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宜昌站水文资料的推算和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宜昌站水文资料是三峡和葛洲坝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宜昌水文资料系列长,经多年的调查研究,修正了历史水位,研究推算了解放前历年流量。本文分析了宜昌水位、流量受下游河槽壅水的特性对宜昌水位的影响,论述了汛期平均水位参数推流方案的合理性,验证了推算历年流量的平均误差在5%以内。并结合历史洪水水情和和测站特性,阐明了历史洪水流量推算的可靠性,估计其精度约为士8%。总之,比照水文规范要求,宜昌历年推算流量为精度较好的资料,可以作为工程设计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取用槽蓄增量关系求解圣维南方程组模拟洪水演进的方法,初步研发了杜家台分蓄洪区洪水演进计算软件,一是演算得出了分流汉江洪水不同来量、长江汉口不同水位与洪道不同初始水位组合时洪道沿途各闸站相应的水位(流量)过程线;二是发现了在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条件下,防御汉江百年一遇“35年型”设计洪水时,能使杜家台分蓄洪区部分洪水泄入长江,与原规划相比。减少洪水淹没损失和优化工程建设规模的效益显著。为完善杜家台分蓄洪区运用预案和防洪工程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评述三峡历史洪水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长江三峡河段内大量历史洪水资料的概况及其特点,并针对历史洪水的应用论述了这些资料的可靠性问题。本文从三峡河段中的调查洪水资料情况,水力特性、地质条件,修建堤防历史等方面,说明确定历史洪水的水位高程的精度是很高的,宜昌站和寸滩站水位误差约±0.5m左右,应用多种方法推求的洪峰流量,互相对照印证,说明推求方法是合理的。同时比较详细地阐述了推求1153年以来历史洪峰流量的方法,说明并不会由于枝江以下长江河道某些变化而导致很大的误差。推求的各年洪峰流量误差均在允许误差10%范围以内,可以满足生产应用的要求。此外,对于推求的1870年洪峰过程线也加以论证,除以文献资种和调查人员口述记载为基础外,并应用气象、水文变化规律,阐述目前采用的过程线是适宜的。总之,认为推算的宜昌历史洪水成果可以做为三峡工程设计及防洪规划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长江南京河段洪水成因及趋势的水文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江南京河段积累的水文资料,分析了该河段的洪水组成,洪水波运动特点,以及该河段中南京站年最高水位形成和出现时间规律,洪水位在9.0m以上大洪水的特点,江淮洪水遭遇和年最高水位的未来变化趋势,对于大洪水年份,汉口-大通区间的洪水,对长江南京河段的大洪水形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洞庭湖对宜昌-汉口河段洪水过程有很大的调蓄作用,所以即使川江发生特大洪水,只要其不与宜昌-大通区间特大洪水发生遭遇,一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三峡水库的调洪运用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的影响,采用成熟的预报模型对2010年7月中下旬长江上游地区发生的大洪水过程进行还原计算,分析了三峡水库的拦洪削峰作用。结果表明,洪水过程中,通过对三峡水库的合理调度,有效降低了长江中下游干流各站水位,其中宜昌-沙市河段水位降低约2.5 m,城陵矶-汉口河段水位降低约1.0 m,九江-大通河段水位降低0.3~0.5 m,沙市水位降到警戒水位以下,缓解了荆江河段和中下游干流的防洪压力,缩短了监利-汉口河段各站超警戒水位时间。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三峡水库的调洪运用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的影响,采用成熟的预报模型对2010年7月中下旬长江上游地区发生的大洪水过程进行还原计算,分析了三峡水库的拦洪削峰作用.结果表明,洪水过程中,通过对三峡水库的合理调度,有效降低了长江中下游干流各站水位,其中宜昌-沙市河段水位降低约2.5 m,城陵矾-汉口河段水位降低约1.0 m,九江-大通河段水位降低0.3-0.5 m,沙市水位降到警戒水位以下,缓解了荆江河段和中下游干流的防洪压力,缩短了监利-汉口河段各站超警戒水位时间.  相似文献   

7.
以张家港市中心城区为例,选取1965—2015年水文数据,采用适线法和同频率法计算200年一遇设计暴雨,运用MIKE11搭建张家港市水文水动力模型,分析计算在超标准洪水条件下张家港市中心骨干河道最高水位,将超标准洪水与常水位下的河道槽蓄量进行比较,计算该条件下张家港市可利用的洪水资源量.结果表明,中心城区在遭遇200年一遇超标准洪水时,河道水位均未超过5.5 m,现有堤防高度基本可以满足该标准的要求,中心城区可利用洪水资源量约为333.63万m3.  相似文献   

