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缓解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条件下因道路通行能力降低而产生的交通拥挤问题,提高路网可靠度和效率.在分析交通事故对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入口匝道协调控制并结合线性控制算法建立模型,确定以高速公路通行效率最大为目标函数,以匝道入口排队长度、入口匝道可插入主线车辆数、主线通行能力和实际条件为约束条件.基于Matlab软件给出模型的求解算法和步骤,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入口匝道控制系统原理分析了交通控制中需检测的交通参数,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的调节率进行控制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技术在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中可得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对交通系统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快速路是城市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长,快速路交通拥挤现象屡见不鲜。入口匝道控制是缓解城市快速路交通拥挤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本文阐述了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的基本作用,指出了影响入口匝道调节率的主要因素,分别从入口匝道控制对快速路、地面道路和交通通道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4.
入口匝道控制是缓解快速路交通拥挤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首先介绍了入口匝道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对各种入口匝道控制策略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最后,根据快速路构造上的特点,对入口匝道控制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人口匝道控制是缓解城市快速路交通拥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系统构建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体系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在分析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原理及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系统架构,并重点针对控制模块进行了定义和功能分析,采取"快速路主线容量为主,兼顾入口匝道排队长度"的控制策略进行了控制方案设计,并针对实例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以往研究中大多运用车辆当量换算方法来描述混合交通流的性能,无法取得良好效果的问题,采用基于车头时距的方法来计算车辆当量换算系数,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连接段交通熵的特性以及交通量与车辆行驶平均速度、交通熵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连接段交通流特性分析、通行能力计算和服务水平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入口匝道控制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的入口匝道控制方案不能有效缓解高速公路交通拥挤及堵塞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方法设计感应匝道控制的算法。首先建立了高速公路交通流动态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BP神经网络设计了非线性反馈匝道控制算法。在MATLAB环境下,比较了无控制、ALINEA控制和BP神经网络控制3种不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方法在抑制交通流密度波动方面优于ALINEA控制,且能使高速公路主线交通流密度保持在期望值附近。此外,该算法具有自学习功能,可以在线调节神经网络的连接权值以适应不同的交通流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在时空消耗的概念下,定义了广义的道路最大服务交通量,并分别对事故发生后道路在无监控系统、有事故处理系统和有可变情报板时的最大服务交通量和阻塞时间进行计算;其次通过建立匝道合流交通模型,分析匝道入口控制对道路最大服务交通量的影响;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分析三种监控手段实施顺序及时机。  相似文献   

9.
快速路网单点入口匝道动态控制策略仿真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别于以往工作,运用宏观交通网络动态建模理论与计算机仿真技术,以快速路网为考察对象,提出单点入口匝道动态控制策略的宏观交通仿真评价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ALINEA原理的单点入口匝道动态控制算法,针对一多起点-多终点拥挤路网,开发仿真系统,给出控制前后路段交通状态时变图、全局路网交通状态图等可视化仿真结果,描述路网交通流演化,定量评价匝道控制效果。算例表明,控制后路网拥堵显著缓解,网络总耗时减少约5%。研究显示了单点匝道控制策略宏观交通仿真评价方法有助于深刻、全面、直观地理解路网交通流演化,剖析拥堵成因,设计符合全局、系统眼光的高效控制策略,给出定量评价,具有有效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高峰时段高速公路主线和匝道合流区交通拥挤严重,引发车辆无法顺畅通行等问题。从高速公路交通流运行时-空特性角度出发,采用宏观交通流改进模型对可变限速条件下交通流运行情况进行描述,并以改进后的模型为基础,构建以通行效率最大和平均延误最小为控制目标的高速公路主线与匝道协调最优控制模型。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主线与匝道协调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改善主线与匝道交通流运行秩序,提升道路整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入口匝道调节和主线动态速度引导的基本方法,提出了二者协同运作的控制策略,分析了速度引导下的快速路交通流模型,并建立了以主线服务流率最大和匝道排队延误最小为目标的匝道调节与速度引导的协同函数,通过VISSIM软件进行了协同策略的模拟试验。对比结果表明,通过对主线进行预案速度引导、然后计算匝道调节率的方法可以增加主线实际通行能力10%以上,节约路线平均行程时间3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入口匝道连接点是城市快速路的瓶颈,研究其通行能力对城市快速路的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最基本的交通流连续方程和运动微分方程出发,通过微分和积分变换,采用特征线法,得到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连接点交通流参数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将连接点参数关系整理成汇入率(驶入率)、上游外侧车道流量和密度之间的关系,既入口匝道连接点的动力学模型,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标定,并选用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M2000)进行验证,模型能较好模拟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连接点的实际交通流。  相似文献   

13.
快速路自由流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快速路自由流速度的规律,利用上海市快速路上埋设的检测线圈获取的交通数据,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快速路实测自由流速度、理论自由流速度和85位车速及其关系。重点研究了实测自由流速度,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别建立了实测自由流速度与平曲线半径、进出口距离与交通饱和度之间的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快速路自由流速度估算模型,从而使得在缺乏交通流数据的条件下,能够估算自由流速度,为进行快速路运营阶段的系统服务水平评价和通行能力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城市快速路匝道合流区车速限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明晰城市快速路匝道合流区交通运行最有利的车速限制策略,基于匝道合流区限速原则,采用快速路实测数据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匝道车辆车速分布、流量与车速关系以及车道位置、车型和车道宽度对匝道合流区的合理限速值的影响.分析表明:车速随车道位置由内至外依次降低,车道宽度虽与车速呈正比,但影响并不大,车速主要受流量影响,与其呈正比.城市快速路匝道合流区与基本路段的车速特征差异较大,应分别制定限速策略,匝道合流区限速值应根据车道位置、车道宽度和流量情况综合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5.
面向控制的城市交通网络宏观动态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城市道路交通流非线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特点,提出了面向控制应用的城市交通网络宏观动态离散模型. 基于大系统分解 协调理论,把整个城市道路大交通网络分为城市区域、城市快速公路、城市区域 城市快速公路3个子 系统,分别建立了它们的宏观动态模型,并分析了这3个子系统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杭州市中心区域的实际交通流数 据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交通流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城市路网的交通流信息,可以作为城市交通控制系统分析和设 计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交通流密度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速公路宏观控制方法的目的在于防止交通拥塞,至少避免由于交通的多相性引起拥塞状况的恶化,通过寻求控制策略达到理想的交通密度轮廓,然而,由于交通模型的强耦合性和非线性,高速公路密度控制方法研究进展较慢。本利用非线性积分器的backstepping方法,分析和设计控制方案,提出了一种针对自动化公路系统(AHS)的道路交通控制器,这种控制器在宏观水平上操纵,能够使拥塞的高速公路交通密度快速收敛到期望值κai(n)。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主干道往往承受着巨大的交通负荷,而干道交叉路口的交通流控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交通状况.以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实用的交通流模糊控制算法.在现有的模糊控制算法的基础上,增加了绿灯延时终止算法,该算法通过对绿灯延时的细微调整,防止了不必要的绿灯延时,从而利用模糊逻辑对绿信比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比固定配时控制方法能更好地减少行车延误时间.  相似文献   

18.
干道交叉口交通信号的模糊控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主干道往往承受着巨大的交通负荷,而干道交叉路口的交通流控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交通状况.以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实用的交通流模糊控制算法.在现有的模糊控制算法的基础上,增加了绿灯延时终止算法,该算法通过对绿灯延时的细微调整,防止了不必要的绿灯延时,从而利用模糊逻辑对绿信比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比固定配时控制方法能更好地减少行车延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