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铃薯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分离方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运用稀碱溶液对淀粉进行快速分散,采用稀盐溶液沉淀支链淀粉进行初分,再以正丁醇螯合直链淀粉,经四次重结晶,成功地分离了马铃薯的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产品纯度用其碘络合物的紫外可见扫描图谱与凝胶过滤色谱进行了证实。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直链/支链淀粉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凡逵  赵鑫  周添红  高祥虎  耿庆芬  刘刚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12):1466-1468,1489
将从新鲜马铃薯中分离出来的淀粉配置成1.33%(m/V)的水溶液,经高压灭菌锅121℃蒸煮180 min后,采用正丁醇螯合直链淀粉.将样品置于泡沫箱中过夜缓慢冷却后,再通过离心(8700g,30 min)实现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分离.过量的甲醇(两倍于支链淀粉溶液体积)添加到浓缩的支链淀粉溶液中将支链淀粉沉淀,随后通过...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商品淀粉成本高的问题,以绵阳本地鲜马铃薯为原料,通过设计正交实验研究马铃薯淀粉提取工艺,以马铃薯淀粉得率为参考指标筛选出马铃薯淀粉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粉碎时间2 min,静置时间3 h,洗涤次数3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鲜马铃薯的平均淀粉得率为13.5%。以国标法为基础,采用热碱法和正丁醇-异戊醇结晶法制备直链淀粉纯品,对其进行品质鉴定,结果表明实验室自制的直链淀粉可以作为标准品使用。   相似文献   

4.
双波长比色法测定马铃薯直链/支链淀粉含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新鲜马铃薯中的淀粉提出后,采用双波长比色法测定了直链/支链淀粉含量。淀粉经I2-KI溶液染色,直链淀粉呈蓝色,支链淀粉呈紫色。535和570 nm用于直链淀粉含量测定,555和760 nm用于支链淀粉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样品溶解是检测的关键,淀粉与碘试剂的反应时间会对测定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同时通过本方法的检测,新大坪品种马铃薯的直链淀粉含量为21.20%,支链淀粉含量为78.80%。  相似文献   

5.
以马铃薯淀粉为研究对象,研究氯化钠对淀粉糊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氯化钠添加量的增加,马铃薯淀粉起始糊化温度和峰值温度升高,峰值粘度和最终粘度呈现先下降后略微上升的趋势,且淀粉糊的热稳定性提高;氯化钠使淀粉糊的透明度下降,且在添加量为2%时透明度最低;马铃薯原淀粉糊不易凝沉,氯化钠的添加使淀粉糊出现较大的凝沉现象,随着氯化钠添加量的增多凝沉现象加剧,放置时间越长凝沉现象越趋于稳定;氯化钠增大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且不同质量分数的氯化钠对其的影响不同;最后,氯化钠的加入提高淀粉糊的冻融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蚕豆淀粉和高直链玉米淀粉对马铃薯粉条的影响,分别将蚕豆淀粉、高直链玉米淀粉以及两者的混合粉与马铃薯淀粉进行不同比例混合,探讨了共混体系的理化特性并分析了粉条的品质。结果表明,加入蚕豆和高直链玉米淀粉及混合粉均可以降低混合体系的膨胀度、溶解度,提高凝胶的色泽、硬度、凝胶强度、最大破断力;加入蚕豆和高直链玉米淀粉及混合粉显著降低了粉条的断条率、膨润度及蒸煮损失,增强了粉条的硬度、内聚性、回复性、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在所有指标中,添加蚕豆和高直链玉米淀粉混合粉的变化最明显,在添加量为20%时感官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DHPM)对马铃薯直链淀粉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压力(80、120、160、200MPa)对直链淀粉理化性质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DHPM处理后,马铃薯直链淀粉溶解度、膨润力、透明度随压力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160 MPa处理时达到最大,而其冻融稳定性的变化无显著规律;马铃薯直链淀粉凝胶硬度、弹性、内聚性、胶着性和咀嚼性随压力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120 MPa达到最大值,而凝胶黏性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大逐渐减小;粒度分析表明,直链淀粉的平均粒径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经80 MPa处理后平均粒径最小;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显示经过200 MPa处理的马铃薯淀粉的微观结构发生改变,3D高度减小,平均分子质量减小,分子质量分布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8.
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分离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溶解度差异和分子特性差异两种分离原理,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分离方法分别有温水抽提法、配合剂分离法、盐类分离法、控制结晶法以及色谱法和纤维素吸附法等。对这些方法进行了综述及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9.
《粮食与油脂》2013,(6):11-14
该文综述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玉米淀粉的颗粒特性、淀粉糊性质及消化性差别,并简要分析引起这些差别原因;为今后玉米淀粉生产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直链淀粉含量对抗性淀粉的形成有显著影响,直链淀粉含量与抗性淀粉产率明显呈正相关。脱支处理使直链淀粉含量明显提高,经压热处理后,抗性淀粉产率大幅度增加,实验结果表明,仅直链淀粉参与了抗性淀粉的形成,支链淀粉不利于抗性淀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分别考察不同盐浓度、pH值和温度条件下,马铃薯直链淀粉与NaCl溶液作用不同时间的结晶形貌和化学结构变化,初步探索NaCl诱导的马铃薯直链淀粉自聚集行为。结果表明,NaCl溶液浓度为0.1 mol/L时,室温(25℃)下马铃薯直链淀粉分子最易形成结构有序的聚集体。降低温度至4℃,马铃薯直链淀粉分子不易形成结构有序的聚集体。升高NaCl溶液的pH值至弱碱性(pH 8),马铃薯直链淀粉分子更易形成结构有序的聚集体。  相似文献   

