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工艺条件对化学共沉淀法制备SrTiO3粉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SrTiO3超细粉料。借助SEM、粒度分析、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探讨了反应溶液浓度、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及乙醇脱水等工艺条件对制备粉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盐溶液浓度越高,所得粉料的颗粒越粗;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的添加及乙醇脱水处理均可使用粉粒的团聚程度减小。  相似文献   

2.
国内信息     
溶胶—凝胶法制备SnO2 纳米粉体  以无机盐为原料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nO2 纳米粉体。为了防止纳米粉体的团聚 ,在制胶过程中加入有机分散剂 ,干燥前采用有机试剂脱水。在低温下合成纳米SnO2 ,能从分子水平设计和控制材料的均匀性和粒度 ,最终得到高纯、超细、均匀的材料 ,制得的SnO2 纳米粉具有金红石型结构 ,晶粒为球形 ,平均粒径为 8nm左右 ,可用于制备新型无机—有机纳米复合功能材料。聚合硫酸铁处理含表面活性剂废水  利用高分子絮凝剂聚合硫酸铁与石灰水处理含表面活性剂的废水。对于含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处理 ,聚合硫酸铁…  相似文献   

3.
刘秀琳  郭英  李酽  陈立青 《化学世界》2007,48(7):385-387,446
以SnCl4·5H2O和氨水为主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溶胶-凝胶法成功合成出了SnO2纳米晶,并讨论了制备过程中超声波作用时间、超声波的有无、烧结温度和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纳米晶性能的影响。样品采用XRD,TEM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的SnO2微粒呈圆球形,粒径在20 nm左右,其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柠檬酸对SnO2纳米晶的团聚能够起到很好的分散作用。  相似文献   

4.
快速均匀沉淀法制备Zn3(PO4)2纳米微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快速均匀沉淀法在水相体系中制备Zn3(PO4)2纳米微粒。以H3PO4和Zn(NO3)2作为反应起始溶液,通过加入含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F)的冷氨水,制备出无团聚、粒度分布窄、粒径为40-50nm的球形Zn3(PO4)微粒。  相似文献   

5.
以云母为基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负载低团聚纳米级SnO2-Sb2O3的超细导电粉末。考察了影响粉体形貌和导电性能的主要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煅烧温度750℃,表面活性剂在反应后加入,搅拌速率在1 500 r/min以上的工艺条件下,可制备纳米级、低团聚和体积电阻率达14Ω.cm的导电填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以钛酸丁酯为起始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粒子,分别从醇钛比、水钛比、pH值等可控条件设计正交实验,优化制备纳米TiO2的工艺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以及不同的加入方式对纳米TiO2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利用粒度分析仪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对TiO2颗粒团聚行为以及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稳定机理对水溶液中TiO2分散稳定性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环己烷/TritonX-100/正己醇四元油包水体系,通过微乳液法制备了纳米ZrO2粉体.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等表征所制备的纳米粉体,重点研究表面活性剂含量对ZrO2纳米粒子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分析产生团聚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单斜相ZrO2粉体的晶粒尺寸可控制在15nm左右;随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增加,晶粒的尺寸有所减小,团聚现象亦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8.
表面活性剂对超细碳酸钙的防团聚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细碳酸钙由于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高,在生产、贮存过程中极易发生团聚。在Ca(OH)2的低温搅拌碳化反应制备超细碳酸钙的过程中,对所得碳酸钙用表面活性剂处理,考察了阴、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超细碳酸钙的防团聚作用。结果表明:某些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有效地抑制碳酸钙晶粒的团聚,使制得的碳酸钙粉体的粒度小于1μm,且使其粒度分布明显变窄,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防团聚则无明显作用。采用复配表面活性剂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更能有效地防止超细碳酸钙的团聚,使其团聚粒径明显降低,粒径分布明显变窄。  相似文献   

9.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浓硝酸为酸度控制剂,冰醋酸为抑制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粒径为10nm左右的纳米TiO2粉体。并通过表面活性剂和共沸蒸馏来改善纳米TiO2粉体的团聚,结果表明部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纳米TiO2粉体的团聚改善较明显,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粉体的团聚改善不明显;共沸蒸馏对粉体的团聚改善也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硫酸亚铁、硝酸铁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通过微波加热方式与共沉淀法结合制备了四氧化三铁纳米粉体。通过XRD、激光粒度分析和SEM对所得粉体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加入方式对粉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加热可促进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晶化,在30min加热时间内,可制得平均粒径为13~16nm的四氧化三铁纳米晶粒。通过对微波加热功率和时间的控制,可实现晶粒的可控生长。采用聚乙二醇作为表面活性剂,可明显减弱粉体的团聚现象,在微波辐照前加入活性剂的方式优于在微波辐照后加入活性剂的方式。采用微波加热可以极大地促进粉体的晶化,有利于纳米晶的迅速形成,对于合成纳米晶具有潜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李荣  余祖孝 《塑料科技》2007,35(11):76-79
研究了工艺条件和添加剂对PVC塑料上电镀铜的沉积速度、硬度、结合力、耐蚀性、表面形貌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塑料上电镀铜的合理配方及工艺:CuSO4150g/L,H2SO440g/L,NaCl0.08g/L,0.015A/cm2,50℃,1.5h;较优单组分添加剂为:聚乙二醇-6000(50mg/L);最佳复合添加剂为:聚乙二醇-6000(50mg/L)+光亮剂OP-10(50mg/L)。  相似文献   

