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为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生态景观,以某废弃露采矿山为例,采用调查、分析评价等方法,得出废弃矿山现状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为崩塌地灾隐患、生态破坏、土地资源浪费。采用下部25°回填压脚(填料为碎石土、渣土,压实度不小于94%)、上部45°削坡减载(机械削坡)及坡脚布置排水沟(60 cm×60 cm,浆砌块石)的治理措施,增强了边坡的稳定性,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填土坡面采用穴种乔木,岩质坡面采用挂网客土喷播(喷射厚度8~12 cm,)的绿化措施,恢复了山体植被,改善了生态景观和周边环境。该项目成功实施,对类似的废弃矿山治理项目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汪静 《金属矿山》2013,42(11):143
针对日益突出的矿区废弃地再利用问题,以冶山铁矿区的部分废弃地为研究对象,从矿区环境现状着手,对该区域废弃地整治设计了方案并运用了削坡降坡、排截水沟及坡脚挡土墙等技术,最终实现了消除矿山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有效保护了矿业遗迹,充分利用了矿山被破坏和废弃的土地资源,促进了矿区废弃地的景观重建。  相似文献   

3.
怀来县枣口村石灰岩露天矿在开采过程中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针对此问题,通过对露天矿山进行削坡和清理危岩等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通过客土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通过点景、铺设生态袋、苗木种植等措施绿化环境。方案的实施使当地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废弃矿区得以综合利用。本次实践可为类似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崩塌常具有速度快、冲击力强、破坏性大、危害严重等特征。南京汤山宕口为20世纪90年代采矿留下的废弃宕口,具有一定的崩塌危险性。因城市建设、环境美化需要,需对该处宕口开展危险性分析及综合治理工作。从治理区的地质条件入手,分析了宕口的崩塌危险性;并通过人工清坡、机械削坡、静态爆破、裂隙注浆、混凝土嵌补支撑、锚喷、锚杆、主动防护网、坡顶截水挡墙、坡脚排水沟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有效地消减了崩塌地质灾害危险,节约了建设用地、美化了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睢宁县赵山废弃矿山内采掘面裸露破碎,存在大量危岩,有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改善此矿山地质环境,通过现场调查,对该矿山的自然环境概况、地质环境现状及地质灾害特征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宕口露采陡坡危岩体进行坡面清理,水塘周边治理及绿化等一系列措施,将废弃矿山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人居安全的人文景区,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冶市某水泥用灰岩矿因露天开采导致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挖损及占用等地质环境问题,采用坡面削清方、台阶覆土绿化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理.实施高陡坡面分多级台阶削清方工程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及台阶覆土绿化工程恢复植被景观,实现矿山地质环境有效治理,可为类似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欧哲  王铁  杨家富  罗国庆 《金属矿山》2017,46(7):178-185
未及时治理的废弃矿山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水土流失、视觉污染等问题,其中,边坡岩质破碎的石灰石废弃矿山是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难点之一。以安徽省繁昌县“三线三边”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为依托,选取具有典型的破碎岩质边坡的石灰石废弃矿山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已有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针对边坡较陡,坡面岩石风化、破碎严重,节理、裂隙发育的工程地质特征,以及边坡植被资源和地貌景观破坏造成视觉污染和地质灾害的现状,对相应的治理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双网结合”护坡、截排水、改良型喷混植生护坡等技术对废弃矿山进行了地质环境治理,并及时对初步治理成果进行了养护管理和动态监测。实践表明:所提技术方案的成功应用使得边坡已基本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且处于稳定状态,坡面植被根基扎实且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基本形成了稳定的植物群落和良好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本文收集和调查了深圳市88处废弃矿山,其中25处经过治理已完成恢复利用,但剩余63处仍然存在地质环境问题。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有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土地资源破坏3种。其中,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在深圳市废弃矿山中普遍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相对较少。结合深圳市实际情况,首先进行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评价以及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危害程度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废弃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显示:深圳市存在地质环境问题的废弃矿山中对地质环境影响轻微的占26.99%,对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的占4.76%,对地质环境影响严重的占68.25%。表明深圳市废弃矿山总体情况不容乐观,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理。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胜达砂岩矿地质背景的调查,分析其存在的土地资源破坏、地貌景观和生态环境破坏及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设计,既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又恢复了矿山及周边的生态环境,为今后此类露采矿山的治理恢复提供了很好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袁振文  樊彬 《现代矿业》2022,(3):216-218,222
为了对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法进行研究,以贵州省清镇市某露天矿山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分析了该矿山存在的地灾隐患、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等地质环境问题.通过对恢复治理区场地整平、采坑回填、边坡台阶整理(削方降坡)、截排水沟等工程设计,可有效恢复损毁的土地、消除地质灾害隐患,达到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刘忠元  薛雷  管秀娟  宁睿 《现代矿业》2022,(8):235-237+255
