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介绍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的工艺流程。结合工程实例,对电驱动压缩式热泵、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在汽-水热力站中用于回收凝结水余热的技术经济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的2个关键问题,提出了基于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的集中供热新流程。该流程一方面将吸收式热泵与低温热网回水2种技术结合,实现排烟的深度降温;另一方面采用烟囱与喷淋塔合为一体的紧凑结构,在有效克服烟气带来的露点腐蚀问题的同时,提高余热回收的可行性。以3台FT8-3机组联合循环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烟气余热回收机组(由水-水板式换热器与吸收式热泵两部分构成)。综合考虑余热回收的投资与运行成本,对不同排烟温度下新系统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指出实现小端差水-水板式换热是提高系统经济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对热电厂余热利用技术(溴化锂吸收式热泵余热利用、汽轮机高背压余热利用)进行介绍。基于溴化锂吸收式热泵余热利用技术,结合算例,对不同热网调节方式(质调节、分阶段改变流量质调节、质量并调、量调节)下一级管网的运行技术经济性进行比较。采用质调节方式时,供暖期一级管网流量不变,管网水力工况稳定,运行管理简便。虽然输送成本比较高,但总运行成本(包括能源成本、输送成本)在4种调节方式中最低。在4种调节方式中,质调节方式对排汽余热的利用量最大,对汽轮机的抽汽耗量最小,对发电量的影响最小,技术经济性最优。  相似文献   

4.
陈强  杨宝锐 《区域供热》2023,(1):98-101
“双碳”背景下,煤炭价格上涨,带动下游蒸汽价格大幅上扬,电驱离心式热泵在热电厂循环冷却水余热回收中初露头角。结合金昌某电厂330 MW热电联产机组循环冷却水余热回收供热改造工程实例,从循环冷却水余热利用能力、改造方案经济性等因素方面,对吸收式热泵和离心式热泵两种改造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级电驱离心式热泵在回收热电厂循环冷却水余热中的经济性优于传统吸收式热泵。  相似文献   

5.
针对回收利用电厂汽轮机排汽余热的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及其供热系统,通过VB编程进行热泵机组的热力计算,分析了不同集中供热调节方式对热泵机组性能和供热系统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直接连接热水供热系统,在室外温度较低时质量-流量调节方式的热泵能耗最小,室外温度较高时分阶段改变流量质调节方式的热泵能耗最小。  相似文献   

6.
(火用)经济分析在空调冷热源选择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对6种冷、热源方案进行了火用经济分析。6种方案为:采用离心式冷水机组供冷,燃油锅炉供热;采用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采用风冷螺杆式冷水机组供冷,燃油锅炉供热;采用蒸汽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供冷,燃油锅炉供热;采用水源热泵;采用螺杆式水-水热泵。方案4最优。  相似文献   

7.
热电厂凝汽器循环冷却水余热利用供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蓉  张磊 《煤气与热力》2014,34(12):8-10
介绍热电厂凝汽器循环冷却水常规余热利用供热技术。对吸收式热泵机组与吸收式换热机组(吸收式换热机组将热水型吸收式热泵与板式换热器相结合,替代热力站的传统换热机组)联合供热方式的技术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综合分析了烟气换热器和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在低温烟气余热回收中的特点和适用性。在烟气换热器选择方面,间接接触式换热器相较于直接接触式换热器体积更小、阻力更低、占地更少、系统更简单,但低温水温度要求更低。在溴化锂吸收式热泵选择方面,重点分析了单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和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特性及与不同换热器的匹配使用情况。实际应用表明:双效热泵供热温度低、效率高,适合与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匹配;而单效热泵适用性更强,应用更广泛,2种换热器都可匹配。  相似文献   

9.
张英丽  冉春雨 《建筑知识》2014,(2):474-474,480
本文结合吸收式热泵回收低温水热量的技术,研究利用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回收电厂循环冷却水热量的热电联供方案。通过建立数学建模,计算分析,能指导实际工程的运行参数,使吸收式热泵更高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利用燃气锅炉热水驱动的吸收式热泵回收烟气余热的方案,可实现烟气"消白"和余热回收。对热水驱动的吸收式热泵结合烟气-水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回收燃气锅炉烟气余热的系统方案进行探讨,推导燃气锅炉和热水驱动的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系统的总效率公式,对某供热中心的余热回收项目进行测试和运行分析。实测数据表明,系统的运行效果较好,热泵的性能系数可以保持在1.8左右。  相似文献   

