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一个新中式风格的住宅项目——“嵩明四合院”,进行了对新中式建筑兴起的原因及中国建筑的建筑内涵、人文精神的研究,阐述了该项目所体现出的中国建筑的伦理美、自然美和意境美,以期倡导新中式建筑理念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印度有着悠久的传统建筑文化,但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实施,印度的新建筑受到了国际现代建筑思潮的强烈冲击,如何使新建筑将现代与传统融合成为了印度建筑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同时,面对国内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生态建筑的探索也成为了印度新建筑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走向新建筑     
<正>走向新建筑——这五字标题,在建筑学界人尽皆知,皆因柯布西耶那本影响极大的著作《走向新建筑》。至2013年秋,此书出版90周年之际,《新建筑》杂志在武汉组织了创刊30年纪念会暨"走向新建筑"学术论坛。《新建筑》杂志以此为旗帜设坛开讲,不仅因其与"新建筑"之名的契合,更是希望引发对于近一个世纪以来建筑之"新"路的关注,既有对现代建筑史的回眸,也有对新建筑未来走向的前瞻。还记得1987年,其时恰逢勒·柯布西耶百年诞辰,《新建筑》杂志社首次以"走向新建筑"为主题,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学术论坛。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在二元对立意识形态尚存的背景下,纪念一位西方建筑大师无疑具有突破性意义。那次论坛聚集了中外一批年富力强的建筑学者和一线建筑师,如戴复东、罗小未、陈志华、邹德侬、黄康宇、黄兰谷、布正伟、向欣然、项秉仁等  相似文献   

4.
刘晓平 《华中建筑》2011,29(3):14-17,23
该文从当代的全球化和市场化背景考察了针对全球化影响的建筑主体意识和针对商业主义的建筑主体意识在各种建筑流派和建筑现象中的表现,分析了它们在实践中的不足,由此提出新现实主义实践思想.接着探讨了与新现实主义实践相对应的当代建筑学的新内涵,建构了理解当代建筑现象的理性视角.  相似文献   

5.
目前,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用地越来越紧张,为了充分利用每寸土地,建设单位经常要求紧贴旧建筑扩建新建筑。由于新旧建筑紧贴,新建筑荷载将通过基础扩散给旧建筑地基与基础,而一般来讲,旧建筑设计时又未考虑到新建筑的影响,这就给新建筑的基础设计带来了一定困难。近年来,我们应用大直径桩在新旧建筑结合部进行地基处理,摸索了一些规律和经验。由于设计合理,不仅确保了新旧建物安全,而且方便了施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原有的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是一个破败的国家纪念建筑,直到2006年,经过世界级的保护修复与加建新翼后才得以重生。原有建筑是由石头和木材组成,与之相反,新建筑则以钢和玻璃为材料。新建筑增加了一倍以上的使用面积,更为重要的是,新建筑将老建筑与附近历史悠久的福康宁公  相似文献   

7.
周倜 《城市建筑》2014,(23):3-4
新海派建筑在中国建筑文化中融入了西方建筑文化,同时以细腻和精致的审美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语言。本文试以上市尚同中学建筑设计为例,对新海派公共建筑在总体布局、立面风格和符号语言方面的探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李燕 《新建筑》2014,(2):153-155
2013年11月, “走向新建筑”国际学术论坛暨《新建筑》创刊30周年纪念会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召开.国内外建筑同仁不仅回顾和憧憬了《新建筑》的成长历程和未来发展,还围绕“走向新建筑”主题展开深入讨论,重温现代建筑精神,探索新时代背景、本土化语境下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在种种迷思及困境中可能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位于剑桥郡的一个标志性新建筑向人们展示了世界一流的建筑和现代建筑玻璃系统完全可以创造出为废弃区域注入新活力的建筑。  相似文献   

