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提高山洪灾害分析评价过程中设计暴雨计算的精度,基于山东省多个雨量站长序列资料的暴雨-历时-频率变化特征,利用小流域暴雨公式求导原理,推导了设计暴雨多时段转换公式,即设计暴雨计算优化公式。构建的优化公式准确地体现了小流域的暴雨变化规律和数值特征,更具有合理性与实用性。以济南市历城区为例进行优化公式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计算精度较现行公式平均提高17.99个百分点,为提高设计洪水计算以及预警指标分析确定的精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短历时设计暴雨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历时设计暴雨是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的重要数据的依据。本文通过对全省40个气象站的自记雨量资料的统计,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对全省进行短暴分析,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王晓斌 《陕西水利》2010,(3):38-38,30
<正>1引言泾阳县地处泾河下游,是国务院印发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三个重点经济区之一"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属"西安一小时交通圈"。县境介于东经108°29′40″~108°58′23″,北纬34°26′37″~34°44′57″。全县总面积778km2,2007年总人口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缘,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地势自东南向西北逐渐低下.省内最高峰为东部的长白山的白头峰,海拔高度2 691 m,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最高峰.根据地貌特征,吉林省自东向西大致可分为四个区域:(1)东部长白山区:主要是张广才岭龙光广岗山脉以东的山地,海拔多在800~1 000 m之间,相对高差在500 m以上.  相似文献   

5.
"2006.8.5"安阳市短历时特大暴雨是发生较为典型的暴雨样本。本文针对安阳市城市防洪工作特点,通过对此次降雨及灾情调查,根据地形特征描述及对强对流天气形成机理的分析,提出对安阳市城市防洪规划及防汛应急预案制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暴雨内涝与短历时强降雨息息相关,开展短历时暴雨变化规律研究可为广州市内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选取五山站1984-2013年各短历时降雨资料,采用趋势线、Mann-Kendall趋势检验、频率分析、集中度、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广州市不同短历时降雨序列和暴雨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不同历时年最大降雨量均呈增加趋势,且时段越长增加越明显,最大1h降雨量存在11a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周期,每年5、6和8月最大1h暴雨高发,一天中强降雨多发生在下午时段.  相似文献   

7.
城市内涝与短历时暴雨有重要关系,为揭示城市暴雨内涝成因,选取海口站1951年—2012年逐时降雨资料,通过趋势线、小波分析、Mann-Kendall趋势检验、集中度等方法对海口市年最大1h降雨序列和暴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海口市年最大1 h、3 h、6 h降雨量均呈增加趋势,且时段越长增加越明显,最大1 h降雨量存在17 a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周期,1 h降雨量≥20 mm、30 mm、40 mm的暴雨次数呈不同程度增加趋势,但增加幅度不明显。短历时暴雨次数呈现双高峰,6月和9月为高发时期,一天中短历时暴雨多发生在下午时段。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吴艳鸣  周荣  田立  黄智勇  杨逸  郁昱 《江苏水利》2022,(9):27-29+33
利用南通市代表雨量站营船港闸站1990—2020年的数据资料,采用年最大值法和P-Ⅲ型分布曲线拟合得到最新的暴雨强度公式,精度满足《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确定技术导则》要求。将计算的历时5、10、15、20、30、45、60、90、120、180 min,重现期2、3、5、10、20 a的设计暴雨强度与2011年编制的暴雨强度公式的相应成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公式总体上比2011年公式计算雨强偏大,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南通市短历时降雨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采用荆州市27个国家基本雨量站2013年~2020年5 min降水资料,滑动分析计算1 h、3 h、6 h、24 h暴雨值和暴雨频次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暴雨极值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四大地区短历时暴雨量和暴雨频次相似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东部地区为荆州市暴雨中心,发生暴雨频次站点最多,呈现东部向北部地区逐渐递减。年际变化趋势呈现下降~上升两个起伏阶段,1 h、3 h、6 h暴雨量相似度高,24 h相似度存在差异;不同短历时暴雨频次相似度都高,可反映出暴雨频次与年降水量关系紧密,呈现正比关系。年内暴雨量和暴雨频次呈现“单峰”形,两者相似度高,主汛期两者占全年比重73%、80%,时空分布不均。各短历时中6 h暴雨量和暴雨频次分界点,时间长短增加暴雨量,未加大暴雨频次发生率。暴雨极值高值发生在偏丰年、丰水年份,暴雨极值与暴雨量值相差较大,24 h暴雨极值对防汛工作起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根据扬州市主城区雨量站27年(1985~2011)的暴雨整编资料,采取年最大值法建立数理统计样本,采用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对所选样本进行拟合,得出暴雨强度i-降雨历时t-重现期p的关系,根据此关系表,运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暴雨强度公式各参数并进行精度分析,从而得到扬州市各重现期的暴雨强度分公式及暴雨强度总公式。结果表明:该方法拟合精度高,适用于其他同类型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的编制。  相似文献   

