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lanning》2015,(4)
谢赫作为南朝时期重要的绘画理论家,首次提出了"六法"论,对中国古代绘画特别是人物画的发展起到了早期启蒙作用。文章认为,"气韵生动"为谢赫"六法"的精神内核,是绘画创作者的性情传递到画面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
"形神"理论最早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哲学问题,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和随之而来的玄学思想深化了这一理论,并使之具有了美学意味,进而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原则,影响了中国传统艺术创作观和审美观念的形成。"形神"理论的这种演进并非一蹴而就,其间经历了复杂而曲折的转换过程,并且具有明显的逻辑痕迹,因此,对这一过程作细致的思考和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的特质,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4)
"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普适性。"气韵""骨法"范畴诞生在六朝时期并非偶然,它们的产生标志了"气""骨"的概念从哲学的宇宙生命本源意义向审美的艺术生命本体意义转化的完成。"气韵""骨法"对今天我国的绘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文艺作品审美价值的确立,二是对文艺活动主体审美自觉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5)
"气韵生动"是文艺作品的精神内涵和审美范畴,它是中国书画艺术形式最高的美的标志,它既是创作的要求,又是评论的准绳。由"气韵生动"为主体延伸出了中国艺术的独特品格,本文就这一特质结合艺术的形象性原理结合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从艺术形象性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谢赫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伟大的绘画品评家,其理论专著《古画品录》较为完整和系统的对前人的作品加以评论和总结。其中的六法论更是集中体现了谢赫的创作思想和品评标准。在研读的过程中为其赋予时代意义是当代人物创作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
"以形写神""迁想妙得"是顾恺之对人物画提出的主要观点。"以形写神"是指在审美创造阶段要重视对艺术形象之形的刻画,从而更好地表现艺术形象之神。"迁想妙得"是画家把握生活的一种艺术方式,触及艺术方面主体表现和客观制约的辩证关系。人物画的发展与魏晋以来的玄学、佛学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而"以形写神"和"迁想妙得"正是玄学、佛学思潮在绘画理论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黄莉莉 《现代装饰》2016,(5):232-233
正苏轼是北宋倡导重意气审美的带头人物,这一思想贯穿了他的诗书画艺,他的独特的艺术见解,使中国画坛有了划时代的改变,有力地推动了文人画潮流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对自然、平淡、简朴的审美追求和旷达悠远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