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废旧铅酸电池中铅的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涛  韩虹  朱斌  邢洁 《电池》2007,37(6):472-473
对高含量和痕量铅的检测方法、国内外从废旧铅酸电池中回收铅的现状和工艺,如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进行了介绍;对废旧铅酸电池中铅回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废铅酸蓄电池在回收过程中会引入大量的锌杂质。本实验采用柠檬酸/柠檬酸钠湿法浸出模拟铅膏,铅膏中锌掺量为1%、0.5%、0.1%、0.05%和0.01%。经浸出、过滤、焙烧后得到铅酸电池活性物质铅粉,将铅粉制备电池,考察其20小时率、1小时率放电和电池循环性能,发现铅膏中锌含量为0.1%时电池的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3.
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利用,主要集中在电池正极材料中有价金属的分离回收,采用的方法可分为火法冶金法、物理分选法以及湿法冶金法.应用最广泛的是湿法冶金法,其中最主要的是用酸浸出联合溶液萃取法,其次还有沉淀法、电解法等,对于离子交换法分离方面也有相关报道.根据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和未来的环境要求,今后的回收利用将朝综合处理和...  相似文献   

4.
《蓄电池》2015,(4)
本文在现有的废铅酸电池的柠檬酸–柠檬酸钠湿法浸取回收铅工艺的基础上开发出草酸–草酸钠浸取工艺,比较两种浸取工艺回收制得铅粉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利用草酸–草酸钠浸取工艺回收的铅粉制作的电池首次放电容量较柠檬酸–柠檬酸钠工艺提高了10%左右;循环性能明显改善,5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仍能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5.
廖彦舜  孟祥雷  黄擎  苏岳锋 《电池》2023,(2):199-203
经济地实现废旧电池的回收再利用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从经济效益角度,总结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再利用技术的经济效果。梯次利用可以从管理层面上降低成本,解决短期内的资源分配问题;而长期可循环产业的建立,依赖于物料的回收。湿法冶金无机酸浸出效率高、成本低,而有机酸浸出相对更环保;火法冶金回收能量消耗巨大,适合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6.
李爱霞  余海军  谢英豪 《电池》2024,(1):111-115
从退役锂离子电池中回收锂是解决锂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退役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出发,分别研究退役三元正极材料和磷酸铁锂(LiFePO4)锂离子电池中定向循环回收制锂的技术进展,分析不同技术优缺点,并展望该工艺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三元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前端提锂工艺有助于提高锂回收率,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湿法回收有较高的锂回收率。同时,提出构建高效低成本浸出体系、优化低温焙烧体系,构建全链条一体化定向循环低碳回收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铅酸蓄电池中铅泥回收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业斌 《蓄电池》2013,(5):209-212
本文介绍了废铅酸电池处理现状。对目前国内外铅泥的处理技术一火法冶炼工艺、湿法冶炼工艺以及转化为化工产品等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02酸性气体、挥发性铅尘等大气污染、铅泥中铅的回收率以及能耗等问题都是铅泥回收处理技术关注的重点。并对各种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为企业回收处理铅泥在采用处理方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废旧电池回收技术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芸  赵彦 《电池》2007,37(6):474-475
对国内外应用较广泛的废旧电池回收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比较了锌锰电池、镉镍电池的湿法冶金、火法冶金两种回收技术;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浸出技术以及煅烧与浸出相结合的回收技术.  相似文献   

9.
采用湿法冶金处理方法对废旧氢-镍电池中有价金属元素镍的回收浸出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镍元素浸出所用酸的种类、酸的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固液比对镍元素浸出率的影响,得到了镍元素浸出最佳优化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废旧氢-镍电池正负极材料混合处理时镍元素的溶出效果好,可使电极中95%以上的镍元素浸出.  相似文献   

