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江苏省淮阴市已建成万亩以上灌区57处,设计灌溉面积947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5%,有效灌溉面积达800万亩,水稻面积近700万亩。这些灌区经过多年的续建配套和管理运用,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灌得上、排得出、降得下的灌排工程体系,成为商品粮生产基地。1991年,全市粮食总产517.15万吨,其中灌区稻麦产量439万吨,占总产量的85%左右。灌区的兴建对于全市工农业生产和水产品的发展及改善人民生活,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河北省滦河下游灌区是唐山市大型灌区,灌区控制面积168万亩,设计灌溉面积95.8万亩,最大实灌面积120万亩,受益范围涉及唐海、滦南、乐亭、丰南四县和两个军垦农场,是华北最大的水稻灌区。灌区由潘、大、桃三大水源水库引滦用水,2000年后受水资源短缺的制约,灌区对适宜地区稻改旱,现保留60万亩稻田面积,灌区年均引水  相似文献   

3.
《治淮》2021,(9)
正一、工程概况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东南部,横跨江淮两大流域,是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毗邻灌区的总称。灌区为蓄、引、提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的工程体系,灌溉皖豫2省4市17个县(区),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实灌面积达1060多万亩,区域人口1330万人,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灌区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二、创建情况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支撑成立以总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两化"管理工作领导组,  相似文献   

4.
宝鸡峡引渭灌区位于关中平原西部,有效灌溉面积282.83万亩,是陕西目前最大的灌区。灌区分塬上、塬下两大系统。塬下灌区1937年建成,1958年扩建,已运行60年。渠首设于眉县魏家堡,设施面积111.30万亩。塬上灌区1971年建成,已运行26年。渠首设于宝鸡市以西林家村,设施面积180.26万亩,有效面积173.99万亩。两渠首均为低坝自流引水,设计引水流量95m~3/s,校核流量115m~3/s。 灌区现有干渠6条,长412.6km(已衬砌299km),渠道配套较差,仅达70%左右。灌区有渠库结合的中型水库4座,总库容2.29亿m~3,已淤积0.82亿m~3,实际有效库容1.16亿m~3。抽水站21座,共86台机组,装机  相似文献   

5.
刘造宇 《海河水利》1989,(1):47-49,30
一、灌区概况人民胜利渠(又名引黄灌溉济卫工程)是建国初期在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灌区。1951年3月开工,1953年8月竣工,设计灌溉面积72万亩,1957年后发展到103万亩,实灌面积达75万亩。经过36年的努力,灌区工程日臻完善。初步形成灌排并举,沉沙改土,渠井结合,旱涝保收的大型灌区。农业生产逐年提高,大  相似文献   

6.
1990年秋,我们和省直五大灌区九地市的30多名干部走访了榆林地区六县十个灌区,参观学习水利管理工作的经验。据了解榆林全区水地设施面积129万亩,有效面积112万亩,实灌面积达到95万亩,实灌占有效的85%。同时,还涌现出芦河渠、响水渠、石湾渠等一批“三个一样”(即设施、有效、实灌三个面积一样)的典型。1989年全区水费总收入184.5万元,比1983年增长3倍,达到简单再生产的(维修费、运行管理费自给)水管单位由1983年的3个增加到19个。在深化改革中,广大干部和职工,坚持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全区水利管理工作摆脱困境,走出低谷,今日榆林面目为之大变。  相似文献   

7.
洛惠渠地处渭北旱塬地带,现有干支渠13条,斗渠237条,有效灌溉面积77.6万亩。多年来,我局在灌区积极推进“三改两全”园田化,狠抓灌溉技术措施方案的实施等。目前,灌区的小畦节水技术已日臻完善,并初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和效益化。全灌区已建成方田示范区5万亩,推广U型渠道衬砌200公里;小畦灌面积已占有效面积的50%以上;实行小畦灌后,全灌区年节水1500万立方米以上,年增灌农田30万亩次。近两年,在连续干旱的情况下,灌区粮食亩产还达720公斤,棉花亩产达75公斤,并创造了5万亩的“吨粮田”。仅节水一项,全灌区年增农业产值5000万元  相似文献   

8.
最近,绥化分局水务局对各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查,意在寻求如何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机制上取得新突破的有效方法。 一、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 历经50多年的不懈努力,绥化分局已初步建成了防洪、除涝、灌溉等3大工程体系。全局现有堤防长度71.13公里,主要江河堤防23.35公里;现有涝区12处,涝区面积113.6万亩,其中现有易涝面积66.2万亩,已治理30.1万亩;现有灌区12处,有效灌溉面积34.37万亩,其中水田实灌面积21.1万亩;现有大小排灌站6座,小型水库8座;现有机电井1297眼,其中  相似文献   

9.
西跃灌区地处井陉县南部深山区,引张河湾水库水,是井陉绵河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灌区建于1976年,竣工于1980年,目前(一期工程)干渠长47km,设计引水能力7m3/s.受益5个乡镇、30余个村庄,控制灌溉面积2.2万亩,实灌面积1.3万亩,并担负着灌区内3万口人、近万头大中牲畜的供水任务.在农作物关键用水期和丰水年还可给绵右灌区、人民灌区和乏驴岭水电站补水引水,工程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故被称作井陉的"心脏工程"--张河湾水库的主动脉.  相似文献   

