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产品重介质浅槽刮板分选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平 《矿山机械》2000,28(1):50-51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浅槽重介分选机在分选过程中内部刮板运动的最佳速度,采用PIV粒子图像技术拍摄了浅槽重介分选机不同刮板速度下的流体粒子运动图像,对其分选流场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浅槽重介分选机在不同刮板速度下的流场形态及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刮板运行速度会给流体运动状态造成严重影响,试验得出刮板运行速度为0.06~0.08 m/s时对分选最为有利。刮板速度影响的流场区域尽量控制在底流区以下,以免影响到分选区的流场从而影响煤炭正常分选。  相似文献   

3.
重介质浅槽分选机广泛应用于动力煤的分选,为了研究浅槽内部流场对分选效果的影响,采用FLUENT软件模拟了W26F54浅槽分选机的内部流场,计算了浅槽不同位置的临界分选粒度。研究结果表明:浅槽内部悬浮液存在涡流和折回流;水平流和上升流的流量比显著影响浅槽内部的速度场、密度场,流量比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物料分离或输送,流量比为8∶2时浅槽内速度场和密度场分布较为理想,有利于物料分选和悬浮产物的输运;浅槽不同区域的临界分选粒度不同,随浅槽高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从物料在分选机中的运动状态分层假设出发,结合分选机结构参数和工艺参数,引入水力学公式,提出了一种浅槽重介质分选机重介悬浮液所需流量的计算方法。计算数据与生产经验数据的对比表明,计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浅槽重介分选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并采用Fluent软件,对浅槽重介分选机内部的流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了各主要位置的速度和速度变化规律,揭示了浅槽重介分选机在分选过程中的悬浮液体流场形态及运动规律,以为其结构设计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宋波 《煤炭工程》2012,(Z2):179-180
近年来,随着大力倡导矿山“绿色开采”技术,煤矿井下洗选也逐渐成为选煤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这就要求开发与研制出适应井下工作条件的洗选排矸设备.文章介绍了一种分体式的适用于煤矿井下选煤排矸的重介质浅槽分选机,该设备具有结构紧凑、占据空间小、传动效率高、生产可靠性和安全性高等特点,特别适用于煤矿井下空间有限的环境下使用.  相似文献   

7.
浅槽分选机刮板速度增大对其内部流场会产生一定影响。试验利用粒子图像测速系统对不同刮板速度下分选机内的流场状态进行测量、研究、分析和总结,为优化浅槽分选机的设计参数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提高不连沟选煤厂的经济效益,对降低浅槽重介质分选机分选下限的可行性进行探索,目的是提高原煤入选率和商品煤产量,进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不连沟选煤厂重介分选下限原为13 mm,根据试验结果和现场探索,其分选下限可降至10 mm;在重介分选下限调整后,精煤产率提高1.98个百分点,对应生产方案产生下的销售收入增加1 227万元,经济成效显著,且不会给块煤洗选系统和煤泥水处理系统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李雅庄选煤厂原煤动筛跳汰排矸系统存在的生产问题,采用浅槽重介质分选机替代动筛跳汰机对原煤进行预排矸。介绍了TQF3516型浅槽重介质分选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技术特点、主要技术参数,并分析了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该浅槽重介质分选机的应用,解决了群矿型选煤厂入选原煤煤质波动大引起的洗选产品质量不稳定难题,使生产系统更易于实现自动化,有效降低了洗选加工成本,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上湾选煤厂浅槽重介质分选机上升流系统堵塞的问题,在对产生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上升流系统改造方案,并以305浅槽重介质分选机为对象予以实施。生产实践表明:浅槽重介质分选机上升流系统的结构改造,对其分选效果基本没有影响,而上升流系统堵塞频率下降80多个百分点,因此节约了大量生产成本,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DWP重介质旋流器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峰  郭秀军  钱爱军 《煤炭学报》2007,32(2):186-189
选用雷诺应力湍流计算模型(RSM),对两种直径为1 300 mm的DWP型重介质旋流器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结构参数和能耗进行了研究.对流场三维速度、压强、密度和空气柱的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在旋流器内存在短路流现象;双入介DWP旋流器分选效果优于单入介DWP旋流器,处理能力高于单入介DWP旋流器,能耗比单入介DWP旋流器减少33%.  相似文献   