11.
鉴于北方城市存在的集中热源供热能力不足、热网热量输送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合喷射式换热机组、喷射式热泵和吸收式热泵技术特征,提出了基于喷射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方式。该供热方式在电厂首站采用凝汽器、吸收式热泵、喷射式热泵回收汽轮机乏汽余热,提高热电厂供热能力38%以上;在热力站采用喷射式换热机组将一次热网回水降至35℃,提升管网热量输送能力58%左右。该供热方式可大幅降低供热煤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助于解决城市集中热源供热能不足和冬季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将热功率为5. 6 MW的燃气锅炉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建立烟气常规余热回收方案(方案1)、直接接触式余热回收方案(方案2)、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余热回收方案(方案3)的仿真流程。将方案1作为基准方案,在供热量为5 494 kW的前提下,分析计算3种方案的系统供热效率及方案2、3的增量投资回收期。3种方案的系统供热效率分别为94. 1%、99. 3%、100. 7%。方案2、3的投资增量分别为136×10~4、265×10~4元。方案2、3节省的年运行费用接近,但方案2的增量投资回收期更小,方案2的经济性更优。  相似文献   

13.
王东  孙玉宝  张玉中 《区域供热》2015,(2):79-81,86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快速增长,出现现有热源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热网负荷需求的现状。利用溴化锂吸收式热泵进行热电厂循环水系统改造,可以回收冷却塔废热以增加电厂供热量,既解决了热源容量不够的问题又大量节省了供热一次能源消耗。本文通过热电厂吸收式热泵应用实例,分析了热泵机组的选型计算、运行调节及节能经济效益等问题,对目前热电厂应用吸收式热泵进行余热回收改造工程由参考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燃气供热厂烟气余热的利用是研究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在锅炉尾部增加烟气-水换热器或(和)空气预热器是一种传统的烟气余热利用方式,这种方式主要回收烟气中的显热,无法回收烟气中水蒸气的汽化潜热。由于传统烟气余热利用方式受限,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技术的烟气余热深度回收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利用吸收式热泵技术将烟气温度降至30℃甚至更低,充分回收烟气中的汽化潜热,经过工程验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渣蕴含着大量余热,正逐渐成为余热回收利用的研究热点。以青岛某实际工程为例,在满足冷渣器冷却水供回水温度要求(80℃/30℃)的前提下,设计了2套余热回收方案。方案1为2台吸收式热泵,方案2为单台离心式热泵加板式换热器。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方案1较优,最终在工程中选用了方案1。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北京部分奥运场馆能源需求构造厂一种新型冷热电联产系统,该系统采用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中水资源等综合利用的方式,实现多能源互补。余热吸收式溴化锂机组夏季按制冷模式运行,地热和中水资源夏季替代溴化锂机组的部分冷却水,同时溴化镡机组冷凝器也可以生产一定量的生活热水及加温游泳池水,从而减少了对冷却水的需求压缩式制冷和蓄冷装置是吸收式制冷的补充。冬季溴化锂机组和压缩式机组按热泵方式运行,地热和中水充当爪缩式机组的低温热源,压缩式机组的供热作为溴化锂机组的低温热源。太阳能作为系统的补充,全年协助提供生活热水。该系统在额定制冷上况有313%的节能率,供热工况时为384%,同时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良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机组和风冷热泵机组的性能;利用负荷计算软件确定了上海几种典型建筑逐时负荷,在配置溴化锂机组的情况下,确定全年天然气耗量;作为对比,同样在配置风冷热泵机组的情况下,确定全年耗电量;结合现行的电价和天然气价格,分析溴化锂机组的经济性并提出建议的分季节天然气价格。  相似文献   

18.
提出采用沉浸式塑料管换热器回收腐蚀性温泉废水余热,作为水源热泵低温热源制取生活热水。结合工程实例,对沉浸式换热器进行设计,分析了该技术方案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热电厂大量低温余热回收再利用问题,以天津市某热电厂民用建筑的空调冷热源改造工程为例,设计了一套热电厂余热回收系统。该系统采用蒸汽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作为空调冷热源,冬季利用锅炉45℃脱硫塔循环水余热供热、夏季利用20℃锅炉给水作为冷却水实现供冷,过渡季节回收脱硫塔循环水余热加热锅炉给水,可实现机组全年运行。利用EnergyPlus能耗模拟软件对原有空调系统和热回收系统的运行能耗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该热回收系统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效益与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城镇居民供暖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对几种供暖方式的能效指标进行了计算与对比,从而探讨不同环境下的最佳供暖方式。分析结果表明:以不同供暖方式总的能量利用系数为基准,联合动力循环热电联产机组效率最高,其次是分布式燃气热电机组;在地质资源较好、冬季环境温度不太低的地区,大型压缩式热泵的能效指标优于小型燃煤热电联产机组;发展燃煤热电联产机组要尽量保证供热量与当地热负荷相匹配,同时尽可能提高汽轮机的发电效率或进汽参数,以及配套建设吸收式热泵;对于只能建设小型锅炉供暖系统的地方,应该配套建设吸收式热泵,以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