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位于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和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 ,从盆地演化史来看 ,两盆地均经历了裂陷和裂后两大发育阶段。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 :发育始新统 -渐新统湖相泥岩和渐新统半封闭浅海相泥岩两套主要烃源岩 ;存在始新统—下渐新统河流—三角洲相砂岩、上渐新统—下中新统扇三角洲—滨浅海相砂岩和台地碳酸盐岩以及中新统半深海—深海相浊积砂岩等 3套主要储层 ,其中中新统半深海—深海相浊积砂岩储层是深水区最有潜力的勘探目的层 ;发育多种类型的圈闭 ,从层位上看 ,下第三系以构造圈闭为主 ,而上第三系则以岩性圈闭为主 ;发育大量油源断层、多个不整合面和大面积连通砂体 ,构成了良好的油气输导体系 ,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与国外已获油气发现的陆缘盆地深水区相比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和相应的成油条件 ,目前南海北部深水区勘探程度尚低 ,有效勘探面积和勘探潜力巨大 ,因此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新生代构造运动的统一命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命名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4.
剖析了云开低凸起的结构特征,明确了云开低凸起与白云凹陷的接触关系。分析了云开低凸起的石油地质条件,对主要目的层(即T5层)的构造圈闭进行了初步评价。云开低凸起上长期发育的4个向白云凹陷倾伏的次级低凸起,可能成为将凹陷内部油气运移到云开低凸起有利构造圈闭的构造脊,是油气运移的潜在"高速公路";发育于Ⅱ、Ⅲ、Ⅳ号构造脊上的一系列构造圈闭,构成云开低凸起油气勘探的3个有利区带,其中构造圈闭A、B天然气资源量均超过1 000亿m3,是重点勘探目标,建议对其进行精细评价。  相似文献   

5.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近年来深水区油气勘探不断升温。目前在深水区所发现的大油气田多分布在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中。中国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与国外己获油气发现的陆缘盆地深水区相比,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从烃源岩、储集层、圈闭到运聚条件等都具备了形成大型油气田的基本地质条件,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6.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热沉降期和新构造期4大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多个新生代盆地。在深水区(水深大于300m)裂谷期(古近纪)伸展断裂活动强烈,形成凸凹相间的构造格局,凹陷中沉积了厚度为3 000-6 000m的古近系;热沉降期(早—中中新世)发生了区域性拗陷作用,形成了隆坳相间格局,沉积厚度小于2 000m;新构造期(晚中新世—第四纪)沉降幅度加大,并沉积了巨厚的地层,断裂活动东强西弱。上述3期构造演化均形成了沉积厚度很大的叠加伸展盆地。深水区生烃凹陷是裂谷期的断陷,已经证实的主力烃源岩是渐新统下部中深湖相泥岩、海陆过渡相泥岩、海相泥岩与煤系地层,可能的烃源岩是始新统中深湖相泥岩,潜在的烃源岩是渐新统上部和中新统海相泥岩,生、排烃产物主要是天然气。深水区至少有3套储层,即渐新统海陆过渡相砂岩、新近系海相砂岩及生物礁、始新统陆相砂岩。盖层发育广泛,区域性盖层是新近系海相泥岩和渐新统泥岩。圈闭数量较多,其类型主要有披覆背斜、断层圈闭和深水扇体等。油气运移方式随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变化很大,受新构造期断裂活动控制,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以侧向运移为主;白云凹陷早期以侧向运移为主,晚期以垂向运移或断坡-断坪运移为主。深水区成藏单元有凸起、凹中次凸、断裂带和深水扇等。深水区油气勘探的策略是优先勘探凹陷内部及其周边正向构造上的构造圈闭,然后逐渐向凹陷内的非构造圈闭拓展。  相似文献   

7.
