 相似文献
7.
8.
采用热压和热轧方法制备了三维石墨烯纳米片网络/Cu复合材料(3D-GLNN/Cu),组织表征结果表明,在块体复合材料中石墨烯网络结构保持完整,有效限制了Cu基体晶粒长大,热压态和热轧态3D-GLNN/Cu的硬度分别较纯Cu提高了8%和46%。采用电化学方法和空蚀失重分析研究了其在模拟海洋环境中的腐蚀和空蚀行为。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3D-GLNN/Cu的阳极溶解电流与热压态纯Cu相比显著降低,热轧处理对复合材料的耐蚀性影响不大。腐蚀电位下的电化学阻抗谱(EIS)及电化学等效电路拟合分析结果表明,3DGLNN/Cu的电极过程动力学较为复杂,主要受电荷转移和扩散过程共同控制。欧姆电阻校正后的Bode图结果表明,高频区的相位角大于-90°而阻抗模斜率约为-0.9,Cu及2种3D-GLNN/Cu复合材料在模拟海水中均存在常相位角元件(CPE)特征,这主要是因为电极表面材料结构和成分不均一性导致的局部界面电容和电荷转移电阻存在差异。随着浸泡时间延长(从1 h到9 d),EIS高频区容抗弧均是先增加后减小,主要是因为腐蚀生成的CuCl盐膜在表面的覆盖与局部脱落有关,EIS低频区出现扩散阻抗特征,且... 相似文献
9.
10.
镀锌层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腐蚀电位分析和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了经钝化的镀锌钢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镀锌钝化层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分为三个阶段:钝化膜的溶解、镀锌层的阴极保护和钢基体的腐蚀.浸泡初期主要受Cl-浓度影响,且浓度越高腐蚀越严重;浸泡中期,随着Cl-浓度增加镀锌层耐腐蚀性能先减小后增大,在5%NaCl溶液中耐腐蚀性最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挤压态Mg99.2Ca0.6Mn0.2镁合金的位伸行为和压缩行为,探讨了合金在不同PH值的SBF模拟体液中的电化学极化曲线和阻抗谱,以评定合金的腐蚀性能,为镁合金植入材料的制备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挤压态Mg99.2Ca0.6Mn0.2合金表现出准解理断裂的特征,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分别为279 MPa、251 MPa和11%,抗压强度为330 MPa。腐蚀介质的PH值对合金的腐蚀性能有显著影响。随着腐蚀介质PH值升高,阻抗谱弧半径大幅度增大,合金的腐蚀电位升高,腐蚀电流密度降低,合金的腐蚀速率明显下降。在阻抗谱的低频端出现了一个时间常数。PH值为7.2和10的SBF溶液中的瞬时腐蚀速率分别为4.1 mm/a和0.2 mm/a。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不同材料在微细电火花线切割(MWEDM)加工下的表面耐蚀性,分别对W18Cr4V,60Si2Mn和M42三种材料进行加工,借助微电解池装置和电化学工作站对各试件做表面耐蚀性试验,进行电化学阻抗谱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测量分析,采用倒置金相显微镜对腐蚀后的表面进行拍照观察并与平磨加工表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表面耐蚀性整体优于平磨加工表面;对于不同材料,MWEDM表面耐蚀性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同种材料,选取适当的加工参数能够得到耐蚀性较好的表面.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动电位极化、恒电流和交流阻抗测试方法研究了Hg和Ga元素对Mg2%Hg,Mg2%Ga和Mg2%Hg2%Ga合金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能谱分析了上述合金的显微组织和腐蚀表面形貌。结果表明:Mg2%Ga合金是固溶体,Mg-2%Hg和Mg-2%Hg2%Ga合金的晶界有白色第二相。Mg-2%Ga合金的平均电位为1.48V,腐蚀电流密度为0.15mA/cm2,电化学活性差,耐腐蚀性能好。Mg-2%Hg-2%Ga合金的平均电位1.848V,腐蚀电流密度为2.136mA/cm2,电化学活性好,耐腐蚀性能差。MgHgGa合金的活化机制是Hg和Ga原子的溶解沉积。 相似文献
15.
16.
镁及其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和比刚度高、阻尼减振和电磁屏蔽性能好、液态成型和机加工性能优良、易回收再生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地面交通和3C产品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镁合金的绝对强度偏低,耐热和耐腐蚀性能不佳,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研究和工程实践显示,粉末冶金工艺在改善镁基材料力学性能和耐蚀性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粉末冶金镁基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并简要介绍了粉末冶金镁基材料在生物医学、汽车和储氢等领域的应用情况,最后,展望了粉末冶金镁基材料及工艺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18.
Liu YanbinLiu Yong Tang HuipingWang Bin Liu Bin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11,509(8):3592-3601
In situ TiC particle reinforced titanium matrix composites (TMCs) were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by reactive sintering of Ti + Mo2C and Ti + VC compacts. The results of the tensile tests at ambient and elevated temperatures show that the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additive content (Mo2C and VC), and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s. Comparing the two types of TMCs, the Ti + VC composites have a lower strength than the Ti + Mo2C composites, but can more effectively retain the strength to elevated temperatures. Microstructural analyses show that the main strengthening mechanisms of the TMCs are solid solution, grain refinement and particulate strengthening. Different dominant strengthening mechanisms in different composite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variations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the volume fraction of TiC particles is the main factor for increasing the strength.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