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壁材的流变学特性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微胶囊壁材的流变学特性影响微胶囊的稳定性、分散性、释放特性、包埋率等微胶囊化效果。综述了微胶囊壁材的流变学特性及其对微胶囊物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对促进微胶囊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香精微胶囊是通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用一种保护的壁材包裹活性物质香料,制备成微球,从而防止香料的挥发、相互作用或者在食物中的转移。香精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有限,且已有文献做了综述,不过,壁材原料选择范围相当广泛,包括蛋白质、糖类、脂类、胶质和纤维素。每一种原料都有一定的优缺点,因此,许多被膜是由一种或多种原料复合而成。不仅如此,香精微胶囊的控释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壁材种类的影响。本文对香精微胶囊壁材作详细介绍,并对香精缓控释原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香精微胶囊能有效提高香精芯材的稳定性并延缓释放,而香精微胶囊壁材对其性能及应用有重要的影响。综述用于制备香精微胶囊的不同壁材,包括天然高分子材料、半合成高分子材料以及合成高分子材料,重点分析不同材料的优缺点以及对香精微胶囊制备及应用的影响,并对香精微胶囊壁材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指出应根据实际要求选取合适壁材并将多种材料结合开发高性能壁材。  相似文献   

4.
从提高乳酸菌在人体胃肠道的生存率出发,概述了微胶囊包埋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对几种微胶囊包埋技术界面聚合法、相分离法、喷雾干燥法、锐孔法、高压静电喷雾干燥法等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结合乳酸菌微胶囊的常用壁材和乳酸菌包埋方法进行探讨,指出复配包埋、多层包埋和添加益生元等对乳酸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大豆分离蛋白、酪朊酸钠、麦芽糊精、大豆膳食纤维和阿拉伯胶为壁材,通过复配组合,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油茶籽油微胶囊产品,同时以乳化稳定性、微胶囊化效率和产率、微胶囊形态的微观表征颗粒完整率和微胶囊感官品质评价为评定指标,比较不同壁材组合得到的微胶囊产品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以大豆分离蛋白、酪朊酸钠和麦芽糊精为复配壁材的油茶籽油微胶囊产品为乳白色粉末,具有良好冲调性和流动性,微胶囊化效率83.62%和产率63.87%,微胶囊形态的颗粒完整率接近70%,是较好的喷雾干燥制备油茶籽油微胶囊产品的复配壁材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分别以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β-CD+麦芽糊精(maltodextrin,MD)、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octenylsuccinate starch sodium,OSS)、酪蛋白为壁材,以香草兰精油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制备具有缓释性的微胶囊。以产率、包埋率、溶解性、缓释性、乳化液稳定性等为评定指标,对比分析4?种壁材的包埋效果。结果表明:以OSS为壁材的香草兰精油微胶囊(VO-OSS)产率最高,为84.17%,包埋率为78.04%,溶解度和乳状液稳定性分别为96.31%和97.82%,具有良好的冲调性、溶解性和乳化性。MD与β-CD复配壁材的香草兰精油微胶囊(VO-MD)产率和包埋率最低,分别为71.37%和61.18%。在粒径方面,VO-OSS粒径最小,为190?nm。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VO-OSS表面结构光滑、呈球状。VO-OSS在60?℃贮存10?d后,香兰素的保留率为54.62%,表明缓释性高于其他3?种微胶囊。综合所有指标,对比其他3?种微胶囊产品,OSS是制备香草兰精油微胶囊的最佳壁材。  相似文献   

7.
黄原胶在微胶囊壁材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表明:在笥胶囊壁材中加入一的黄原胶可明显提高产品的产量、效率及质量,同时,提高了乳化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微胶囊化粉末猪油壁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大豆蛋白、麦芽糊精、黄原胶作为微胶囊化粉末油脂的壁材物质,研究这三种成分对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出最佳的壁材组成: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的比例为0.76、麦芽糊精DE值为20、黄原胶浓度为0.4%(W/V)。  相似文献   

9.
以明胶、阿拉伯胶、阿拉伯胶与明胶复合、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复合四种生物大分子物质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时硫酸亚铁微胶囊化.分别考察四种壁材的壁材浓度、复合壁材比例及壁材与芯材比例对硫酸亚铁微胶囊包埋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适宜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四种喷雾壁材中以明胶为壁材,壁材/芯材=10:1,壁材浓度为4%时,包埋效果最好,包埋率为89%.另外三种壁材包埋率相对较低,为53%~71%不等.适宜的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170℃.进料流量4m/min.  相似文献   

10.
益生菌微胶囊技术因其能显著提高益生菌在胃肠道中的存活率而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益生菌微胶囊技术中所使用的包埋材料及方法,并提出益生菌微胶囊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赵凯  俞从正 《西部皮革》2009,31(15):3-7
以在皮革中的应用为目标,简要论述了相变微胶囊保温材料的特点,阐述了制备相变微胶囊材料的方法和表征相变微胶囊的检测手段和指标.指出了相变微胶囊保温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壁材对V_A微胶囊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明胶+蔗糖、明胶+桃胶+蔗糖、桃胶+蔗糖作为壁材,VA作模型心材,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研究了微胶囊表观结构、粒径分布、红外光谱、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常温贮藏的保留率。研究结果表明,壁材中增加了桃胶有效改善微胶囊的表观形态,使Tg明显提高,壁材之间的氢键作用加强,温度25℃,RH20%~30%避光贮藏6个月保留率从82.9%提高到92.6%,体积平均粒径(D4,3)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微胶囊的结构和组成,着重阐述了以明胶和阿拉伯树胶为微胶囊的壁材、香精为芯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香精的技术,并将其对丝织物进行香味功能性整理。由于香味释放是经过微胶囊的囊壁微孔向外扩散、渗透,因此丝织物的留香时间将大为延长。  相似文献   

