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环境空间的虚与环境物的实在,是构成环境的两种基本要求。环境的空间有中心,环境的内外分虚实。环境空间的主体是气,气聚为云,气动为风,环境物实在的主体是山与水,水聚为湖海,水动为流。环境处于大地之上,日月星之下。日月星运行光热变化,风云雨雪寒来暑往。环境物实在有空缺,而有山谷城户门。门户为风动力流之通道。  相似文献   

2.
引论近些年来,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坏,人们在生理及心理等行为上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环境问题,人们在深感忧虑的同时,存在着消极和积极的态度,消极者逃离“城市荒漠”,向往田园生活的“净土”,积极者努力寻找一条与自然更为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即城市环境生态化设计。在探讨城市环境设计之前,我们试以湘西民居环境为例,分析人们所向往的田园生活净土的“村落环境”,通过对比从侧面反映“城市环境要与自然有栩结合,并创造富有时代感和地方特色”这一观点。湘西民居环境是一种…  相似文献   

3.
4.
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在住宅建设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美化居住环境就更有重要意义。ig重视居住区的环境建设住宅环境的好坏,尤其是绿化的复盖率大小,是衡量现代化住宅的重要标准。法国著名的建筑师汉斯一沙隆认为:重要的是将房屋周围的环境也纳人住宅规划之中,“居住而不仅是住房”就是他的基本思想。城市建设的发展,森林般的高楼大厦的增加,机动车辆日渐增多,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中的绿地被摩肩接路的楼房所占据,一块块珍贵的绿地被蚕食,人们越来越感到环境质量在不断下降。人们渴望自然,希望生活在蓝…  相似文献   

5.
面向21世纪的住房与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21世纪的住房与环境设计王仲谷到本世纪末,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居住水平完全可以达到或超过8平方米的“小康”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到下个世纪,我国的居住问题将从量、质并举的阶段转向以质为主的发展阶段,而且住房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厦门市信隆城住宅小区绿化环境设计构想分析,讨论了跨世纪人居绿化环境的目标、原则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8.
浅谈现代住宅小区的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注重室内的空间布置,而且更加重视室外的环境设计。现代住宅小区的室外环境设计应确定“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理念,力求做到空间组合合理、美化衫、功能齐全、环境优雅,最大程度地满足居民娱乐、休息、交往等方面的精神需求。郑重阐述了现代住宅小区的环境空间组合,应考虑居民的心理要求,娱乐休息空间及邻里交往空间等。  相似文献   

9.
克服“千篇一律”的良方——环境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环境既是建筑创伤的起点,又是其归属,建筑创作应以环境体察和场所感悟为基础进行立意构思,透过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融,相得益彰,从而体现出鲜明的个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人居环境的理念,从城市环境、社区环境和居住环境的角度对我国目前大规模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城市与建筑设计的相应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开局年,按照中央“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举措,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突破”的总要求,嘉峪关市进一步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确定7前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当全省全  相似文献   

12.
王锐 《四川建筑》2001,21(2):13-15
在城市设计中,我们建立以环境-行为为核心的城市设计,其关键在于环境图式与环境脉络的结合,由于其结合的不同内容及方式,使环境-行为具有几个显著的特征:确定性,发展性,或然性。  相似文献   

13.
人居环境设计中的开放化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瑜 《华中建筑》1997,15(3):1-4
“持续发展”是当今人居环境设计的发展方向。文章通过历史和现实的分析,认为“开放化”是适应这一方向的特征之一,并措施了“开放化”在人居环境设计的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面上的表面。  相似文献   

14.
崔霖 《南方建筑》2001,(1):83-86
笔采用行业现场观察法,对广西省梧州市番塘公园建筑外部环境进行调研分析,提出对番塘公园的初步的改造设想,并从中得出建筑外部环境设计的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张严 《中外建筑》1998,(2):13-14
久居闹市的人们,深感环境对人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十年代以前的建筑理论和实践有一个比较大的局限性,那就是不注意环境设计。直到六十年代初环境设计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所重视。七十年代初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提出:“我们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的时候,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由于  相似文献   

16.
朱文一 《建筑》1999,(9):21-22
一、“建筑与环境”导读1.环境问题与建筑目前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的“环境”,也就是称之为“问题”、急需“整治”和“保护”的“环境”,主要指的就是人类所直接依赖的自然资源状况。以这种“环境”概念为基准,“建筑”可以理解为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程度以及由此构成的形态。“建筑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关系成为“建筑与环境”课题的出发点。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不少基于生态学原理的建筑理论、方法与实践。这方面的探索尝试建立“建筑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的最优配置,已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区别于普遍流行的“国际式”建筑定势…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22):142-143
本文通过简要分析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状况,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完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完善环境会计法规及准则体系,加强环境监管,同时从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建立企业"环境保护"文化,加强环境会计人才的培养。此外,还要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提高公众环境决策的有用性。  相似文献   

18.
试析传统建筑环境美学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孝祥  陆琦 《华中建筑》2000,(2):112-114
文章从天人合一的环境理想,五位四屡的环境模式,体宜因借的环境意向等三个层面就传统建筑环境美学观进行了梳理阐释,论述了其圆点综合思维方式与和合观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5)
在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的今天,环境新闻记者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客观、真实、全面地报道环境新闻,呈现环境现状;及时预警,提高受众的风险意识;持续跟进,适度参与,积极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多侧面考量问题,坚持环境正义;对公众进行环境伦理的相关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素养。  相似文献   

20.
居住与环境     
李茹  路红 《中外建筑》1997,(4):15-15
站在世纪之交,我们不能不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予以高度的重视,应该围绕生态平衡产生的整体观点、人本观点、共生观点、绿化观点、场所观点、发展观点等展开深入的研究,以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的一生约2/3的时间是在住宅里度过的,因此,如何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也是建筑设计人员的责任。 居住环境包括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它们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居住形态、社会环境、设计水平及使用者的水平。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是两个互有联系的独立体,它们都离不开人的生理和心理两大需求的制约。本文试从居住的生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简略述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