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董靖 《福建建筑》2008,(7):36-38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12章提到的隔震结构仅指基础隔震结构,针对此现状,本文对比分析了基础隔震结构体系与层间隔震结构体系的的工作原理、工程应用范围等,探讨了隔震技术至今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出了应用层间隔震技术改善底层框架上部砌体建筑的抗震性能,推动隔震技术的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2.
隔震建筑在实际地震中的响应是研究其抗震性能的重要参考,通过分析隔震建筑体系(含隔震支座、阻尼器等)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数据,有助于提高隔震建筑分析和设计水平。在四川某学校建筑实施了基础隔震加固,同时建立了基础隔震建筑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对隔震建筑体系的位移、加速度,以及阻尼器的出力和行程等主要响应参数进行实时监测。自2019年6月以来,监测系统获得了多次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数据,包括2019年宜宾系列地震、2020年成都青白江地震等。首先介绍了该隔震建筑体系及其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并基于近期主要地震下的实时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与讨论实际地震下的隔震建筑体系响应。结果表明,监测系统运行良好,所测数据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传统抗震方法的劣势及应用的困难性,根据建筑隔震技术"基础隔震"的基本原理,对隔震体系的优点、结构及配方设计进行了阐述,以有效减轻结构的地震反应,确保建筑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程凤梅 《安徽建筑》2013,(5):64-65,68
地震是迄今为止人类无法有效预防的自然活动,对建筑产生严重破坏,导致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近年来一种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技术得到发展和应用,成为一种完善的抗震防灾体系。经过国内外多次强烈地震的考验,证明基础隔震技术减震性能显著,文章就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技术对既有建筑工程进行隔震改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层基础隔震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选择混合隔震控制的设计方案。建立高层基础隔震结构混合隔震控制体系的运动方程,方程中构建上部结构与隔震层之间的非比例阻尼矩阵,并考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非线性。通过对在上部结构附设黏滞性阻尼器的结构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可以看出在地震作用时由于所设黏滞阻尼器与隔震层的协同工作,建筑物的地震响应有明显改善。同时对添加了黏滞阻尼器与叠层橡胶支座相结合的混合控制与单纯基础隔震的减震控制效果加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混合隔震体系可以有效地减小高层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提高其抗震安全性,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层间隔震体系是在基础隔震结构体系的工程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隔震结构形式,它将隔震层设置在建筑结构的一层、中间层或是顶层。本文首先概述了层间隔震的适用范围及其优点,并简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给出层间隔震原理。  相似文献   

7.
模块化建筑是一种新兴的建筑结构形式,是建筑实现工业化的表现形式。针对钢结构的模块-框架复合建筑结构,对天津市静海白领宿舍公寓进行了详细的基础隔震设计,并将其抗震性能与未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旨在确定隔震是否适合模块结构并且找到适合模块建筑的隔震方式。比较发现:将基础隔震设计运用在此结构形式上,结构表现出良好的隔震效果;此外,为比较隔震性能的优劣,同时在该结构上进行了层间隔震的设计。比较发现:对于钢模块-框架复合结构,基础隔震的效果更好。最后对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Pushover分析计算,由塑性铰出现的顺序及状态,发现其抗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日本建筑结构基础隔震和地基处理的隔震方法的研究现状与最新发展,可供我国建筑隔震技术研究参考.内容包括建筑结构基础隔震和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地震隔离方法、隔震层的组成以及地震隔离效果评价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技术的相关概念,阐述了基础隔震技术的特征和实用性,最后总结了基础隔震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技术的运用水平,从而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0.
对采用基础隔震的高层建筑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研究了不同结构体系、双向地震作用、P-△效应以及加速度反应等对基础隔震高层建筑的影响.通过以上的研究,得出了结论:同一结构体系在相同地震波作用下,隔震结构的层间剪力比非隔震结构的层间剪力减小一个数量等级;不同结构体系在相同地震波作用下,隔震结构的位移随层数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同一结构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建筑物的地震反应相差较大;在建筑物中某些构件需要考虑双向地震波作用效应;隔震建筑物可以不考虑P-△效应;高层隔震建筑物的加速度反应不同于非隔震建筑物的加速度反应.结果表明,基础隔震技术可以应用于高层建筑.  相似文献   

