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流动单元的概念、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流程的再分析,研究了流动单元的基本特征和识别标志,提出了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和识别方法。利用测井资料对青海油田砂岩油藏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划分,将该油田划分为5类流动单元,分析了各流动单元的物性特征,阐明了不同级别流动单元分布、特点及其与沉积微相、隔夹层的关系,并给出了各类流动单元及物性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流动单元的概念、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流程的再分析,研究了流动单元的基本特征和识别标志,提出了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和识别方法。利用测井资料对青海油田砂岩油藏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划分,将该油田划分为5类流动单元,分析了各流动单元的物性特征,阐明了不同级别流动单元分布、特点及其与沉积微相、隔夹层的关系,并给出了各类流动单元及物性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3.
下二门油田主力油层段是核二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砂砾岩体,夹层类型及结构严重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效果。通过岩芯与测井综合解释资料对比研究,将核二段夹层分为两类:泥岩夹层和灰质夹层,夹层类型主要为泥岩,一般厚度为0.4 m。重点对厚油组内夹层进行划分,建立了该区研究层段流动单元的划分标准,最终将Ⅲ油组细化为16个单砂体。  相似文献   

4.
路研  徐守余  王亚  栗亮  李月 《中州煤炭》2016,(11):116-120
流动单元的研究对深入开展油藏表征意义重大。针对目前流动单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些前沿的研究方法,比如改进的流动分层指标法、基于水动力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基于因子分析的多参数聚类分析以及基于构型的流动单元研究方法等。实践应用表明,新方法的提出解决了流动单元研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对流动单元研究意义重大。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流动单元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粒度分析、电镜分析等资料,确定了孤岛油田中二中区28-8井区馆陶组上段第四砂层组为曲流河沉积,研究区内主要发育河道、河道边缘、泛滥平原和废弃河道四种亚相,进一步划分为河道充填、边滩、天然堤、决口扇、河漫滩、河漫洼地、泛滥平原等7种微相。根据砂层划分结果,对该区4个小层的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为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及油田动态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涛  申建  李超 《煤炭技术》2018,(3):118-121
以临兴地区含煤地层为研究对象,基于实验与测井资料,分析了砂岩储层分布、岩石学、含气性以及物性特征,开展了流体单元研究。基于渗透率、孔隙度、FZI指数、储层厚度、储层含气饱和度的K-均值聚类分析,划分出A、B、C对应优、中、差3类流动单元。研究区煤系砂岩主要发育在水下分流河道微相,部分发育在混合坪微相中;成岩作用以压实、胶结、溶蚀作用为主,其中压实和胶结对砂岩孔渗起破坏作用,而溶蚀作用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任一环节均可能对储层造成伤害,改变储层渗流能力,影响油田生产。胜坨油田坨21断块沙二段储层作为开发后期的偏稠油油藏,有必要对其储层的速敏、水敏、盐敏、酸敏及碱敏性作出评价。在分析了研究区岩石的矿物组分和地层水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岩芯流动实验,认为该地区储层的敏感程度依次为:不存在速敏性,无临界流速:盐敏程度中等偏强且临界矿化度不高于6250mg/L;弱酸敏:碱敏程度中等偏弱。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储层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丁慧  刘亮  冉利民 《西部探矿工程》2023,(2):124-127+131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低渗透储层束缚流体体积含量高,储层综合评价方法亟待升级。在传统的孔隙度、渗透率及束缚水饱和度等参数的基础上,增加了可动流体参数,建立了储层综合评价指数模型。油田实际产能数据证明,该模型应用到储层综合评价中解释符合率达83%,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推广至其他致密砂岩油气田的储层综合评价中。  相似文献   

9.
南海东部XJ油田珠江组储层具有岩性颗粒较细、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强的特征,而且高泥质储层和薄层普遍发育,常规测井解释无法对其精细刻画,导致部分油层解释结果与实际生产动态产生严重不符现象.为了提高油区薄层和高泥质储层识别及解释精度,为油田后期挖潜研究提供支持,开展了薄差层识别及解释方法的研究,完善了测井原始资料,并利用流动单...  相似文献   

10.
宝浪油田储层沉积微相及非均质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浪油田三工河组(J1s)为浅水型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决口水道(扇)、漫岸溢流沉积、水下分流河道间、滨湖沼泽沉积五个微相。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相带、砂体展布形态控制,层问非均质性属于中等,层内非均质性受沉积微相与层内夹层控制,层内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义北油田大43区块沙二段是区内重要的含油层,沉积微相控制着砂岩的展布及物性的变化,同时又控制着区块油藏的分布,因而对该区沙二段沉积微相的综合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大43地区岩心和测井资料的分析,建立了沙二段地层格架和单井相模式。研究表明,该区沙二段沉积相主要为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包括滩亚相和坝亚相2种亚相,进一步可分为坝主体、坝侧缘、滩席、碳酸盐岩滩和滨浅湖泥5种重要沉积微相。该区优势相为坝主体和碳酸盐岩滩沉积微相,其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展布。并在前述研究基础上优选出3个有利区:D43-324至D43-332井区域、D43-393井区域、D43-357井区域。  相似文献   

