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蔡志勇  陈名均 《新纺织》2005,(9):44-46,43
为了应对当前纺织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各纺织企业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成纱质量。近年来各纺织器材厂开发生产了一批新型的细纱牵伸器材,在使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为进一步提高纱线质量,我公司结合实际情况,针对细节产生的原因,通过优选配置新型纺纱器材并优化纺纱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纺纱过程中牵伸部件运转失效将影响成纱质量.罗拉是主要牵伸元件,在纺纱过程中和胶辊组成钳口,有效握持纱条,利用前后罗拉表面速度的不同实现须条牵伸.当罗拉表面速度发生变化时,成纱号数会出现偏差,影响产品质量.生产中罗拉接头螺纹失效、后区牵伸齿轮啮合不良及牵伸轴断裂等都会造成牵伸失效,为了保证成纱质量稳定,预防牵伸失效,我们采取了以下两种方法检测罗拉运转状态.  相似文献   

3.
陈玉峰 《纺织器材》2011,38(6):35-38
为了解决低温条件下胶辊对须条牵伸不开的问题,对温湿度环境与胶辊对须条牵伸不开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指出胶辊圆周运动速度同外部环境热湿交换有密切关系,认为纤维间的纵向工序的吸湿放热回潮率引起的变化是影响胶辊对须条牵伸不开的主要原因;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温湿度影响胶辊对须条牵伸不开,温度的高低同牵伸不开的程度呈正相关。在低温条...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细纱成纱前及成纱后断头的原因,并指出了减少细纱断头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细纱后区牵伸形式与重定量工艺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细纱后区牵伸控制方式对实施重定量工艺的影响情况和效果.在FA506型细纱机上采用3种后区牵伸形式对CJ 14.5 tex品种进行粗纱重定量试验.结果表明:粗纱定量由4.0 g/10 m增至6.4 g/10 m时,细纱后区V形牵伸与直线牵伸附加压力棒牵伸形式以及后区双胶圈牵伸形式的纺纱质量比原直线牵伸得到改善,但后区附加压力棒牵伸形式的成纱毛羽指标比后区双胶圈牵伸形式差.认为后区附加压力棒牵伸形式适宜在中低档产品上实施重定量工艺,后区双胶圈牵伸形式适宜在中细号纱和高档产品上实施重定量工艺.  相似文献   

6.
探讨细纱螺旋平行组合牵伸形式的技术性能和成纱质量。分析了现行细纱牵伸形式在后区牵伸控制和前区粗纱剩余捻回的利用方面存在不足,提出了在牵伸后区利用双粗纱螺旋扭转的方式,使须条获得附加扭矩,增强牵伸区对纤维运动的控制,从而进一步改善成纱条干的一种新的牵伸形式——细纱螺旋平行组合牵伸。实施了牵伸改造并进行了纺纱质量对比试验。结果使CJ 14.8 tex纱在一般原料条件下,条干质量明显优于Uster2007公报5%水平。指出,这项改造简单易行,实施中应注意加强分隔棒、前区双眼集棉器的清洁,解决好在使用分隔棒时穿头操作较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细纱上销与下销的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新型尼龙上销、下销的几何特点,针对上销与下销配置不当在纺纱中出现牵伸不良的现象,对两种平面宽度下销和三种钳口面宽度上销进行了优化配置纺纱试验,并通过适当调整后区牵伸倍数、胶辊袁面粗糙度参数,实现了顺利纺纱,取得了较好的纺纱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假捻器对粗纱质量和粗纱机生产效率的影响,介绍真捻和假捻的纺纱原理及假捻理论在现代粗纱机上的应用;分析粗纱在假捻器上的受力情况,说明粗纱张力、假捻器的材料、结构尺寸和形状等是影响假捻器假捻效果的主要因素。重点探讨假捻器与粗纱质量问题,分析假捻器与粗纱1cm~2cm机械波,前、后排粗纱伸长率,粗纱冒纱,粗纱毛羽,粗纱捻度不匀,粗纱通道直径等的辨证关系;分析了假捻器的两种失效形式。指出:在现代棉纺粗纱机机型及假捻器已确定的情况下,增大卷绕张力是提高假捻效果的重要方法,大张力纺纱的目的即为提高假捻效果;粗纱机配置高效假捻器,可增加纺纱段假捻度,缩小纺纱三角区,减少意外伸长,提高粗纱条干均匀度,减少粗纱毛羽;粗纱1cm~2cm机械波、粗纱捻度不匀及粗纱通道直径的大小均与假捻器无关。  相似文献   