11.
研究短历时暴雨频率分布,可为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提供依据,对山洪灾害防治及城镇防洪排涝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省18个基准气象站和基本气象站1984—2013年的实测暴雨资料为依据, 采用年最大值选样法选取了各站点10,30,60,90,120 min 5 个短历时共90组的暴雨量序列,采用线性矩法分别估计了各序列的皮尔逊Ⅲ型分布(P-Ⅲ)、广义极值分布(GEV)、耿贝尔分布(Gumbel)、正态分布(N)、指数分布(EXP)和两参数伽马分布(Gamma)参数,并以确定性系数、误差平方和和概率点据相关系数分别分析各备选分布的拟合精度。结果表明:①各站点暴雨量序列均值和线性离散系数随历时增加均呈上升趋势,而线性偏态系数随历时变化无统一趋势;②同历时各站点暴雨量序列均值自西向东呈递增趋势,秦岭以北线性离散系数和线性偏态系数自西向东呈递减趋势,秦岭以南线性离散系数和线性偏态系数则呈现出中部高、东西低的态势;③以P-Ⅲ分布(包含Gamma分布)为最优分布的暴雨量序列为81组,占总序列组数的90.0%,可作为研究区短历时暴雨的理论频率分布。研究成果可为城市防洪、排涝规划以及相关工程设计的雨量计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旧州至功果桥水量平衡问题关系着功果桥水电站工程可调水量计算,通过旧州水文站与功果桥水文站两年来水文资料对比分析,旧州至功果桥洪峰流量过程形状大致相似,涨落变化基本相应,变化趋势符合洪峰流量过程沿程演进的一般规律,河段洪水水量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与1976年8月的洪水综合分析比较,从水位流量关系、断面过水面积及影响洪水流量的水力半径、河道糙率、水面比降等方面分析,论述九洲江文官站2006年7月大洪水实测流量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对九洲江水系的水体功能区进行了划分 ;在参数率定的基础上 ,根据设计水量条件 ,计算了九洲江水系的水环境容量 ;在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基础上 ,提出了污染物削减分配方案并对实施该方案所需的费用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5.
齐璞 《中国水利》2001,(5):20-21
一、造成小水大灾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清水资源的优先开发,龙羊峡、刘家峡两座大型水库投入运用,及上中游地区工农业用水的增加,黄河下游的问题更加突出。龙羊峡、刘家峡水库汛期的最大蓄水量可达100亿m~3,使得汛期进入下游的水量大幅度减小,含沙量增加,洪峰流量减小,洪水的造床作用减弱,河槽严重淤积并萎缩,平滩流量减小,二级悬河进一步发展,几乎年年出现长时间断流,防洪和水资源利用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黄河河道工程观测现状基础上,提出近阶段黄河河道工程观测开展的项目、观测技术及仪器配置,探索黄河工程观测规范化的良性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为摸清黄河小浪底以下河段污染源及入河排污状况,采用实地调查监测的方法对该河段污染源进行了调查,对入河排污口及支流口水质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该河段入河排污口以明渠、常年排放方式为主,排放废水主要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为主的混合废水,入黄量主要分布在500万m3/a量级以上的排污口;纳污量以支流口输入为主,主要分布在黄河焦作饮用农业用水区;各水功能区COD和氨氮的纳污量均在纳污能力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以排涝区的内涝分析为例,基于涝区附近雨量站实测雨量资料与外江水文站实测水位资料,以雨量站年最大24 h、最大72 h降雨量与同时期外江水位对应情况,以及外江历年最高日平均水位与同时期降雨对应情况,进行最大时段降雨与最高水位的相关性分析,以此判断排涝区内暴雨与外江洪水的遭遇情况,为排涝计算选择合适的水文条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长湖水电站大坝下游河床的实测资料,对其冲坑及河床冲刷演变进行分析,并提出为减小冲刷而在工程管理上应采取的措施,供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珲春河流域暴雨洪水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该区水文情报预报、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