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观察BAPTA-AM脂质体(BA-L)对D-GalN/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ALF)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保肝作用机制.建立D-GalN/LPS致小鼠ALF模型,测定给予BA-L小鼠的24h死亡率,肝指数,肝含水质量分数,血清ALT和NO水平,肝匀浆GSH,GSH-Px,SOD,MDA水平,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法观察肝细胞凋亡并统计凋亡指数.结果表明:BA-L可显著减少小鼠死亡率,降低肝指数,血清ALT和NO值降低,可使肝匀浆GSH,GSH-Px,SOD升高,而MDA减少,HE染色可见肝组织病理情况明显改善,TUNEL染色可见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其效果远优于甘草酸二铵,BA-L有上佳的抗ALF作用.  相似文献   

2.
观察BAPTA-AM抗OGD-再灌对HepG-2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在氧/糖剥夺环境中培养细胞12h后复糖复氧,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EGFP/PI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死亡率,A23187拮抗实验及Fura-2/AM测定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等方法,评价BAPTA-AM抗氧/糖剥夺-再灌注致HepG-2细胞损伤的作用.BAPTA-AM能明显抑制OGD-再灌引起的HepG-2细胞培养液中的LDH、ALT、AST水平的升高,抑制HepG-2细胞的坏死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升高,明显提高HepG-2细胞活力,A23187减弱BAPTA-AM保肝作用.BAPTA-AM通过降低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明显减轻OGD-再灌对HepG-2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BAPTA-AM抗D-GalN致L-O2细胞损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BAPTA-AM对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导的人胚肝细胞(L-0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加入不同浓度的BAPTA-AM 1h后,用D-GalN诱导L-02损伤,通过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EGFP荧光染色统计细胞凋亡率,Ca2+荧光指示剂Fura-2/AM测定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等方法,评价BAPTA-AM对D-GalN诱导的L-02细胞损伤的影响.实验表明BAPTA-AM能明显抑制D-GalN引起的L-02细胞培养液中的LDH、ALT、AST和MDA水平的升高,能抑制L-02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升高,能明显提高L-02细胞活力.而且BAPTA-AM的效价强度是甘利欣的数百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和大豆异黄酮组,以联苯双酯为阳性对照。各治疗组每天灌胃给予联苯双酯和大豆异黄酮,连续7 d后以0.1%的CCl4腹腔注射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实验结束后,计算肝脏指数,检测其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肝组织中的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组小鼠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肝脏指数、血清ALT、AST活性降低(P<0.01);肝组织匀浆中SOD活力升高(P<0.01),MDA含量和LDH活性降低(P<0.01);病理切片表明给药组小鼠肝损伤减轻,趋向于正常组。大豆异黄酮对肝脏的作用与联苯双酯相近。结论:大豆异黄酮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BAPTA-AM 脂质体(BA-L)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作用,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 4%牛黄胆酸钠(TC)制作大鼠SAP模型.BA-L治疗组于造模后立即尾静脉注射相应剂量BA-L, 给药24h后,观察各组大鼠的死亡情况,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MS,LDH,TNF-α水平以及胰腺组 织匀浆MDA水平及SOD活性,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表明:给予BA-L治疗后 SAP大鼠死亡率明显降低,血清AMS,LDH,TNF-α水平和胰腺组织匀浆MDA 水平显著降低, SOD活性增高,HE染色组织切片显示BA-L明显减轻胰腺组织损伤.表明BA-L能显著减轻大鼠 SAP,为开发BA-L成临床SAP治疗新药物提供必要的药效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全麦粉对试验型糖尿病大鼠机体抗氧化水平的影响,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精粉组、全麦粉组,配方饲料喂养4周后,取出肝脏,制备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对照组MDA含量显著上升(P<0.05),SOD活性和GSH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高脂组和精粉组相比,全麦粉组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SOD活性和GSH含量显著上升(P<0.05)。说明全麦粉能明显提高糖尿病大鼠肝脏的抗氧化水平,并且缓解肝脏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7.
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杜仲叶黄酮苷的抗疲劳作用及其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探讨了杜仲叶黄酮苷的抗疲劳作用机制.分别对正常对照组和杜仲叶黄酮苷组小鼠进行负重游泳实验,并检测运动后小鼠的肌糖原、肝糖原、全血乳酸(LD)、血尿素氮(BUN)、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各项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杜仲叶黄酮苷能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血乳酸和血清尿素氮含量,提高肝糖原的含量,降低MDA的含量,提高T-SOD的活性,说明杜仲叶黄酮苷的抗疲劳作用与增加能量储备、减少过度运动后不良代谢物的生成、提高组织的耐受力以及清除运动中产生的大量自由基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热点和重要方向,目前移植途径多为局部注射和静脉注射.本研究在建立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RI)改良模型基础上,经肾下腹主动脉向缺血节段脊髓分别输注不同数量Hochest 33342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悬液.采用BBB评分观察大鼠后肢功能变化,镜下观察BMSCs体内分布情况.结果显示,移植100万和200万细胞数组L2脊髓内荧光细胞分布率和术后6d、12d BBB评分显著高于50万细胞数组和培养基输注组.以上结果说明经肾下腹主动脉输注的BMSCs能够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内存活并促进脊髓功能恢复,最佳移植细胞数为每只大鼠推注100万细胞.  相似文献   

