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澳洲酒谋变     
杨征建  付家燕 《新食品》2011,(16):I0018-I0019
由于澳币升值,对于中国市场而言,澳洲葡萄酒在过去的2010年无疑是艰难的一年。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澳洲酒在中国市场低端酒进口份额中有所下降。从2005年到2010年。瓶装澳洲酒在中国市场从1万千升攀升到1.2万千升的增速难望法国酒项背。而高端酒除了奔富、禾富之外缺乏领导品牌群。相比法国酒在高端领域的狂飙突进。智利、新西兰酒的低关税。澳洲酒显得缺乏兴奋点。不得不主动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2.
蒋默脉  文健  张茜 《新食品》2013,(6):I0013-I0019
澳酒发力东方古国 最近几年。澳大利亚葡萄酒开始在中国市场升温,澳洲产区协会加大了中国市场的推广力度。除了在中国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深进行酒会培训等推广活动外,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澳洲酒的阵营。并购对象越来越高端,如四川泰丰集团就大手笔并购澳洲五星级酒庄宝石树.进行全国市场运作。  相似文献   

3.
《新食品》2014,(6):J0002-J0008
近年来中国的葡萄酒销售持续快速增长,而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澳大利亚瓶装葡萄酒品种亦日渐丰富。澳大利亚葡萄酒通常物超所值、易于品尝、高质量及风格和品种呈现多样性,为中国消费者选择澳洲酒提供了很好的理由。  相似文献   

4.
《新食品》2013,(1):106-106
《新食品·葡萄酒评论家》:首先,非常感谢贵公司给我们考察团的协助和安排。我们了解了五星级酒庄的品质和理念,我们会让更多的中国消费者品尝到更多更优质的澳洲酒。史蒂夫·米勒:我也非常高兴,能在这里见到这么多优秀的中国酒商,这意味着我们澳洲葡萄酒的中国市场,将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更大的突破和变化。  相似文献   

5.
《新食品》2009,(24):100-101
葡萄酒产区国,最常见的区分标准为“旧世界”和“新世界”。旧世界代表传统,新世界崇尚创新。澳大利亚葡萄酒作为“新世界”典型代表,其产品大多数具有香气浓郁、入口柔顺、年份差异性较小的特点。澳洲酒有着简单清晰的酒质标准、一定规模的单品产量、实惠的价格。进口量紧随法国酒之后的澳洲酒,2009年对华出口大约在6000万美元,增长速度较快。终端售价200元以内的澳洲酒作为中国市场主流入门级产品,其未来成长空间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6.
《新食品》2011,(17):I0004-I0004
随着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扩大,中国市场对国际葡萄酒市场的影响力也日益上升,越来越多的国际酒评家开始试图影响中国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近期,美国著名酒评大师罗伯特·帕克开始品评一些中国葡萄酒并公布分数。英国酒评家斯蒂文·斯普瑞尔也开始在中国上海举办葡萄酒比赛。国际酒评家想进入中国市场,因为这个市场还刚起步,在酒评体系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李宁 《中国酒》2009,(5):86-86
澳大利亚葡萄酒与白兰地协会最新报告称,截至2009年四月底的一年时间,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额下跌14%。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澳大利亚葡萄酒的主要出口市场仍然产生巨大压力,这使得低价散装葡萄酒出口量大幅攀升,但价格相对较高的瓶装酒出口量减少约7500万升。澳洲葡萄酒出口下滑主要在于英国市场需求量降低。  相似文献   

8.
蔡梦藜 《新食品》2014,(7):79-79
我公司经营澳大利亚葡萄酒,几年前委托澳洲一家酒厂定牌生产酒款,最高端酒款的零售价是1000元/瓶。随着澳大利亚五星级高端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接受度越来越深入,我公司也和澳大利亚几家红五星级酒厂主达成合作意向,引进其高端产品,但这些产品FOB进价为20-30澳元/瓶不等,目前市场价在400元到600元之间。  相似文献   

9.
《新食品》2012,(3):117-117
澳洲葡萄酒行销全球,但在中国市场却遭遇瓶颈,这个瓶颈就是澳币升值。初入门的澳洲酒运营商伤不起啊!我们运营商跟经销商谈战略,他跟你谈利润;你跟经销商谈品牌,他跟你谈返利;你跟经销商谈布局,他跟你谈进场费和促销员工资。  相似文献   

10.
肖竞  姚志彬 《新食品》2011,(9):I0014-I0015
澳洲酒作为新世界葡萄酒的代表,一直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活跃的市场表现力。近日,由于受汇率方面原因的影响,澳洲酒遭遇价格上的困境。澳洲酒酒商们该作出何种选择来应对变化?本刊记者在广东第一时间发回报道。  相似文献   