9.
吴祥 《纺织器材》2008,35(2):48-50
通过应用压力棒隔距块和普通压力棒的对比试验,介绍平面牵伸前区使用压力棒隔距块,V型牵伸使用压力棒上销纺纱机理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指出要针对不同的牵伸型式合理运用粗纱捻系数,使其与粗纱定量及细纱后区牵伸倍数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前纺重定量、细纱大牵伸工艺顺利上车、纺出高品质的纱,才能有效控制生产成本、降低机物料消耗.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生产中存在的细纱出"粗纱头"的异常现象分析,提出造成出"粗纱头"的原因与粗纱假捻器、温湿度变化、胶圈的表面摩擦系数、细纱后区牵伸倍数、隔距块规格、粗纱的定量、胶辊的表面处理方式和胶辊的表面摩擦系数等因素有关,并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使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1.
从配棉、车间温湿度、操作、设备关键部件及工艺方面分析了转杯纱纱疵产生的原因;生产中应根据不同的纺纱品种综合考虑,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降低转杯纱粗节、竹节、毛羽、条干等分散性疵点的产生,提高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刘荣清  张易 《纺织器材》2011,38(6):53-56
介绍了低捻矩纺纱、嵌入式纺纱、集聚纺纱、多锭长车、集体落纱、细络联、新型自动小机落纱等新型纺纱方法、新工艺和新设备;归纳了现代细纱机采用节能电机、多电机、电锭、小锭盘等节电创新技术;分析了细纱机纺花式纱、专用纤维纺纱机、加大牵伸倍数及罗拉直径等问题;指出现代细纱机正围绕高产优产、节能降耗、减少用工、降低成本等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由于纺部原因而形成布面纬向条状纱疵的条档疵布,会严重影响布面外观。其产生的原因有:纱线重量变异、纱线捻度变异、混和原料色泽差异大及混和不匀、化纤混纺比变异、纱线张力变异、纱线毛羽变异、纱线回潮率差异过大等。分析原因时需拆下形成条档的纬纱及正常纬纱进行对比,介绍了条档疵布的分析程序及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从纺纱原理和机械功能角度对国内外的集聚纺设备进行分析和反求,针对特定的市场定位,选取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纺纱装置和国内机械集聚式纺纱装置,在探讨其设计思路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此类型客户细纱机集聚纺纱部分,并进行了优化和模拟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A186系列梳棉机机前、机后疵点产生的原因,并结合生产实际情况,通过机前道夫低压罩,机后工艺调整以及合理分配吸风点风量等措施,使梳棉工序产生的疵点大幅度下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紧密纺纱技术在麻纺细纱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统麻纺细纱机纺纱过程中因纺纱三角区的存在,苎麻纱毛羽多且长,影响织物质量.分析了传统麻纺细纱机的纺纱特点以及利用紧密纺技术进行改造的方法,对紧密纺纺纱原理进行了论述,介绍了麻纺细纱机紧密纺装置的构成.纺纱结果表明,紧密纺苎麻纱与传统环锭纺苎麻纱相比在毛羽、强力、条干及生产效率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综合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7.
对比分析了几种棉、毛紧密纺细纱机包括瑞士立达、德国绪森等紧密纺设备的特点及其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减少纱线的毛羽,提高纱线的质量,简要分析在原料、设备器件、车间温湿度及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传统环锭纺细纱机及网格圈式紧密纺细纱机上成纱毛羽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提出了控制细纱毛羽的主要措施,即采用成熟度适中及短绒率低的原棉,注意钢领与钢丝圈的的选配及使用周期,调节好车间温湿度并加强车间管理。结果表明,采用以上措施有利于减少毛羽。  相似文献   

19.
环锭细纱机的技术进步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贞俊 《纺织器材》2009,36(Z1):52-55
详细介绍了慕尼黑ITMA 2007展出的瑞士立达公司的K45、COM4型、德国绪森公司Elite、丰田公司的RX240系列、青泽公司的Zinser351系列环锭细纱机技术特点,并介绍了其它集聚(紧密)纺纱技术,指出环锭细纱机将向集聚纺纱、长车、细络联及高度自动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集聚纺纱原理、各集聚装置的机构及其特点、集聚纱的优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