8.
葛洲坝工程对坝下游河道行洪影响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建立了河道洪水一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进行了坝下游宜昌一监测河段,“81.7”洪水复演计算,验证结果较好,应用该数学模型,还进行了该坝下游河段的行洪对比计算,初步论证了葛洲坝工程对坝下游河道行洪水位、洪峰流量、河道槽蓄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1870年洪水的一般情况 1870年出现了具有世界规模的洪水,在欧洲第伯尔河罗马站发生了二千年来两次最大洪水之一,在我国长江流域宜昌重庆段亦发生了近几百年来一  相似文献   

10.
2007年7月末,长江上游发生较大洪水,根据预报分析,若三峡工程不拦蓄洪水,荆江河段各站洪峰水位将超过警戒水位。为缓解荆江河段的防汛压力,决定启用三峡工程进行拦洪削峰调度。通过洪水还原计算,分析了三峡水库调度对下游河段防洪的影响。三峡水库实施防汛错峰调度后,水库最高库水位为146.10 m,拦蓄水量约10.13 亿 m3,宜昌洪峰流量为50 800 m3/s、沙市洪峰水位为42.97 m。根据洪水还原分析,此次调度削减宜昌洪峰流量约1 700 m3/s,降低宜昌及荆江河段各站洪峰水位0.3 m左右,成功完成拦洪削峰调度任务,使荆江河段各站洪峰水位基本控制在警戒水位以内。  相似文献   

