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书评     
李仲学 《煤炭学报》2007,32(4):390-390
由王广成博士、闰旭骞博士合的《矿区生态健康评价理论及其实证研究》,是作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理论及其实证研究”(批准号:7017034)的研究成果,已于2006年3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矿区这一典型的经济社区为研究对象,以矿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了以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矿区生态承载力理论为基础,以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现状评价、趋势评价、稳定性评价的综合评价为主要内容的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理论与方法体系.将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与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相结合,有望为实施有效的矿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该书具有以下特色:  相似文献   

2.
王秀玲  张立宁 《中国煤炭》2007,33(12):27-28
综述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现状及重要意义,界定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阐述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理论依据,构建以生态环境保障度、自然资源支持度、社会经济发展度和健康可持续度为准则层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矿区生态健康评价的理论方法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矿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闫旭骞  张顺堂 《有色金属》2006,58(2):103-106
矿区生态承载力是矿区生态系统抵御外界胁迫的素质,矿区生态承载力理论及评价方法研究是深入认识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理论方法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在对矿区生态承载力概念、内涵探讨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及生态系统压力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量化研究,并提出了评价矿区生态承载力的分级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矿区生态系统健康预测模型是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有效途径。结合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建立了研究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灰色预测模型,并对研究矿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研究矿区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呈下降趋势,应加强矿区生态系统的管理和调控,以促使其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及矿区发展特点,探讨了矿区生态系统健康内涵及研究内容、阐明了矿区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管理与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6.
矿区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矿区生态承载力理论研究是对矿区复合生态系统深入认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理论方法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根据矿区生态承载力的内涵及层次特点,从生态系统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及生态系统压力3个方面提出了对其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在对实例矿区生态承载力量化研究结果数据拟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矿区的生态承载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矿区生态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存在的模糊的、不确定性的问题。以山东义桥矿区为研究区域,建立矿区生态系统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隶属度函数,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再进行熵技术修正,最后计算出矿区各项指数的生态现状健康值。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生态环境评价分析结果清晰,系统性强,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义桥煤矿村下开采矿区生态环境演变分析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8.
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广成  闫旭骞 《煤炭学报》2005,30(4):534-538
论述了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理论依据,构建了以生态环境保障度、自然资源支持度、社会经济发展度和健康可持续度为准则层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计量模型,探讨了运用层次分析法并通过熵技术修正的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新方法,建立了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在某矿区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9.
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系统理论与方法,对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的内涵、发展演化、组成结构、功能和特点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对矿区复合生态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是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进而对矿区环境管理和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协同学理论为基础,建立矿区复合生态系统协同管理评价模型,通过对影响矿区复合生态系统协同管理的因素进行分析,构建矿区复合生态系统协同管理的参量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将各级指标合成综合类指标,通过所构建的评价模型选择矿区复合生态系统协同管理的序参量并评价系统协同程度。应用龙口矿区2005~2014年的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龙口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中生态类参量起到了序参量的作用,矿区生态系统管理与当地经济的发展已经形成协同效应,但协同程度不高。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的协同度在不断增加,但是社会子系统与政府对复合生态系统的协同作用并不明显,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1.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system and concept of the ecosystem in mining area, the index system of the ecosystem health in mining area was set up, and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was established. Aiming at the complex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lost in index ration, the matter element method was put forward to evaluate the ecosystem health in mining area. Making use of the model set up, the weight was built up by the method of index number heavy, the matter element, classical field, and limit field were set up. The rating hierarchy was calculated by relating function. As a case study in the mining area of Pingyangsi Tow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osystem is good and sustainable from 2003 to 2006, but the healthy degree is not high, and some indexes have depravation.  相似文献   

12.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青海木里矿区冻土环境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伟  盛煜  齐吉琳 《煤炭学报》2008,33(8):881-886
为探索矿区冻土环境评价的方法和理论,应用突变理论对冻土环境进行了分析.基于由冻土冻融侵蚀敏感性、冻土热稳定性和冻土生态脆弱性3个子系统组成的青海木里矿区冻土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木里矿区冻土环境评价突变模型.利用文献资料和野外考察资料,采用突变级数法,通过突变模型的归一公式建立了评价等级标准(理想状态、良好状态、一般状态、较差状态、恶劣状态),并对木里矿区冻土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木里矿区冻土环境质量为一般状态;与其他环境评价方法相比,突变级数法只需对评价因子进行重要性排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权重赋值的主观性.由于冻土环境的特殊性,应用突变级数法对矿区冻土环境进行评价更加地科学和有效.  相似文献   

13.
王广成  闫旭骞 《煤炭学报》2008,33(4):427-430
在系统总结矿区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研究方法,建立了矿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的关联维数模型,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用熵技术修正指标权系数,可得各子系统的权重,应用胶东某矿区的实际数据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吴雪茜  周大伟  安士凯  陆春辉 《煤炭学报》2015,40(12):2927-2932
淮南潘谢矿区为高潜水位煤层群开采条件,随着煤炭大规模开发,引起地表大范围的沉陷导致生态环境发生严重变化,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矿区生产规划,应用开采沉陷预测技术、地理信息及遥感技术,对淮南矿区土地、水域演变趋势进行研究并提出治理对策。分析结果表明沉陷区土地面积占比整体快速下降,而水体面积占比快速上升,到煤炭资源采毕后,淮南潘谢矿区范围内(不包括留设煤柱保护的建筑用地)积水面积相当于100个西湖,达597.6km2;蓄水容积相当于3个太湖,达143.6亿m3;生态系统结构由陆生生态系统转变为水陆复合生态系统。鉴此提出一套湿地生态系统重构、生态农业构建等多种治理模式相结合的复垦和生态修复体系,充分利用沉陷区并改善生态环境;结合沉陷积水区、天然湖泊洼地及水系相通的条件,将沉陷区开发为蓄水工程,为国家“引江济淮”服务,改善区域水资源短缺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