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Planning》2019,(8)
高校科技创新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科研院所、政府、中介机构等,高校科技创新外部协同是高校科技创新内部高校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协同创新。从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四个主体要素分析高校科技创新外部协同的模式、运行机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同主体提出运行机制的提升策略,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4)
"2011计划"以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为载体,旨在打破高等学校内部创新主体之间,以及高等学校与外部创新主体之间存在的协同创新壁垒,支撑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剖析协同创新中心这一新型高校创新组织的绩效结构及绩效评估的侧重点,构建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体系,以显性产出绩效、显性协同绩效、隐性绩效潜力为三个构面,客观全面地体现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创新产出水平,中心成员之间的创新协同水平,以及协同机制体制改革和资源共享水平,可以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绩效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Z1)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等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创新科研成果的重要条件和必备工具,也是高等学校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地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为地方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科技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平台。但目前地方高校大型设备管理还存在着使用率较低、购置重复、投资经费有限、共享程度不高等问题,因此提高大型设备综合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乃当务之急。在协同创新视野下,地方高校大型设备管理需要观念协同、管理协同、手段创新,从而提升大型设备的资源协同共享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及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创新提供更加充分的设备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6)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该战略的推动下,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其为我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高校科研创新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也是我国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传承优秀文化、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我国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背景入手,阐释其内涵与优势,分析协同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高校积极有效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的困境探索——以重庆直辖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协同创新是国家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文章从人才优势、学科及基地等科研平台方面比较了首批2011计划牵头单位和地方高校之间的差异,分析了地方高校开展协同创新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地方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的探索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8)
调研美日欧等国高校协同创新推进举措发现,国外高校协同创新经验主要表现为:高校致力于教学、研究与应用一体化,政府积极发挥引导和促进作用,科技中介机构为协同创新成果产业化注入活力,参与各方共建成熟的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等。借鉴国外高校相关经验,完善师生参与协同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强对高校发展协同创新的引导、加快推进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将对我国高校协同创新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28)
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地方民营中小企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中小企业往往缺乏资金、技术和创新发展的能力。因此,地方中小企业应与地方高校充分合作,以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促进地方中小企业及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培养是协同创新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从培养目标、培养平台、培养机制、培养体系、学位资格、利益协调六方面分析了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点,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结合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生培养的实践,对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结合与协同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产学研结合与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分析为起点,从职能作用、理论依据、组织主体、参与方、聚焦问题重点等方面剖析两者的共同点,从创新重点、协同方式、参与主体范围、解决问题的侧重点、联合实体等方面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论证把两者结合起来,阐述实施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模式的重要性和基本途径,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6)
高校协同育人以校内外机构协同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宗旨,实现跨界深度融合育人。基于高校协同育人平台组织管理形态、运作模式、合作内容与程度、合作方式等不同维度,提出基于供给侧改革高校协同育人平台运行机制的四种类型,并从明晰协同育人发展理念,优化配置协同育人资源,完善协同育人实现方式,探索高校协同育人平台运行机制的可为路径,以全面提高协同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