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绵城市就是运用现代设计理念,通过改善城市雨水基础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存储、自然净化以及自然渗透.在"城市双修"理念指导下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以及水污染等问题,从而改善城市环境.论文结合实例对"城市双修"理念下的海绵城市建设措施进行了分析,通过采用改造地形、设置海绵设施、改善竖向设计等一系列措施,有效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
海绵城市理念是指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从而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文章以海口市白龙路改造工程为案例背景,重点解析海绵城市理念在既有道路改造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以期为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其他地区的道路改造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建设在旧城区改造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雨水的合理收集、利用与适时补充地下水,达到缓解水资源紧张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旧城区改造工程中的应用,有着重大现实而长远的意义。济南市舜园小区的海绵城市设计思路是以"渗""滞"为主、"蓄""用"结合,设施分散、就地消纳雨水。建设模式彰显了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雨水排放模式。设计人员从汇水分区入手,完善排水系统,结合LID设施提升场地设计到优化路面及改造微地形,秉持了低影响、低成本、因地制宜及特色创新的设计原则,在改善济南市人民群众居住环境的同时,打造出海绵城市建设的亮点,彰显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遂宁市宋瓷文化中心项目在立项之初即纳入海绵城市规划,为此,对原施工现场的塔吊基础挡土墙混凝土结构进行了设计改造。改造后的雨水蓄水池充分发挥了对雨水的吸纳、利用、蓄渗和缓释作用,为全面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以三亚市迎宾路标准段海绵化改造为例,介绍了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思路,通过LID设施和雨水排水管网的综合运用,在机非分车带绿地内实现雨水的自然渗透、净化、转输和储存,以实现"海绵道路"的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水资源短缺、内涝、径流污染及生态破坏等诸多问题,国家提出了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新理念。城市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5%~20%,雨水径流量大,污染严重。本文主要探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道路设计与传统道路设计方法相对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7.
海绵城市"理念是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雨季吸收雨水,旱季将雨水排放,并且还能对吸收的雨水进行净化的过程。城市绿地是建设"海绵城市"和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场地。如何解读"海绵城市"的内涵与建设思路途径,制定建设核心内容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从而更好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课题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城市绿地低影响设计与海绵城市建设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海绵城市理念及在城市道路工程中应用的重要性,介绍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国内城市道路工程应用中的成功案例,针对具体城市道路工程进行了海绵城市雨水系统设计,具体措施为透水性沥青路面、人行道透水铺装、植草沟、下沉式绿地等,对城市道路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厦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内某城市道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城市道路净、渗、蓄、缓排的系统建设模式,介绍了海绵型城市道路生物滞留设施、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透水结构以及附属设施的设计,并对改造设计条件下的城市道路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污染控制、渗透设施设计与排水防涝能力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该改造设计方案可满足海绵城市控制目标。另外,提出了海绵型城市道路维护与管理的相应措施,以期为城市道路海绵城市改造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是指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遇水具备吸蓄、渗透及净化能力,让城市中的水处理更自然、灵活,以解决城市中逢雨必涝,旱涝并济的现状。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所指,未来城市建设须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为规划宗旨,强调优先利用生态边沟、雨水花园、下沉绿地等生态措施来控制及组织排水。雨水花园作为城市的"海绵体"重要形式之一,是新时代的一种新型生态科技,是生态持续的措施手段,它可以有效的净化雨水,同时还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使用方便等特点。本文在国家加强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背景下对雨水花园进行了一些介绍,主要是分析它的前期设计和建设理论,同时还针对它的后期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规划。本文对雨水花园一系列的讨论,希望可以给我国实际建造以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园林》2017,(7)
<正>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组成成分,是城市空间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城市绿地改造的契机中提高对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能力,有利于提升"海绵"功能,实现良性水文循环。绿地雨水的管理需低投入、易维护、高效能,并要稳定持  相似文献   

12.
正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2014年12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三部委联合发文,支持海绵城市试点;2015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考核办法。海绵城市的本质是将"山水林田湖"作为生命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正>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最终将城市建设成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为加强海绵城市建设,2014年12月三部委联合发布了《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2014]838号)文件,支持海绵城市的  相似文献   

14.
《门窗》2019,(10)
海绵城市理论就是在城市建设进程中,借助自然生态功能与人工干预功能的综合运用,让城市内部的雨水径流得到有效控制,促使城市水源能够实现正常的循环供给,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使得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大幅度提升。将海绵城市理论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进行有效融合,不仅能有效提升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打造了一个利用自然力量排水、蓄水、渗透、净化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水资源利用系统,促进了城市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嘉兴市现状城市道路海绵城市设计方法,根据道路横断面和有无退让绿地等情况,从指标完成情况、景观效果、施工难易程度、造价和运行养护等五个方面分析不同设计方法建设效果的优缺点并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从水质净化和水量控制两方面着手,针对现状城市道路典型横断面,最终提出过滤型雨水口、多功能雨水口、分隔带排水暗渠、生态树带等收集、净化和渗透雨水的优化技术措施,并给出了详细的设计图示,可为城市道路海绵城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海绵城市理念逐渐融入城市规划设计,作为海绵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道路,在设计时也要考虑调节、吸收、缓释雨水的能力,使城市建筑和道路设计成为一个生态系统。文章以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市道路设计为研究对象,探讨海绵城市道路的设计原则和思路,介绍了城市道路设计中路面材料、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绿化带及生物滞留设施设计,提高城市道路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内涝,为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7.
正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印发《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对不同设施及其组合进行科学合理的平面与竖向设计,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统筹协调规划、排水、风景园林、道  相似文献   

18.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设计能够有效地缓解雨水排放问题、改善海绵城市道路水文生态环境。海绵城市道路的雨水径流控制优于传统城市道路,更有利于保护海绵城市道路系统的生态环境。通过对海绵城市人居环境道路的概念内涵、系统与构成、横断面布置型式设计的总结与分析,对海绵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倪斗 《城市住宅》2016,(6):47-50
为提高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绿色海绵城市设计的水平与质量,结合目前我国城市内涝问题严重的现象,通过我国古代建筑群在排水方面的案例,提出在设计中构建绿色理念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做好场地设计的雨水控制和利用的综合基础平衡,创设出顺应自然、和谐共生、舒适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0.
正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1城市住宅区海绵策略随着城市居住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城市自然地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