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江平原渍害局部治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渍害是制约三江平原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现阶段应以治理低洼水线为重点,以排地表残积水为主的平地造坡沟管洞缝、区间治理的系统治渍配套技术,适应当地经济技术条件,满足排涝要求且可解决远近治渍矛盾,有利于大面积推广,深挖沟、精埋管。密打洞、多造缝是近期最佳治理模式.深挖沟是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2.
3.
佘山低洼地渍害治理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项目,吸取长江中、下游圩田渍害治理的经验,结合贵州少渍害成因特点和农田的实际情况,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治理渍害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概况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包括黑龙江、松花江与乌苏里江汇流的三角地带,以及倭肯河与穆棱河地区。其范围东起乌苏里江、西接汤旺河,南到大兴凯湖与绥芬河,北界黑龙江。境内包括佳木斯、鹤岗、双鸭山、鸡西  相似文献   

6.
对广西渍害低产田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渍害低产田的形成受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的影响。阐述了渍害低产田对农作物的危害,并根据渍害低产田的不同类型,以近年来的工程实践为例论述了山丘区、平原区和滨海区3大类型区的渍害低产田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包括黑龙江、松花江与乌苏里江汇漉的三角地带以及倭肯河与穆棱河流域和兴凯湖平原.通过对区域的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保持现状分析,提出时该区域水土流失治的治理模式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原水利电力部办的广宁县横径片山坑渍害低产田试点的治理措施、整治效果及经济效益。指出以治渍改低为重点,对山坑渍害低产田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就能优化生态环境,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力,开发山区经济,促进农业增产增收,达到治穷致富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南方山坑冲垅渍害田面积较大,治理后的增产效益一般高于平原地区,对改变山丘落后面貌意义重大。山坑渍害田具有:成因复杂、零星分散;工程布局较难、施工费用较大;农业生产落后、治渍效益显著;需要综合治理,进行立体开发等本质特征和工程特点。笔者据近年工作体会和目前研究现状。提出了改造山坑渍害田治理技术的研究建议:(一)开展排水机制与工程布局的研究;(二)降低治渍工程投资的研究;(三)进行综合治理,立体开发的研究;(四)适宜山区特点的排渍标准及简便测定设计参数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三江平原湿地广布,土壤过湿,严重影响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经济发展,为此,应加强研究和治理,解除土壤过湿,渍涝治理,并与非工程措施结合,实现高度机械化生产,为垦区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三江平原渍涝治理列入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推广指南项目以来,渍涝治理由低湿旱田向坡岗地、高平原发展,向水田、草地、水旱轮作治理发展,向与水利高标准示范区建设,农业高科技园区,涝区改造结合发展。生态建设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等除害兴利结合的工程中引进许多新技术与新设备,显示出不推自广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栾胜坤  刘军 《水利天地》2004,(11):45-45
目前,三江平原多数大、中型涝区下游低尘易涝地块,虽经排涝治理,修建了排水渠系,但田间排水效果不好,有的春涝种不上地,有的秋涝大幅度减产,所以渍害仍是影响粮食单产不高的主要因素。 笔者通过实践和分析,认为这些地方致涝原因有二:一是从涝区总体上看,承泄区承泄条件不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三江平原地区水资源东多西少、内少外多、本地少过境多等分布特点,进行了三江平原生态水利模式研究成果的效益调查分析工作,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排降蓄灌”、“灌降排蓄”生态水利模式,通过建设三江连通工程(引黑济松、引松补挠工程等),三江平原将建成江河沟湖库泡等相互连通的纵横交错灌降蓄排生态水利水网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三江平原渍涝治理通过国家科委、农业部、总局组织“六五”、“七五”、“八五”期问重点科技攻关,取得科技成果,实现了三江平原长期小面积试验到大面积生产应用的重大突破,产生了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经过近几年的追踪调查,现将三江平原垦区部分家庭农场的反馈意见录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三江平原发展水田,主要领先地下水。根据该地区水文地质情况,一般都打较大井生产,井深20~50m,井径150~400mm左右,安装6~8寸水泵,可控制面积为100~300亩左右。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通透性较差且存在礓石结构隔水层的农田约40万亩。这种农田在7、8月份遇到暴雨,土壤水不能及时排除而使夏玉米产生渍害。通过对北郊农场容易产生渍害的农田暗管排水技术的应用研究,提出了治理夏玉米渍害的暗排工程模式,并在北郊农场推广应用暗排技术治理夏玉米渍害3.0万余亩,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三江平原洪涝灾害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江平原洪涝灾害频繁,气候因素、自然地理、河流水文及土壤条件等是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因素.据此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主要包括工程、生物、农业耕作等措施.修筑江河堤防,防止洪水入侵;开挖排水沟道及建设必要的排水泵站,排除田间积水;结合工程建设营造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等,调节农田小气候,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区域的自然地理、气象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分析了造成三江平原单产不高总产不稳的各种因素,并介绍了治理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修筑防洪堤,阻止外洪侵入;开挖骨干沟道,加速地表迳流;大搞田间配套,排除农田多余水分;深耕细作,加速土壤改良;增施农家肥,改善土壤肥力;调蓄天然水分,秋雨春用,推广大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营造渠堤涵养林、农田防护林,改善农田小气候等。通过10年治理再造了新的生态环境,增强了农作物抗灾能力,达到了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滨海咸酸渍害田成因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调查、测试与分析 ,己查明咸酸渍害田成因 :酸性来自围垦前海涂上生长的红树林根系所含硫量 ,通过根系积累的硫份经分解并与土壤中氧化铁反应生成亚硫酸铁 ,使土壤呈酸性 ,咸来自海水。采用水利土壤改良方法治理 ,经连续 5个水稻生长季节试验改造 ,一季水稻产量从 3 5 91kg/hm2 提高到 782 7kg/hm2 ,试验田己具备吨粮田的生产能力。治理设施简单 ,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三江平原不同类型的沼泽地、沼泽化荒地的成因分析,指出了开垦变耕地后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并结合该区的实际,提出了具体的治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