11.
隔震结构设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烈度地震设防地区,建筑工程中的隔震技术应用发展得很快,从业人员对这一技术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入。本文从结构设计角度,对隔震建筑技术的适用性和经济性进行了客观分析,并对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高层建筑隔震、多塔楼建筑隔震、带地下室建筑隔震模型等技术热点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看法,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础隔震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地阐述了基础隔震的基本原理与特性 ,评述了常用隔震体系的类型及其特点 ,介绍了基础隔震技术的应用范围及工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土-结构相互作用对基础隔震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隔震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建筑结构、桥梁等工程领域,现有规范和基础隔震抗震理论,忽略了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但是,土-结构相互作用对基础隔震体系的影响程度、影响因素是值得探讨的。通过ANSYS软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输入El-Centro(N-S)波、TAFT波、唐山滦河地震记录、天津宁河地震记录进行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并对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基础隔震体系地震反应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滑移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并研究双向耦合地震作用对减震效果的影响。提出3种磁流变阻尼器(MRD)与滑移隔震混合方案,建立双向耦合地震作用下MRD与滑移隔震混合控制结构的动力分析模型,对6层MRD与滑移隔震混合控制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3种混合方案在不同工况荷载作用下的相对加速度峰值、相对速度峰值、相对位移峰值和层间剪力峰值分别比滑移隔震结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当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存在时,随着竖向地震作用的增大,结构的地震反应有小幅度的增加,但各混合方案在各种工况下的各项地震反应均得到较好的控制,而混合方案3的控制效果更加明显。建立MRD与滑移隔震混合控制结构优化设计模型,采用IHGA程序对混合方案3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MRD与滑移隔震混合控制结构的各项地震反应均得到更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某办公楼备用柴油发电机组在机座隔振方案分析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以结构有限元分析程序SAP2000为工具,针对不同的隔振方案进行了计算分析和对比研究,并从中选择出综合隔振效果最佳的隔振方案。  相似文献   

16.
通过汶川和玉树两次地震的震害统计,分析了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对我国广大农村房屋的抗震设防提出了采用基础滑移隔震技术的建议.基础摩擦滑移隔震技术较为成熟、造价低廉、简单易行,较适用于量大面广的村镇房屋建设.最后,对基础滑移隔震技术进行了探讨与应用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基础隔震的基本原理与特性,分析了隔震体系的类型、特点及重要性。针对如何有效地降低地震灾害影响,减少建筑物倒塌的可能性,从建筑物消能隔震控制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种串联复合基础隔震装置,并申请了串联复合基础隔震装置专利,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阐述了将隔震技术引入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教学过程的方法。过程包括:在结构力学课程中增加与基础隔震技术工作机理有关的动力学内容;在建筑抗震设计原理课程中增加基础隔震结构设计的相关内容;在毕业设计中增加基础隔震结构设计题目,通过用混凝土长柱来模拟隔震支座,实现用PKPM设计软件进行隔震结构设计的目的。实践表明,此方法对新技术和科研成果融入本科教学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地震中大跨连廊与主体结构连接处容易破坏的特征,以某大跨异形钢连廊连体结构为研究对象,开展基础隔震与非隔震连体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对比分析.首先,对原连体结构进行基础隔震设计,并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分别建立隔震与非隔震连体结构的数值模型.然后,定义隔震连体结构中框架-剪力墙结构、连廊橡胶支座端、连廊预埋锚固端和基...  相似文献   

20.
并联隔震研究与应用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张志强  程文瀼 《江苏建筑》2007,(1):22-25,33
在分析夹层橡胶垫隔震技术和摩擦滑移隔震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并联隔震体系.总结相关实验和研究成果,讨论了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