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交通事故数据蕴含有交通事故规律,如交通事故与天气、时间、道路等因素的关 联规律,值得深入挖掘。虽然天气、时间、道路等因素对交通事故均有影响,但对不同区域交 通事故的影响不尽相同,即具有局部相关性。挖掘局部相关性能更好地揭示这些因素与交通事 故之间的相关性。为此提出一套分析挖掘交通事故数据中所蕴含的局部相关性的方法。首先基 于交通事故数据提取事故多发路段,每个事故多发路段包含有位置、时间以及相关的交通事故 信息;然后提出一套聚类支持的局部相关性可视分析方法分析事故多发路段:①以待分析因素 直方图(如天气直方图、时间直方图)刻画事故多发路段;②基于直方图相似性对事故多发路段 进行聚类分析;③在多关联视图支持的交互环境中进一步观察、分析聚类结果以挖掘待分析因 素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局部相关性。通过分析安徽省合肥市 2015-2018 年交通事故接警数据,取 得了一些有意义的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城市区域语义及移动模式难以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域语义的城市移动模式可视分析方法用于直观地分析人群出行情况.通过提取用户通话特征,使用高斯混合模型区分基站通话模式来发现城市区域的功能性信息;进一步使用层次聚类算法对用户行为进行语义发现,分析区域用户行为规律;区域语义与用户语义结合分析,挖掘人群在区域间的移动模式.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发现区域功能特征,结合数据能帮助分析人员发现城市间移动模式以及探索用户移动意图,得到用户移动模式和功能区域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4.
交通事故数据中蕴含细粒度的局部时空模式,但它们往往被数据全集所掩盖而难以被发现.找到合适的数据子集是发现有意义的局部时空模式的重要前提,也是最为烦琐的过程.为此,提出基于张量分解方法自动获取数据子集的交通事故局部时空模式可视分析方法.首先,对交通事故数据集进行张量建模;并运用张量分解方法自动获取一组捕获了数据集各维度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 平行坐标是经典的多维数据可视化方法,但在用于地理空间多维数据分析时,往往存在空间位置信息缺失和空间关联分析不确定等问题。对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有效关联平行坐标和地图的地理空间多维数据可视分析方法。方法 根据多维属性信息对地理空间位置进行聚类分析,引入Voronoi图和颜色明暗映射对地理空间各类区域进行显著标识,利用平行坐标呈现地理空间多维属性信息,引入互信息度量地理空间聚类与属性类别的相关性,动态地确定平行坐标轴排列顺序,进一步计算属性轴与地图之间数据线的绑定位置,对数据线的布局进行优化处理,降低地图与平行坐标系间数据线分布的紊乱程度。结果 有效集成上述可视化设计及数据分析方法,设计与实现一种基于平行坐标轴动态排列的地理空间多维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提供便捷的用户交互模式,通过2组具有明显地理空间多维属性特征的数据进行测试,验证了本文可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论 本文提出的可视分析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分析地理空间多维属性存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关联模式,为地理空间多维数据的探索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公交+共享单车”模式已经成为城市出行的主要方式,公交站点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公交服务水平,如何评估站点设置的合理性及如何优化,成为城市规划的研究热点.共享单车产生的GPS数据可以反映人口分布、出行模式、城市热点等规律.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探索了一种通过共享单车、城市兴趣点等多源数据,帮助交通规划人员理解站点周围环境并对站点进行优化的解决思路,设计了一种可缩放的蜂窝状视图来显示兴趣点的空间分布,设计了一种径向布局的分层雷达图来分析人流的时间序列信息,提出了基于多源数据集的公交站点优化可视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一个可视分析系统VisB4B.该系统以上海市公交线路站点数据、城市兴趣点数据、摩拜共享单车数据等为数据源,通过公交线路变化实例评估、交通可视化领域和交通规划领域专家评估等方法,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与可用性.  相似文献   

7.
移动运营商搭建的基站能够记录智能终端的活动,蕴涵着用户的移动行为以及基站的语义信息.针对城市中基站语义以及活动模式难以获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用户轨迹的基站语义及城市活动模式可视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终端用户的轨迹构建基站序列,接着采用文本分析中的词嵌入技术对基站语义信息进行提取,对城市中的手机用户进行聚类以发现其移动模式.为了帮助用户对结果进行探索和分析,设计了基于用户轨迹以及基站语义的城市活动模式可视分析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轨迹特征、基站的地域特征、用户访问基站的时空特征,对手机用户的行为以及城市的活动模式进行发现和解释.基于真实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在系统用户的迭代交互中该方法能够帮助系统用户有效地结合基站轨迹及其基站语义信息,对城市居民行为模式以及城市整体的活动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流行病数据的多层面可视分析,可以加快流行病数据分析任务的交互式探索效率和加深对潜在模式的深刻理解.本文对流行病数据可视分析的相关工作展开综述,并主要通过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1)流行病数据的时空可视分析,帮助用户发现和理解流行病数据在时间、空间以及时空维度中潜在的流行病特征和传播规律等;(2)流行病数据中涉及非结构...  相似文献   

9.