针对废弃石英石矿山地质环境破坏问题,首先开展了现场调查及边坡稳定性分析;再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提出了分区治理方案。采用“削坡减载+截排水沟+挂网客土喷播+场地平整+覆土植树撒播草籽复绿”的综合方法进行治理,最终达到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提升植被覆盖度、改善矿山区域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塔山废弃矿山位于徐淮陆表海盆地,属碳酸盐岩—陆缘碎屑岩建造区,矿山开采年代较早,且不规范开采形成的高陡边坡,可能造成崩塌等地质灾害,矿山开采造成了原有山体生态景观和地貌形态的严重破坏。通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依据地形、地质条件和治理措施的不同,将该矿区划分为不同的研究区块,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问题,开展爆破挖削方、机械挖削方、场地平整、修筑挡土墙、修筑排水沟、边坡及平台植被复绿等治理措施,以达到改善研究区生态环境和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目的。经过废弃露采矿山经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遏制水土流失的发生,消除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解决历史遗留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取得较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盐场镇煤矿区,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存在问题主要以引发地质灾害隐患、破坏地貌地形景观及压占土地资源为主,修复方案以渣坡平整、坡脚支挡、挖坑植树、树间撒播草籽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皖南某石灰岩废弃矿山现存的地质环境问题,系统阐述了生态修复工程的治理措施,确定了以削坡降坡工程为基础,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后,开展后续挂网喷播及绿化工程,分析绿化工程施工要点,并辅以必要的养护工程。最终达到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的目的。本文以边坡挂网喷播及植树绿化工程作为研究重点,在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后,进行经验总结,为皖南区域同类型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和实践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卓尼县历史遗留的小型采石场较多且地质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通过对卓尼县业日村某采石场勘查分析,矿山现状条件下存在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不稳定边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针对渣堆不稳定边坡采用坡脚修建挡墙、坡体分级削坡减载的治理措施,及客土后"乔灌草"混种的复绿措施;针对岩质边坡存在的崩塌落石...  相似文献   

16.
废弃采石场景观设计与植被恢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废弃采石场是一种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影响城市形象并且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土地类型,如何进行合理的改造以形成可持续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是十分棘手的问题.传统边坡复绿工程,往往只注重保证边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支护设计也以稳定性为主,对绿化景观设计重视不够.本文以舟山市长岗山森林公园南入口宕口景观复绿工程为例,提出了废弃宕口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的具体方案,包括工程整治、景观再造、绿化与生态恢复,营造出了层次丰富的生态景观和人造景观,为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和绿化景观设计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广济  尚学勇  董杰 《中州煤炭》2023,(1):7-12,20
为了实现废弃露天矿山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共建绿色美好家园,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以鹤壁市淇滨区南太行地区为例,分析了QB01淇滨区上峪乡牟山石料厂和QB15鹤壁市黑山头玄武岩矿矿山的现状,研究区主要环境问题为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土地资源破坏等。为此提出了废弃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技术,主要措施是灾害治理、地貌整治、废弃建筑物拆除、土地资源恢复等,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研究为类似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济源市某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威胁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已刻不容缓。通过对该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调查,认为矿区内主要以露天采坑、渣堆、废弃石料厂、废弃石灰窑、废弃建筑、陡坎、高陡边坡等地质环境问题为主。通过坡面清理、挖方削坡等工程手段,消除区内采矿形成的高陡边坡所引发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通过回填、挖方、挡土墙等工程手段,实现采坑地貌形态修复;通过覆土、植树、道路等工程手段恢复治理区的土地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研究可为相似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姚杰 《中州煤炭》2022,(2):47-53
通过对贺州市同乐石灰岩矿现状调查,矿区面积为24.15 hm2,矿山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露天台阶式开采方式,开采边坡总高度达140 m,总计损毁土地面积为24.80 hm2,使矿山地质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地质环境影响总面积为122.12 hm2。根据采场边坡、堆料场边坡、岩溶塌陷等易发地质灾害现象,以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土地资源的占用破坏程度、水土污染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为研究对象,采取有效的工程手段,利用采场边坡削整、采场底部开挖排水沟、表土场周边砌筑挡土墙、植被恢复等措施,以消除或减轻地质灾害隐患,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已损毁的土地资源,提升历史遗留矿山与周边地形地貌景观的和谐度,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研究区内采坑错落分布,废弃矿渣随意堆放,压占损毁土地资源。勘查区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采坑和废弃矿渣堆)、矿山地质灾害(崩塌危岩体、滑坡)、土地资源损毁及含水层破坏等。研究了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和治理技术,采用边坡整理、平整场地、挡土墙、覆土工程、道路工程、防护工程、生物绿化工程等措施,使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融洽与协调,并保持了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