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辨了东汉王符所著《潜夫论》中的5条词语,主要针对汪继培笺和彭铎校正,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汉语大词典》在处理《潜夫论》词语时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1)释义不确,(2)漏立义项,(3)失败词条,(4)书证迟后。  相似文献   

3.
考辨了东汉王符所著《潜夫论》中的 5条词语 ,主要针对汪继培笺和彭铎校正 ,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运用对词义系统中本义至引申义的演变脉胳进行梳理的方法,考辨了《潜夫论》5条词语,对汪继培笺和彭铎校正提出己见,并指出其释义不确以及非通假字、非误字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周易》反映了上古时期的语言面貌,为研究上古汉语并列式复合词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语料.通过对《周易》中并列式复合词词义的构合来源、词义与语素义之间关系的考察,对其词汇特点、内部规律进行客观实际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6.
《管子》的军事思想是极其丰富的,而有关武器装备的论述,与先秦其它学派相比有其独到之处。《管子》明确主张“凡兵有大论,必先论其器”;强调只有充分了解敌方的武器装备情况,作战才能有针对性。《管子》认为,武器装备建设不能只重视数量,还必须重视其质量;并能制造完备而精良的武器装备作为追求的目标。《管子》坚决主张应建立严格的武器装备制造、试验、保管和维修制度,并把武器装备的使用训练与研制提高到一个层面去看待。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1937年撰写的《矛盾论》和《实践论》是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这两部重要著作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两论”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既是辩证法,又是认识论;既是辩证唯物主义,又是历史唯物主义。“两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两论”揭示了“实践”的“矛盾”本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升华为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的基础上,转换了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两论”实现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论自觉,统一于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六个方面论证《金瓶梅》所借用的《西厢记》有明显的徐渭特色:一、徐渭评注《西厢记》的本色论在《金瓶梅》中得到充分体现;二、《崔氏春秋》与徐谓的“春蛇秋蚓”及全是“史公文字”的《金瓶梅》一脉相承;三、徐渭不仅精通北《西厢》也欣赏南《西厢》;四、南腔北调入徐渭对南、北方言及习俗均烂熟于心;五、徐渭评价《西厢记》中的人物形象特征与《金瓶梅》中人物形象相吻合;六、红娘是饶头是徐渭评点《西厢记》最重要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呼啸山庄》中的主人公——希刺克厉夫一直是文学评论家关注的焦点。不少评论家在评价他时,不是 “恶魔”就是“暴君”,忽略了希刺克厉夫所处的现实身份。本文从分析希刺克厉夫的身份演变入手,进一步找 出他成为恶魔或暴君的原因,指出希刺克厉夫由一个被压迫者而上升成为一名压迫者是他所处的不幸的社会生存 环境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从叙述模式、佛经理论、佛经文学(伏魔经文)、佛家释梦等不同的角度阐释佛经对《伍子胥变文》的一系列影响。在叙述模式上《伍子胥变文》化用佛经故事,佛理“业感缘起”论是阐释《伍子胥变文》的内在线索,佛家“释梦”观在《伍子胥变文》上也有体现,历史故事是表,佛理是里。佛理是《伍子胥变文》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1.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是一部充满象征意象和象征意义的现代小说。小说采用时序颠倒、多角度叙述、并列对照、意识流、神话模式以及象征隐喻等许多新的手法,表现内容与形式的一元化,揭示出死亡与失贞的主题。分析了《喧哗与骚动》中的象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揭示了康普生家族及其所代表的旧南方的旧传统、旧秩序和旧制度的死亡这一中心主题。  相似文献   

12.
读《世说新语》,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性情飞动、风姿流雪、言语机辟、画笔巧拙,皆是可怀之物。但研究《世说新语》,它那灵动的机锋就变得左右逢源、无以捉摸,人物流转如同珠玉,爱不释手而难与细言。研究它的艺术特色,更是天地间探其潜脉,灵韵中求其神思,绝非易事。刘伟生先生《世说新语艺术研究》正是这样一本不容易的著作,其文字,  相似文献   

13.
如何使莎剧为中国当代观众所接受并喜爱是近年莎剧研究关注的课题之一。《夜宴》就是《哈姆莱特》在中国影视解读中异化的例子。通过分析贯穿《夜宴》全剧的“面具”,从主要人物戴上面具到摘下面具,再联系莎翁剧作《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夫人形象,指出《夜宴》对《哈姆莱特》中“蒙面的王后”形象丰满后表达了新的主题:欲望。这是搬上中国银幕后的超越,但美中不足是对王子形象刻画的简单化。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学史上,文学表现方式有抒情和叙事两种。《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其剖情析采的浓厚抒情色彩吸引着历代文人,但它的叙事性却少有人关注。虽然刘勰本人并没有叙事意识,但他在《文心雕龙》中对总论、文体论、创作论的系统阐述,在客观上反映了他的叙事思想。其叙事思想对后世的小说发展、写作态度、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对时代基本和普遍问题的研究,有着丰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蕴.作为新时代中国最重要的实践与发展,“中国之治”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两论”关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辩证统一规律的论述,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与指导意义.以“两论”的哲学视角与高度来审视“中国之治”,有利于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中国之治”,更好地抓住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16.
《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与《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是建设项目两个很重要的文件。这两个文件,都要经过项目主管部门审批,项目才能以实施。就环境保护必须阐述的问题,《可研》与《报告书》的规范内容大体相同,因此所得的环境评价结论应是一致。而有  相似文献   

17.
妻从夫居是传统悠久的婚姻模式,但入赘婚作为正常婚姻的异变形式也是古已有之.小说《西游记》中关于入赘婚的描写是对明代社会招赘之风盛行的真实反映,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当时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悲剧是对行动的摹仿,而性格是行动的动因之一,正是性格决定了人物的抉择,导致了人物的行动,因此性格论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中有重要的地位,对我们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悲剧性等都有一定意义。以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中的主人公奥赛罗为例,分析了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性格论。  相似文献   

19.
王守猛先生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论稿》(以下简称《论稿》)已经由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无疑是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领域的一大喜事。《论稿》是作者从事思想政治工作近40年来的心血结晶。王守猛先生参加工作起就在学校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一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研究。从这一历程看,不得不令人对作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的固守与执着感到钦佩和尊敬,也正是这一份固守和执着才有今日《论稿》之问世。长期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经历,使作者既有感性上的认知,又有理性上的深邃思索,也正是这二者的相互结合,才有《论稿》中的真知灼见。更正是有像作者这样默默耕耘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才有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繁荣和进步。  相似文献   

20.
荀子是先秦思想家,他对语言有深刻的认识,他的语言观主要体现在《正名》中.从其名实关系论、制名枢要论、语词功能论、结构系统论及语言时空观五个方面来看,并与索绪尔的语言观作比较,可以看出荀子对中国语言学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