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结节病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特别是增强扫描后的特征,以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32例肺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32例结节病中,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31例,特征为对称性肺门淋巴结肿大伴纵隔淋巴结肿大,不融合,增强后呈中等度较均匀强化;肺内病变25例,多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网状结节。结论:肺结节病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增强CT扫描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有效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提供参考。方法:对74例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肺部行64排螺旋CT扫描,观察肺叶、肺段支气管病变情况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结果:64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效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64排螺旋CT对早期中心型肺癌进行诊断,可扫描出患者肺叶、肺段支气管的病灶部位及病变情况,且对患者无创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式,对临床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部螺旋CT在诊断肺癌肺内转移中的影像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确诊为肺癌肺内转移患者肺部螺旋CT扫描的影像资料.结果:45例患者中,血行转移23例,淋巴道转移8例,支气管播散5例,混合性转移9例.结论:肺癌肺内转移在肺部螺旋CT扫描下可有不同的影像表现,且能准确判断其转移途径,可为临床诊治肺癌肺内转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麦瑶璋 《影像技术》2014,26(4):26-27
目的:探讨螺旋CT重建技术在肺内小结节定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8例肺内孤立性小结节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肺内小结节定性结果。结果:本组48例患者共检出孤立性小结节54个,原始横断面扫描图像与处理重建图像对结节内部特征的显示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处理重建图像对结节周边结构特征显示上效果明显优于原始图像,能够显示原始图像不能完全显示的孤立性小结节病变症状。结论:螺旋CT重建技术能够显示常规扫描不能显示的CT征象细节,可提高CT诊断和肺内小结节定性的准确性,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与探讨非典型胸部结节病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鉴别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104例胸肺部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扫描,并明确CT诊断及鉴别的临床价值。结果:104例患者中共诊断3例淋巴瘤、4例结核、2例转移瘤以及83例非典型胸部结节,其中有12例患者漏诊或者误诊,非典型胸部结节的CT影像学诊断正确率为87.7%(83/95)。结论:在非典型胸部结节病临床诊断中应用CT影像学检查能够更清楚观察病变,对于疾病病变位置、诊断与鉴别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块状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67例行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对患者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判断CT定位在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价值。结果:在选取的67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当中,穿刺病例诊断为61例,检验准确率为91.04%。在67例患者当中,有14例患者并发肺部出血,有11例并发气胸,有2例患者出现咯血,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30%。结论:在CT定位下实施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能够有效获取组织病例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便于操作,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损伤,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黄海波 《影像技术》2012,24(5):28-29
目的:对多层螺旋CT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分析我院近三年收治的30例经CT诊断肺癌并经手术证实的患者,分成两组,一组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经SCTA后处理,另一组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CT检查,对两组的诊断效率进行比较.结果:经SCTA后处理的患者有7例左肺病变和8例右肺病变患者,分别占46.67%和53.33%.对照组患者中有9例左肺病变和6例右肺病变患者,分别占60%和40%.SCTA后处理组的诊断正确率高达100%,对照组则为50%.结论:肺癌诊断中多层螺旋CT检查加SCTA后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肺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的CT诊断价值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资料。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病变的CT特点采用CT和HRCT进行检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病灶多发生于双肺上叶,主要特点是大片状的改变以及节段性的分布;通过抗结核治疗,患者的CT征象改变明显,治疗后的9个月和12个月各CT征象的检出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临床诊断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CT和HRCT技术显示病变特点的清晰度较高,能够动态评价抗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胸部DR以及低剂量螺旋CT扫描手段对于肺癌筛选工作的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本院接受检查诊断的82例肺癌高危患者,对其实施胸部DR检查以及低剂量螺旋CT扫描诊断,对两种检查手段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 :采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方法获得的结节性病灶检出率为19.5%,明显优于DR胸片检查的6.1%。结论:针对肺癌筛选工作,采用低剂量螺旋CT检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对肺内非钙化小结节的检出率,同时还能促进支气管病变检出率的大幅提高,可以在肺癌筛选工作中发挥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于支气管扩张症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45例,分别对患者行X平片、普通CT与多层螺旋CT诊断,比较三种诊断方法对支气管扩张肺段的检出率。此外,分析多层螺旋CT在不同厚度重建图像时检出的支扩肺段数。结果:以病理检验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本次45例患者共检出支扩肺段78个。三种诊断方法中,X线平片检出22个(28.2%)、普通CT检出39个(50%);多层螺旋CT检出75个(96.1%),多层螺旋CT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CT与X线平片诊断(P0.05)。此外,1-2mm薄层重建图像检出支扩肺段78个(100%);8-9mm薄层重建图像检出支扩肺段40个(5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X线平片、普通CT与多层螺旋CT三种诊断方法中,以多层螺旋C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价值最高,且1-2mm薄层重建对于支扩肺的检出率高于5mm薄层重建。  相似文献   

11.
