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新汶矿区的矿井地质和勘探成果,结合野外实测资料,总结了该区的断裂构造组合方式为两套“X”型共轭断层。并概述了各组断层的形成时代,相互关系,形成演化过程和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富岭南矿区构造特征分析研究,总结了矿区主要断层和区内构造内在关系并对控煤规律提出新的认识。特别是总结了断层对煤层形态和厚度的控制规律,并对存在的总是和井田深部F0断层及其下盘栖霞灰岩对矿井开采的影响程度进一步查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构造逐级控制模式下开滦矿区瓦斯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开滦矿区10对生产矿井瓦斯地质特征的研究,分析矿区瓦斯含量、压力和涌出量实测数据,总结开滦矿区瓦斯地质规律,提出开滦矿区瓦斯赋存的构造逐级控制模式,向斜轴部有利于瓦斯赋存,逆断层、地下水径流和岩浆岩分布均控制着瓦斯异常区分布特征,区域构造奠定瓦斯赋存的构造背景,矿区级别构造控制着开滦矿区瓦斯赋存,各向斜构造中瓦斯分布存在分异性,矿井范围构造控制了矿井瓦斯的赋存.  相似文献   

4.
《煤炭技术》2016,(11):103-105
分析了许疃煤矿断层的发育特点,总结了研究区矿井构造特征,应用分维法进行了矿井构造复杂程度定量评价,通过井下采样和显微鉴定,划分了研究区构造煤类型,探讨了研究区构造演化,结合构造煤分布范围与发育厚度特征的分析,认为研究区矿井构造复杂程度明显受较大型逆断层的影响,构造煤的发育特征主要受这些逆断层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煤矿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认为,地质构造影响着瓦斯分布特征及其赋存状态,而且是由大到小的逐级控制,即区域地质构造受控于板块构造,矿区和矿井受控于区域构造,采掘工作面受控于矿区和矿井构造。以淮南煤田潘一矿为例,从地质的角度分析认为区域地质构造控制着淮南煤田的构造展布,煤田的构造特征进而控制着潘一井田构造特征及大断层F4和F5的分布,F4和F5大断层最终控制着整个矿井的小断层和实际揭露采掘工作面断层的展布。  相似文献   

6.
侯海海 《煤矿安全》2014,(3):150-152
煤矿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认为,地质构造影响着瓦斯分布特征及其赋存状态,而且是由大到小的逐级控制,即区域地质构造受控于板块构造,矿区和矿井受控于区域构造,采掘工作面受控于矿区和矿井构造。以淮南煤田潘一矿为例,从地质的角度分析认为区域地质构造控制着淮南煤田的构造展布,煤田的构造特征进而控制着潘一井田构造特征及大断层F4和F5的分布,F4和F5大断层最终控制着整个矿井的小断层和实际揭露采掘工作面断层的展布。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形理论,应用断层信息维对古交矿区断裂构造复杂程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矿区断层分维值整体较高,构造较为复杂。矿区北部、西北部以及西部大断裂带附近或小断层发育密集区域,分维值高,矿区南部断裂构造简单,分维值一般小于1。分维评价结果与实际生产揭露一致,评价结果可靠。断层信息维很好地反映了矿区断裂构造的复杂程度,克服了以往单因子评价断裂构造复杂程度的不足,可作为定量评价矿井构造复杂程度的一种有效的、较为准确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四川拉拉铜矿是西南地区著名的大型铜矿床,矿区构造复杂,厘清矿区构造期次,能更好把握矿体的分布和演化。经资料收集、野外调查、数据统计及计算分类等,分析了矿区构造特征,并对区内构造运动矢量进行动力学反演,总结矿区构造变形特征,以此推断构造与成矿之间的关系。矿区构造以定向面理、顺层韧性滑动构造、平移断层、逆断层及正断层为主,可分为六期,主要受到NE向、SN向、EW向及NW向的作用力。其中前四期与成矿有重要影响,尤其是韧性剪切带对成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店矿区煤炭资源丰富,但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为了能有效开发区内的煤炭资源,以矿区内填图、钻探、测井等勘探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区内的断裂构造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及其对煤矿建设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新店矿区以NE向逆断层为主的断裂构造发育,由西部、中部及东部3组NE向断层形成区内三层叠置的构造格局;西部、中部的两组NE向逆断层控制了煤层的展布,破坏了煤层NW—SE向的连续性;断裂构造使矿区内煤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变得复杂;在构造总体复杂的背景下,划分出3个适宜矿井建设的中等构造区块,单矿井建设规模以30万~45万t为宜,不能过大。  相似文献   

10.
地质构造对岩溶陷落柱发育的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技术》2015,(9):123-125
以潞安矿区陷落柱为例,从矿区区域构造格局、性质及其对地下含水层水力联系的影响等相关分析入手,根据野外断层、构造节理调查统计,绘制出断层走向、倾向玫瑰花图,结合矿区地层和含水层补、径、排条件,分析矿区构造格局及性质对陷落柱发育的影响;揭示构造对岩溶陷落柱的控制作用,推测矿区未揭露岩溶陷落柱的分布,估算岩溶陷落柱压占的煤炭资源量。  相似文献   

11.
在新景煤矿构造煤变形特征与发育类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井下煤壁煤体结构观测,探讨了构造煤发育的地质模式。研究表明:新景煤矿3号煤层发育有7种类型的构造煤,同时具有7种构造煤发育地质模式。3号煤层夹矸层附近构造变形强化区和古河流冲刷带构造变形强化区常见有揉皱煤、鳞片煤、碎斑煤和碎粒煤等强变形构造煤类型发育,15号煤层整体构造变形较弱,局部正断层构造变形增强区和逆断层挤压强化变形区可造成碎斑煤和碎裂煤的发育。  相似文献   