深水区——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   总被引:63,自引:14,他引:63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热沉降期和新构造期4大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多个新生代盆地。在深水区(水深大于300m)裂谷期(古近纪)伸展断裂活动强烈,形成凸凹相间的构造格局,凹陷中沉积了厚度为3 000-6 000m的古近系;热沉降期(早—中中新世)发生了区域性拗陷作用,形成了隆坳相间格局,沉积厚度小于2 000m;新构造期(晚中新世—第四纪)沉降幅度加大,并沉积了巨厚的地层,断裂活动东强西弱。上述3期构造演化均形成了沉积厚度很大的叠加伸展盆地。深水区生烃凹陷是裂谷期的断陷,已经证实的主力烃源岩是渐新统下部中深湖相泥岩、海陆过渡相泥岩、海相泥岩与煤系地层,可能的烃源岩是始新统中深湖相泥岩,潜在的烃源岩是渐新统上部和中新统海相泥岩,生、排烃产物主要是天然气。深水区至少有3套储层,即渐新统海陆过渡相砂岩、新近系海相砂岩及生物礁、始新统陆相砂岩。盖层发育广泛,区域性盖层是新近系海相泥岩和渐新统泥岩。圈闭数量较多,其类型主要有披覆背斜、断层圈闭和深水扇体等。油气运移方式随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变化很大,受新构造期断裂活动控制,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以侧向运移为主;白云凹陷早期以侧向运移为主,晚期以垂向运移或断坡-断坪运移为主。深水区成藏单元有凸起、凹中次凸、断裂带和深水扇等。深水区油气勘探的策略是优先勘探凹陷内部及其周边正向构造上的构造圈闭,然后逐渐向凹陷内的非构造圈闭拓展。  相似文献   

8.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基底结构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海北部陆缘地区中生代受太平洋板块对东亚大陆俯冲挤压作用,发生多期次不均衡隆升,表现为以琼海断裂和阳江-一统暗沙东断裂为界,基底呈现西老东新、侧向分块的3个阶梯式分布。而在垂向上则表现为不同分带结构特征,琼海断裂以西的琼东南盆地基底为两层结构,下部元古界,上部古生界,缺失中生界;琼海断裂与阳江-一统暗沙东断裂之间的珠江口盆地西部基底为不完全三层结构,中生界呈孤岛状分布;而阳江-一统暗沙东断裂以东的珠江口盆地东部基底则为三层结构,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均保存较好。对基底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珠江口盆地东部潮汕坳陷及东沙隆起带分布有巨厚的中生界,发育大型宽缓褶皱带,并且具有较厚的暗色泥岩分布,烃源岩条件较好,而在基底之上厚度较大的古近系可作为与之配套的盖层。因此,借鉴台西南盆地成功的勘探经验,推测南海北部陆缘前新生代地层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
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形势分析及对我国深水油气勘探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了解及借鉴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技术、经验,从而对我国正在开展的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有所启示,对当前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形势、面临问题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广泛调研,并进行了较深入分析。全球深水海域油气资源丰富,已成为当前热门的油气勘探领域。深水油气产量及所占比重不断增长,全球深水油气产量从1996年的不足2×108bbl油当量增长到2005年的14×108bbl油当量,全球深水油气产量占海洋油气总产量的比重分别由2004年的10%和7%,将增长至2015年的25%和12%。与此同时,随着深水油气勘探的逐渐深入,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难题,如油藏规模越来越小、油藏流体越来越复杂、作业海域环境越来越恶劣以及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分辨率3D地震技术、4C/4D地震技术、大位移水平井及分支井技术、智能完井技术、各种深水作业平台以及越来越智能化的海底生产系统等,正日益广泛应用于深水油气的勘探开发中。全球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形势表明,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虽然面临各种难题与挑战,但因其丰厚的投资回报以及相关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其在世界各深水海域得以迅猛推进,尤其在大西洋两侧的西非沿岸、巴西近海和墨西哥湾深水区,并不断取得重大发现,成为全球油气储量增长的重要一极。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深水盆地具有与大西洋两侧盆地群类似的被动大陆边缘背景,亦应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最新的荔湾3-1-1井取得的重大发现亦证实了此点。南海南部周边国家在南部深水区已取得的众多油气发现亦表明我国南海南部深水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因此,应加快勘探开发的步伐,充分利用深水区丰富的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10.
以板块构造理论和石油地质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西非海岸盆地的形成和演化,结合西非深水区油气勘探现状和深水油气藏研究结果,总结了西非深水区油气地质特征,并探讨了深水区油气勘探前景。西非海岸盆地的形成演化可以分为前裂谷、裂谷和后裂谷3个阶段。受盆地形成演化的控制,西非海岸盆地烃源岩主要包括裂谷阶段下白垩统湖相烃源岩、后裂谷阶段上白垩统海相烃源岩和古近系——新近系海相烃源岩3套;深水区储层以后裂谷阶段上白垩统和古近系——新近系深水浊积砂岩为主;主要圈闭类型为构造-地层或构造-岩性圈闭,其次为构造圈闭和地层-岩性圈闭。西非海岸盆地中以下刚果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深水区勘探前景最好,其次是科特迪瓦盆地、贝宁盆地和塞内加尔盆地深水区,杜阿拉盆地和里奥穆尼盆地深水区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宽扎盆地深水区目前勘探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1.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陆坡区含油气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陆坡区的沉积凹陷积厚、面积大,但勘探程度低,是油气勘探的新区。本文根据有限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认为,该区存在始新统、渐新统和中新统三套生烃层,广泛分布有三角洲、生物礁、低水位扇、盆底扇、海底水道砂等大型储集体,还发育了面积较大的披覆背斜、挤压背斜、古潜山、地层超覆等圈闭,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笔者从分析含油气系统入手,论述了研究区的成藏条件,以展示了良好的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2.
