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液压缸往复密封用O形橡胶密封圈进行建模和计算,分析O形密封圈最易受损和失效的关键部位,并结合液压缸活塞杆动态密封机理提出了优化设计模型.为往复密封的优化设计指出了一种可行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液压缸TY形往复杆密封系统韶关液压件厂赵卫江液压缸往复密封件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液压缸的质量,所以一直受到世界液压及密封行业的重视,并得到了不断地发展.虽然任何优秀的密封件在具备良好特性的同时都有其不足之处,但通过合理组合密封件的密封系统,却可达到扬长避...  相似文献   

3.
TR IZ技术进化理论能预测未来技术的可能结构状态,指导设计者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发新产品。创新设计的实质是解决产品发展的内在矛盾,TR IZ创新原理提供解决产品设计过程冲突的基本思路。将TR IZ进化理论与伺服液压缸的往复密封设计融合,预测液压缸往复密封的未来技术结构状态,并利用TR IZ技术冲突解决原理,构思液压缸往复密封的改进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介绍液压元件及其测试设备、国内外主要液压元件测试设备主要供应商及往复液压缸试验项目,重点介绍国内外主要厂家在液压往复密封试验台方面的研制状况,提出液压往复密封测试设备研制的关键技术,同时指出国内液压往复密封测试设备与国外主要差距。  相似文献   

5.
在液压缸中,往复动密封圈表面接触应力是决定其密封有效性的关键,但由于在工作过程中对往复密封表面接触状态进行监测的难度很大,因此对其变化规律仍缺乏深入了解。针对这一问题,以液压缸活塞杆Y形密封圈为对象,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密封圈内唇磨损对密封圈表面接触应力的影响,确定密封圈表面接触应力的最佳监测部位;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FBG)进行密封槽表面接触应力监测试验,通过铺设于密封槽的FBG传感器采集应力数据,得出密封圈周向和轴向接触应力均随内唇磨损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与仿真结果一致;接触应力对密封磨损程度变化的响应灵敏度会随密封压力的增加而增大。研究结果为液压缸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复动密封状态的监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液压密封件的装配方法与工艺金振邦正确的装配方法和合理的装配工艺,是保证密封装置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就液压缸往复运动用密封装置的密封件及液压泵、马达等元件中使用的旋转运动密封装置用密封件的装配方法与装配工艺作一介绍。一、液压缸往复运动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弹性液压往复密封增效结构设计方法研究的不足,提出弹性往复密封的增效结构设计过程模型。通过对密封的使用工况分析,选择弹性密封的类型和材料;依据密封的操作运行参数,设计密封件的拉伸量、压缩率或过盈量、密封的间隙和精度;根据密封的增效形状设计准则和材料设计准则,在基型基础上进行密封截面的变形设计和密封的延寿组合设计。某液压缸活塞杆的密封结构设计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江蔺婴  许宪章 《机械》1989,16(6):6-9
液压缸活塞杆密封的性能是衡量液压缸质量的关键。本文着重分析了典型组合密封圈的密封机理,证明任何密封件均有一个临界压力值p_■,其值的大小受到结构形式、尺寸参数和工作条件的影响。文章还分析了串联密封封间压力P_b的的建立,描述了平衡封间压力Pb的两种可能形成方式。最后,论证了密封压力P_s、临界压力P_■、封间压力Pb、往复速度V_1和V_2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H型密封装置"和"往复自换向密封活塞装置"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压缸密封技术长时期以来一直在“O”型圈、“V”型圈、和“Yx”型圈等以及以“O”型圈为基础的组合式密封件中发展,现在终于有了结构的突破。本文介绍“H型密封装置”和“往复自换后密封泛塞装置”。  相似文献   