11.
自2016年7月以来,长江上游及局部地区持续强降雨,造成湖北省武汉市大面积城市内涝,汉口水位超警戒水位,一些网站和民众对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产生怀疑。基于长江干流若干控制性水文站的实时水文数据,分析了2016年7月上旬长江洪水的时空演变过程,并与1998年同期洪水过程作了对比。研究表明:2016年7月上旬洪水流量和水位均超过1998年同期值,三峡水库若不拦截1号洪峰部分流量(最大达19 000 m3/s),将导致汉口站7月7日洪峰水位达29.72 m,三峡水库削减汉口洪峰水位1.35 m。三峡水库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作用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三峡水库设计洪水、特征水位、运行方案变化调整过程,综述三峡水库运行调度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和分析来水来沙变化情况。分别采用最可能洪水地区组成法和非一致性洪水频率分析两种途径,推求考虑上游水库群调蓄影响的三峡水库运行期设计洪水及特征水位。结果表明:近10年三峡入库泥沙量比初设成果减少了84.4%,宜昌站水文情势IHA-RVA综合指标为74%、发生了重度改变,三峡水库运行期1000年一遇7~15 d洪量减少了约81.5亿~142.8亿m3,初设确定汛限水位的主要制约因素(防洪、泥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单站设计洪水及确定的三峡水库175-155-145 m运行方案,已无法满足新时期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需求。建议把三峡水库运行方案调整为175-160-155 m,主汛期水位在155~160 m区间动态控制运行,长江中下游梅雨结束后应考虑提前蓄水,8月底蓄至163 m左右,9月底蓄至165 m,10月底蓄满。该方案在保证大坝和下游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汛期减少弃水并增加枯水期补水量,预计可增发10%左右的发电量;抬高运行水位也有利于库区航运和减少消落带;9月份尽量不蓄水或少蓄水,可减少蓄水期对下游河道及两湖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综合利用效益。当预测预报长江流域可能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时,尽快将库水位消落至汛限水位145 m,确保大坝和下游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13.
在阐述长江流域暴雨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洪水类型、发生时间及过程,着重研究了宜昌站、汉口站、大通站的洪水来源与地区组成。进一步分长江上游干支流洪水遭遇和长江上游与中游宜昌-汉口区间洪水遭遇两种情况,探讨了洪水遭遇的类型及其概率。揭示了导致上述洪水遭遇发生的暴雨类型。为长江流域防洪减灾以及设计洪水确定等提供了水文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城市湖泊尽可能滞蓄雨洪、发挥景观功能、打造良好的居民"亲水空间",以枝江市金湖为例,根据金湖主要泄洪渠道的实际情况,利用Mike 21模型模拟计算汛限水位值,按照景观水位确定大、小洪水工况下合理的水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传统的静态景观水位与改进的动态景观水位两种方案。结果表明:以50年一遇、30年一遇为代表的大洪水工况下合理景观水位为40.7 m,以20年一遇、10年一遇为代表的小洪水工况合理景观水位为41.3 m;静态方案采用50年一遇洪水计算结果为标准执行,将40.7 m作为金湖固定的景观水位;动态方案水位可在41.3~40.7 m之间波动;金湖适宜采用动态景观水位运行方案,水位可在40.7~41.3 m之间波动;根据短期预报及历史监测资料分析后合理调度,将41.3 m作为金湖常水位,确定预测洪水大小后调整水位迎战洪水。据此,可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有效协调景观高水位需求与防洪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陈晖  黄燕  沈燕舟 《人民长江》2003,34(12):4-5
影响水面线及槽蓄曲线的因素可概括为河段自然地理状况及水流情势.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发建设,人类活动影响日益凸现.以三峡工程坝址以上河段为例,根据三峡库区大量实测地形和水文资料,遵循水力学分析原理和方法,建立数学、物理模型,研究三峡坝址以上河段在天然、葛洲坝单独蓄水运行、三峡工程二期导流3个不同时期的水面线和槽蓄曲线,探讨了两项水利工程建设对上游槽蓄曲线的影响.分析表明,受工程影响,同蓄量水位抬高,同水位蓄量减小.三峡坝址至双江河段蓄量同为40亿m\+3,天然时期坝址水位为63.05 m,葛洲坝蓄水后坝址水位抬高6.38 m,三峡工程二期导流时期坝址水位抬高达8.71 m.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又称“长江之肾”,是我国最大的调蓄湖泊,为了解决长江流域性的特大洪水,特别是城陵矶河段蓄泄不平衡的矛盾,控制汉口水位不超过29.73m,每到长江主汛期分泄长江超额洪水蓄洪削峰,大大地减轻了长江下游的防洪压力,确保了长江中下游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防洪减灾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7.
影响长江中下游干流汉口站水位的因素众多,其不仅受上游干流、支流汉江来水的影响,而且还受下游九江站以及鄂东北诸多中小支流回水顶托的影响,在此复杂的来水情况下,汉口站水位预报难度较大。基于折扣系数法对鄂东北汛期来水顶托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以2010年7月汉口出现洪峰水位27.31 m的洪水预报为例,通过分析水位流量关系及相关图模型的方法,研究汉江及鄂东北诸支流来水对汉口水位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汉口站在复杂来水情况下的水情预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8.
长江宜昌至汉口河段水沙变化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长江上游水沙变化、中游干流河道泥沙冲淤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与1990年前相比,1991~2000年长江上游径流量变化不大,但输沙量减小明显,宜昌站年均输沙量减少约1亿t,减幅约20%;1966~1998年长江中游宜昌至汉口河段枯水河槽冲刷泥沙约3.67亿m3,宜昌至城陵矶段以枯水河槽冲刷为主,河床下切明显,城陵矶至汉口段则河床滩槽均淤,但以淤高水洲滩为主.荆江河段泥沙冲淤量与宜昌站水沙作用强度∏=Q2×T/S呈较为明显的正比关系.当宜昌站水沙作用强度在1.6×1010~1.2×1011时,宜昌至城陵矶河段泥沙冲淤基本平衡.当螺山站含沙量大于0.60 kg/m3时,城陵矾至汉口河段将发生淤积;当含沙量为0.50~0.60 kg/m3时,城陵矾至汉口河段冲淤基本平衡;当含沙量小于0.50 kg/m3时,城陵矶至汉口河段将发生冲刷.  相似文献   

19.
一、水情 1999年6月下旬进入梅雨期后,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多次发生强降雨过程,各支流洪水频繁发生。长江干流和洞庭湖、鄱阳湖湖区水位大幅上涨,沙市以下各主要水文站自6月30日起相继超过警戒水位。宜昌站最大流量为57600立方米每秒,中下游干流最高水位接近1998年。沙市站最高水位44.74米,超过1954年水位,比1998年最高水位低0.48米;监利站最高水位38.30米,仅比1998年最高水位低0.01米;汉口站最高水位28.89米,居历史第三位;九江、湖口两站最高水位分别为22.43  相似文献   

20.
紫坪铺水库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承担的供水任务,运行以来蓄水期一直存在着上下游水库与紫坪铺水库争蓄的矛盾,水库蓄水难度较大。根据流域暴雨洪水特性以及对历史洪水的调查分析,确定以9月1日作为主、后汛期分界日期。经过调洪演算得知紫坪铺水库后汛期限制水位提升至875 m是可行的,为了不增加库尾河段的淹没,推荐后汛期限制水位提升至870 m。同时,通过近6年的实际运行情况说明,提高水库后汛期限制水位对于提高水库蓄满率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