12.
矿井构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我国在矿井地质构造理论、研究思路与方法、煤层流变和煤体显微构造、构造煤结构-成因、构造定量评价、构造预测技术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剖析了制约矿井构造研究的一些认识误区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矿井构造学科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出构造理论创新和提高中小型构造的预测精度与准确性是矿井构造研究取得突破的两大方向.地质与物探结合、地面探测与井下探测结合、探测技术与地质条件结合、构造精细研究和综合探测配套技术结合、培养地质与地球物理复合型人才是矿井构造研究取得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郭寿松 《煤炭工程》2014,46(2):89-91
在收集整理乌兰煤矿地质资料和瓦斯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和构造演化理论,分析井田地质构造演化及分布特征,研究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煤层赋存状态等地质因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场测定2号煤层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等参数,得出了矿井2号瓦斯地质规律;同时,对矿井2号煤层突出危险性进行了区域预测。研究表明,断裂构造引起的构造煤变化和煤层埋藏深度是影响乌兰煤矿2号煤层瓦斯赋存和引起煤与瓦斯突出的主控因素。研究成果为矿井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摘要:根据阳煤集团新景矿瓦斯抽放孔采用聚氨酯封孔,抽放效果差的现象,通过对瓦斯抽放孔巷道的应力变化和裂隙进行研究,改进封孔参数和工艺,得出了适合阳煤集团新景矿瓦斯抽放孔的封孔工艺技术,即聚氨酯水泥浆双重封孔工艺技术,通过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能有效提高瓦斯抽放效率。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测井解译方法,对祁南煤矿72煤层煤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编制了煤层厚度等值线图,总结了构造煤的分布特征,对构造煤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构造煤厚度在走向和倾向上均呈厚薄相间分布,其形态与褶皱现象基本一致,其形成主要受区域构造应力所控制.  相似文献   

16.
在涡北煤矿地质勘探和矿井开采资料系统分析和统计的基础上,应用分形理论和方法对矿井构造进行了构造复杂程度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涡北矿构造复杂程度的主要因素是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基本不发育,所以相比较其他构造评价方法,分形评价方法是比较合理和便捷的方法;矿井的中部和南部F26断层以南区域是矿井的2个构造复杂区,分维值均在1.5以上;可能不利于使用综采,可以进行其他开采方法或非正规开采.  相似文献   

17.
阳煤集团新景矿在3#煤层采掘时频繁发生煤与瓦斯突、喷出现象,严重威胁着矿井安全生产和3#煤层的正常开采。论文基于地质构造影响煤层瓦斯赋存的原理,分析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煤体结构及瓦斯突、喷出的控制作用,为防治矿井瓦斯灾害,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矿井构造预测及其在瓦斯突出评价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波  李明  程国玺  李凤丽 《煤炭学报》2019,44(8):2306-2317
矿井构造是制约煤炭生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不仅直接影响到煤矿生产效率,同时对矿井瓦斯突出和突水等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地质灾害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矿井构造预测与评价不仅是煤矿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难题。本文较为系统地评述了我国矿井构造预测以及矿井构造对瓦斯赋存与突出的控制作用的研究现状,并以阳泉矿区新景矿为例阐释了依据区域地质背景-矿井构造-煤体变形特征-构造煤发育及其瓦斯特性进行瓦斯赋存与突出预测的研究思路、内容与技术方法。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前矿井构造研究以定性评价和预测为主;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矿井构造预测从定性的描述到定量评价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近年进展较为缓慢,指出基于地质实际的数理方法、地球物理探测和计算机技术的多源信息融合预测理论与方法是矿井构造定量预测和评价重要发展方向;分别从断裂、褶皱和层滑构造等方面阐释了瓦斯赋存与突出的构造控制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多限于某些特定因素或静态的分析,而以矿井构造预测为基础,深入剖析矿井构造控制下的不同类型构造煤的发育、演化及分布规律,揭示不同类型构造煤的瓦斯地质特征是瓦斯突出预测的发展趋势;新景矿的实例剖析表明,EW向与NNE—NE向褶皱叠加复合独具特色的矿井构造对构造煤发育和瓦斯赋存具有关键控制作用,揭示了瓦斯非均质性分布的构造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9.
黔西发耳矿区构造演化及煤层变形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明  姜波  林寿发  陈玮胤  张贵山 《煤炭学报》2011,36(10):1668-1673
在野外和井下构造观测,以及煤层的宏观和微观变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探讨了发耳矿区构造演化及其对煤层变形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发耳矿区以“带块相间,菱形组合”的构造格局为主要特征。虽然发耳矿总体构造相对简单,但晚古生代以来的多期构造活动性现象明显。燕山中期强烈的NWW-SEE向构造挤压,造成了大部分区域近NE向的褶皱和逆断层的形成以及边界断裂两侧NW向构造的发育;燕山晚期NNE-SSW向挤压及右旋剪切作用对早期构造有所强化和改造,NW-SE向的伸展作用则造成了NE向正断层的普遍发育。煤层构造变形形成了碎裂煤、碎斑煤和揉皱煤,其变形特征分别表现为多组节理和碎斑结构以及韧性揉皱的发育。早期煤层割理经燕山中期构造改造形成了普遍发育的垂直于层面的节理,燕山晚期顺层滑动节理的发育和对前期构造的差异改造造成了构造煤变形特征的分异。  相似文献   

20.
平顶山矿区东部,地质构造复杂,煤岩动力灾害严重,通过矿区地质资料,分析了矿区地质构造运动。根据实测地应力数据,分析矿区所属的应力场类型,总结了矿区东部地应力分布规律,讨论了地应力与矿区构造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