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869藻株为实验材料,在不同营养条件下,用纯净水生产废水培养螺旋藻,同时和AB培养基作对照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在每升纯净水生产废水中添加0.5g K2HPO4,8 g NaHCO3、VB12浓度为0.15μg/L,作为改良废水(1),在改良废水(1)的基础上,再按照AB培养基配方添加As液和PIV液,作为改良废水废水(2),在光强强度4 000 lx、温度24.8℃,光暗周期为12 h∶12 h的条件下培养7 d,钝顶螺旋藻液的吸光度值分别能够达到1.713和1.886,此时对应的生物量是1.601 g(DW)/L和1.766 g(DW)/L。同样条件下用AB培养基进行培养,藻液的吸光度为1.802,生物量是1.688 g(DW)/L,显示出用废水培养螺旋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钝顶螺旋藻的硒化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培养基中加入亚硒酸钠,对钝顶螺旋藻进行瓶式培养,研究不同加硒浓度、加硒方式对螺旋藻的生长状况及硒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钝顶螺旋藻中累积的硒随外加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累积系数与浓度的增加成负相关。分次加硒有利于螺旋藻的生长且较一次性加硒获得藻粉的含硒量更高。  相似文献   

3.
啤酒厂中段废水培养螺旋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在不同营养条件下啤酒中段废水培养螺旋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在每升中段废水中添加 3.0 g Na NO3、0 .5 g N2 HPO4、 12 g Na HCO3、在 p H9.0、光强 2 0 0 0 L ux、温度30℃条件下 ,通气培养 10天 ,螺旋藻生长量达 5 .5 6 0 3g/ l,培养得到的螺旋藻产品的总蛋白质含量达 41.8%。  相似文献   

4.
对在淡水中培养的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的营养质量进行了化学的评价。这种藻总蛋白含量干基达62.9%。氨基酸组成合理,八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超过或接近FAO/WHO推荐标准。100克藻粉中硫胺素、核黄素含量分别达1.72、2.35毫克。矿物质元素含量也相当丰富,其中元素铁含量达517.6毫克/千克。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的最佳生长条件,即在接种量OD_(560)0.01,光强6klux,温度35℃,pH值9.0及间歇通入CO_21000ml/min每天2次,每次3hr等条件下培养螺旋藻能获得其最高生物量。每升培养基每天能获得干燥藻粉0.9~1.2g。  相似文献   

6.
钝顶螺旋藻(Sp.—D)藻胆蛋白的提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钝顶螺旋藻藻胆蛋白的粗提比较方便,用0.001moo/L磷酸盐缓冲液浸提,取反复冻融处理,可以获得纯度为0.54的藻胆蛋白粗提液;对粗液用硫酸铵盐析,可使其纯度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7.
螺旋藻抗突变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螺旋藻抗突变作用的机理,用钝枯螺旋藻(SPG)为受试物,用3种不同的给予方法观察其拮抗由黄曲霉毒素(AFB1)所致的TA98菌株突变的作用。结果表明:SPG在较低浓度(40mg/皿)即可通过抑制AFB1对TA98的致突变作用,使突变菌落数明显减少;当SPG达到较高的浓度(100mg/皿)时,还可通过直接灭活AFB1的方式抑制AFB1的致突变作用。其可能机制是由于SPG中含有胡萝卜素、Vitc和葡萄糖醛酸等成分。前两者都已被证实具有抗突变和清除自由基的功能,而葡萄糖醛酸则可与AFB1结合使其灭活。结果还显示,SPG不能抑制AFB1引起的已突变的TA98菌株的突变表达。  相似文献   

8.
在培养基中加入亚硒酸钠,对钝顶螺旋藻进行瓶式培养,研究不同加硒浓度、加硒方式对螺旋藻的生长状况及硒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钝顶螺旋藻中累积的硒随外加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累积系数与浓度的增加成负相关。分次加硒有利于螺旋藻的生长且较一次性加硒获得藻粉的含硒量更高。  相似文献   