12.
金湖凹陷杨家坝油田阜二段、阜一段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岩芯观察、粒度分析、沉积构造和测井相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建立杨家坝油田阜二段(f2)、阜一段(f1)油组的沉积模式。阜二段主要以滨浅湖亚相为主,发育的沉积微相主要有滨浅湖滩砂、滨浅湖砂坝;阜一段主要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发育的沉积微相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缘、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在此基础上,通过横向对比,绘制了各单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并详细阐述了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寻找剩余油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东营凹陷现河庄油田沙二段储层精细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划分和对比是将研究区内的储油层系剖面根据地层接触关系,沉积层序或旋回和岩性组合等特征细分成不同级次的层组,实现统一分层。划分与对比方法包括岩性特征、电性特征、沉积旋回对比、地层厚度对比。以现河庄油田为例,在工区内的小层划分中,主要是依据测井曲线中出现特殊的现象、岩性的变化和沉积旋回特征现象明显,并确定分布广泛的S2^9砂层组项面标志层为统一的标准层,同时依据本区沉积的发育特点,储层常有侵蚀、叠置、尖灭等情况,在对比时要注意砂层的合并、劈分和尖灭的处理,分析并总结出该区沙二段储层的12个标志层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以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南缘长63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在测井特征曲线与岩石学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特征,并结合动态生产资料,探讨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划分低孔、特低渗储层流动单元划分的可靠性。研究表明,通过对孔隙度(φ)、渗透率(K)、单砂体厚度(H)、泥质含量(Vsh)、流动分层指数(FZI)和孔喉半径(R35)6个因素进行主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以及贝叶斯判别,提取出F1(流动因子)、F2(储集因子)、F3(规模因子)、F4(泥质含量因子)4个影响流动单元类型的主控因子,将长63储层划分为E、G、M、P共4类流动单元,并以贝叶斯判别函数式验证划分结果,E、G、M、P流动单元的正判率分别为100%、98.5%、96.4%、92.1%。  相似文献   

15.
滨南油田沙二段薄层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孔渗仪、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图象分析等储层实验室测定技术,对滨南油田沙二段储层进行岩性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及结构特征、储层潜在敏感性特征、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从而得出:三角洲前缘亚相分布的河口砂坝、远砂坝和席状砂体,因其砂质纯净,分选好,具良好的储油物性,且与有利于生油的前三角洲亚相紧密相邻,为有利含油相带。  相似文献   

16.
高尚堡油田沙三3储层主要为一套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具有低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近源快速堆积的特点。该套储层先后经历了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自生矿物的充填作用、交代作用和破裂作用改造,其中早期绿泥石的环边胶结作用、有机酸热液的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对储层具有建设性,压实-压溶作用是导致储层物性快速变差的主要原因,碳酸盐的胶结交代、硅质胶结、黏土矿物胶结及自生矿物的充填作用对储层具有一定伤害性。研究表明,高尚堡油田沙三3储层目前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不同成因类型的孔隙为其主要的储集空间,储层孔、渗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主要发育孔隙型中低孔—低渗型储层,储层物性有随埋深加大而逐渐变差的趋势,埋深较浅的(水下)分流河道发育区是最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17.
伊拉克鲁迈拉油田三开地层存在大段的泥页岩,易发生剥落坍塌,储层砂岩段长,渗透性好,易发生渗漏和形成小井眼。钻井液体系从一开始单纯追求井下的稳定性,到兼顾井壁稳定、储层保护、S型和J型井的摩阻降低,最终形成了无固相KCl聚合物钻井液体系。主要从室内实验和现场应用方面详细阐述了体系的形成和现场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临南油田街2区块沙三上第5砂层组储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相控制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通过对区储层层内韵律性、层间差异性和平面上砂体连续性的研究,揭示储层的宏观非均质特性,认为临南油田街2块沙三上亚段第5砂层组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平面非均质性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物性和孔隙结构分析,对涠西南凹陷涠洲10-A油田及围区流三段储层特征和控制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流三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由含砾砂岩和细砂岩组成。储集空间以粒间孔、粒间溶孔为主,次为粒内溶孔,还见少量裂缝。砂砾岩储层主要为特低孔和中孔特低渗储层;储层物性受到岩性、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共同控制。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流三段中以中粗砂岩为主,发育滨浅湖滩坝、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道沉积微相的储集砂体物性相对较好,可作为后续勘探开发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在NNW油田松700区长6储层精细分层对比和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取芯井物性数据、测井数据、选用流动带指标(FZI)方法将取芯井长6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成A、B、C、D四类,并建立流动单元的识别和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利用概率神经网络(PNN)技术对取芯井储层流动单元进行学习训练,建立其与测井参数的关系模型,利用非线性关系模型对非取芯井长6储层流动单元进行预测,从预测结果看,非取芯井流动单元的分布与沉积微相的分布相吻合,PNN的预测精度较高,为非取芯井流动单元的划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