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针对生物活性炭技术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水质安全性问题,提出了臭氧氧化前投加微量高锰酸盐氧化的处理方法,并与臭氧活性炭技术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投加高锰酸盐有利于臭氧活性炭技术的运行,提高了对颗粒物的去除;总有机炭的去除率可以提高10%以上,而UV254的去除率可以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2.
沈琪  张旭 《辽宁化工》2010,39(11):1166-1167
介绍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工作原理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该项技术在应用中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此项技术的一些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3.
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素娥 《广东化工》2010,37(5):174-175,183
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技术是以活性炭及其负载活性组分作为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有机污染物的水处理技术。近年来,由于其催化剂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回收处理,成本较低且活性高,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文章对负载型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进行介绍,阐述其在水处理中应用,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原水有机物臭氧氧化前后种类和结构变化的分析,探讨了臭氧氧化对生物活性炭处理有机物的降解特征.结果表明,臭氧氧化除将少部分有机物直接氧化分解为无机物外,主要作用是将芳香族,链烃类和脂肪族等氧化后为脂肪族、羧酸类和酯类等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了可生化性;水中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从3 000~6 000降低至2 000~3 000,特别是小于500的有机物含量显著增加.臭氧氧化后水中的残余臭氧对改善活性炭的微孔结构有一定作用.从吸附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对溶解性有机炭降解所起的贡献看,臭氧氧化并不利于发挥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而是大大增强了生物降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臭氧化活性炭技术在生活饮用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进展,通过研究国内外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实践,综述了臭氧化—生物活性炭联用技术的作用机理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分析了此项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介绍提高此项技术的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6.
臭氧氧化法再生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利用臭氧氧化法再生吸附了对硝基苯酚的活性炭。实验结果表明,臭氧氧化法对活性炭有着较好的再生能力,但活性炭的吸附饱和程度对其再生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当活性炭的吸附量比较小时,臭氧氧化法对其有着很好的再生效率;而当其吸附饱和程度较高时,臭氧对其的吸附能力几乎无法再生。臭氧对活性炭的再生效率与活性炭的干燥与否无关。臭氧氧化再生活性炭有一个较佳的处理时间,在本实验条件下只需10min即可,延长处理时间不会提高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臭氧投加量对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再生水效果的影响,在中试系统中考察了随臭氧投加量的变化O3-BAC组合工艺对再生水中常规指标的去除效能.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反应接触时间为30min,活性炭滤池空床接触时间(BECT)为15min时,当臭氧投加量在1.10mg/L范围内变化,组合工艺对色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进行长期去除实际海水有机污染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O3-BAC工艺可有效去除海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系统运行稳定,反冲洗对BAC去除有机物影响不大.对有机污染较严重的海水,臭氧投加量3~6 mg·L-1、氧化接触时间30~60 min、水温10.5~29.0℃、BAC滤柱HRT为1h情况下,O3-BAC 工艺对TOC、DOC、CODMn、UV254以及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在38%、34%、55%、55%、95%以上,出水可作为反渗透膜海水淡化的进水.  相似文献   

9.
综述臭氧生物活性炭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净化机理,探讨臭氧氧化状况、臭氧反应塔填料和滤料材质、空床接触时间、水温及反冲洗对该工艺的影响并分析该工艺的研究现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高锰酸盐预氧化—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去除藻类的效能.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盐预氧化能明显改善混凝工艺对藻类的去除效果,随高锰酸盐投量的增加,混凝工艺对藻类的去除率呈上升趋势.生物活性炭滤池对藻类的去除主要集中在进水端,在20 cm处,去除率可达到60%.高锰酸盐—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对藻类及有机物有明显的去除,去除率可...  相似文献   

