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Planning》2015,(11)
室内土工试验对土的工程性质进行全面测试,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尽可能提供准确可靠的参数,然而土样从地基中取出到室内土工试验等各个环节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扰动,因此室内试验的结果必然与原位情况有出入。本文重点阐述了从取样扰动到室内试验操作方法对土工常规试验成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徐伟  刘玉涛  吕鹏 《建筑施工》2002,24(3):185-187
以室内试验来测定嵌岩地下连续墙嵌岩部分的基床系数,并用结构试验的方法验证了设计取值的合理性。对试验的模型设计、加载设计和结果误差也进行了分析讨论,为以后进行此类试验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砂固结预应力锚杆的试验及其数值模拟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砂固结预应力锚杆的锚固力是由砂体与锚孔壁之间的摩擦力提供的。设计了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 ,并对这项技术作了深入地研究。基于室内试验成果 ,对现场试验作了数值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4.
浅谈提高室内土工试验准确性的一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东霞  文小龙 《山西建筑》2006,32(19):94-95
介绍了室内土工试验的内容、目的和作用,从样品制备、试验操作过程、试验数据的处理介绍了提高室内土工试验准确性的措施,为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及选材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室内试验与生产实际相协调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试验,发挥室内试验结果对现场施工的指导作用,在分析传统半刚性基层配合比设计试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基于生产实际与室内试验相协调的原则,调整课程目标,开发了振动拌合、振动成型和抗冲刷设备,提出标准试验参数,并对抗冲刷试验进行数值模拟,明确了被冲刷试件冲刷应力分布,作为学生抗冲刷试验分析基础。通过物理指标的分析,明确了最佳含水量的物理意义和三种方法对最大干密度的影响;通过力学指标的分析,明确了不同试验方法对强度的影响和产生这种影响的机理;通过抗冲刷试验与分析,明确了设计水泥剂量指标和数值模拟作用。基于新目标的半刚性基层配合比设计试验课程,使学生理解了配合比设计的本质,在技术要求层面,不但能满足强度要求,还要兼顾功能性指标,在试验设计方面,不但要遵从规范,还要有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强夯法处理吹填细砂地基的设计及施工,并对孔隙水压力和夯坑沉降量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室内土工试验、扁铲侧胀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及载荷试验对强夯加固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一种新型SMA沥青混合料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并铺筑试验路进行验证.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所配制的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高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试验路的初步论证结果显示,所设计的新型SMA沥青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施工和易性和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8.
林文才 《广东建材》2010,26(7):15-18
为了改善级配碎石基层材料与工艺,进行了大量的以室内试验为基础的研究,采用了古典的CBR法和动力CBR试验,进行了力学性能评价。通过试验得出的力学性能数据,验证了现场承载板与动三轴试验所得到的设计参数。提出了级配碎石基层材料设计参数(弹性模量)建议值及其依据。  相似文献   

9.
田静 《山西建筑》2013,(7):120-121
采用室内试验对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简要介绍了试验所用原材料及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温拌沥青混合料能相对提高路面高温稳定性和抗车辙能力,且降低了混合料的生产温度,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
同步注浆材料配合比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全立 《施工技术》2003,32(1):55-57
介绍了工程地质概况、盾构机注浆设备配制情况及施工特点,并依此讨论了同步注浆材料配合比设计和室内试验内容、方法与试验依据。根据室内试验结果选择了同步注浆材料与合理的浆液配合比,根据现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优化与调整,取得了经济合理的浆液配合比。  相似文献   

11.
Interpretation of electric cone penetration test (CPT) based pore water pressure measurement (CPTu) is well established for soils with behavior that follows classical soil mechanics. The literature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se tests performed on unsaturated tropical soils is limited, and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influence of soil suction on in situ test data. In this context, the CPT data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to illustrate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in an unsaturated tropical soil site. The test data show that soil suctio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CPT data up to a depth of 4 m at the study site. It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seasonal variability in unsaturated soil sites caused by soil suction, which was related to water content through a soil-water retention curve (SWRC).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is aspect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CPT data from these soils.  相似文献   

12.
Soil and rock-like material was collected from a former industrial site (arsenic factory) in order to study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site is contaminated.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soil and rock-like samples indicated that the site is highly contaminated with arsenic: the soil material contains 2.5–3.5% (dry wt.%) of arsenic, the rock-like material up to 20%. According to Flemish norms (VLAREBO, 1996) concerning the contamination of soils for industrial sites, remediation of the soil is required on a short-term basis when a value of 300 mg As/kg of dry solid is exceeded. In this paper, solidification/stabilisation with cement and/or lime for remediation of the site was studied. If later the solidified site material is landfilled, one of the criteria is that the arsenic concentration in the leachat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DIN 38 414 S4 extraction test (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 1984), must be lower than 1 mg/l (VLAREM II, 1995). Solidification proved to be an efficient method to lower the amount of arsenic leached from the material to below the norm of 1 mg/l. The results of a semi-dynamic leach test indicated that arsenic was released very slowly from the solidified material: over the period of the leach test only 0.10% of the arsenic initially present was leached.  相似文献   