刘广辉 《影像技术》2016,(4):41-42,56
目的:探讨CT及MRI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共15例。采用CT与MRI进行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15例患者的胆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大、胆囊壁增厚现象,其中,局限性增厚共4例,弥漫性增厚共11例。增强扫描后,有6例可见"夹心饼干征",另有7例邻近肝实质一过性强化。采用MRI检查的8例患者中:胆囊壁内结节T1WI呈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均呈现为高信号。结论:临床上诊断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时,CT显示"夹心饼干征"是重要标志,而MRI则显示胆囊内结石、胆囊黏膜线的完整性及胆囊周围的病变情况更具优势,因此,两者结合用于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临床检查中能够提升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结节患者诊断当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经CT技术诊断的60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给予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以及低剂量螺旋CT检查,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扫描方法在图像效果、发现结节的数目、肺结节形态学的特征以及对其进行定性的结果方面比较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在结果上没有显著差异,而且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降低了患者辐射的危害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死CT与低场MRI表现的对比以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给予CT与MRI检查,对照、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腔隙性脑梗死属于老年人常见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多样化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的病变部位和肢体定位症状不相符,部分患者未发现临床症状.80例患者中,MRI扫描260个病灶、CT扫描有102个病灶.结论:针对腔隙性脑梗死,实施MRI扫描检查,其微小病变、颅底、脑干病变显示,腔隙灶新旧显示及腔隙性脑梗塞内有无微小出血灶显示均明显优于CT扫描,因此是腔隙性脑梗死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胸部创伤的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0例胸部创伤患者中,肺挫伤58例(64.5%),创伤性湿肺18例(20%),肺撕裂伤及肺内血肿8例(8.9%),血胸31例(34.4%),气胸40例(44.4%),迟发性血胸4例(4.4%),皮下气肿13例(14.4%),纵膈气肿3例(3.3%),肩胛骨骨折5例(5.6%),胸椎骨折5例(5.6%),锁骨骨折20例(22%),胸骨骨折2例(2.2%)。结论:CT对肺挫裂伤、肺内血肿、迟发性血胸、创伤性湿肺的诊断及探讨其发病机理有重要价值,为临床处理急诊、抢救患者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诊断中应用CT和MR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治疗的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中选取58例,分别给予所有患者CT和MR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T和MR检查均能够比较清晰地显示患者的病变位置,病变位置主要为小脑蚓部、胼胝体内壁、第四脑室和额叶等。CT扫描主要表现为肿瘤实质呈稍高密度或等密度的有20例,表现为囊性病变4例,片状钙化有7例,其他患者表现为肿块呈分叶状和结节状钙化等。MR检查主要表现为肿瘤实质呈等或稍低信号、丝瓜瓤样囊变等,其中表现为血管流空5例、瘤内钙化、7例表现为坏死囊变、出血8例。通过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CT与MR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5.17%和81.03%,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均能为临床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提供重要依据,但MR诊断的准确率相对更高,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仔细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颈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CT和MRI方式进行诊断,分析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43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CT和MRI检查方式进行诊断,对比检查结果 ,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CT和MRI检查方式各有优势。CT检查能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颈椎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以及椎小关节增生硬化;MRI能够确诊患者脊髓受压情况和颈椎间盘突出情况。结论:CT和MRI检查方式都能准确辨别颈椎间盘突出的病变,综合分析,利用这两种检查方法能够准确鉴别颈椎病的类型和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及时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相关的神经影像学分析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8月-2013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线粒体脑肌病患者11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及相关影像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经CT与MR扫描证实有9例患者脑内病变成多发性、游走性脑梗死病灶,颞枕叶后部受累及,病变未受到血管分布区的影响,急性期经PET显示病灶中的葡萄糖水平发生显著升高,在缓解期时呈现为低代谢。结论: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诊断应结合多种检查手段,以达到提高诊断准确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CT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儿童BO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11例BO患儿均为感染后发生。3例行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示有支气管内膜慢性炎症。CT检查示外周细支气管扩张、管壁增厚4例,支气管黏液1例,马赛克灌注征9例,肺实变5例。结论:儿童BO常继发感染,CT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急性阑尾炎的CT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91例病理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并未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CT以及B超进行诊断,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判断诊断准确率。结果:经CT诊断准确率为96.7%。经B超诊断准确率为87.91%,两种诊断方式对比,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B超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有效显示出阑尾的病变以及周围结构的关系,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X线及C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0例确诊为食管癌患者,对其实施CT检查以及X线钡餐检查。结果:早期患者20例,X线钡餐诊断阳性率65%,CT诊断阳性率10%。中期和晚期40例,X线钡餐阳性率97.5%,CT诊断阳性率100%。结论 :X线钡餐对食管癌患者各个时期均能够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但在中晚期诊断方面CT诊断更有优势。在对早期食管癌诊断中可以结合其他检查以提升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