12.
13.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淀粉回生率为考察指标,研究酵母菌发酵对马铃薯淀粉回生率的影响。通过对比发酵前后马铃薯回生淀粉的可见和红外吸收曲线,分析了酵母菌发酵提高马铃薯淀粉回生率的机理。结果表明,纤细酵母菌发酵马铃薯淀粉可使马铃薯淀粉回生率由12%提高到39.4%,提高了2.28倍。发酵后马铃薯回生淀粉中直链淀粉的最大可见吸收波长为587.8 nm,大于发酵前的569.6 nm。酵母菌发酵马铃薯淀粉提高其回生率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发酵过程产生的酶使马铃薯支链淀粉脱支生成直链淀粉,增加了参与回生直链淀粉的量;二是发酵过程使马铃薯淀粉中醛基部分转变为伯醇基,进而生成糖苷键,增加直链淀粉链长,有利于淀粉回生过程晶体长大。  相似文献   

14.
根据Na2s04-H2O2-NaGl加合物生产工艺和控制要求,结合生产实践,从工艺路线、设备选型、工艺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Na2SO4-H202-NaCl加合物工业化生产技术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以普通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探讨发酵工艺参数对发酵后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接种量,种龄,淀粉乳浓度和发酵时间等因素对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1号菌接种量2%,种龄12h,淀粉乳浓度20%,发酵时间1d,发酵温度36℃,摇床转数180r/min处理时,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为50.37%最高,与发酵前直链淀粉含量相比增加了30.37%。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了解超声场中马铃薯淀粉糊特性粘度的变化规律,通过乌氏粘度计测定淀粉特性粘度的变化,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结合紫外可见分分光光度计分析,表征超声处理后的马铃薯淀粉糊的性质。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糊特性粘度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超声声强的增大而减少;超声场对马铃薯稀淀粉糊的影响更大,马铃薯淀粉糊的浓度越小,特性粘度下降程度越大,超声场作用后马铃薯淀粉糊的特性粘度越小;马铃薯淀粉糊特性粘度随超声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组成淀粉分子的单体α-D-吡喃葡萄糖在超声场中没有明显改变。超声场作用后,马铃薯淀粉糊的直链淀粉含量增大,结合键能大小分析,推断出超声场作用马铃薯淀粉糊的断链位置可能发生在糖苷键C-O上。超声作用使得马铃薯淀粉分子链发生断裂,马铃薯淀粉糊特性粘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乙醇-水体系在马铃薯粉中的气相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固定床对乙醇一水体系在马铃薯粉中的气相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床层加热温度、床层高度、气速、进料浓度等不同条件下马铃薯粉的吸附透过曲线.结果表明,在本固定床试验装置上,马铃薯粉对水的吸附分离能力随粒径的增大而变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适当降低床层温度有利于吸附过程.马铃薯粉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作为吸附剂制备无水乙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