9.
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的稳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冻融的方法制备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藻蓝蛋白并对纯化后的藻蓝蛋白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取后的粗提液经羟基磷灰石柱层析纯化后其纯度(A621/A280)达3.1温度、酸碱度、乙醇对藻蓝蛋白稳定性有较大影响;NaCl、苯甲酸钠、柠檬酸等食品添加剂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该试验在光合自养和混合营养两种条件下,分别采用250 mL摇瓶、5.0 L全自动发酵罐和10.0 L自制光生物反应器培养螺旋藻,以藻体生物量为试验指标,比较细胞在3种装置中的生长情况。结果可知,10.0 L光生物反应器培养效果最好,在光合自养条件下藻体生物量最大为1.277 g/L,比摇瓶和全自动发酵罐培养时分别提高78.6%和61.8%,混合营养条件下最大值为1.715 g/L,比其他两种装置分别提高了6.3%和6.1%。表明自制的光生物反应器能很好地满足螺旋藻细胞生长,且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1.
谷氨酸钠对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未经灭菌的zarrouk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谷氨酸钠和葡萄糖,考察其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的最佳添加浓度为3g/L,螺旋藻中的叶绿素含量和藻胆蛋白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9倍和1.13倍;在3g几葡萄糖浓度下,考察不同浓度的谷氨酸钠对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的影响, 以干重、叶绿素及藻胆蛋白含量、藻液的污染程度为主要指标,得出1.2g/L为最佳添加量.  相似文献   

12.
郑江  杨明晖 《食品科技》2007,32(10):161-163
几种有机碳源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海水驯化培殖螺旋藻及其在水产养殖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钝顶螺旋藻培养和采收成本,利用膜光生物反应器(MPBR)进行钝顶螺旋藻培养和预采收的条件研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生物量达到1.8 g/L时可进行微藻采收;初始藻液质量浓度为1.828 g/L时,MPBR中最大体积浓缩系数为2,最佳稀释率为0.08 d-1,藻产品质量浓度可达3.319 g/L;获得1 g微藻生物量,MPBR中可节约水、氮、磷的量分别为0.301 L、0.248 g、0.053 g。与传统光生物反应器(PBR)相比,MPBR能够降低微藻培养和采收的成本。  相似文献   

15.
研究葡萄糖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浓度为3.0 g/L时,干重最大,是对照的1.29倍,并发现采用不灭菌Zarrouk培养基混合营养培养螺旋藻是可行的。葡萄糖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机理可能是外源葡萄糖对螺旋藻细胞的生理和代谢产生影响,使整个细胞处于比较活跃的生理状态,导致螺旋藻光合反应速率增加、光饱和值升高、暗呼吸和光补偿点也显著提高,藻生物量浓度较光合自养有很大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一世纪最理想的营养源——螺旋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一 概述 螺旋藻是一种呈兰绿色的多细胞丝状蓝藻,属低等水生物,可食藻类。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盐、碱湖水中,在地球上生存了35亿年,是地球上最早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之一,其超凡的光合能力高出一般绿色植物10%以上。 螺旋藻于16世纪被西方探险家,从印地安原始部落发现,直至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法国的克雷曼博士发现非洲乍得的卡尼姆族人健康长寿的奥秘,是经常食用一种漂浮于乍得海水面的海藻植物——螺旋藻。1967年法国国内石油研究所发表了螺旋藻的综合研究报告。1974年联合国世界粮食会议确定其为重要蛋白源。从此螺旋藻真正步入文明社会,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螺旋藻特有的营养成分及商品价值引起营养学及藻类学专家的高度重视。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至今螺旋藻已享有众多殊荣: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本文以钝顶螺旋藻干粉为原料,探讨高速匀浆法提取藻蓝蛋白过程中的各因素对其得率和产品纯度的影响。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采用pH 7.0的PBS缓冲液为提取溶剂时,藻蓝蛋白得率最高为157.75 mg/g。经优化,当缓冲液溶剂添加量20倍,提取温度30℃,分3次匀浆提取共40 min时藻蓝蛋白得率达213.32 mg/g。比较乙醇沉淀法、酸沉淀法和盐沉淀法对藻蓝蛋白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50%的硫酸铵沉淀法藻蓝蛋白回收率达97.10%,藻蓝蛋白的纯度最高。采用高速匀浆法处理提取藻蓝蛋白,采用30%和50%分步盐析回收藻蓝蛋白,以本方法可获得纯度0.7以上的藻蓝蛋白239.70 mg/g干粉。经紫外可见光谱扫描显示,提取的藻蓝蛋白与藻蓝蛋白标品光谱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台南盐场的藻类资源、优选藻种、藻垫的培养及养护以及垫的防渗效果,通过实地试验,肯定了生物垫层与盐业生产的关系,为盐业优质高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介绍了螺旋菏的营养特性和发展前景,重点探讨了螺旋藻的实验室培养方法和藻种的分离和纯化。  相似文献   

20.
pH值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H值不但影响培养液中营养基质的离解程度,而且对螺旋藻的生长、代谢乃至细胞形态都造成显著的影响。本文得出:钝顶螺旋藻生长的pH范围为8.5~10.0,最适生长pH为9.0~9.6,pH值超过10.5时,对螺旋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混合营养培养时,通过对螺旋藻生长过程中pH值变化的研究,得出:与无机碳源相比,有机碳源作为营养源更易被螺旋藻利用并合成细胞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