11.
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组合工艺是利用臭氧将水中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氧化为小分子有机物,经生物活性炭吸附降解而有效去除污染物的新型工艺。分析臭氧投加量、臭氧反应塔填料和滤料材质、空床接触时间、水温及反冲洗对该工艺的影响及其研究现状。目前,O3-BAC技术在试验研究和工程实际中,有一些机理性的问题还没有研究清楚,影响工艺的运行和控制。因此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对臭氧投加量和反冲洗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O_3-BAC工艺去除水源水中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组合工艺是利用臭氧将水中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氧化为小分子有机物,经生物活性炭吸附降解而有效去除污染物的新型工艺。分析臭氧投加量、臭氧反应塔填料和滤料材质、空床接触时间、水温及反冲洗对该工艺的影响及其研究现状。目前,O3-BAC技术在试验研究和工程实际中,有一些机理性的问题还没有研究清楚,影响工艺的运行和控制。因此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对臭氧投加量和反冲洗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比了常规臭氧活性炭、中置臭氧活性炭、曝气活性炭滤池3种不同的工艺对北江顺德水道II~III类水质的净水效果。结果表明,曝气活性炭滤池采用0.2的气水体积比对CODMn的去除效果比常规、中置活性炭的处理效果要好,去除率达45.95%;中置臭氧活性炭工艺对UV254、TOC的去除效果最好,0.5 mg.L-1时去除率分别达66.36%、38.99%;曝气活性炭滤池对于高含量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中置臭氧活性炭滤池,0.4的气水体积比时氨氮去除率达99.43%,出水达到GB 5749-2006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针对南方亚热带地区常规给水处理工艺下的砂滤出水,应用臭氧一生物活性炭工艺进行深度处理中试试验,经过一个水文年(12个月)的运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后臭氧投加量(1.0~3.0mg/L)下,随着后臭氧投加量的增加,后臭氧接触塔及炭滤池对CODMn的去除率总体上呈逐步升高的趋势;后臭氧投加量和臭氧后水浊度、炭滤池对锰的去除率有明显的相关性;当后臭氧投加量为1.8~2.0mg/L时,各项水质指标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已无需增大投药量;系统在冬季水温较低时运行对可以生物降解的CODMn与氨氮的去除率未出现下降趋势,表明本工艺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粉末活性炭与高锰酸钾联用去除有机物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流量为5m^3/h,实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高锰酸钾联用可有效的减小由于粉末活性炭的投加对气浮出水浊度造成的负影响;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对有机物的去除可取得比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单独应用更好的效果,但没有表现出协同作用,原因为原水中的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经高锰酸钾预氧化发生了不利于粉末活性炭吸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南方湿热地区深度处理O3-生物活性炭(BAC)工艺炭滤池出水pH大幅降低问题,研究了主接触池O3投加量、炭滤池内的酸性气体CO2、炭滤池进水水质等因素对炭滤池出水pH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主接触池O3投加量增加至5 mg·L-1时,炭滤池内pH无变化;炭滤池产生CO2对炭滤池pH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但当炭滤池进水pH从6.10~9.10改变时,炭滤池出水pH维持在6.80~7.00。炭滤池是个酸碱缓冲系统,其关键作用的是活性炭自身。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研究发现,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具有两性性质,能中和水中的H+或OH-。且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的数量随着其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从而使活性炭pH下降,致使炭滤池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pH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An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eliminate the decrease of effluent pH value in carbon filter in O3-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process. The influence factors were examined in a pilot test, and pH w...  相似文献   

18.
An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eliminate the decrease of effluent pH value in carbon filter in O3-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process. The influence factors were examined in a pilot test, and pH was adjusted in the pilot and waterworks.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bon filter is an acid-base buffer system and the activated carbon is the key factor. Chemical functional groups on activated carbon surface present acid-base properties to buffer the water but decrease with time, so that effluent pH value decreases. The effects of ozone dosage, CO2 in the carbon filter, and the filter influent quality are negligible. A new method to adjust pH is developed: the activated carbon is first modified by soaking in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to make its pH reach the desired value, and then the pH value of inflow is controlled to certain value by dosing lime in sand filter influent. The method is economical and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9.
在扬州万福闸水源地闭闸期间的高藻期考察了采用高锰酸钾(PP)预氧化和粉末活性炭(PAC)吸附与常规工艺联用对高藻水的净化效果,优化了PAC的投加位置。试验结果表明,取水口投加1.5 mg/L的PP,混凝前投加15 mg/L的PAC,该工艺与常规工艺联用对高藻水的净化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