10.
建筑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传统建筑是一个很广阔的定义,不是一个简单的层面上的问题,而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空间体系,传统建筑讲究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尊重自然风貌,将建筑融合于自然,这就是传统建筑最大的特色,体现了人与自然、建筑的和谐共生。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各自特征,但沉淀在建筑深层次内的文化内涵是不变的,而当今年代建筑正由现代建筑走向生态化、智能化和建筑文化多元化的新现代建筑。我们应关注新现代建筑的中国效应,同时更应该注重传统建筑文化在新现代建筑融合与传承,积极创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世界竞争力的中国式新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11.
该文研究发现,杨廷宝的建筑设计受到了欧洲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其设计本身具有对新的现代建筑探索的痕迹。由于中国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异常割裂的转型过程,杨廷宝在沈阳独具个人特色的新建筑探索带有强烈的沈阳地域和民族特色,对揭示建筑形式的现代过渡弥足珍贵。这一阶段的建筑实践,也是他从学校向社会转型、他所学的新古典风格向现代新建筑转换的重要时期。对这一时期杨廷宝设计作品的研究还弥补了对其早期建筑设计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文章回顾了新中国建国后驻外使馆建筑的发展历史,概述了新中国驻外使馆建筑建筑风格的发展变化,简要介绍了新中国驻外使馆建筑的建设模式,并对中国使馆建设管理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归纳,希望通过本文使读者对中国驻外使馆建筑的历史有所了解,从而激发更多人关注中国使馆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剧院所在的位置从前是一座酒厂。设计面临的挑战是要将新建筑与原有的老建筑相结合,既要表现出文化意义,又要将新建筑建造成三座建筑和一个公共空间所组成的文化综合体的一部分。这座建筑成为了城镇的主要集会场所。设计师巧妙地运用了光线、材料和空间,  相似文献   

14.
工业建筑曾拓展了新建筑美学,其原初艺术性具有时代性、先锋性和本体性的特点,但在我们讨论建筑艺术的时候,工业建筑经常成为被遗忘的部分而处于边缘地带。重温工业建筑的艺术性及其发展源泉,探索其先锋性,不仅对建筑艺术的发展有重要的认识意义,而且对今天正在萌发的信息社会将要产生的新艺术的动向,对于建筑师在新条件下的创新,更有预见作用和现实意义。对信息时代工业建筑的艺术性进行归纳和预测,希望能有助于信息时代的工业建筑设计、建筑审美和建筑评判。  相似文献   

15.
在西班牙建筑师恩瑞克·米拉雷斯的这 个方案中,重新发现这个新古典建筑室内环 境的价值成为概念的出发点。建筑师试图重 新挖掘被日常事务掩盖下的逐渐被人们遗忘 的建筑本身的历史财富。建筑方案最初作为 不同市政厅的聚集物,保留河岸一侧的纪念 性并创造市政厅与建筑背面新广场更加开放 和友好的关系。决定拆除后侧的砖石建筑并 允许新建筑采用居住建筑的品质。这样,新古 典建筑成为组成街道和广场的一种纪念性标 志。当建筑的门打开的时候,它成为城市公共 空间的一部分。建筑平行于旁边的市场,并有 与街道两侧建筑同样的尺度。1930年对建筑 的立面保护是为了定义旁边市场的历史性, 同时向新广场过渡。 建筑的纪念性部分将安置在一层展示, 建筑师保留了旧建筑中主要的墙和房间。新 市政厅部分为新建筑,但它的尺度与中世纪 大厅很相近,屋顶采光创造了一种新的室内 气氛。通过新入口的楼梯,人们可以直接达到 那里。大部分办公室布置在新建筑的一翼,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晨光1865”沿河新建筑A-2设计为例,探讨基于环境和历史建筑的新建筑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手法,通过建筑形式及风格的统一营造出了与周边环境交融共生并富有历史感的场所。  相似文献   

17.
新海派建筑在中国建筑文化中融入了西方建筑文化,同时以细腻和精致的审美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语言。本文试以上市尚同中学建筑设计为例,对新海派公共建筑在总体布局、立面风格和符号语言方面的探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新基建内涵和特征以及建筑企业内外部发展形势的研究,深入分析了新基建的发展给建筑企业带来的市场机遇和管理方式变革,并结合中国中铁四局集团的探索与实践,着力寻找新基建赋能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新基建作为稳增长、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力量,将通过投资拉动为建筑企业带来巨大市场增量空间,通过技术赋能促进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平台化发展,从而助推建筑企业全面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苏州印象     
苏州许多的新建筑设计因地制宜,采用了一种称之为"印象"式的设计表达方法,这种表达方式除了提取地域建筑的符号以外,也提取地域文化中最代表其性格的片断,用新技术与新手法进行表现,在符合新建筑的功能要求和设备要求的同时,塑造了具有传统"印象"的新建筑。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俄罗斯新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建筑与信仰,影响俄罗斯建筑发展的政治,社会,文化因素经济体制改革与建筑,为特殊阶层服务的新建筑,俄新建筑地方风格等5个方面对近期俄罗斯新建筑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