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提高机采棉制成率,介绍机采棉和手摘棉质量差异以及机采棉纺纱存在的问题,详述在清花工序优化工艺参数、在梳棉工序使用高齿密锡林、刺辊、盖板针布,解决机采棉棉结、带纤维籽屑、短纤维率高等导致用棉成本大、半制品质量差等问题的具体措施。通过纺纱实例测试对比,指出:使用机采棉,清花工序一般采用先开后打、大杂早落、小碎多落、多梳少打的工艺原则,以加强开松、除杂、混和和梳理,防止过度打击而损伤纤维;梳棉工序使用高齿密针布,除杂、开松效果明显改善,落棉率降低且成纱质量改善;用好机采棉,应充分发挥清梳联设备作用,在持续抓好设备、原料、工艺、操作管理的同时,大胆尝试新的梳理器材。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新疆机采棉成纱质量,介绍新疆机采棉特点,以100%新疆机采棉纺CJ 14.6 tex纱为例,阐述其配棉质量指标;详细分析原棉品质控制、清梳联工艺优化、清棉和梳棉工序参数优化,确定梳理器材配置方案并对比不同梳理器材配置后的成纱质量。指出:新疆机采棉品质和轧工质量是影响成纱棉结、杂质的关键因素;清梳联采取早落少碎、多松少打的原则优化各部速度和隔距后,出条速度提高8%,生条短绒率降低0.66个百分点,生条棉结降低19%,结杂总粒数降低18%;同等工艺条件下采用进口双顶峰CTS针布配置方案成纱质量最好;优化清梳联工艺、合理针布选型后,成纱质量达乌斯特公报5%~25%水平,机采棉含杂率高、短绒率多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3.
徐学尹 《纺织器材》2013,40(4):52-54
为了使低级棉纺制的纱线满足质量要求,针对原棉品级低、含杂高的缺陷,通过优化清梳联工艺配置,清花采取轻打击、少损伤、多排杂工艺原则;梳棉通过合理调整工艺隔距、速度等相关措施提高开松、梳理质量,降低结杂和短绒;并条以伸直弯钩纤维、改善纤维伸直平行度为重点;粗纱、细纱工序灵活采用"两大两小"工艺原则,最终纺出质量符合要求的纱线;指出,利用低级棉纺纱,开清棉和梳棉工序是排除短绒杂质,减少纤维损伤和棉结的关键工序。  相似文献   

4.
为了顺利纺制澳棉18.2 tex普梳纱,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减少棉结,对纺纱各工序工艺参数配置进行了优化。针对澳棉纤维细小杂质不易排除、纤维经多道皮棉清理损伤较严重、短纤维含量相对较高的性能特点,对纺纱各工序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优选了关键器材配件,提高了半制品及成纱的质量水平。清棉工序重视"短流程、多松少打、早落少碎、充分开松";梳棉工序加强"紧隔距、强分梳、多除杂、少损伤、多转移";并条工序头道并条采用5根并合,二道并条采用6根并合;粗纱工序采取大后区罗拉隔距、小后区牵伸倍数、小粗纱定量和大粗纱捻系数;细纱工序采取较小的前区隔距并应用压力棒隔距块。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提高了成纱条干均匀度,减少了棉结、杂质,使澳棉18.2 tex普梳纱的质量达到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原棉含杂率高的特点,充分发挥清梳设备效能,加大落棉,加强对杂质和短绒的排除,合理改进开清棉设备,清棉工艺遵循"精细抓取,多梳少打,早落少碎"的工艺原则,提高原棉开松度,降低棉卷含杂率,梳棉工序采取"低速度,紧隔距,强分梳,多除杂"的工艺原则,减少生条结杂,使成纱质量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天然彩棉的成纱质量,针对天然彩棉纤维细度较细,马克隆值偏低,含杂略高的特点.在纺纱过程中,通过对各工序工艺进行优化调整,并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总结出在纺天然彩棉时,清棉工序应"勤抓少抓,多梳少打,充分混和",梳棉工序采用低刀小角度、适当降低刺辊速度,精梳工序加大落棉隔距,并条工序在总牵伸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减小后区牵伸倍数,粗纱工序和细纱工序缩小主牵伸区罗拉隔距、适当减小细纱后区牵伸的工艺原则.从而提高彩棉成纱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7.
探讨新型清梳联纺机采棉的工艺技术措施。介绍了JWF1213型梳棉机的技术特点以及纺新疆机采棉的配棉、流程配置、上机工艺参数。分析了各工序半成品棉结和短绒率的指标变化情况,以及生条和成纱质量指标;总结了清梳联纺新疆机采棉的工艺措施和注意事项。认为:应根据新疆机采棉含杂高的特点,清棉多排杂,落棉隔距适当偏大掌握,各部打手速度均宜偏低选择;梳棉机适度分梳,多排短绒和细小杂;优化清梳联各联机前后供棉参数和发挥好自调匀整的作用,以保证清梳联生条重量不匀率指标满足纺纱要求。  相似文献   