10.
刘宏欣 《治淮》2001,(12):37-38
茨淮新河灌区是淮北地区最大的灌区,也是淮北粮棉油主产区。灌区原设计灌溉面积为近期198万亩,远期293万亩(引江济淮完成后),目前实灌面积约为130万亩,其中水稻81万亩,利辛县灌区为茨淮新河中游灌区,近期规划灌溉面积50万亩,远期规划90万亩,于1974~1992年间逐步实施了  相似文献   

11.
王发信  张怀忠 《治淮》1996,(9):33-34
淠史杭工程的沣西灌区位于皖西的霍邱县西部,控制面积1030平方公里,设计灌溉16个乡镇,91万亩耕地,目前有效灌溉面积65.8万亩,占72%。灌区于1959年兴建,1963年建成通水。30余年来,对霍邱县灌溉农业的发展、两高一优农田的建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累计净收益已达工程总投资的4.9倍,同时还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林、牧、副、渔及乡镇企业各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翼城县利民灌区几年来,特别是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以来,实际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充分发挥了保证农业增产的作用。全灌区零点七秒立方米的清水流量,在解放前实灌面积仅四千二百亩,小麦平均亩产仅一百三十七斤,皮棉亩产四十八斤;至一九五七年灌区实灌面积增加到三万六千零一十一亩,全灌区小麦平均亩产二百一十三斤,皮棉  相似文献   

13.
淮河流域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已由建国初期的5%左右提高到目前的59%,早涝保收及实灌面积已占耕地面积40%以上。据统计资料,1949年至1985年间全流域累计实灌面积为157000万亩(按每亩增产粮食50公斤计算,三十七年来因灌溉增产约7850多万吨),其中63000万亩是1978—1985年灌溉的,对淮河流域近期粮食大幅度增产(全流域粮食总产量目前已达6000万吨)起了很大作用。根据对各省近几年粮食亩产及实灌率(实灌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率)关系的统计分析,发现粮食亩产与  相似文献   

14.
六思灌区是由六思、坛逢、六桃、新生四个小(一)型水库为骨干组成的灌溉网,于1957年建成并发挥了效益。这四个小(一)型水库总集雨面积32.03公里~2,总库容1,111万米~3,有效库容801万米~3,灌区有干渠3条,支渠6条、斗渠27条,总长95.4公里,斗闸门137座,量水堰79座。还有社队管的小(二)型塘库23座,有效库容209万米~3。全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0,360亩。1965年开始推行计划用水,实行按田分水、按方收费的管理方法,而提高了管理水平,减少了水库供水量,增强了抗旱能力,逐年扩大了效益。至1982年实提高了灌面积达29,631亩,比设计增灌9,271亩,增灌45.5%。全年四处骨干工程毛供水量487万米~3,净用水量388万米~3,平均每亩毛用水量164.3米~3,平均每亩净用水量131米~3,比未进行计划用  相似文献   

15.
一、石棉美罗渠用“长藤结瓜”的做法美罗渠灌区位于石棉县美罗乡大渡河的左岸,属山区,灌区系坡地及梯田,高差达500公尺,可灌面积为4,191亩,其中:两季田2,337亩;多水刚53亩;旱地1,801亩。于1953年冬季兴建美罗渠,引大渡  相似文献   

16.
铁力县安帮河灌区原设计灌溉面积为1.2万亩,经过整顿,实灌面积现已达到1.9万亩,超过原设计效益指标58.3%。为了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现对本灌区的整顿情况初步剖析如下。一、安帮河灌区的整顿概况安邦河灌区为引安邦河水的自流灌区,因原设计和管理上存在问题,1965年仅有水田9,000亩。经  相似文献   

17.
庆安县和平灌区是一座位于呼兰河上游的老灌区,过去标准低,管理差,效益不高。1978年以来,在大规模整顿的基础上,这个灌区按八项经济指标进行管理,全面地提高了经济效益,1985年实灌水田面积达到9.3万亩,超出设计面积0.7万亩。灌排工程的完好率都达到80%左右,水稻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18.
淠史杭灌区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兴建的特大型丘陵灌区,是数百万皖西老区人民白手起家创造的中国水利史上的一大奇迹。 这一庞大的工程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承担皖西、皖中和豫东南2省12个县(市)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供水的重任,设计灌溉面积1124万亩,实灌面积已达1000万亩。 灌区内的淠、史、杭三大人工河沿岗峦的脊背布渠走线,使80%以上的农田实现了自流灌溉。灌溉工程以规划设计的独创性而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其续建配套工程荣获安徽“八五”十大建设成就之列。  相似文献   

19.
滦河下游灌区建成于1958年,经多年改扩建和1976年震后恢复建设,现受益范围包括唐海、滦南、乐亭3县,丰南1市和2个军垦农场,实灌水稻面积105万亩,鱼苇养殖面积23万余亩,年产稻谷6亿公斤,鱼蟹6万多  相似文献   

20.
打渔张灌区原设计面积509万亩。其中已完成有效灌溉面积168.6万亩。自1956年11月开始灌溉后,最大实灌面积达到157万亩。灌区土壤,绝大部分是滨海的盐碱土。为了防治盐碱化,他们做了很大努力,取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