14.
Fortunella margarita polysaccharides (FMPS) are one of the main bioactive components of F. margarita. The activity is related to their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heological properties, molecular distribution, and microstructure of crude FMPS (C‐FMPS) and purified FMPS (P‐FM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of solutions were shear‐thinning pseudoplastic fluids with flow properties in line with the Power Law model. The pseudoplasticity of P‐FMPS was stronger compared to C‐FMPS. Additionally, the molecular weight and polydispersity of P‐FMPS were greater, whereas the molecular radius was less compared to C‐FMPS. The surface of C‐FMPS was rough and dense whereas P‐FMPS displayed a smooth network structure by environment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ccording to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C‐FMPS dispersed in the medium without connected network, whereas the network of P‐FMPS was unevenly distributed in the medium and the shape was compact and smooth. The molecular distribution and microstructure of P‐FMPS were attributed to the purification process while rearrangement and aggregation of polysaccharide molecules took place, which resulted in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rheological properties between C‐FMPS and P‐FMPS.  相似文献   

15.
高丙酮酸黄原胶发酵与流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高丙酮酸含量黄原胶的发酵液的流变学特性,发现黄原胶平均分子质量和丙酮酸含量均随发酵时间变化,并在对数生长期结束时都达到最大,此时平均分子质量为6.0×106u,丙酮酸质量分数为5.9%。黄原胶平均分子质量和丙酮酸含量对黄原胶溶液的流变学特性均有明显影响;在电解质(1%KCl)溶液中,黄原胶的丙酮酸含量越高,其粘度越大,剪切变稀性能越显著,且高丙酮酸黄原胶具有低浓度下高表观粘度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分子表征和溶液流变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核磁共振方法和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技术测定了水溶性大豆多糖(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des,SSPS)的酯化度和分子质量,并研究了SSPS在水溶液中的分子构象和流变学性质。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SSPS的酯化度,水溶液中SSPS呈紧密的无规线团构象,具有很低的本征黏度,SSPS水溶液表现出很强的剪切变稀行为,并具有明显的触变性。  相似文献   

17.
周超  杨美艳  谢明勇  万茵  田颖刚  陈奕  黄璞 《食品科学》2007,28(10):130-133
本实验通过浓度、剪切力、温度、pH、盐度、水化时间、冻融等变化对车前子胶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对车前子胶溶液的流变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车前子胶溶液为"非牛顿流体",具有"假塑性"。其表观黏度随质量分数的增加逐渐增加;体系温度升高可导致溶液黏度降低,溶液在pH5~11时较稳定;车前子胶对NaCl具有良好的兼容性,Ca2+对车前子胶溶液有显著的增稠效应,其增稠效果与离子浓度呈正相关。此外,车前子胶溶液有良好的抗降解性能,冻融变化使车前子胶溶液黏度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了壳聚糖分子量对壳聚糖型SO2缓释材料释放SO2性能的影响。方法:以壳聚糖为主要原料,采用金属离子配位反应、硫化反应及包埋技术制备壳聚糖型SO2缓释材料。通过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手段对壳聚糖型SO2缓释材料进行表征,碘量法测定SO2释放量。结果:由单一分子量制备的缓释材料,受温湿度的影响较大,释放量不稳定。由分子量为50 kDa的含硫壳聚糖骨架分子的产物和分子量150 kDa的亚硫酸盐壳聚糖包埋产物混合而成的缓释材料受温湿度影响最小,在前4 d,释放SO2的量显著(P<0.05)升高,4~30 d释放量维持在50 mg·g-1以上,30 d之后释放量逐渐减小。结论:分子量为50 kDa的含硫壳聚糖骨架分子的产物和分子量150 kDa的亚硫酸盐壳聚糖包埋产物混合的壳聚糖型SO2缓释材料较优,产物呈粉末状、墨绿色;电镜下为絮云状,其主要元素和原子含量为21.23% C、36.00% O、10.70% S、32.08% Cu;从红外光谱分析出产物中存在-OH、-NH、C-H以及酰胺键。  相似文献   

19.
以在皮革中的应用为目标,简要论述了相变微胶囊保温材料的特点,阐述了制备相变微胶囊材料的方法和表征相变微胶囊的检测手段和指标,指出了相变微胶囊保温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通过测定黄变前后大米的流变性能以及热特性、黏度和结构,研究黄变前后大米内部结构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黄变米的总色差降低,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升高,支链淀粉质量分数、蛋白质量分数以及脂肪质量分数降低,糊化温度升高,黏度及崩解值降低,流变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黄变后大米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相应降低,颗粒分子间缔合、排列紧密,流动性和耐剪切性增强,触变环面积减小,表现出明显的非牛顿流体特征。大米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无明显差异,但黄变米在1047cm-1及1 022cm-1处峰强度比值增加,说明黄变会使大米内部短程有序结构含量增加。通过研究黄变前后大米内部结构的差异性,有助于建立黄变预警机制以及黄变米的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