根据基底性质分析 ,探讨了东海大陆边缘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与成因机制。重磁异常、岩浆活动、重矿物组合等研究结果表明 ,东海陆架第三纪盆地的基底性质与大陆裂谷盆地的基底性质类似。东海陆架沉积盆地具有断陷盆地的结构特征 ,具多物源供给条件 ,断裂活动控制了盆地的发展演化 ,并且与中国东部地区断陷盆地一样 ,也经历了断陷—断拗—拗陷的演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东海大陆边缘基底性质与沉积盆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基底性质分析,探讨了东海大陆边缘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与成因机制,重磁异常,岩浆活动,重矿物组合等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陆架第三纪盆地的基底性质与大陆裂谷盆地的基底性质类似。东海陆架沉积盆地具有断陷盆地的结构特征。具多物源供给条件。断裂活动控制了盆地的发展演化,并且与中国东部地区断陷盆地一样,也经历了断陷-断拗-拗陷的演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南海万安盆地沉降作用与油气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回剥法和局部均衡模式研究万安盆地的构造沉降作用,探讨了该盆地构造演化特征:万安盆地是一个剪切拉张盆地,经历了3次快速沉降.渐新世时期的沉降幅度占总沉降幅度的45%~60%,在盆地中、北部发育了两个沉降中心,βmax为1.84.中新世时期的沉降作用与南海西南次海盆开启有关,盆地发育了3个沉降中心,βmax为1.60.上新世一第四纪时期沉降作用与南海区域沉降有关.该盆地经历了断陷、拗陷、压扭和区域沉降等4个构造演化阶段,盆地北部和中部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南海北部陆缘晚期(或浅层)油气藏的勘探技术和方法,指出晚期油气成藏具有海底麻坑、气烟囱、"地震模糊带"和"亮点"等地震异常特征,从地化特征上可划分为浅层生物气、成熟—高成熟热解气和高含CO2热解气等3种油气成藏类型.在研究新构造运动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分析了逆断层、正断层和底辟—走滑断层3个断层活动区的晚期油气成藏机理,指出断层晚期活动和后期快速沉降促进了油气的运移和再分配,晚期油气成藏主要沿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带、东方—乐东区和沿琼东南盆地二号断裂带及珠江口盆地坳陷边缘斜坡带等分布,有利于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海北部二氧化碳气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南海北部海域在油气勘探中发现了CO_2气,对油气有无影响?在借鉴世界、中国东部陆地CO_2气成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分析研究区CO_2,气的分布入手,采用多种方法,在综合分析基础上,对本区CO_2气藏进行分类.认为研究区CO_2;气藏为无机成因,其特征受各盆地或地区具体地质条件的控制.哈萨克斯坦引起了国际石油界的很大关注,但它并不是前苏联唯一的具吸引力之地.美国地质调查调查所(丹佛)和AAPG今年著名讲演者Gregory F Ulmishek说.前苏联有20多个沉积盆地生产油气或具有尚未开采的发现.Ulmishek 1980年到美国前,获得过莫斯科石油学院地质学硕士学位,作为一个地质学家在前苏联工作过23年.他的1993—1994年题为“前苏联主要油气地质学及勘探潜力”的著名演讲在1993年12月6日至17日和1994年3月28日至4月8日的巡回活动中推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陆东、南缘构造带沉积盆地类型及其成因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景达 《石油学报》1990,11(2):13-21
中国大陆东、南边缘经历了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和特提斯板块会聚作用的复杂过程.大陆东缘,受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俯冲作用,受区域引张应力作用,地壳发生破裂、扩张和沉陷,形成一系列弧间盆地、边缘海盆地和弧后裂谷盆地;晚期受吕宋和台湾碰撞产生挤压应力的影响,东海盆地形成前陆盆地.大陆南缘,于早第三纪早期,由活动的转换为不活动的大陆边缘,具有典型的不活动边缘的重力效应特征——沿大陆架转折部位出现正负配对伴生的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带;大陆边缘的张裂活动与海底扩张轴系相关的两个对称磁异常带;以及沿原南中国大陆边缘的火山弧活动在大约85百万年前停息.根据构造演化分析,南缘的陆缘盆地属于不活动边缘拉裂盆地,南海中央海盆则属于边缘海盆地.本文着重阐述了环绕亚洲大陆东南缘的主要转换断层系统,同时对这些断层系统所反映的太平洋-特提斯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板块边界的应力机制和活动方式进行了讨论.认为在环西太平洋域,它们是左旋剪切带,而在特提斯-印度洋域,从西向东延伸,分别属于右旋和左旋滑移.这些转换断层系统对中国大陆东、南缘含油气盆地和边缘构造带的形成和地质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南海西南部海区油气富集成藏类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区位于南海南部板块、陆块的碰撞、俯冲、增生部位。作者在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区域地层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划分了多种类型圈闭和5种与之有关的油气藏类型。根据盆地模拟和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成果,作者对各种类型油气藏特征和成藏因素及其勘探前景作了分析,指出了与已发现油气田相类似的油气藏类型的成藏时代和有利分布区,可为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南海珠江口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和含油气远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珠江口盆地是我国广东陆架上的大型含油气盆地,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新生代沉积厚度超过6000米。自从1979年珠五井试获工业油流后,对今后的石油勘探开发工作展现了可喜的前景,已为国内外石油地质界所瞩目的海域之一。近几年来,在加强了海洋地质调查工作部署以后,对南海北部约30万平方公里的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