构建旋转对称场是生成多面体网格的一个关键步骤,而空间旋转对称场的模式复杂,缺乏有效的可视化与特征分析手段.为此,提出一套基于参数化的空间旋转对称场表达、可视化与分析方法.首先对对称场进行规则化采样,再对规则化的对称场进行局部区域形状重建,以获取局部区域的近似标量场表达;进而使用Zernike描述算子将该局部标量场分解为一系列旋转无关的特征参数,逐区域地处理整个对称场,将之转化为多变量标量数据;最后采用多变量可视化方法进行可视分析和特征抽取.计算实例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对空间旋转对称场进行可视分析,抽取出用户感兴趣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呈现出高维性、非线性等复杂特征。对于高维数据来说,在全维空间上往往很难找到反映分布模式的特征区域,而大多数传统聚类算法仅对低维数据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因此,传统聚类算法在处理高维数据的时候,产生的聚类结果可能无法满足现阶段的需求。而子空间聚类算法搜索存在于高维数据子空间中的簇,将数据的原始特征空间分为不同的特征子集,减少不相关特征的影响,保留原数据中的主要特征。通过子空间聚类方法可以发现高维数据中不易展现的信息,并通过可视化技术展现数据属性和维度的内在结构,为高维数据可视分析提供了有效手段。总结了近年来基于子空间聚类的高维数据可视分析方法研究进展,从基于特征选择、基于子空间探索、基于子空间聚类的3种不同方法进行阐述,并对其交互分析方法和应用进行分析,同时对高维数据可视分析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交通是困扰现代大都市的世界性难题.近年来,可视分析技术在分析和利用交通大数据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一项重要的智能交通技术.本文将全面回顾自信息可视化和可视分析兴起以来城市交通数据可视分析领域的研究现状.方法 从道路交通流量分析和其他交通问题分析两个方面,按照数据的类型及问题的分类探讨交通领域的可视化技术和可视分析系统,简单回顾近年来出现的研究新趋势.结果 早期研究注重对道路流量的可视化展示方案,主要方法有箭头图、马赛克图和轨迹墙等.随着可视分析手段的丰富,对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分析层次上升到交通事件层面,但是交通事件的定义仅局限于交通拥堵.应用可视分析的其他交通问题领域包括公共交通、交通事故和人群出行行为等.近年出现了挖掘和利用交通轨迹或交通事件的社会属性或称环境上下文信息的研究新趋势.结论 从对交通流量的可视化到交通事件的可视分析,从面向道路交通状况到与交通相关的其他社会性问题,从单纯反映路况的交通数据到富含社会性语义的多源数据,从传统的PC端可视化和交互范式到新型的可视化展示介质,交通数据可视化领域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大大拓展,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趋势也体现于其中.  相似文献   

12.
基于时空数据的用户位置推理在产品推荐、精确营销、交通调度及城市规划等实际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基于城市交通监控数据的位置推理问题尚未被探索,因此,提出了一种面向稀疏摄像头交通监控数据的工作位置推理方法。首先,收集了路网、兴趣点(POI)等城市交通外围数据,并通过路网匹配的预处理方式获取到了一个含有摄像头、POI等丰富语义信息的真实路网;其次,通过聚类车辆轨迹中所提取的起点-终点(O-D)对来获得车辆重要的停留区域,即候选工作区域;之后,利用所提的in/out访问时间模式的约束,从多个候选区域中匹配出最大可能的工作区域;最后,利用所获取的路网信息和路网周中POI的分布信息提取出车辆的可达POI集合,从而进一步缩小车主的工作位置范围。在一个省会城市真实的交通监控数据集上的综合实验评估和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实时城市交通监控已成为现代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视频监控采集的交通大数据在城市管理和交通控制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然而,全城范围内庞大的监控交通大数据还鲜少用于城市交通及城市计算研究。在一个省会城市全城范围内的监控交通大数据上展开了车辆类别挖掘及应用分析研究。首先,定义了周期性私家车、类出租车和公共通勤车三种对城市交通具有重要影响的车辆类别,将车辆类别定义与频繁序列模式挖掘算法相结合提出了相应的挖掘方法。在济南市一周1704个视频监测点,1.2亿次车辆记录数据上,验证了所提定义及挖掘方法的有效性;其次,以4个居民小区为例挖掘分析了居民出行的交通方式及与周围兴趣点(POI)分布关系,此外,还探索了城市交通大数据与POI相结合在城市规划、需求预测和偏好推荐方面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基于兴趣区的可视化方法在分析飞行员眼动数据过程中无法关注细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自定义兴趣区的眼动数据可视分析方法。首先,根据具体的分析任务,引入对任务背景图像的自我划分和定义;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多种辅助视图和交互手段,设计并实现了面向飞行员培训的眼动数据可视分析系统,帮助分析人员分析不同的飞行员之间的眼动差异,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证明了可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分析系统的实用性。实验结果表明,较传统方法来说,所提方法增加了分析人员在分析过程中的主动性,在整体和局部方面,支持分析人员对任务背景进行细节的探索,增加了分析人员分析数据的多角度性,让分析人员能够结合整体发现飞行学员在训练过程中认知困难的部分,进而制定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训练课程。  相似文献   

15.