13.
探讨适用于近海及潮间带场区的剪切波速原位测试方法,针对黄海小洋口潮间带,进行剪切波速的原位测试,分析剪切波速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土体参数的统计关系,并建立复合关系进行剪切波速预测分析,同时基于剪切波速测试成果进行应用分析。研究结果如下:通过经适性对比,近海及潮间带剪切波速测试采用单孔悬挂式方法较为适宜;剪切波速与测点深度呈相关性较好幂函数关系,按土层的统计关系分析,幂函数及其误差包络线基本反映了规律性;与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统计关系呈相关性较好幂函数或线性关系;基于测试资料,建立剪切波速 、孔隙比e、密度 及有效自重应力 的复合关系,通过计算对比分析,按此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剪切波速预测结果,亦可进行相关指标的预测分析;通过原位测试资料,进行场地土类划分对比、动参数规律性分析及地震液化判定分析,可为工程勘测、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常用的以固结试验测试数据为依据的土的渗透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并与实测渗透试验数据进行比较,认为计算时必须采用小荷载区间的固结试验数据,且有较多应用的限制。对超固结土和不均匀土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5.
电阻率静力触探测试技术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简要回顾土的电阻率理论及影响因素,介绍电阻率静力触探测试技术。然后,在归纳相关文献与基于电阻率静力触探现场试验工作的基础上,对电阻率静力触探所测电阻率与土性变化、探头参数及土的其他特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提供的资料表明,电阻率静力触探作为一种快速、经济、可靠的原位测试工具,在评价土的工程特性和预测一些岩土参数是可行的,尤其适用于软土工程的勘察。最后,讨论应用电阻率静力触探测试技术存在的问题,展望电阻率静力触探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层的现场砂井浸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厚度黄土湿陷变形室内试验评价不准确,现场原位浸水试坑试验评价方法周期长、费用高且难以适应线性工程技术要求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现场试验评价方法:砂井浸水试验方法。其核心是利用湿陷变形土体与未湿陷变形土体之间产生相对沉降差及地裂缝,通过湿陷性黄土场地设置砂井,将水直接导入某一深层湿陷性黄土地层及砂井圆周边土体,以此来测定砂井井底下地层和砂井孔深范围内黄土的湿陷变形量。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花费小、周期短和灵活性高等特点。依托宝兰客专建设项目,在具有代表性的大埋深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开展了4个不同深度的砂井浸水试验,测试了砂井场地的沉降变形及井底湿陷性土层的沉降变形,同时配合井底土层含水量的量测,分析了井底黄土的湿陷性变形特征。参考现有规范中建议的该地区自重湿陷量修正系数,对比砂井浸水试验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初步论证了砂井浸水试验的合理性,及其在大厚度湿陷性黄土线性工程上运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国道314线焉耆段广泛分布着盐渍化软土,存在路基沉陷、翻浆及路面破坏等多种病害,须加固治理。在分析盐渍化软土工程特性和强夯置换法加固软土路基机理的基础上,首次选用强夯置换法加固本路段盐渍化软土路基,并介绍了强夯置换法的设计、施工及检测方法。现场载荷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和面波检测结果表明强夯置换法加固盐渍化软土路基后,地基土承载力均在250~300 kPa以上,地基土达到了密实~中密状态,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李建军  赵惠华 《山西建筑》2011,37(29):83-84
根据某湿陷性场地的工程概况和设计要求,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夯击能对湿陷性土进行处理,通过室内土工试验与现场载荷试验得出试夯能级为3000kN·m,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蕉门至冲尾段软土专题工程的室内试验与原位试验结果对比分析,阐明了部分软土参数选用室内试验指标和原位试验指标的合理性,给出了几种软土参数选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现代黄河三角洲粉质类土承载力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黄河三角洲粉质类土,是指1855年黄河改道以来注入渤海快速堆积的细粒沉积物,目前覆盖面积约5000 km2,主要分布于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所在地。选定4个研究场区地基土,进行现场系列原位土工试验,即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扁铲侧胀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结合室内土工试验,分析研究黄河口新近快速堆积的细粒沉积物承载力特征值;系统比较各种试验手段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差异;以载荷试验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为标准,建立比贯入阻力Ps、标准贯入击数N、含水量w和孔隙比e与承载力特征值fk间的回归方程,为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粉质类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