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Planning》2018,(1)
主要对复合横担应用于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意义及可行性作了分析论证。从复合横担材料及结构的电气性能、电磁环境影响、复合材料构件受压承载性能等方面出发,分析论证了复合横担应用于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主要制约因素,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了推荐复合横担杆塔的设计方案并分析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钢管塔横担与塔身连接节点进行有限元计算和节点板受力分析,确定了节点的简化原则。利用简化节点对相关文献中的全环板节点试验进行了计算,结果验证了简化节点的有效性。对简化节点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主管直径、主管壁厚、环板厚度和环板高度对极限承载力有显著影响。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简化节点的极限承载力建议公式,并与日本《输电线路钢管塔制作基准》中的公式和其他文献中的试验数据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建议公式的适用性较好,可为类似节点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横担长度对特高压T型输电塔的影响,建立了 4种横担长度T型输电塔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时域与频域方法计算了风致响应,根据惯性力法得到了风振系数并与规范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特高压T型输电塔横担长度对横担响应的影响显著,现行规范均无法体现T型输电塔的扭转效应,容易低估横担端部的风振系数.文中计算结果为T型输电塔合理设...  相似文献   

4.
特高压复合横担带电作业方式与常规塔型存在较大不同,组合间隙的放电特性尚不明确,识别放电初始附着点对确保人员与设备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实际1 000 kV特高压复合横担搭建了基于先导放电理论的带电作业计算模型,通过计算作业人员体表尖端部位稳定先导起始所需的最小背景电场,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进出等电位的作业人员体表放电附着概率分布。结果表明:作业人员体表稳定先导始发背景电场较小的部位更易成为放电初始附着点;沿复合横担路径时,作业人员体表初始放电最易附着于手部,其余突出部位放电附着概率相对于手部均达到69%以上;沿垂直向上路径时,初始放电最易附着于头部,下肢相对于头部的放电附着概率小于60%;沿垂直向下路径时,脚部最易成为放电初始附着点,其余部位相对于脚部的放电附着概率均小于65%。在带电作业过程中需针对作业人员放电附着概率较高的部位调整作业人员的进入等电位路径、作业姿态和空间占位。  相似文献   

5.
输电线路杆塔是一类典型的风敏感结构,准确估计输电塔上的风荷载显得尤为重要。体型系数是计算输电塔风荷载的重要参数,通过应用高频测力天平技术,以某1 000 k V输电线路为工程背景,设计制作了塔身和横担的刚性节段模型并进行了风洞试验,得到了作用在塔身和横担上的风荷载体型系数,并将试验结果与国内外相应的荷载设计标准进行比较,研究了角度风荷载的分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5°和75°是输电塔塔身的最不利风向角; 85°~90°是横担的最不利风向角。试验得到的塔身的体型系数比相应的荷载设计标准给出的值小,横担的试验值与国外相应的荷载设计标准值较接近,但比我国的大。因此,建议我国相应的荷载设计标准在计算角度风荷载时,适当放大横担的体型系数,并重新考虑最不利风向角的选取。  相似文献   