9.
实验研究了镉致急性肾损伤及槲皮素对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镉组、槲皮素治疗组,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生理盐水注射、氯化镉注射、氯化镉注射加槲皮素灌胃,然后测定镉致肾损伤指标:尿蛋白含量、血尿素氮(BUN)、尿乙酰氨基葡糖苷酶(NAG)、尿γ-L-谷氨酰转肽酶(γ-GT)、尿金属硫蛋白(UMT).研究结果表明:镉组与对照组相比,肾损伤指标含量显著增高;槲皮素治疗组与镉组相比,肾损伤指标含量显著降低,且随着应用槲皮素时间的增加,肾损伤指标含量逐渐恢复.因此,镉能够导致肾损伤,而槲皮素对镉致大鼠急性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其保护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草鱼多肽的抗氧化活性和抗疲劳作用,抗氧化活性主要包括草鱼多肽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抗疲劳作用主要包括草鱼多肽对小鼠力竭游泳时间、血液中糖含量、血液中尿素氮和乳酸含量、血清中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鱼多肽能有效地提高血清及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值;能有效地降低实验小鼠血清和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草鱼多肽能延长小鼠力竭游泳时间,维持小鼠血液中血糖的稳定,有效降低小鼠体内的乳酸、血尿素氮和肌酸激酶的含量,因而草鱼多肽具有一定的抗疲劳功效.  相似文献   

11.
当归多糖预防小鼠急性四氯化碳性肝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纯化当归多糖对小鼠急性四氯化碳性肝毒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采用四氯化碳(CCl4)灌胃法造模,给药组分别先经口给予不同剂量纯化当归多糖(ASP)100,200mg·kg-1·d-1(10d)进行预防.观察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和肝脏指数变化,测定血糖及肝糖原含量.以苯胺羟化酶(ANH)反映CYP2E1活性;以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反映抗氧化功能的改变.结果表明:与CCl4模型组相比,当归多糖两个剂量组均明显抑制了CCl4所致小鼠GOT、GPT的升高;且大剂量组减轻了CCl4所致的血糖及肝糖原的下降程度.ASP亦部分恢复了CSH、SOD和MDA水平的异常改变,但对CCl4所引起的CYP2E1活性的显著降低无影响.同时,ASP明显恢复了CCl4导致的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当归多糖能有效预防小鼠急性四氯化碳性肝毒效应.  相似文献   