10.
按火法冶金法和湿法冶金法对便携式锂离子电池回收再利用技术进行分类总结,其中湿法冶金技术回收率高,得到了广泛应用。湿法冶金回收过程包括电池前处理、材料溶解、元素回收或材料再生等几个步骤,元素回收是湿法冶金技术中应用最广的资源再利用方式,主要回收方法有沉淀法、电化学法、离子交换法、萃取法、盐析法等。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尚无成熟技术,对其中存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再利用技术研究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东梅  南俊民 《电源技术》2005,29(2):128-131
对包括废旧铅酸、锌锰、氢镍、锂离子和镉镍等电池的回收利用现状进行了综述。这些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主要是采用基于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原理的两种工艺流程。其中,由于废旧铅酸、镉镍和锌锰电池中所含的铅、镉、锌、汞等组分在400~1300℃的温度范围内容易挥发分离,因此,回收处理这些电池时一般侧重采用火法冶金工艺流程,但也存在设备和运行成本较高的缺点;回收废旧氢镍电池和锂离子蓄电池时,则侧重使用湿法工艺流程来回收其中的钴、镍等有价金属,但也存在二次污染处理量较大的缺点。结合近期的研究工作进展指出,未来研究的重点应包括解决回收利用过程的经济性、治理产生的二次污染以及对各种废旧电池进行综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2.
邹超  潘君丽  刘维桥  周全法 《电池》2018,(2):130-134
综述湿法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方法。回收过程为:预处理、正极材料的浸出和各元素的分离回收。预处理过程将活性物质与铝箔等其他正极物质分离,方法有碱浸、有机溶剂溶解和热解等。浸出过程将固体废料转化成易回收的离子溶液,方法有无机酸浸、有机酸浸和生物浸出等。分离回收过程将锂、钴、锰、镍分离并分步回收,方法有化学沉淀法、溶剂萃取法、电沉积法、盐析法和离子交换法等。介绍利用废旧三元正极材料重新合成电池材料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工艺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雪虎  焦芬  刘桐  覃文庆 《电池》2018,(1):63-67
描述不同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工艺,分析各工艺的优缺点,如:物理分选法对环境的危害小,但产物纯度不高;湿法冶金法能够较好地回收电池中的各种材料,但废水处理较为麻烦,工艺流程复杂。指出目前锂离子电池回收工艺主要存在流程复杂、回收物质不全、回收金属纯度不高及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难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镉镍废电池湿法回收工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镉镍废电池的湿法回收工艺过程。考察了废电池中镍和镉的浸出热力学及其在硫酸溶液中的浸出动力学。结果表明 ,废电池中镍和镉的浸出热力学及动力学规律有较大差异 ,通过控制硫酸溶液的温度和酸度等因素 ,可以使镉和镍分别浸出 ,达到在浸出阶段就实现Cd与Ni分离的目的。对电解法和碳酸盐沉淀法回收浸出液中镉的工艺也进行了研究。由于选择性浸出 ,镉浸出液中的镍钴铁离子浓度很低 ,电解回收镉时可以提高电流密度。而以CdCO3 沉淀的形式回收镉时 ,不必加入大量的 (NH4 ) 2 SO4 就可以取得较高的镉沉淀率及产品纯度。在上述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镉镍废电池湿法回收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5.
废旧铅酸电池的回收和再利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简单地介绍了废旧铅酸电池对人类的危害,铅尘传播途径,国内外的回收和综合治理现状与工艺,探讨了直接利用废旧铅酸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可能性;并指出要彻底改变我国废铅酸电池回收和再生铅生产的污染现状,应该得到政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描述国内外废旧锂离子电池浸出液中金属离子的回收方法。重点介绍湿法工艺中的沉淀法、沉积法、离子交换法等不同方法对浸取液中Co~(2+)、Mn~(2+)、Li~+等有价金属离子的回收产率的影响,对回收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分选法、火法冶金法、湿法冶金法、生物浸出法等。分析了当前锂离子电池回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并对未来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再利用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废旧锂离子电池钴综合回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钴产量增长迅速,主要用于电池行业。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含有钴等有价金属,已成为我国钴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针对废旧锂离子电池,进行了钴综合回收试验研究,开发了湿法冶金工艺并建设了年产300tCo/a生产线,钴平均回收率大于92%,产出的氯化钴杂质含量均小于0.002%。  相似文献   

19.
张松山  柯昌美  杨柯  陈梅 《电池》2016,(4):231-233
介绍国内铅回收的现状;综述废旧铅酸电池铅膏脱硫回收铅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氯盐体系、碳酸盐体系、氢氧化钠体系、有机酸体系和铵盐体系等进行废旧铅酸电池铅膏脱硫转化的技术特点;展望废铅膏脱硫工艺的重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在废铅酸电池的柠檬酸-柠檬酸钠湿法浸取回收铅工艺中,引入聚天冬氨酸(PASP),研究PASP对柠檬酸铅前驱体和铅氧化物的合成及产物性能的影响。当PASP与废铅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4时,回收的铅氧化物正极以20 m A/cm2在2.35~1.70 V循环,放电比容量可达96.7 m Ah/g,对应的活性物质利用率为40.3%;循环50次的容量保持率高于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