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化石燃料日渐减少,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石油价格持续攀升,环境压力不断加大,迫使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加关注和重视替代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许多国家纷纷调整能源发展战略,众多国际石油公司已经或正在进行战略转型,逐步由石油公司向能源公司过渡。一个新的能源结构格局正在彩成,能源供应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朗。按照我国“既积极做好开源工作,又优先做好节约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蘸源发展策略,在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开发利用力度的同时,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发展有助于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依赖的替代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已是解决我国能源资源问题,确保能源长期安全的重要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2.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孟曙光2008年7月24日在昆明召开的“应对气候变化:中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研讨会”上表示,中国科技部将重点支持太阳能发电与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生物质燃料与生物质发电、风力发电、氢能及燃料电池、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等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领域的基础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的国际科技合作,并合作培养从事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研究开发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3.
4.
2011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制定好“十二五”规划,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正值我国国家能源和“十二五”能源规划编制之时,笔者采访了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咨询委员会徐锭明主任,请他谈了我国新能源今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从2008年4月15日举行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合作战略研讨会”上获悉,我国将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相似文献
7.
石油行业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实践——供需矛盾与环境问题催生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面对全球复杂的能源格局、地缘政治格局和环保趋势,力求以多种能源满足和确保能源需求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近20年来,世界石油工业作为全球能源的主要提供行业之一,一些石油公司在谋求油气产量增长的同时,也以务实的态度对待全球能源市场的未来,并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之一。中国石油企业担负着保证我国能源供应安全的责任,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柳静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21,(1)
以能源转型的背景为起点,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对存在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就中国实际现状来看,能源转型的基础较为薄弱,并且可再生能源对于政府发依赖过高,不利于转型发展.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低阻碍了其发展.因此,有必要根据实际问题,提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德国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较为系统和成熟,尽管与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不同,但以节能降耗和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能源管理核心的宗旨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为顺应全球气候治理和能源转型趋势,七大国际石油公司均提出了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尽管欧美石油公司在目标细节上仍存在较大差异,但总体而言,国际石油公司的低碳转型已从战略观望期进入战略实施期,具体表现包括国际石油公司实施了大幅提高低碳和新能源业务投资、依靠收并购和直接投资等途径快速布局低碳和新能源业务以及抱团开展低碳和新能源技术研发等实际举措。目前国际石油公司的重点发展领域包括风能发电、光伏发电、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和氢能等低碳和新能源业务。中国油气企业应根据中国国情和企业自身特点,在保持油气业务核心地位的前提下,适度加大低碳和新能源业务投资,碳减排与碳利用双管齐下,合理布局新能源业务,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合作。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中国石油地热资源的特点,以及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所具有的优势,总结出油区地热资源的3种基本类型,据此提出了开发油区地热资源的4种模式,即常规地热水资源、开发模式、油田产出水热资源开发模式、浅层地热资源开发模式和中低温地热发电利用模式。根据自身优势及国内能源状况和国家政策,展望了中国石油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前景。中国石油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应依托油田,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废弃井和油田采出水,进行地热资源综合利用,降低能耗,改善油区工作和生活环境,在地热资源温度较高区域可以进行中低温地热发电。中国石油自身能源消耗量大,节能减排空间大,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前景极为广阔。 相似文献
12.
世界石油设备发展的新特点及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以美国、加拿大石油设备和全球移动式平台为例,综述介绍了2006年国外石油钻井设备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给予我国的良好机遇及面临的挑战;研究分析其发展概况;推测世界石油设备总的发展趋向;并提出了应对挑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世界石油工业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油气勘探和开发领域不断扩大,所涉及的对象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条件下,能克服困难,不断获得重大的突破,其中,石油地质理论在世界油气的勘探和开发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给世界石油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21世纪的世界石油工业还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油近期新区油气勘探成果及面临的挑战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随着1998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大重组,中国油气勘探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三大油公司将面临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目前,从油气资源、储量、产量拥有量来看,中国石油在国内几大油公司中均处于主导地位,与国际油公司相比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针对中国石油的勘探状况,通过加强分层次的综合地质研究工作、加强地震技术攻关和地震准备工作、加大先进适用主导勘探技术的应用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新区勘探近期取得了一大批重要发现和成果,为提高中国石油上游业务价值的成长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石油所辖探区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勘探工作,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勘探程度日益提高,勘探难度日趋加大,新区勘探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仍将非常严峻,只要继续坚持近期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扎扎实实地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新区勘探将会不断获得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6.
17.
石油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能源(就目前而言),在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勘探程度的逐年提高,油气勘探难度亦愈来愈大。在“背斜理论”指导下,容易找到的背斜油气藏多已被发现,目前,所面对的是越来越复杂的油气勘探对象。然而,地球科学的新理论.如沉积盆地动力学、含油气系统、深盆气地质、成藏动力学等新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为我国和世界油气勘探的稳步发展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地球科学的新方法如盆地分析模拟技术、油藏描述技术、成像测井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油气进一步勘探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全面推进"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海外油气资源市场和石油工程作业服务市场,海外业务步入持续发展的快车道。文章论述了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开展海外勘探开发与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业务的发展现状、经营特点、发展规划和各自的做法,并从管理体制、发展与转型模式、装备技术与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海外上游资产并购与技术服务中可资借鉴的做法,以及应遵守的规则和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Published:// 《中国炼油与石油化工》2007,(2):1-9
The operating circumstances of refinery industry in China in 2005 were referred to in this paper, along with the processes for development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imed at regionalization, concentrated disposition of enterprises and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bases. The pressure faced currently by the oil refining industry in terms of resources aval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was analyzed. The key el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refining industry restructuring to economize on all kinds of resources were discussed and presented. It is stated that the key for building an energy and materials saving oil refining industry should rely on the adoption of advanced process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djustment of refinery configuration, improving the energy 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efficiency, deep processing of crude oils, optimizing all kinds of resources, reducing effluents by saving water, as well as boosting the integration of oil refining with chemical production, concentrated disposition and realization of large scale of process uni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