12.
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100、200、400mg/kg PE组和200mg/kg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共6组,采用50mL/kg四氯化碳(CCl_4)灌胃给药,连续给药7d,制备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ALT、AST、TP、ALB的水平及肝组织匀浆液SOD活性和MDA的含量,并计算出肝指数及A/G,观察病理肝脏的损伤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叶下珠提取物能显著减弱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水平的升高,提高血清ALB的合成量及A/G值,提高肝组织SOD活力,降低MDA生成量,使肝细胞变性、炎症细胞浸润等病变程度减轻.由此充分证明叶下珠提取物提取物有显著的保肝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小鼠急性氧化损伤模型,通过检测对照组和各给药组(肌肽)小鼠血清、肝脏、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以及肝指数和脾指数的变化来研究肌肽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肌肽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血清、肝脏中四氧嘧啶诱导的MDA含量及SOD、GSH-Px活力的异常升高,显著抑制肝指数、脾指数的下降,肌肽对小鼠脑组织中各指标的影响不显著.肌肽对小鼠的氧化损伤可起到保护作用,提示肌肽在体内可清除自由基,具有较好的体内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锁阳多糖对运动训练大鼠不同组织抗氧化水平与运动能力的影响,为锁阳多糖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以SD雄性大鼠4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n=8)、运动训练组(n=16)、运动锁阳多糖组(n=16)。在最后一次训练后,运动训练组和运动锁阳多糖组各有8只大鼠进行力竭运动,测定其运动至力竭的时间。8周后取材,测定不同组织与抗氧化水平相关的SOD(superoxidedismutase,超氧化物歧化酶)、CAT(catalase,过氧化氢酶)活性与MDA(maIondialdehyde,丙二醛)含量以及跑台运动至力竭时间等指标。结果显示,锁阳多糖可以提高运动训练大鼠不同组织SOD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延长大鼠跑台运动至力竭时间,具有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朝医方"千金文武汤"特定配比的有效组分对糖尿病肾病模型的影响,采用链脲佐菌素结合高脂饲料建立小鼠糖尿病肾病模型,并给予低、中、高剂量的受试品;连续给药8周后,以空腹血糖值、肾重指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指标对小鼠肾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受试品能显著降低小鼠空腹血糖值,改善肾重指数,增加肾脏组织SOD的活性,降低肾脏组织MDA的含量.这表明"千金文武汤"有效组分对糖尿病肾病小鼠的肾脏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机理可能与其增强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和调节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D-gal致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并给予西藏灵菇酸奶灌胃处理,测定小鼠心、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来研究西藏灵菇酸奶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理.结果发现西藏灵菇酸奶能明显提高衰老模型小鼠心、肝组织SOD、CAT、GSH-Px活性,显著降低MDA的含量.证明西藏灵菇酸奶具有增强机体清除氧自由基能力,能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从而发挥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7.
TDI的亚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式吸入染毒从氧化损伤的角度观察了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对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肝脏中仅仅是MDA的含量有显著性增古口.多次染毒后,血清生化酶中谷丙转氧酶(GST)、谷草转氧酶(GO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乳酸脱氢酶(LDH)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TDI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而尿素氯(BuN)、肌酐(Cr)没有显著性改变,说明TDI对小鼠肾小球滤过功能基本没有影响,血清睾酮(TE)的含量仅在高剂量组时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TDI引发毒性作用的靶器官除了肺脏,还有肝脏和睾丸。  相似文献   

18.
探究分心木水提物对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通过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发现分心木水提物对LPS诱导巨噬细胞释放NO的抑制作用最好.利用角叉菜胶建立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模型,发现分心木水提物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鼠前列腺组织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降低CNP大鼠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和前列腺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降低前列腺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的基因表达水平,提升前列腺组织中NF-E2相关因子2(Nrf2)的基因表达水平.实验结果表明:分心木水提物可能通过COX-2/PGE2和Nrf2两条通路、多成分协同作用的方式抑制炎症因子的生成以及减轻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对CNP大鼠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慢病毒介导BI-1过表达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影响.BI-1过表达慢病毒溶液侧脑注射后,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后EBI大鼠模型.于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估.于造模后24h,检测大鼠脑含水量,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I-1蛋白以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HOP、GRP78和Caspase-12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表明,BI-1过表达可减轻SAH后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脑水肿程度和神经元细胞的损伤;TUNEL染色结果显示,BI-1过表达可抑制SAH后大鼠神经元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结果表明,SAH可激活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HOP、GRP78和Caspase-12的表达,而BI-1过表达却又抑制了SAH后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激活.因此,BI-1过表达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神经元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早期脑损伤.  相似文献   

20.
临床研究表明,在大鼠双眼眶上孔、眶下缘和鼻交点处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有助于中风后的康复.然而,tDCS的潜在神经生物学机制仍然知之甚少.本研究主要关注卒中后tDCS疗法对功能恢复和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采用大鼠中脑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ial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缺血组(MCAO)和缺血后治疗组(MCAO+t DCS),采用神经系统严重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 NSS)结合动物的行为学表现对神经功能的恢复进行评估.通过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e chloride,TTC)染色从组织学上比较治疗前后大鼠脑缺血组织损伤的恢复情况.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测定缺血性脑中Notch信号通路中受体蛋白、配体蛋白及下游因子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大鼠脑缺血可以激活Notch信号通路,采用多导联脑反射仪的t DCS疗法可以提高Notch信号通路中Notch1、NICD、RBP-JK和Hes-1的mRNA水平,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并显著减少脑梗死的体积.多导联脑反射仪的t DCS疗法有望发展为一种可靠的临床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