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研究了在非均相体系中,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分步加碱法制备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的方法.经单因素试验,选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碱用量、甲醇浓度、液固比、一氯乙酸(一氯乙酸钠)用量等进行响应面试验,并得出获得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CMS)的最佳实验条件为:nNaOH/nAGU(碱化时)为0.73,nClCH<,2COOH/nAGU为1.16,nNaOH/nAGU(醚化时)为0.27,反应温度为61℃,反应时间为3.2h,vCH<,3OH/wAGU为2.63,甲醇浓度为76.3%.经反应,制得的羧甲基淀粉的取代度0.482,粘度(浓度为2%)为21760mp·s.产品经红外光谱分析验证为羧甲基淀粉.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非均相体系中,采用分步加碱法制备高粘度羧甲基淀粉的方法.分析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碱用量、甲醇浓度、液固比、一氯乙酸(一氯乙酸钠)用量等对羧甲基淀粉粘度的影响,并得出获得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CMS)的最佳实验条件为:nClCH2COOH/nAGU(摩尔比,下同)为0.93,nNaOH/nAGU(碱化时)为0.69,nNaOH/nAGU(醚化时)为0.26,反应温度为56℃,反应时间为2.8h,vCH3OH/wAGU为2.7,甲醇浓度为78.7%.经反应,制得的羧甲基淀粉的粘度(浓度为2%)为21760nlPa·s.  相似文献   

3.
微波辅助快速制备马铃薯羧甲基淀粉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优化了微波辅助制备马铃薯羧甲基淀粉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醚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ClCH2COOH、NaOH用量为自变量,以取代度为响应值,根据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原理设计试验,并进行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分析。确定了取代度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醚化时间为25 min,乙醇体积分数为83.86%,nClCH2COOH:nAGU为0.832:1,nNaOH:nAGU为2.597:1。微波辅助下,马铃薯羧甲基淀粉的取代度可达到0.325。  相似文献   

4.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混合磷酸盐Na2HPO4/NaH2PO4为酯化剂,采用半干法合成出了磷酸酯淀粉.考察酯化剂用量、催化剂用量、磷酸盐配比及反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产品取代度及反应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干法合成磷酸酯淀粉的较佳工艺为: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2 h,磷酸盐用量8%,磷酸盐配比1:1,催化剂尿素用量4%,此时产物的取代度为0.034,反应效率达到80.0%.布拉班德曲线显示磷酸酯淀粉的糊化温度随取代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峰值黏度远高于木薯原淀粉.  相似文献   

5.
以黄糊精为原料,采用羧甲基化改性方法引入羧基,由L9(34)正交试验优化了羧甲基-黄糊精(CMYD)制备的最佳条件,分析了CMYD的结构和性质;从铬吸收率、废液铬含量,革坯收缩温度、增厚率、柔软度及物理机械性能等方面,研究了CMYD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CMYD的最佳制备条件为nNaOH/nAGU=2.8,nMCA/nAGU=1.5,V水/V乙醇=0.10,温度为50℃,时间为3h,产物取代度达到0.7920,反应效率为56.57%;将其应用于铬复鞣前,当CMYD用量为6%时,铬吸收率提高25.38%,废液铬含量下降到0.41g/L,增厚率达到19.16%。  相似文献   

6.
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CMS)的生产工艺和不同取代度产品的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取代度CMS生产的工艺参数为:一氯乙酸/淀粉(摩尔比)0.9,NaOH/淀粉(摩尔比)1.8,温度55℃,时间3h,水分质量分数20%。CMS糊黏度高、透明度好,且随着取代度的增加,其糊透明度随之增大,但CMS糊对盐和酸的耐受力较低。  相似文献   