12.
N-苯基四氟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温新民  王惠云  刘君  张波 《精细化工》2000,17(5):290-291
以四氯苯酐为原料 ,经酰亚胺化和氟化合成重要中间体N 苯基四氟邻苯二甲酰亚胺。采用氟化钾为氟化剂 ,研究了氟化反应过程中相转移催化剂、溶剂、反应时间对四氟产物转化率和产率的影响 ,实验证明以DMF为溶剂 ,加入相转移催化剂PEG - 60 0 0 ,温度控制在 1 50℃ ,反应8h ,收率可达 86%。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纳米粉体在聚合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纳米粉体的制备、粉体的表面处理及粉体的应用等过程的描述,列出各个环节中的工艺特点、技术难关及相应的处理方法,进一步寻找纳米粉体应用过程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叶凯  梁风  姚耀春  马文会  杨斌  戴永年 《化工进展》2019,38(5):2252-2261
介绍了等离子体法、液相还原法、电火花放电腐蚀法和高能球磨法等几种纳米镍粉的常见制备方法,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归纳了在纳米镍粉的制备过程中存在着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纯度难以控制等问题;其研究趋势是通过分析其成核与生长机理,找到最佳合成条件以实现纳米镍粉的可控制备。另外,本文重点叙述了纳米镍粉在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和催化剂等领域的应用现状,从应用的角度阐述了各个领域对纳米镍粉的需求。在纳米镍粉的应用中,存在着易氧化及同其他材料匹配性差等问题,需要通过表面改性等手段优化其应用性能。最后,文章指出将纳米镍粉的应用与其制备方法相结合,用最合适的方法制备出符合应用要求的纳米镍粉,是未来纳米镍粉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聚砜超滤膜,分别以高分子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K30,PVP-K90)、聚乙二醇(PEG-6000,PEG-20000)和小分子氯化锌(ZnCl2)、丙酸(AS)6种物质作为制备聚砜超滤膜的添加剂,含量均为10%。并对聚砜超滤膜的断面结构、纯水通量、牛血清蛋白(BSA)截留率、孔隙率及平衡水含量等5项性能进行了测试及表征。由断面结构可以看出,PVP-K90作为添加剂时,制得膜的断面完全为海绵状结构,其它添加剂制得膜断面中均有指状孔结构;PVP-K30作为添加剂时制得膜的纯水通量最大;丙酸作为添加剂制得膜的BSA截留率最高;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和聚乙二醇(PEG)制得膜的平衡水含量及总孔隙率均较高,但闭孔也较多。  相似文献   

16.
研究出一种无氰碱性低锡铜-锡合金电镀工艺。该工艺具有镀液成分简单、工艺稳定、节能降耗等优点。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的镀液配方和工艺条件为:CuSO_4·5H_2O 45~55g/L,K_2CO_340~60g/L,Na_2SnO_3·3H_2O 8~12g/L,铜螯合剂190~230mL/L,锡螯合剂30~40mL/L,辅助调节剂6~10mL/L,pH值10~11,电流密度1.4~2.0A/dm~2,温度45~55℃。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氧化锡(PP/SnO2)抗静电复合材料。探讨了新型抗静电剂SnO2用量、表面处理剂种类等对复合材料体系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钛酸酯311w处理后的SnO2的分散性较好;SnO2用量在3~6phr时,复合材料可以获得较好的冲击性能和拉伸性能,添加6phr处理后的SnO2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至24.3kJ/m2。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间歇试验,对磁性海泡石-好氧微生物耦合体系处理苯酚-铬复合废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磁性海泡石-好氧微生物耦合体系对铬、苯酚的去除率分别是单纯好氧微生物和单纯磁性海泡石体系去除率之和的1.2倍和1.5倍,磁性好氧活性污泥沉降速率是单纯好氧微生物体系沉降速率的3倍以上;当苯酚和铬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310和22 mg/L、磁性海泡石投加量为12 g/L、初始pH为2~9、温度为25℃时,2者去除率都可达90%以上;耦合体系中苯酚的降解速率最快,且降解过程可用1级动力学模型模拟。  相似文献   

19.
改性木质素磺酸盐水煤浆添加剂对神华煤制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群彩  杨东杰  楼宏铭  邱学青 《精细化工》2006,23(3):246-249,289
针对神华煤难以制成高浓度水煤浆的现状,采用Haake RV-Ⅰ流变仪等研究了改性木质素磺酸盐水煤浆添加剂(GCL3S)对神华煤水煤浆制浆性能的影响,GCL3S的质量分数为0.8%、制得的煤浆中煤质量分数达到62.63%,黏度可低至896 mPa.s,优于同等条件下萘系添加剂(FDN)的降黏效果,在接近中性条件下GCL3S的制浆性能最好,升高温度可以提高浆中煤的质量分数,对于用GCL3S制得的浆体,最佳搅拌时间是20~40 m in,其抗剪切性能明显优于FDN,GCL3S对煤浆的稳定时间为10 d,优于萘系添加剂。  相似文献   

20.
纳米粉体的化学沉淀法及溶胶凝胶法制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较为成熟的、制备纳米粉体材料的化学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探讨了这两种制备方法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和解决途径,特别探讨了高分子作为优势分散剂在这两种制备方法中的应用。并对今后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