10.
液压缸是一种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实现往复直线运动的执行元件。在工业4.0的全球时代背景下,为了达到机械制造行业现代化的要求,液压缸也在朝着更高性能的方向不断发展。该文将结合近年高性能液压缸的国内外研究,对其低速稳定性、轻量化、密封方式和缓冲结构这四个部分进行简要概述,同时提出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O形密封圈以其密封性能好、寿命长、结构紧凑、易装等优点,在液压缸中被广泛应用。由于其较好的变形复原性,作为液压缸的静密封几乎能实现“零泄漏”。下面就其作为缸动密封进行探讨。一、常用结构形式液压缸设计中,我们常用图1的结构来防止液压缸的外漏。这种结构的液压密封在试验中常发现:活塞往复运行几次后,防尘圈的外侧便有油液出现,并逐渐成油滴而产生泄漏。原因分析如出下:1)活塞杆表面油膜过厚,当其缩回时,防尘圈将油液挡在外面。2)O形密封圈时活塞杆表面的油膜没有产生“擦拭”作用,也就是油膜通过它时“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12.
基于物场分析的伺服液压缸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的物场分析及其模型变换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了伺服缸的往复密封和缓冲结构的物场模型,基于物场分析方法和TBIZ标准解法进行了伺服液压缸关键结构的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3.
摆动液压马达及其选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摆动液压马达又称摆动液压缸。它最突出的优点是无需任何变速机构就可使负载直接获得往复摆动运动。按结构形式可分叶片式和柱塞式两大类。随着密封部位结构设计和工艺的改进,尤其是密封材质的优化,摆动液压马达性能有了很大提高。选用摆动液压马达时应注意考虑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根据摩擦副系统可靠性理论,对液压往复密封件的磨损失效概率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检测密封件磨损失效的方法。以液压缸杆密封Y形密封件为研究对象,通过ANSYS仿真分析密封件在不同磨损程度下摩擦应力和失效概率变化规律,计算密封件在运行过程中磨损失效概率,并通过试验验证有限元计算结果的有效性。结果表明:Y形液压往复密封件唇口处摩擦应力较大,因此其磨损部位主要发生在唇口;随着磨损程度的增加,Y形密封件受到的摩擦应力增加,失效概率也随之变大。研究表明,提出的方法可对液压缸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复密封件的磨损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液压缸活塞杆用Y形密封的可靠性,研究其在动、静密封状态下的密封特性。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Y形密封在不同工况下的受力、变形及主密封面接触压力分布规律。根据液压往复密封原理,研究不同介质压力下活塞杆密封在往复行程中的泄漏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Y形密封在安装工况下抵抗压力冲击的能力较弱;随着介质压力增大,Y形密封在静密封状态下的密封性能指数、动密封状态下的净泵回量均有所下降,防止泄漏的能力降低;高压工况下,Y形密封抗挤出能力降低,根部被挤入密封间隙,将出现咬伤现象导致密封系统失效。针对Y形密封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咬伤问题,使用根部倒角的方法进行结构优化;利用中心设计方法建立以单个往复行程中的泄漏量为目标函数的响应面模型,对Y形密封进行结构优化。优化后的Y形密封在动、静密封状态下的密封性能得到提高,磨损速度、被咬伤的风险降低,提高了Y形密封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该文根据液压缸不同使用工况要求,阐述了液压缸传统密封结构与组合密封结构的不同。着重叙述了液压缸密封装置中组合密封圈的性能优点。  相似文献   

17.
橡塑往复密封圈作为机械系统的基础零部件,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环境变化的日益复杂、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对橡塑往复密封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该文围绕橡塑往复密封技术,从往复密封机理、数值分析、实验研究三方面详细阐述了橡塑往复密封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总结了橡塑往复密封技术的现存问题,并讨论了其发展趋势。通过研究讨论,可更好地了解橡塑往复密封技术,为密封技术的理论实验研究、性能优化及寿命可靠性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液压往复密封理论、技术与应用的进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付英  刘卉  张林静 《润滑与密封》2007,32(3):198-201,206
综述了液压往复密封偶合面的摩擦、磨损和润滑,从边界润滑液膜的形成,密封失效的机制和动力润滑密封方面,评述了液压往复密封理论的研究进展。通过液压往复密封的结构设计方法、材料、应用及其技术进展分析,提出密封件截面形状的变化、新型的组合密封仍是未来往复密封的主要结构形式,密封性能和耐磨特性的改善和提高,密封结构和材料的进一步分离,往复密封的可控性提高、系统内部资源的充分利用是未来往复密封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1 前言以自动往复液压缸为动力源的液体输送活塞泵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等特点 ,在液体 (混凝土、泥浆等 )活塞泵上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自动往复液压缸的控制方式逐步由机械控制、电控向液控方式发展。《液压与气动》杂志 1999年第 1期发表了“往复液压缸自动换向机构的设计研究”,读后很受启发 ,该机构实现了液压缸的液控自动换向 ,但控制油路较为复杂 ,换向时无缓冲 ,液压冲击大。为克服以上欠缺 ,本人设计了一款“液控自动往复缓冲液压缸”(见图 1) ,愿和大家共同探讨。2 结构和工作原理如图 1所示 ,该液…  相似文献   

20.
O形密封圈按照国家标准可用于静密封也可用于动密封。经过生产试验 ,在配合间隙较小时O形密封圈动密封性能良好 ,反之其密封性能就很差。O形密封圈应用在阀杆的密封 ,配合间隙为0 0 1~ 0 0 16mm ,其密封效果很好。我们在设计液压缸时 ,把O形密封圈应用到活塞杆密封 ,O形密封圈选用 2 8× 3 5(GB 12 35— 76 ) ,沟槽为 2 8 0 .0 5  0 × 4 5 0 .15  0 ,配合公差为 2 2 H9f8,2道O形密封圈 ,组装后在 5MPa压力下进行试验 ,仅仅往复试验了 4 0~ 50次 (往复次数) ,已外渗漏成滴。我们又改用 2 2 4× 3 55(GB3452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