从特征选择、局部区域划分和词汇语义相似性计算入手,利用随机词汇迭代模型(random terms iterativemodel,RTIM)进行海量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文本分类.通过词汇频度、集中度和离散度方法筛选出特征词汇;依据文本与各POI类别间的相似度进行局部区域划分;在每个局部区域内基于词汇在文本中的排列顺序构建词频向量,基于词频向量中词频的随机删除和重构,获取特征映射矩阵;通过特征映射矩阵将文本转为特征向量,并采用SVM分类器进行POI文本分类.实验证明,该方法有效提升了POI文本分类准确性和覆盖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评分数据稀疏的情况下传统相似性计算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项目之间相似性的协同过滤算法。该算法结合用户对项目的评分和项目之间的兴趣度进行项目之间的相似性计算,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评分数据稀疏的负面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评分数据稀疏的情况下,能使推荐系统的推荐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三维几何视觉重要性的纹理图像选择压缩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于传统二维图像,映射到三维模型上的纹理图像隐式包含了三维几何视觉信息. 然而,目前已有的纹理图像压缩方法并未考虑此特性. 本文提出了一种与三维模型几何视觉特性相关的纹理图像选择压缩算法. 首先给出一种结合纹理图像的显著性及其纹理走样的视觉重要性图构建方法, 将纹理图像划分为具有不同优先级别区域.之后,利用提出的选择压缩方法对它们进行不同比例压缩. 实验结果表明当选择本压缩算法时,纹理化三维模型能够获取较好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近年出现了许多基于 Web 的 GIS 应用程序,它们提供给用户既可以存取空间数据又可以存取非空间数据 (属性数据).但是矢量动态地图的显示存在问题,为了能在大多数 Web 浏览器中显示矢量地图,一般采用 plug-in 初始化方法或者 ap-plet 下栽方法来实现,但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缺点.为解决这些缺点,提出了一个新的 DHTML 动态地图表示方法,通过 Web服务实现矢量动态地图从SVG格式转化为DHTML动态地图表示格式,从而改善空间数据远程存取的能力,对海量在线空间数据的表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交通事故预测对于构建智慧城市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发生在连续时间域上的交通事故数据同时包含具有不同语义特征的时间、空间模态信息,且这两种模态的不确定性存在差异,因此传统的序列建模方式无法全面描述交通事故的时空相关性,很难实现准确的交通事故预测,对此提出了一种面向交通事故预测的时空多模态点过程模型MSTPP。该模型设计了一种具有双解码器的seq2seq框架。在编码器中提出了衰减感知长短期记忆网络DLSTM用于编码在连续时间域中的交通事故事件序列,有效地融合不同模态信息以及建模事件序列的异步性。在解码阶段,使用两个特殊设计的解码器去处理模态间差异性。在两个真实的交通事故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MSTPP在预测下一个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区域任务上相比于其他基准模型具有最优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20.
针对网络中存在的对等网络(P2P)流量泛滥导致的流量失衡问题,提出将非平衡数据分类思想应用于流量识别过程。通过引入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MOTE)算法并进行改进,提出了均值SMOTE (M-SMOTE)算法,实现对流量数据的平衡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3种机器学习分类器: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对处理后各类流量进行识别。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影响P2P流量识别准确率的前提下,与非平衡状态相比,引入SMOTE算法将非P2P流量的识别准确率平均提高了16.5个百分点,将网络流量的整体识别率提高了9.5个百分点;与SMOTE算法相比,M-SMOTE算法将非P2P流量的识别准确率与网络流量的整体识别率分别进一步提高了3.2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实验结果表明,非平衡数据分类思想可有效解决P2P流量过多导致的非P2P流量识别率低的问题,同时所提M-SMOTE算法具有更高的识别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