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醛是甲醇最重要的大宗衍生产品,世界甲醇消费量中约有30%~40%是用于生产甲醛及其衍生物。2004年,世界甲醛总产能力达36650千吨,产量约26720千吨,消费量26540千吨,其中北美约占20%、西欧约占31%、亚洲约占34%。中国甲醛消费量约占同年世界甲醛消费量的23%。预测2008年,世界甲醛消费量约增加到30000千吨,年均增长率约为3.0%,世界甲醛生产消费预测列于表1。  相似文献   

2.
甲醛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常用化学品,长期以来一直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甲醛工业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至今,无论在生产规模还是在生产技术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甲醛工业不断壮大,2004年继续保持发展的势头。现就2004年的中国甲醛工业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江镇海 《上海化工》2007,32(5):51-51
目前,我国甲醛生产企业总数已超过了400多家,总生产能力约为1200万t/a,2006年甲醛总产量预计将超过650万儿,已稳居世界首位。我国甲醛产量在不断增加的同时,生产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我国银法甲醛装置甲醛单耗已由初期的580kg/t下降到目前的470~490kg/t,有些已降到450kg/t,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预计,2007年我国的甲醛产量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年增长率预计将超过10%,年产量将超过750万t。  相似文献   

4.
包括中国在内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银法生产甲醛,近几年建成的甲醛厂大部分采用铁钼法。我国铁钼法的研究有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甲醛在国内外均已供大于求,不宜再建新装置。国外甲醛下游产品达百种,国内仅10几种,应大力开发下游产品。  相似文献   

5.
《煤化工》2013,(6):11-11
<正>截至2012年,我国共有甲醛生产企业560家,总产能3 157万t(占世界甲醛总产能的52.18%),共有728套甲醛装置;2012年全国甲醛产量2 123万t(占世界甲醛总产量的51.15%),平均开工率67.24%;2012年比2011年新增甲醛产能165万t,年增长5.5%。我国甲醛产能仍然明显过剩,但增速也已远小于前几年,新建甲醛装置明显减少,遏制产能盲目过快增长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1概述 甲醛,分子式HCHO,常温下纯甲醛为无色气体,有特殊的刺激气味,工业上,甲醛是作为含有不同数量甲醇的甲醛水溶液来生产和消费的,通称工业甲醛。甲醛在化学工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大规模生产和消费的化工产品,可广泛用于化工、轻工、纺织、木材加工以及石油工业等方面,它是重要的大宗基础化工原料之一。  相似文献   

7.
甲醛是大宗有机化工产品及中间体,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在化学工业中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除西藏和青海省外,都有甲醛生产装置。今后几年,我国甲醛生产能力还会增加,预计2003年全国甲醛生产能力将达500万吨/年。甲醛的下游产品有16大类约几百个品种。除此之外,甲醛还大量用作农药、医药的原料,以及医院作消毒剂。我国甲醛下游产品品种大体国外一致,但有少数产品尚无国产产品投放市场,如吡啶及衍生物、三羟甲基乙烷、硝基烃衍生物、二羟甲基丙酸等。因此,我国甲醛下游产品的研究开发有较大空间。本文介绍了甲醛的性质、生产方法、应用及下游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1当前我国甲醛生产工艺现状 甲醛生产方法主要有银法和铁钼法。铁钼法虽然甲醇单耗低,但投资大、能耗高、催化剂费用高,在我国很少采用。我国甲醛工业以银法为主,经过4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由浮石银催化剂到电解银催化剂的进步,经历了废热锅炉和尾气锅炉从无到有的进步,经历了蒸发器由水蒸汽加热到由热水或热甲醛加热的进步,从而形成了我国经典的银法甲醛设备及流程,即通常所说的传统银法工艺。目前,  相似文献   

9.
甲醛作为一种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在国民经济中被广泛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甲醛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而促进了我国甲醛工业的发展,生产能力及实际产量都在迅速增长。为了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1984年在南京成立了全国甲醛行为协作组,并创办了行业刊物《甲醛与甲醇》杂志,担负起了指导我国甲醛工业发展的重任。在行业协作组的领导及全体甲醛生产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甲醛工业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新时期,产品产量、生产能力、生产装置都稳定地同步增长。与此同时,技术进步、节能降耗等也取得了十分明显的进步。从此,我国甲醛工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的新时期。欲速则不达,过快的发展速度必然带来各种不同程度的问题。回顾我国甲醛工业近20年的发展历程,就给我们留下许多思考。  相似文献   

10.
1离子膜法制碱(以下简称膜碱)发展概况1.1世界膜碱能力占总碱能力比例变化情况(如表1)1.21996年世界股碱情况(表2)1996年膜碱亚太地区占68%,其余占32%。1.31989~1996年世界膜碱能力增加情况(表3)1.41998年股碱能力世界各地区分布情况(预计如表4)l.51997~1998年世界股碱规划分布情况(%)(表5)1.6世界主要膜碱工厂能力(t/d)台湾FPC1000美国奥林800印度尼西亚Indroprin600德国BSL450中国上海450印度IPCL420美国FPC4O0罗马尼亚Oltkim350印度Gacl3002杜邦膜发展过程1962年发明Nafion膜1964年提出用在氯碱工…  相似文献   