8.
探讨清梳联加工机采棉的工艺配置问题。针对机采棉含杂率高、各类疵点数量多、短绒率高、整齐度差、马克隆值离散度大等特点,分析了生产难点,对比优化了生产工艺及针布配置,解决了机采棉在清梳联开松梳理过程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认为:采取渐进暴露,合理分配清棉与梳棉排杂,梳棉采取"渐紧"梳理,优化配置梳理针布等措施,可使机采棉成纱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熊伟  周衡书  唐晓丽 《纺织器材》2016,(4):59-62,10
对比分析了新疆机采棉与手采棉的质量差异,以及二者在清梳联、梳棉、精梳及成纱中存在的质量控制指标差异;指出:新疆机采棉虽然采摘成本降低,但是异性纤维多,短绒率高,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无论是生产普梳纱还是精梳纱,其质量都远远落后于手采棉;进一步弄清新疆机采棉在纺纱过程中与手采棉的差距,是改进新疆机采棉在实际纺纱生产中存在问题的主要手段,也是调整采棉工艺参数、优选纺纱器材专件的关键;在特殊纺织品面料生产时,合理制定纺纱工艺,充分发挥新疆机采棉特点,亦是指导新疆机采棉进行改进、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印度棉、非洲棉与国产棉相比短绒率高、含杂率高,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印度棉、非洲棉采取的工艺技术措施及工艺配置,并在清梳工序加强对杂质和短绒的排除,提高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机采棉的特点及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机采棉的特点是产量高、棉花采摘容易管理、运输方便、异性纤维含量少,但含杂率高、各类疵点多、短绒率高、整齐度差、强力低、成熟度差异大,纺纱成本较大.机采棉纺纱半制品和成纱的有害疵点较多,其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脱籽后的机采原棉品质指标进行预测并实现优化控制,设计了用于机采原棉品质指标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以南疆地区机采棉为研究对象,以影响原棉品质的主控因素籽棉回潮率和轧花速度为BP神经网络模型的基本特征量,建立了机采原棉品质指标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BP神经网络模型能较好表达机采原棉各品质指标与主控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预测结果与实测值之间误差小,测试样本的网络输出值与网络目标值的相关系数均接近1,模型预测效果较佳。认为:该BP神经网络模型可作为机采原棉品质预测与调控的新方法,也可应用于机采籽棉轧花在线原棉品质监控。  相似文献   

13.
蔡春堂 《食品与机械》2018,34(7):98-100
在分析袋装食品装箱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并联拾放机器人,确定了其性能参数和机械结构,接着对机器人空间运动轨迹进行了规划,并运用Adams软件对规划路径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机器人可以精准地进行抓放动作,且在规划路径中运动平稳,运动轨迹规范,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对机采棉进行了物理性能测试,并与人工采棉进行了比较。机采棉的主体长度比人工采棉短.短绒率和有害疵点高,但机采棉的有害疵点和杂质是大杂,易于清除,是人工采棉所不具备的。文中还就各种混纺比例的环锭纺纱、涡流纺纱和纯机采棉转杯纺纱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机采棉的落棉率高,纺纱质量比人工采棉稍好,但纺纱成本较大。  相似文献   

15.
产品含油率是涤纶短纤维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本文剖析了涤纶短纤维生产线上影响产品含油率的诸因素.并指出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6.
探讨凭样成交进口棉的品级及纤维品质。针对凭样成交进口棉成交小样品级比较复杂的状况,对我国进口的印度棉、巴基斯坦棉、埃及棉、苏丹棉、澳大利亚棉、坦桑尼亚棉、乌兹别克斯坦棉、津巴布韦棉、赞比亚棉、马里棉、布基纳法索棉、贝宁棉、科特迪瓦棉、多哥棉花、喀麦隆棉等15个国家棉花成交小样的品级及棉花纤维品质特点分别做了介绍。认为:全面了解各国凭样成交进口棉品级及纤维品质,有利于进口棉商和纺织企业把好进口棉质量关,提高纺织品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主要根据90年代我国两纱两布的出口状况,分析了两纱两布出口绝对值增加,但比重呈下降趋势的有关原因,同时就两纱两布出口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探讨高马克隆值原棉在精梳涤棉混纺纱中的配用.利用HVI对原棉进行测试分类,在涤棉精梳混纺纱中,对正常马克隆值和较高马克隆值的两类原棉,与不同细度涤纶混纺进行正交试验.试验证明:使用高马克隆值原棉配以细特涤纶短纤纺精梳涤棉纱,可以保证所纺纱质量符合要求.通过批量生产实践,在采取相应的工艺技术措施后,所纺的精梳涤棉纱成纱质量得到了改善与提高,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探讨降低净用棉单耗的途径和措施。以JC 9.7tex纱为例,通过在各项专业及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结果获得了良好的降耗效果。认为,降低净用棉单耗是一项全面系统的管理工作,首先应发挥各职能部门专业管理作用,做好原棉采购、收付检验、配棉、混棉、拣花间回花、落棉、下脚的管理以及月末盘存和数据统计工作。各生产工序在稳定成纱质量的前提下,以减少落棉、回花,提高制成率为主线,做好工艺、设备、操作等各方面的基础管理工作,最终能够取得良好的降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龙德树  苏新 《印染》1994,20(8):8-11
本文对纯棉及棉/亚麻交织布实施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进行了讨论,采用正交设计法从6只国产稳定剂中优选出新型高效的非硅双氧水漂白稳定剂AR-750,并在不同前处理设备上进行生产性应用试验,获得了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