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传统污泥脱水运行方式给生产环境和运行管理带来的不便,提出了“封闭型”的生产方式及设置室内污泥仓储泥斗的设计思路,脱水污泥采用自动控制经储泥斗直接装车外运,污泥的生产及转输全过程均处于“全封闭”状态,生产运行灵活方便,既最大程度地改善了劳动生产条件,又避免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且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2.
排泥系统能否正常运行是直接影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水质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刮泥机油管老化、排泥气管堵塞、空压机功率偏小、储泥池排泥泵偏大等问题进行了改造,使排泥系统稳定运行。同时,优化气提升排泥时间,适当排出储泥池中的污泥,使其回流污泥浓度在10000~25000mg/L范围内,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浊度一般小于1NTU。  相似文献   

3.
黄雷 《中国市政工程》2012,(1):39-41,83
以象山滨海净水厂污泥处理系统为例,介绍了净水厂污泥处理的工艺流程。阐述了回流水池、排泥池、浓缩池、污泥提升泵房和脱水机房等主要构筑物的作用及设备配置情况,依次描述了各设备的启动、运行频次等运行控制设置。最后,根据1 a的运行情况,总结出配泥井堵塞、浮动槽倾斜、脱水污泥浓度控制及回流泵启动液位调整等问题及解决措施。生产实践证明,该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控制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漂染工业园污水厂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某漂染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加酸系统容量偏小、预处理系统容易堵塞、氧化沟系统曝气不足、鼓风机曝气系统故障多、污泥SVI值偏高以及污泥脱水机滤带损耗大、效率低等问题,分析了其各自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改造加酸系统、更换格栅与排泥泵等预处理设备、抬高表曝机、增加氧化沟曝气设备、改造污泥脱水系统和调整运行方式等措施使上述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5.
某市政污水处理厂原采用浓缩带式脱水+石灰干化工艺将污泥含水率降至60%后送填埋场填埋。针对石灰干化工艺存在的石灰投加量大、污泥增量、运行费用高等问题,提出了污泥减量改造措施。为充分利用原有设备和场地,并确保改造期间污水厂正常生产,改造采用能与原污泥脱水系统快速对接的高压带式连续污泥深度脱水技术,新增装机功率仅为79. 38 kW,改造工期仅为46 d。污泥改性剂以新型粉煤灰为主,4个月的连续运行结果表明,污泥平均含水率从79. 80%降至55%,污泥减量率达30%以上。与改造前石灰干化工艺相比,污泥产量由约100 t/d减至约55 t/d,污泥处理费由213. 50元/t(含水率为80%计)大幅降至41. 70元/t,污泥减量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电渗透污泥脱水机是一种新型污泥脱水设备,具有体积小、脱水过程不添加药剂、运行连续的特点。该设备已在朝阳净源污水处理厂得到应用,可以将含水率为80%的污泥深度脱水至含水率60%以下。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某市现有3座污水处理厂,污泥主要采用脱水外运填埋方式,但填埋场库容日渐不足且二次污染严重,亟需探寻新的污泥处理处置方式.由于该市市政污水处理厂建有污泥消化设施,使其污泥处置方式的选择受到一定影响.为此,从实际情况出发,首先基于污泥是否消化从能量平衡角度分析了6种污泥处理处置方案;其次,基于能量平衡结果,比较了脱水污泥直接堆肥、脱水污泥直接焚烧、脱水污泥预干化/焚烧及消化后脱水污泥直接干化等处理处置方式的能耗投资及运行费用,最终确定选用污泥消化后干化外运的处置方案.  相似文献   

8.
李华  孙福奎  陈超  宝曙光 《中国给水排水》2012,28(23):143-144,148
某石油化工企业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脱水设备主要为卧螺沉降离心机和螺压机,脱水污泥含水率分别在85%以下和90%左右。通过分析该污水厂污泥机械脱水和热干化脱水的运行成本,得到含水率为99%的稀泥浆采用卧螺沉降离心机脱水时,运行成本仅为3.68元/m3分离水;而采用热干化脱水时,运行成本为330.85元/m3蒸发水。因此,选择污泥热干化减量处理时,首先要采用高效率的污泥脱水机,尽量在机械脱水阶段去除更多的水,这对后续控制污泥干化处理规模、投资和运行成本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上南水厂对排泥水进行了减量化处理,新建了调节池、污泥浓缩池、平衡池、污泥脱水设备、污泥料仓。工程投入运行后,脱水污泥含水率降至80. 27%,排泥水回用可节水1 465 m~3/d。实际运行发现,污泥处理效果受排泥水有机质含量和水量的变化影响很大,中小型水厂的排泥水处理系统设计与运行要充分考虑该特点。  相似文献   

10.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的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理化特性的变化情况,采集了南京市江心洲污水处理厂各处理单元的污泥,分析了各种污泥的含水率、pH、EC、CEC、LOI、TN和TP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污泥的pH、EC、CEC、LOI、TN和TP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且随污水处理流程呈规律性变化.初沉池污泥、脱水前混合污泥和脱水污泥的pH、CEC略高于生化污泥和二沉池污泥的;而EC、LOI、TN和TP则低于生化污泥和二沉池污泥的.二沉池污泥和脱水前混合污泥的理化特性对比结果表明,该污水处理厂最终处理污泥(脱水污泥)的理化特性主要由初沉池污泥的理化特性决定.脱水处理会导致污泥中TP、CEC、pH的下降及EC的升高.  相似文献   