6.
输电线路复合横担铁塔能有效提高其风偏闪络、鸟粪闪络和覆冰闪络性能,降低杆塔高度和提高导线对地距离等优点,在特高压输电线路中得到了实际的运用。但根据现场运行经验,发现复合横担铁塔斜拉绝缘子的均压环固定螺栓有轻微电腐蚀,可能是由于该处电场强度较高,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易发生电晕放电。因此建立了±800 kV直流输电线路复合横担铁塔三维仿真模型,研究了双均压环结构下大均压环管径、环外径和抬高距对斜拉复合绝缘子、支柱复合绝缘子、均压环和固定螺栓表面的电场分布的影响。根据绝缘层和金具表面控制电场强度要求值对大均压环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然后按照优化方案对实际线路进行了改造,现场运行情况良好。本结果可供±800 kV直流输电线路复合横担塔斜拉绝缘子均压环的运行、维护和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惠 《建筑工人》2005,(7):17-17
目前设计的进户电线横担形式大多如图1、图3所示。在电线引入房内之前必须先在住房旁边栽上1根电线杆,由电线杆上引入。如果电线杆离房太远或引入过路线都会造成电线入户处低矮,影响过路车辆的行驶。一般要求横担的高度为2.5~3.5m。如果在建房时将一根高2m的角钢横担预埋在墙上,使立杆在房顶上露出1.5m,将电线先拉上横担,再从横担上引电线入户,就不会影响过往车辆行驶了,见图2、图4。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论工程1000kV淮南-上海(皖电东送)输电线路,是我国第1条百万等级的双回路特高压线路,电压等级高、导线截面大、平均塔高超过110m,采用钢管塔结构技术经济优势明显。加工产能是制约钢管塔应用最主要的原因,本工程设计中,在广泛调研和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设计理念的前提下,提出了钢管塔标准化设计,应用带颈锻造法兰、标准化插板管头并规范和统一了可供设计选用的钢管系列规格库,为皖电东送工程钢管塔设计的安全可靠、制造加工的规范高效创造了条件。本文同时论述了工程进行的1基科研试验塔、8基工程真型塔和1基Q46科研试验塔的真型实验,以及相关的钢管、法兰、插板、节点、高强度螺栓等一系列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进一步指导和完善了钢管塔的设计,在计算模型、主材径厚比、结构布置、加劲板设置和构造处理等方面对钢管塔设计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严斌 《广东建材》2011,27(8):145-147
本文介绍目前直线塔导线横担上平面常见的斜材布置形式,采用TTA与ANSYS软件分析了三种布置方式,比较塔材经济性、杆件受力情况和节点位移,考虑了构造要求,提出中间空一格布置的方案优于根部空格和端部空格。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3):371-374
研发了一种基于35kV及以下电力线路杆塔上横担安装辅助装置,介绍了装置的构造、材料及使用方法,并对实验室所提供的样品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分析表明,在正常线路新建及改造作业中,横担安装辅助装置能够提高安装横担作业中的安全性,降低对施工作业人员力量要求和体能消耗,并提高了施工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停电时间。  相似文献   

11.
刘志 《山西建筑》2010,36(5):318-319
着重介绍了塔扣一体化施工技术,在理论分析和现场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动态调整扣索长度,保证了钢管拱肋的设计线形,工程实践表明:将扣索动态调整技术应用于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吊装施工中,可降低工程造价,保证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2.
结合实际工程,对三角塔和三管塔的材料特性、节点连接形式以及经济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比较,并对两种塔型的合理选择、应用给出了一定的建议,供工程建设塔桅选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应用相似比理论设计了2个主管规格φ219×6,φ273×7的主管一节点板的单插板节点,并进行了节点的拉一压承载力试验,考察主管一节点板节点的承载力特性、失效及破坏模式,试验表明主管一节点板节点能够满足承载力要求,但其受压承载力小于受拉承载力,拉压荷载作用下节点发生主管局部内凹外凸的屈曲破坏,最后,探讨了主管一节点板节点的承载力计算理论,以供实际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对冷却塔塔筒施工质量不同项目检查状况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并从思想工作、技术工作以及组织工作三方面着手确定了质量控制保证体系,保证了塔筒结构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植筋式"水下岩石锚杆与普通抗浮锚杆的对比,以及"植筋式"水下岩石锚杆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详细地介绍了植筋式水下岩石锚杆的施工技术,达到了施工便捷、安全、工期短、节约资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于滨海开发区于家堡北京建工的钢管混凝土施工,结合天津塘沽的原材料,通过配合比优化,探讨了C70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和顶升施工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原材料和外加剂的选择、配合比的优化制备出了满足输送和顶升施工方案的C70高强钢管混凝土,为天津地区的C70高强混凝土顶升施工奠定了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斜拉桥钢桥塔索塔锚固区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新元 《山西建筑》2009,35(11):328-329
以某在建主跨110m异型桥塔斜拉桥为例,基于钢桥塔索塔锚固区构造的合理简化,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工况下钢桥塔的受力和变形,给出需要改进的设计要点以及在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得到了该锚固区的应力大小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金振鹏 《山西建筑》2014,(33):27-27
介绍了钢管塔架米式腹杆体系的产生,对钢塔米式腹杆用钢量少、结构架简洁、稳固、高空作业方便、安全等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不宜采用该腹杆体系的一些建筑情况,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结合大连南部滨海大道主桥索塔承台钢吊箱围堰施工实例,介绍了深水钢吊箱的结构构造形式,并对钢吊箱施工过程中各阶段不同的荷载工况进行了受力分析计算,指出采用海上承台单壁钢围堰设计方案,不仅工艺操作简单,材料用量合理,而且节约了工期,施工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周敏 《山西建筑》2011,37(10):185-187
介绍了小榄水道特大桥钢管拱施工过程中索塔支架的应力测量方案及实测应力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部分测量结果,可靠的监测数据有力地保证了本工程的施工安全,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