11.
张茜 《新食品》2012,(22):102-103
HARDYS,是国际市场上知名的澳洲葡萄酒品牌,曾在中国市场上一贯以“哈迪”为名做营销推广。  相似文献   

12.
《新食品》2013,(18):132-132
随着各方对澳大利亚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不断推广,加之“双反”调查后澳洲葡萄酒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奔富”作为最负盛名的葡萄酒品牌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认可。然而,最近市面上出现了许多假冒的“奔富”产品,损害了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利益。于是有经销商提出问题:“如何从酒标、酒体和酒瓶来判断奔富葡萄酒的真伪?”  相似文献   

13.
夏日东 《新食品》2010,(17):81-81
进口葡萄酒在礼品酒市场范围内同样抢夺着白酒的份额。进口葡萄酒进入国内市场之初,大多是以光瓶酒的形式存在,后来在中国市场环境和消费者习惯的熏陶之下,进口葡萄酒也开始逐渐融入很多的中国元素。就拿礼品酒市场来说,中国消费者始终喜欢有外包装的酒类产品,尤其是作为礼品的酒,一款高档漂亮的外包装更是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4.
日本葡萄酒消费市场,近几年总量与中国接近,每年葡萄酒消费量近30万吨,但中、日两国葡萄酒市场消费特点却有着明显的差异:日本为经济发达国家,葡萄酒消费总的趋势是向中、高档酒方向发展,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消费的葡萄酒大多是中、低档酒;日本市场上的国产、进口葡萄酒比例已达到4:6,即六成为进口酒,中国葡萄酒市场上大部分为国产酒,进口葡萄酒仅占一成多;还有,两国都属东亚国家,不如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瑞士、西班牙、德国、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葡萄酒人均年消费量都在几十升,但日本1998年起人均年消费量也已达2L以上(见表1),而中国目前还不到0.3L.  相似文献   

15.
波尔多纪行     
杨征建 《新食品》2010,(22):74-79
IWSR组织2009年中国市场调查报告称:法国葡萄酒是中国市场最受欢迎的葡萄酒。今年波尔多期酒大热,法国葡萄酒更是成为经销商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陈小蓉 《新食品》2014,(5):104-105
高性价比、易入口、风格多样、高品质等成为多数中国消费者选择澳大利亚葡萄酒的理由。最新数据显示,澳大利亚葡萄酒占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总额(数量和价值上)的15%,位列第二。同时中国电是澳大利亚葡萄酒最大的出口市场。澳大利亚官方机构也推出许多相关活动,旨在推动澳洲葡萄酒在拥有巨大潜力的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茜  孙金霞 《新食品》2012,(8):132-133
近些年,国内的进口葡萄酒市场呈现出了迅猛的增长之势,国际上的葡萄酒生产国纷纷将市场拓展的触角伸向了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中国市场。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法国、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等国葡萄酒大量涌入国内,一些目前尚属“小众产品”的酒款如希腊酒、南非洒等也非常看好中国市场。本期《葡萄酒评论家》记者就进口酒商们比较关心的希腊葡萄酒的—些话题,与有多年希腊酒运营经验的北京荣锦佳福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龙君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杨征丰 《新食品》2014,(19):66-66
中国葡萄酒市场进入盘整期,低端酒增长幅度远远高于高端酒庄酒。而在2014年6月海关的进口数据也显示,智利酒进口量已经跃居中国葡葡酒进口国的第二位,而明年,智利葡萄酒进口将是零关税,或许能够进一步促进智利酒在中国市场份额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徐欣净 《中国酒》2011,(11):55-55
在红酒市场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广州龙程酒业,凭着对市场超准确趋势研判同时看到未来澳洲酒的潜力,于2011年针对喜欢澳洲酒的客户群引进了一款新产品——金考拉葡萄酒。考拉是澳洲国宝级的动物,是澳洲最具有代表性的象征.金考拉葡萄酒由澳大利亚著名的宝威迪酿酒厂生产,该酒厂主要生产红葡萄酒,拥有18000吨的处理能力,1700万升的储存量,出品的质量从入门级到顶级不等.可见,宝威迪酿酒厂拥有足够大的规模和能力来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  相似文献   

20.
谢生利 《新食品》2014,(21):68-68
在国际葡萄酒对中国葡萄酒行业影响越来越大以及中国葡萄酒消费者鉴别能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酒庄酒成为葡萄酒行业的热点,加之近几年国产精品酒庄酒不断获得国际葡萄酒市场的认可,国产葡萄酒企业越来越多的开始实施精品化酒庄酒模式。一些投资葡萄酒行业的酒商直接定位为酒庄酒模式,以大众化品牌为主导的葡萄酒企业也已经在不同的产区进行产业布局,在兼顾大众酒的同时向酒庄酒延伸,也有一些企业甚至直接转型为酒庄酒模式,这种现象宁夏葡萄酒产区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