7.
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环氧丙烷为醚化剂,在碱性条件下对羟丙基淀粉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质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醚化剂、膨胀抑制剂、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羟丙基淀粉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H的增大,羟丙基淀粉的取代度和反应效率都增大;提高反应温度,羟丙基淀粉的取代度和反应效率都增加;增加环氧丙烷的用量,羟丙基淀粉的取代度随之增加,但反应效率呈下降的趋势;延长反应时间,淀粉的取代度和反应效率都呈上升趋势;增加硫酸钠的用量,羟丙基淀粉的取代度和反应效率都先增大,当硫酸钠用量超过12g时,随着硫酸钠用量的增加取代度和反应效率都降低.并且确定出最佳的反应条件:淀粉用量为100g时,pH为11.5,膨胀抑制剂12g,环氧丙烷10mL,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0h.随着羟丙基糯玉米淀粉取代度的增加,其冻融稳定性、透明度、耐酸性、黏度热稳定性都增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以盐酸为酸解剖,环氧丙烷为醚化剂,无水硫酸钠为膨胀抑制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对酸解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环氧丙烷用量、无水硫酸钠用量、氢氧化钠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醚化反应的影响。采用流度计测定酸解淀粉的酸解度,分光光度计测定酸解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的取代度。试验结果表明,盐酸用量增大,酸解淀粉的黏度显著减小;增加环氧丙烷和氢氧化钠用量,升高反应温度和增加反应时间均有利于增大酸解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的取代度。  相似文献   

9.
以大米淀粉和氯乙酸钠为原料,采用半干法制备羧甲基淀粉(CMS)。考察了氯乙酸钠用量、NaOH用量、醚化温度、醚化时间和碱化温度等条件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并对得到的CMS的红外光谱和晶型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半干法合成CMS的单因素优化条件为:nMCA/nAGU=1,nNaOH/nAGU=1.25,碱化温度35℃,碱化时间1h,醚化温度70℃,醚化时间2.5h,在该条件下得到取代度为0.45的产物,其红外光谱在1 300~1 600cm~(-1)处出现了新的吸收峰,为羧基官能团特征峰,其晶型由多晶颗粒结构转变为无定型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与氯乙酸的反应和采用"两步碱化法"合成了羧甲基淀粉。探讨了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羧甲基淀粉取代度和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碱化时间、碱化温度、醚化时间、醚化温度、氢氧化钠以及氯乙酸用量的改变,羧甲基淀粉取代度的高低和其黏度的变化不呈单调关系。结论:由于氢氧化钠的双重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取代度增大而粘度减小。  相似文献   

11.
12.
多孔淀粉制备原料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等,在制备过程中,淀粉原料某些性质变化对多孔淀粉性质有一定影响,不同原料、或同一原料不同处理方式都会影响多孔淀粉形成;有效预处理方法对改变淀粉原料性质,提高多孔淀粉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多孔淀粉性质十分重要。该文对淀粉不同处理方式对多孔淀粉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不同淀粉具有不同性能,大部分情况下原淀粉溶液不太稳定,对各类淀粉进行变性反应可 得到所需特性,从而满足生产要求,有时甚至需要双变性才能满足特殊要求;该文介绍双变性淀粉 制备及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淀粉微球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综述淀粉微球特点、典型合成方法、作用机制及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5.
变性淀粉在我国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该文介绍变性淀粉种类及其在工业中应用情况,概述变性淀粉在国内研究现状并分析变性淀粉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淀粉糊化及其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淀粉糊在食品工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淀粉糊性质直接影响食品品质。该文介绍淀粉糊化特性及其检测方法,详述各种检测方法在淀粉糊中应用实例,并指出其中优缺点;提出今后淀粉糊检测方法发展方向,为淀粉糊在食品工业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根据淀粉糖的生产工艺,对比研究木薯淀粉及玉米淀粉对淀粉糖浆质量及生产成本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淀粉作为生产淀粉糖浆的原料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预糊化淀粉制备、性质及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糊化淀粉是一种物理变性淀粉,具有冷水可溶、保水性强等特点,用途广泛。该文综述预糊化淀粉原料、制备方法和性质,并介绍预糊化淀粉在食品工业中应用,为食品用预糊化淀粉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羟丙基木薯淀粉为原料与正磷酸盐反应,采用超声波法工艺制备羟丙基木薯磷酸酯淀粉,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X–衍射等手段对酯化反应后产物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作用下酯化反应在羟丙基木薯淀粉脱水葡萄糖单元羟基上引入磷酸基团,其引入破坏淀粉分子内氢键,导致淀粉分子结晶区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淀粉作为一种资源丰富的可降解生物原料,在食品、药品、纺织等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未经改性的原淀粉冷水溶解度和冷糊黏度较低,常需加热成糊才能使用,降低了使用的便捷性.冷水可溶淀粉是一种冷水溶解度和冷糊黏度均有大幅度提高的改性淀粉,根据改性后淀粉是否可以保留颗粒形态,可将冷水可溶淀粉分为预糊化淀粉和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两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