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呈现阶段性演进特征,复合系统协同演进是其转型发展向高级阶段演变的基础。为探究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内生动力,以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黄石市为例,从资源附禀、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建设4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2001—2010年和2010—2019年2个阶段构建哈肯模型识别黄石市复合系统协同转型发展的驱动参序量,动态分析不同时间阶段内复合系统协同转型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2001—2019年期间,黄石市复合系统转型力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其转型过程分为2001—2010年平稳转型期和2010—2019年加速转型期2个阶段。分阶段复合系统协同过程实证结果表明,黄石市由资源转型驱动模式转变为环境转型驱动模式,进入了更加高效的转型驱动过程。转型发展逐渐脱离传统的资源依赖型向着“社会建设-环境保护”的驱动主导模式转变,步入良性的转型协同状态。随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其内生转型驱动机制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应切实把握住城市转型的关键转型路径,为促进黄石市协同转型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及其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本文以2010-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27个中心城市为研究样本,借助GMM估计模型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研究,同时考虑影响因素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单一产业集聚会促进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2)协同集聚比单一产业集聚的促进效果更明显,控制变量中,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水平、基础设施水平、环境规制水平、利用外资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在不同集聚状态下对绿色发展效率形成差异影响;3)在协同集聚下,人力资本水平和利用外资水平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门槛效应。跨越门槛后协同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促进效果更加突出。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给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建设结构合理、资源生态型环境友好型的煤炭主导产业城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文章依据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自身特点,考虑经济发展和区位条件等因素,结合具体实例提出以邯郸为中心城市,将武安、肥乡打造为资源型区域次中心城市的研究方案,并对此进行SWOT分析,探讨选择资源型城市作为次中心城市的转型优势,为实现区域间组团竞合共赢和总体利益最大化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4.
石油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协调发展问题提出了严峻考验。本文在介绍系统动力学的基础上,对石油资源型城市的协调发展进行系统分析,建立了石油资源型城市的协调发展SD模型,并以东营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建国之后相当长的时期里,实行了依靠本国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能源、矿产和林业基地的建设得到极大重视。在各地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因自然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时至今日,大约有150座资源型城市,开始面临资源枯竭。产业转型,以及城市如何持续发展的困境。此类资源型城市尤以东北地区最为典型和集中。在东北地区36个地级城市中,就有14个属资源型城市,  相似文献   

6.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推动着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化 ,由此 ,为我国资源型城市和地区如何发展经济 ,如何参与竞争并保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本文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 ,以辽宁省盘锦市为例 ,从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分析呼包鄂城市群经济联系不仅对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和促进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资源型城市群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呼包鄂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呼包鄂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并从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和内部凝聚子群进行测度。研究表明:呼包鄂城市群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且趋于复杂化,相较于发达城市群网络密度并不高,城市群经济发展存在不对称、不均衡性,但城市群内部各成员间直接联系逐步提升,能够摆脱地域限制组成凝聚子群。   相似文献   

8.
针对四川省成熟型资源型城市,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各城市的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基于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4个方面的内容,构建成熟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并通过德尔菲法对各指标所包含的要素进行权重确定。对四川省9个成熟型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攀枝花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自贡、广元、广安处于中等可持续发展状态;绵竹、凉山、达州、兴文和雅安处于初级可持续发展状态。针对四川省9个成熟型资源型城市,分别提出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推动着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化,由此,为我国资源型城市和地区如何发展经济。如何参与竞争并保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本文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以辽宁省盘锦市为例,从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大同市与大同煤矿集团为例,运用数据结合相关系数公式,分析出大同市与大同煤矿集团之间的关联度.结论是煤炭城市与煤炭企业之间紧密相关,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以达到协同发展的目的.最后,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丰富的自然资源著称的陕西省榆林市经济快速增长,成为西部地区新兴的资源型城市。榆林市经济增长模式与可持续增长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利用西方复兴的产业区理论,对榆林资源经济增长绩效进行了理论分析,将其经济性质界定为产业区“激进式”增长模式。根据产业区的核心命题和榆林市资源经济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可持续增长的七大策略:学习化、在地化、多元化、飞地化、同盟化、生态化、福祉化。  相似文献   

12.
从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资源枯竭型城市——湖北省黄石市的2000—2012年的综合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阶段内,黄石城市发展经历了迅速恶化—调整优化—震荡调整优化—稳定持续发展的过程,但整体上可持续发展水平是不断提高的。这说明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因素的束缚,而当这些限制因素解除后,又会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据此,提出黄石市亟须处理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因民族地区资源型城市长期专注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长期被闲置与边缘化,导致民族文化〖JP2〗产业发展滞后。为促进民族地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以调整与优化民族地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以民族地区资源型城市六盘水市为例,通过分析六盘水市民族文化资源的特点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探讨六盘水市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六盘水市要充分发〖JP〗挥民族文化资源的后发优势与原生态优势,依托区域旅游业发展动力,促使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突出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鲜明特色,利用产业化机制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4.
资源型城市由于资源依赖所导致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其衰弱的根本原因。为此,运用指标分析法和偏离—份额分析法,对钟祥市2003—2014年时间序列,测度区位商、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度,剖析产业结构整体和各产业内部的特性与问题,从而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评价及其适应性调整。研究结果表明,钟祥市产业的发展对资源有较大的依赖性,产业结构的整体层次偏低,产业结构不甚合理,但存在一定的产业竞争力。依据钟祥市的独特优势,延伸资源型产业链,大力发展与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及促进劳动力转移,从而实现钟祥市可持续发展,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足迹的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业城市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其可持续发展程度为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在生态足迹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矿业城市武安市2005年的生态足迹结构和生态承载力结构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其他5个矿业城市进行生态足迹比较、区域资源利用效益分析和可持续发展测度3个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矿业城市的人均生态足迹远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均出现生态预警,处于恶性发展状态。造成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矿业城市的能源消耗需求量大。本文针对矿业城市的资源特殊性,提出矿业城市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城市中期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资源型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规律看,煤城六盘水市正处于资源经济发展的成熟期,也是城市转型的最佳时期。然而,受资源诅咒、产业刚性、地方政府行为、创新乏力、成本积淀等障碍性因素阻滞,中期转型陷入困境。本文针对转型障碍性因素的特征,提出一系列对策与措施主动推进煤城转型。  相似文献   

17.
从资源型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规律看,煤城六盘水市正处于资源经济发展的成熟期,也是城市转型的最佳时期。然而,受资源诅咒、产业刚性、地方政府行为、创新乏力、成本积淀等障碍性因素阻滞,中期转型陷入困境。本文针对转型障碍性因素的特征,提出一系列对策与措施主动推进煤城转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47个指标建立矿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平顶山市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分析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通过评价分析发现:目前平顶山市经济发展属于中等可持续发展程度。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的生态环境脆弱已成为制约平顶山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实现平顶山市可持续发展,应努力做到: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逐步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支付比例;注重集约经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增强环境支付能力;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化各类资源配置,稳步提升社会支付能力与经济支付能力;高度重视综合开发与保护环境相结合的道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