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据聚合物阻尼性能定量化理论,设计合成了软段结构、分子量不同以厦含支链的聚氨酯.动态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含聚环氧丙烷二醇(PPG,Mn=2000)、聚己二酸二乙二醇(PDEA,Mn=2000)、聚己二酸乙二醇(PEAG,Mn=2000)软段的试样的温域宽和内耗峰高.当软段分子量增加时,材料的损耗因子增加.组份相同时,含支链比不舍支链的聚氨酯试样的内耗峰高,阻尼值大.  相似文献   

2.
聚氨酯阻尼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聚氨酯阻尼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交联密度是影响聚氨酯阻尼材料损耗因子(tgδ)的重要因素,增加分子链中侧甲基(—CH_3)数目,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损耗因子值,拓宽阻尼温域;加入片状填料可增大材料内部的剪切运动,使内耗值增大。  相似文献   

3.
聚氨酯IPN阻尼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材料的阻尼机理及其表征方法,并重点综述了聚氨酯(PU)IPN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聚氨酯IPN阻尼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材料的阻尼机理。综述了聚氨酯(PU)IPN阻尼材料的研究进展及新的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刘亚豪  王源升  杨雪  黄威  李科  王轩 《材料导报》2023,(S1):522-528
传统聚氨酯阻尼材料由于玻璃化转变温度范围较窄及阻尼损耗性能较弱的问题,通常需要对其进行结构设计或改性以提升阻尼性能。本文从传统设计方法和新型设计方法两个角度综述了聚氨酯阻尼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互穿聚合物网络、构建超分子结构、引入动态键和构建梯度/渐变结构等,讨论了不同设计方法对聚氨酯阻尼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聚氨酯阻尼材料在结合压电效应、自修复性能和形状记忆功能等方面的拓展,提出了多功能化和智能化是聚氨酯阻尼材料的发展重点。最后展望了聚氨酯阻尼材料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含有悬挂链结构的新型聚氨酯阻尼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蓖麻油为原料的聚氨酯(PU)弹性体体系中加入了一种新型含有悬挂链结构的二元醇扩链剂,制得新型阻尼材料;论述了硬段及交联剂的种类和配比对PU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挂链结构二元醇扩链剂的加入,可有效提高PU弹性体在Tg之后的阻尼因子,显著改善其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7.
聚氨酯/聚硅氧烷IPN阻尼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发春  傅依备  李波  郝莹 《材料导报》2001,15(6):63-64,67
以聚四氢呋喃醚MDI聚氨酯和聚二甲基硅氧烷合成PU/PDMS IPN阻尼材料,用SEM和XPS分析了IPN的形态结构和元素分布,用DMA分析了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各聚合物组分在IPN表面和内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种不均匀性与PU与PDMS的相容性及组成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8.
材料阻尼及阻尼合金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介绍了材料的阻尼特性及其表征参数,综述了近年来在阻尼性能测试方法,阻尼合金及其阻尼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传统阻尼合金应用方面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动态力学热分析仪(DMA)和差示扫描热分析仪(DSC)研究了由聚氨酯(PU)与N,N-二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DZ)组成的混杂材料的阻尼性能.对PU/DZ混杂材料的DMA分析表明,DZ的加入使PU/DZ混杂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同时阻尼因子明显增大.DSC研究表明,PU/DZ混杂材料中的DZ有3种存在状态.DZ加入量的不同会对PU/DZ混杂材料的阻尼性能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苏毅  李婷  李爱群 《复合材料学报》2021,38(6):1859-1869
强震或强风下,建筑结构中的隔震或消能装置受力大、变形大,这就要求阻尼材料的阻尼系数高,适用温度与室外环境匹配,具有大阻尼温域.目前,聚氨酯阻尼材料难以同时满足上述诸多指标性能,因而无法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减震领域.本文选择了玻璃纤维、石墨烯、四脚状氧化锌晶须及受阻酚小分子四种增强填料,以同时提高聚氨酯材料的阻尼性能、力学...  相似文献   

11.
分别设计合成了受阻酚AO-80和AO-2246封端聚氨酯预聚物,并经固化制得聚氨酯阻尼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热分析、扫描电镜表征了该材料的微观结构,并研究了受阻酚含量、受阻酚种类和聚醚相对分子质量对阻尼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动态力学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得试样组分相容性较好,随着受阻酚用量的增加,最大阻尼因子增大,玻璃化温度升高,阻尼温域变宽;同质量比时,AO-2246封端所制得试样最大阻尼因子和损耗峰面积均高于AO-80体系;随着聚醚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试样的最大阻尼值增大,玻璃化温度降低,相容性变好。  相似文献   