12.
DSM重介质旋流器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峰  钱爱军  郭秀军 《煤炭学报》2006,31(5):627-630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选用RSM湍流数值计算模型,对DSM型重介质旋流器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DSM型重介质旋流器流场的速度分布、密度分布和压力分布,得出4点结论:旋流器内的流体沿着溢流管的外侧向下流动,使旋流器分选时存在短路流,降低了旋流器的分选效率.旋流器内的轴向速度越接近中心越高,大约在旋流器半径的中部通过零点,所有速度为零的个点形成了零轴速包络面(LZVV.旋流器内的切向速度从内向外逐渐升高,在空气柱附近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步下降到最低点.由于回流的作用,在旋流器中间造成负压区形成了空气柱,空气柱截面直径大约为溢流口直径的0.6倍.  相似文献   

13.
重介质旋流器流场湍流数值计算模型的选择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峰  钱爱军  郭秀军 《煤炭学报》2006,31(3):346-350
简述了重介质旋流器理论研究的现状,给出了计算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及各种湍流数值计算模型.在相同边界条件下采用k-ε,RNG,RSM三个模型对重介质旋流器流场进行试探性数值模拟,并与相同边界条件的试验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最后选定RSM模型用于重介质旋流器流场数值模拟的湍流模型.  相似文献   

14.
刘峰  王金生 《煤炭学报》2007,32(12):1307-1311
使用3种湍流模型对先排矸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采用RSM模型进行的流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旋流器密度场中,一段旋流器流场中存在着完整的空气柱,二段空气柱是气水混合中心低密度区;在旋流器压力场中,以轴线为中心存在着负压区,沿径向负压逐渐升高至0,然后达到正压力;在旋流器速度场中,轴向速度沿轴线向下形成内旋流,沿半径加大到0,形成了零速包络面,一段的切向速度和DWP旋流器相近,二段的切向速度比DWP旋流器更高.  相似文献   

15.
重介质旋流器壁面处理对湍流数值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峰  邵涛 《煤炭学报》2008,33(9):1035-1039
采用3种不同的近壁模型和壁面处理方式,对重介质旋流器中的湍流流场进行模拟,将数值模拟数据与试验测量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近壁网格加密后采用增强壁面处理方法,能够得到更为接近实际流场的模拟结果.以2种不同入料口形式的重介质旋流器流场数值试验为例,分析了采用壁面处理后,旋流器内流场的变化情况.数值试验表明,旋流器的入料口采用弧形入料形式可以降低能耗,提高分选精度,增大处理量.  相似文献   

16.
综放开采顶煤放出散体介质流理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模拟试验,系统地研究了综放开采顶煤移动与放出规律、煤岩分界线形状,不同采放比、不同放煤步距、不同煤岩粒径比条件下的顶煤采出率与含矸率等,在理论上提出了顶煤采出率的预测方法.放煤的煤岩分界线为二次曲线,运用放煤前后分界线所围成的煤量减去放煤工艺损失量可预测放出煤量,采放比为1:2、“二刀一放”时,放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低位综放开采顶煤放出的散体介质流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王家臣  富强 《煤炭学报》2002,27(4):337-341
由于放煤口布置方向的差异,放矿椭球体理论的适用条件与低位放煤综放开采的放煤过程有本质差异,因此基于模拟试验、FLAC计算、离散元模拟计算和现场观测,提出了散体介质流理论模型,揭示了低位综放开采中顶煤流动与放出的真实过程,并且成功地指导了现场放煤工艺与参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18.
刘英林  吴凤彪 《煤炭工程》2012,7(7):112-114
 摘要:重型刮板输送机头尾电动机如何进行顺序起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根据刮板链粘弹性特性,建立了刮板输送机的有限元动力学模型和方程,并在软件AMESim平台上建立仿真模型,用不同的起动方式对重载工况进行了动态仿真,用实例论证了采用顺序起动的必要性和如何使头尾电动机达到功率平衡。  相似文献   

19.
基于PIV浮选柱旋流场的测试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入探讨旋流段的流场分布及旋流分离的作用机理,以粒子图像测速系统(PIV)为基础构建了浮选柱旋流段的流场测试平台,利用PIV测试平台和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旋流段内部的速度场进行了测试与数值模拟,研究了旋流段的速度分布规律以及循环量变化对速度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场速度以切向速度为主,且有着明显的分布规律,径向速度比较小且分布比较复杂,轴向速度相对径向速度较大,速度分布呈对称分布;随着循环量的提高,轴向速度的零点向中心靠拢,而最大值出现在相近的半径位置。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结论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