11.
污泥脱水用离心机的絮凝剂耗用量调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山市净水二厂污泥脱水的絮凝剂耗用量大的问题,对污泥脱水用离心机进行了调试研究。结果表明,絮凝剂型号及配制浓度、离心机出水堰板半径等均会影响絮凝剂的耗用量;该厂污泥脱水系统的最佳运行参数如下:进口7652型絮凝剂、絮凝剂投配率为35%~45%、离心机出水堰板半径为128 mm、污泥处理量为25 m3/h。将此最佳运行参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在2010年下半年该厂共减少絮凝剂耗用量为660 kg,节省絮凝剂成本为27 732元。  相似文献   

12.
污泥脱水、输送及储存系统是污泥处理处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南宁某项目为例,介绍了污泥脱水工艺、进泥设备、加药系统及泥水分离阀的设计及优化建议;介绍了污泥输送螺旋、缓存料斗及料位检测的工程应用特点,提出一体化破拱装置,详述污泥输送泵及其故障处理方式;介绍了污泥储存系统的管道、入料口的设计要点,滑架破拱装置的设计优化及其液压系统热平衡分析等。该项目投入运营后,脱水污泥含水率降至80%,污泥的日输送量达到66.85 m3/d,污泥储存系统储存量达到200 m3,实现了污泥的减量化生产。最后对该工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根据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缺陷,指出污泥的深度脱水是污泥处理处置的关键环节。因此,污泥深度脱水技术面临着巨大的技术需求和市场需求。介绍了污泥深度脱水性能的表征方法,指出模拟恒压压滤脱水后泥饼的含水率能够较好地表征污泥深度脱水性能。同时,从污泥性质、调理剂预处理、过滤压力及操作、过滤介质等方面分析了污泥深度机械压力脱水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钢厂热轧污泥的组成、特点及热轧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设备选型及调试运行情况。长期运行实践表明,以全自动悬梁式板框压滤机为主体设备的热轧污泥重力浓缩、加药调理、机械脱水处理工艺系统运行稳定,污泥脱水效果良好,泥饼含固率〉70%且成型较好。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南太子湖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污染物浓度较高,而脱水机效率不高,导致大量污泥无法及时排出,氧化沟的污泥浓度长期维持在7 000 mg/L左右,运行费用较高.经分析,造成脱水机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在无浓缩池的情况下,污泥调节池中的污泥浓度不高所致.拟将现仅为一个搅拌区的调节池分为搅拌区及沉淀区,在沉淀区利用滗水器连续滗出清水,以提高调节池的污泥浓度.通过在污泥调节池上增设沉淀区和加装滗水器后,大幅提高了脱水污泥量,降低了氧化沟的污泥浓度及电耗.该方法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维护管理简便、出水水质好等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竹园第二污水处理厂的泥饼含水率为78%左右,不能达到设计值(65%),为了分析其原因,对污泥的脱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产生的剩余污泥脱水性能较差,且使用的是板框压滤机与PAM调理剂,使泥饼含水率降至65%是不可能实现的;根据该厂目前的运行状况及今后污泥的出路,泥饼含水率设定为75%左右较合理.  相似文献   

17.
结合厦门污水处理厂污泥深度脱水工艺的应用情况,考察了预浓缩—FeC l3和CaO调质—高压隔膜厢式压滤机对污泥的深度脱水效果,并研究了泥饼的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污泥经深度脱水后,泥饼含水率60%,自然放置7 d后,含水率可进一步降至45%左右,满足填埋的要求,另外还可用于制砖和作园林绿化的土壤基质,也可作焚烧处置。污泥深度脱水过程中产生的滤液可循环利用,回流至进水处时,对出水水质影响很小,且可为脱氮过程提供碳源和碱度;回流至重力浓缩池时,可改善污泥沉降性能,提高脱水效率。与传统污泥脱水工艺相比,该工艺具有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8.
The Johannesburg City Council has operated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nutrient remov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for the past 15–16 years. With the advent of more sophisticated sludge handling techniques, problems have been experienced with the recycle of phosphorus-rich sludge processing liquors to the liquid phase. These problems are expected to increase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describes laboratory and pilot scale experiments to determine viable methods for phosphorus removal from sludge liquors and ways of obviating phosphorus release from phosphorus-rich activated sludges. The design of new full-scale plants being constructed to pretreat phosphorus-rich sludges prior to dewatering are also discussed. The paper also describes innovative process layouts for sludge treatment keeping in mind various options for final sludge disposal.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pre-aeration and phosphate precipitation from anaerobically digested and raw primary sludges and techniques for the thickening and dewatering of primary and waste activated sludges to minimize phosphate release into the liquors so produced. The technique of sludge thickening on linear screens is described and the coupling of linear screens to belt presses to complete the dewatering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9.
污泥电渗透脱水操作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城市污水厂污泥的电渗透脱水技术具有脱水效果好的特点,但能耗较高,为此考察了电压梯度、泥饼厚度和机械压力等操作条件对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选择较大的电压梯度并辅以适当的机械压力对电渗透脱水有利;通过优化操作条件可降低电耗。  相似文献   

20.
汉堡科勃兰霍夫污水处理厂采用污泥先浓缩,然后消化、脱水、干化,最后焚烧的处理工艺,实现污泥循环处理模式。该模式在污泥焚烧发电的同时,利用污泥焚烧的热量干化污泥,实现了外加燃料需求量为零的预期效果,并且提供了污水厂所需用电量和用热量的60%和100%,极大地提高了污泥处置的经济性,降低了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