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腐复混肥对防治芦笋茎枯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对腐复混肥防治芦笋茎枯病进行了三年的研究。试验结果认为,腐复混肥同复混肥、常规肥相比具有防治芦笋茎枯病发生,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3.
福建省防治芦笋茎枯病菌的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芦笋茎枯病是芦笋的毁灭性病害,通过室内试验筛选出可有效防治该病害的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毒力,并获得10个毒力回归方程及抑制有效中浓度(EC50)。[结果]30%苯甲·丙环唑EC、40%氟硅唑EC、10%苯醚甲环唑WG、60%唑醚·代森联WG和80%代森锰锌WP等药剂的EC50值在0.28~4.48 mg/L之间,且毒力回归方程斜率值介于1.0674~2.2612之间,其抑菌作用强,显著高于70%甲基硫菌灵WP、65%代森锌WP、50%硫磺SC和25%嘧菌酯SC的抑菌活性。[结论]30%苯甲·丙环唑EC、40%氟硅唑EC、10%苯醚甲环唑WG、60%唑醚·代森联WG、80%代森锰锌WP等药剂均可有效抑制芦笋茎枯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不同药剂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毒力及药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病菌Phomopsis asparagi(Sacc.) Bubak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测定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抑制芦笋茎枯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和EC50值分别为7.1984、114.1211 mg/L,43%戊唑醇SC抑制芦笋茎枯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和EC50值分别为7.4241、47.1322 mg/L.10%苯醚甲环唑WG 750 g/hm2、43%戊唑醇SC 750 mL/hm2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效分别为95.3%和93.8%,两药剂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他4种药剂抑制芦笋茎枯病菌菌丝的EC50值为32.4174~1 941.6400 mg/L,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效为60.1%~82.2%,4种药剂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效显著低于10%苯醚甲环唑WG和43%戊唑醇SC的防效,6种药剂在试验剂量内对芦笋植株安全.  相似文献   

5.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防治芦笋茎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罗时华  李畅方  陈伟洲 《农药》2003,42(4):29-29,24
利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防治芦笋茎枯病,通过两年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芦笋茎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量120-150g/667m^2时,防治效果可达60.63%-87.33%。  相似文献   

6.
高效农用杀菌剂——烯唑醇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强 《上海化工》1997,22(4):7-10
烯唑醇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杀菌剂,并具有良好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本文介绍了以α-三唑频那酮为起始原料合成该产品的工艺路线、合成方法、影响工艺条件的因素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杀菌剂烯唑醇的性质,合成原理,实验方法与三废治理.  相似文献   

8.
霉能灵和烯唑醇防治梨黑星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崇建  顾明洁  陈琳 《农药》2000,39(7):27-28
试验结果表明:5%霉能灵WP和12.5%烯唑醇WP对梨黑星病效果显著,防效分别为88.39%~88.85%和83.05%~84.02%,持效期均为10天,适宜浓度分别为800~1200倍液和2000~3000倍液。  相似文献   

9.
1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烯唑醇及中间体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吕冬  刘军 《农药》1995,34(4):12-13,15
采用MICRO Si-5色谱柱,正己/异丙醇为流动相,紫外检测器,对烯唑醇及中间体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4个组合色谱峰分离完全,分离时间不到10分钟,回收率为97.47%。  相似文献   

11.
5%烯唑醇微乳剂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的5%烯唑醇微乳剂制进行了研制,测定了其冷贮和热贮稳定性等理化性状及杀菌活性,对花生褐斑菌进行测试,其生物活性为可湿性剂的1.75倍,该制剂具成本低,药效好,质量稳定,市场前景看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先志  夏红英  刘刚 《农药》2002,41(11):17-17,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采用YWGC18(4.0mm× 2 5 0mm)色谱柱 ,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 ,紫外检测波长为 2 38mm ,用外标法分析 12 .5 %可湿性粉剂中烯唑醇的含量 ,平均回收率为 97.79% ,标准偏差为 0 .15 ,变异系数为 0 .13% ,该法方便、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3.
王兆唐  杨根 《农药》1997,36(10):39-40
烯唑醇防治水稻档旱育秧苗立枯病,在播种时土壤上和一叶一心期施药,控制死苗株和病苗株效果80%左右,还有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4.
王金友  李美娜 《农药》1995,34(3):31-32
经1992-1993年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看出,对黑星病发生严重的梨园,在仔细剪除病梢的基础上,每年喷洒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10%烯唑醇乳油3000倍液、或25%双苯三唑醇可湿性粉剂1000-1250倍液6-8次,防治利黑星病效果明显好于常用药剂波尔多液240倍液和4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  相似文献   

15.
烯唑醇防治香蕉叶斑病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烯唑醇防治香蕉叶斑病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烯唑醇对香蕉叶斑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而且对香蕉生长没有抑制作用,是一个防治香蕉叶斑病的优良杀菌剂,值得在香蕉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的高效杀菌剂,研究了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丙环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5%己唑醇乳油高、中、低3种剂量处理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且增产效果显著。其他4种三唑类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能够有效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7.
12.5%禾果利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国彦  苏战平  王慧琴  张飞跃 《农药》2000,39(5):31-31,24
12.5%禾果利对小麦纹枯病效果好,该农药与种子按300~400g/100kg拌种,病株率相对防效达到93.2%,千粒重增加1.6~5.2g;以300g/hm2在2月下旬和3月中旬喷雾两次,侵茎率相对防效达到99.3%~100%。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葡萄中烯唑醇农药残留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芳  戴华  李拥军  袁智能 《农药》2002,43(8):22-23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葡萄中烯唑醇农药残留量,样品经丙酮提取,液-液分配和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用RP-HPLC-UV分离测定,外标法定量,方法的定理下限为0.020mg/kg,回收率>85%,相对标准偏差<5%。  相似文献   

19.
黄永忠  魏东  杨彩玲 《农药》2008,47(2):114-115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使用YWG C18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0nm,用外标法测定了福美双·吡虫啉·烯唑醇悬浮种衣剂中3种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标准偏差为7×10-5-9×10-4,变异系数为1.00%~3.0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15%~102.00%、100.00%~105.92%、97.05%~102.92%.该法操作简单快速,定量准确可靠.适用于产品的常规分析和质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