11.
1当前我国甲醛生产工艺现状 甲醛生产方法主要有银法和铁铝法。铁铝法虽然甲醇单耗低,但投资大、能耗高、催化剂费用高,在我国很少采用。我国甲醛工业生产以银法为主,经过4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由浮石银催化剂到电解银催化剂的进步,经历了废热锅炉和尾气锅炉从无到有的进步,经历了蒸发器由水蒸气加热到由热水或热甲醛加热的进步,从而形成了我国经典的银法甲醛设备及流程,即通常所说的传统银法工艺。目前,传统银法工艺甲醇单耗一般为455-470kg/t37%甲醛。对该工艺的研究改进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2004年8月济南大陆机电有限公司在广东河源成功的实施了新工艺甲醛生产过程系统的自动化控制。该系统的生产装置是采用江阴华燕石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最新甲醛生产装置,生产过程控制系统采用大陆机电有限公司的甲醛生产过程DCS系统完成。  相似文献   

13.
《浙江化工》2003,4(3):41-41
甲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目前,我国甲醛的生产厂家有292家,总生产能力约为600万吨。产量为255万吨/年,表观消费量约为255万吨/年,除西藏和青海外其他省(市)均建有甲醛生产装置,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江苏、广东等地区。从目前我国甲醛的消费市场来看,预计今后几年甲醛消费量增长比较快的领域是粘合剂、聚甲醛、多元醇以及乌洛托品等。  相似文献   

14.
我公司有3套设计能力为10kt/a的甲醛生产装置,均采用电解银法生产工艺。由于单系统生产能力低,运转费用较高,随着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甲醛生产成本大幅上扬,加上甲醛市场需求起伏不定,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甲醛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为了使甲醛产品在日趋严峻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立丁不败之地,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推动甲醛系统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5.
1前言 化工生产中,催化剂是不能无限制地使用的。用电解银作催化剂制取甲醛,催化剂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催化性能便会逐渐衰退至完全失活,而催化剂活性的下降,必然会导致副反应增加,甲醇转化率降低,消耗增加,这对甲醛生产极为不利。因此,实际生产中当电解银的催化性能衰退到一定程度时,便需要停车更换新的催化剂以维持甲醛生产能正常稳定地进行。  相似文献   

16.
前言。在甲醛生产过程中,空气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物质,甲醛生产中,空气是氧气的主要来源,甲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脱氢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甲醛气体。甲醛气体在冷却吸收的条件下形成工业甲醛溶液(一般含量为37%)。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甲醛生产过程中触媒(电解银法和铁钼法)的活性和使用寿命,催化剂活性直接影响了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以及消耗的高低,也就是生产成本的高低。我公司十年来对此进行了尝试和实践。现向同行们作一点体会性的汇报。  相似文献   

17.
2004年8月济南大陆机电有限公司在广东河源成功地实施了新工艺甲醛生产过程系统的自动化控制。该系统的生产装置是采用江阴华燕石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最新甲醛生产装置,生产过程控制系统采用大陆机电有限公司的甲醛生产过程DCS系统完成。  相似文献   

18.
1前言 近年来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甲醛的需求量随经济发展而快速增长,甲醛生产厂家也在快速增加。由原来几十家增至200多家,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甲醛产品利润由原来100元傀降至20~30元/吨。(有的地区由于供大于求,已没有利润)。因此,各生产厂家经过一系列的挖潜改造,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优质、低消耗,低能耗的甲醛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甲醛生产消费现状及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甲醛的生产方法,分析了国内外甲醛的生产和消费情况。目前甲醛国内市场表观消费量基本与产量相当,甲醛企业开工率只有45%,因此不宜再建新装置。  相似文献   

20.
脲甲醛预聚合对酞菁绿G颜料微胶囊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薇  葛艳蕊  王申 《染料与染色》2003,40(4):195-197
从脲、甲醛的预聚反应条件入手,讨论了脲甲醛量比、反应介质的pH值、催化剂和反应温度对酞菁绿G颜料微胶囊化过程以及微胶囊结构、表面形态、粒径及其分布和包埋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脲甲醛量比为n(脲):n(甲醛)=1:2.0,以氢氧化钠为碱性催化剂,反应介质pH值=8.0,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小时。得到的脲-甲醛预聚物水溶性好,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时可以避免发生微胶囊表面形态呈非球形、凹陷和开裂。在以上条件下,制得了包覆结构紧密、包埋率较高、粒径分布均匀且平均粒径为3.2μm的球形固体微胶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