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5,(6)
<正>PKPM的BIM软件贯穿整个工程建设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造价软件PKPM-STAT Ver2015版,与PKPM结构设计PMCAD、SATWE、施工图等软件共同进步,接力设计软件最新的V2.2版本数据,为设计过程成本控制提供有力工具。三种便捷的建模方式:◇接PKPM结构设计软件PMCAD的模型数据;◇识别DWG图纸,生成STAT的工程模型;◇采用交互输入方式建立模型。三种高效的定额套取方式:◇自动套取定额或清单编码,快速完成土建工程量的计算;◇按房间输入做法,完成装饰工程量的计算; 相似文献
4.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6,8(1):93-94
正PKPM的BIM软件贯穿整个工程建设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造价软件PKPM-STAT Ver2015版,与PKPM结构设计PMCAD、SATWE、施工图等软件共同进步,接力设计软件最新的V2.2版本数据,为设计过程成本控制提供有力工具。三种便捷的建模方式:接PKPM结构设计软件PMCAD的模型数据;识别DWG图纸,生成STAT的工程模型;采用交互输入方式建立模型。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学习13G101-11 《G101系列图集施工常见问题答疑图解》(以下简称13G101-11图集),结合工作实践,就钢筋算量和翻样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基于BIM技术条件,在项目实施阶段的各钢筋造价业务中,通过建立钢筋算量三维可视化模型,造价人员可以实现快速出量及核量。以某框架结构学生公寓楼为例,通过BIM算量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分析项目主要钢筋构件模型绘制和智能核对方案,探索全面提升项目钢筋工程量计算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高效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将知识点进行灌输,基础课程和后续课程之前联系没有很好的媒介。“一图贯通,螺旋递进”教学模式下,基于“一图”作为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框架整体体系实际工程项目载体,课程体系授课教师间通过“一图”将知识点相互串通,有机联系,“贯通”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课程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深度,激发学生探究课程内容的积极性,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技能螺旋递进,不断提升,即螺旋递进。以“钢筋平法识图与算量”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为例进行“一图贯通”教学实践,能够实现学生为主体,实现课程间贯通体系,最终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螺旋递进”。 相似文献
10.
11.
对工程的开展来说,进行工程量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工程造价工作开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建筑领域当中有着这样的一种说法:上面大干,下面大算。这个说法非常形象地形容了算量工作的重要性,也体现出了这个工作的辛苦程度和繁琐情况。使用广联达算量软件可以准确、快速地完成了钢筋工程量的计算,提高工作的效率。本文主要探讨了该软件在应用方面的体会和技巧。 相似文献
12.
13.
建筑工程算量软件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目前工程算量软件发展历程、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建筑工程算量软件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促进工程算量软件的未来发展,推动建设领域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15.
算量是BIM技术的重要应用价值之一。由于钢筋工程本身构造复杂多变,涉及到的图集、规范内容多,钢筋的种类和参数也多,再加上Revit软件自身图形显示受限,导致BIM钢筋算量一直得不到发展和解决。为此,本文基于Revit的二次开发,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三维钢筋算量,为钢筋用料统计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撑,深度挖掘了BIM在钢筋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钢筋算量问题分析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基于钢筋工程量计算的重要性,从钢筋长度、搭接、钢筋锚固取值及计算精度等方面分析了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即钢筋人才专业化和钢筋计算电算化,以处理好钢筋的算量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上接2010年第1期第38页)4.集水坑、电梯井构造集水坑和电梯井应在平面布置图上注明基坑的平面定位尺寸(图7)。 相似文献
18.
(上接第11期第43页)1.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的分类和构件编号平板式筏形基础由柱下板带和跨中板带构成。当设计不划分板带时,按基础平板表达。住下板带代号为ZXB,跨中板带代号为KZB,平板筏形基础平板代号为BPB。柱下板带与跨中板带应在第一跨集中注写,具体规定见表1。 相似文献
19.
由于没有高效方便的钢筋算量软件,造价工程师钢筋算量工作效率不高.博奥钢筋CAD算量软件可实现实用、准确、高效、规范的钢筋工程量自动计算,与博奥建筑CAD三维算量软件图形资源共享,实现一图两算,提高整体建筑工程量计算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创建了钢筋构造与钢筋翻样课程,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进行了课程整体设计与开发,明确了课程目标,确定了课程内容,并设计了四个学习情境,提出了项目教学的考核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