12.
复合阻尼材料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介绍了复合阻尼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阻尼赋予剂、压电阻尼材料和稀土永磁阻尼材料等3种新型复合阻尼材料,同时评述了相关阻尼机理及阻尼性能的评价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新型阻尼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顾健  武高辉 《材料导报》2006,20(12):53-56,61
阐述了阻尼材料在实际使用中的地位和意义,简单介绍了阻尼材料的阻尼原理、分类和测试方法、阻尼机理等内容.回顾了阻尼材料的发展历史,并详细评述和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阻尼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高分子阻尼材料、复合阻尼材料和结构阻尼等.笔者认为,综合分析以上几种阻尼材料,考虑实际工程的应用,对复合阻尼材料和结构阻尼的设计和研究十分必要.最后简要展望了阻尼材料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4.
半硬质聚氨酯泡沫(SRPUF)因为其较高的压缩硬度、较低的弹性以及较好的吸能效果,常用作吸能减震材料。文中采用一步法模塑成型工艺,以混合聚醚多元醇和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原料,全水发泡合成了半硬质聚氨酯泡沫,研究了泡沫稳定剂含量对泡孔结构的影响,异氰酸酯(NCO)指数、微量乙二醇(EG)扩链剂对其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泡沫稳定剂含量增加,泡孔越小越均匀;NCO指数提高聚氨酯泡沫的阻尼性能降低;微量乙二醇扩链也可以提高聚氨酯泡沫的阻尼性能;当NCO指数为0.8,5‰乙二醇扩链时,可以制备阻尼性能和热性能较好的半硬质聚氨酯泡沫。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热塑性聚氨酯(TPU)在声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内容涉及与TPU在声学领域应用有关的高粘弹性TPU用作阻尼材料的填充体系和IPN体系及其在透声降噪方面的两种用途,重点讨论了TPU用作水声换能器包敷材料和拖曳线列阵声呐护套材料的透声降噪机理,指出了深入研究拖曳线阵声呐护套用TPU材料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崔航  王锋  胡剑青  涂伟萍 《材料导报》2017,31(3):1-6, 31
形状记忆聚氨酯是一种可以响应外界刺激,并通过特定的热力学过程回复到初始形态的新型智能高分子材料。基于不同的应用,提供形状展开功能、形状固定及回复功能、形状回复率及回复力可控等性能。形状记忆聚氨酯可以通过热、电、光、磁等方式直接或者间接地激发材料的形状记忆性能,在智能纺织、航空航天、生物医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首先介绍了形状记忆聚氨酯的结构、记忆机理和分类;然后讨论了影响其形状记忆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硬段种类和含量的影响、软段的种类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交联剂的影响、掺杂填料的影响等。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形状记忆聚氨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展望了形状记忆聚氨酯网络结构化设计思路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肖芸芸  冯军宗  姜勇刚  冯坚 《材料导报》2018,32(Z1):449-453
聚氨酯基气凝胶隔热材料是一类新型隔热材料。聚氨酯分子结构的可设计性和气凝胶独特纳米多孔三维网络结构的有机结合能使聚氨酯基气凝胶材料具有更好的隔热性能。本文介绍了聚氨酯气凝胶、聚脲气凝胶和聚氨酯增强无机物气凝胶材料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其在隔热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聚酯型聚氨酯阻尼材料的制备与结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结构的聚酯二元醇与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00)、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甲烷(MOCA)为原料设计并制备了一系列具有阻尼特性的聚氨酯(PU)材料。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研究了不同聚酯二元醇软段结构对PU材料的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损耗因子(tanδmax)随大分子链上侧甲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而tanδmax值所对应的温度随大分子主链上次甲基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大分子链上侧甲基和次甲基含量分别为17.58%和19.65%时,最大损耗因子和相应的温度达到1.4和36.3℃。  相似文献   

19.
镁基材料的阻尼性能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高阻尼镁合金及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叙述了应变振幅、频率、温度、热处理以及合金成分对镁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镁基复合材料的阻尼机制及阻尼设计.对高阻尼镁基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