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海近代公共园林的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迫切性,为使上海近代公共园林遗存得到恰当的保护和利用,有必要通过历史谱系的构建来系统梳理其源流发展,明晰其核心价值因素,为价值认知与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受到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影响,无锡近代园林在继承中国传统园林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园林和建筑风格,体现"以中为体,以西为用"的特点。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和对现存实例的调研,从园林与山水环境的关系、空间布局、理景手法,以及造园风格等方面,分别对无锡近代太湖别苑、惠山祠园、城邑宅园这3类典型园林的艺术特征做出梳理。在此基础上,从美学、意境、遗产价值等角度,对无锡近代园林的艺术价值做出总结,以期对中国近代园林的保护与更新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云 《风景园林》2010,(1):81-85
近代上海是中国现代化起步最早、程度最高的城市和中国现代园林的早期策源地。基于档案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归纳,对上海近代园林形成全面认识,阐述其非线性、不均衡的发展历程;从租界园林的引领、民国华界园林的超越等角度,分析其外生后发的现代化演进特征;从动力机制层面,探寻其技术、制度、观念的革新与相互推进的演进机制和影响。以期对上海乃至中国近现代园林的研究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园文化作为西方先进文化的一部分,透过租界园林这样一个媒介,对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园林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在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梳理了上海租界园林社会背景及其发展阶段和特征,对中国现代城市公园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关于中国近现代园林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上海、天津等通商口岸城市的租界园林,对于非商埠城市民族资本家自建园林的关注度不足,但这恰恰是无锡近代园林最大的历史价值。无锡作为近代新兴的民族工商业重镇,其近代园林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合璧造园风格、民主自由的园林文化,以及区域统筹的风景区建设思想。无锡近代园林在中国近代园林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鲜明地反映了中国近代园林的发展轨迹,成为中国近代自建公园的先驱和近代风景旅游休闲度假的发端。对无锡近代园林的历史地位做出初步探讨,力求引起学术界对无锡近代园林的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城市快速发展背景下中国近代公园面临着不断的改造和更新,如何认知当代园林遗产并处理好遗产与保护利用之间的关系是其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从遗产保护视角出发,引入数字化技术重新观照近代公园的演变历程和保护更新。以上海近代公园为例,运用数字技术对园林风格和思想流变进行解析,借助GIS探究公园与城市的多层次动态关系,指出数字化技术有利于近代公园价值认知与判断,对于近代公园的遗产价值评价和活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急速城镇化建设及紧迫的近代公共园林遗产保护背景下,回顾了近30年来中国近代园林研究历程,在分析了实践研究滞后于理论研究的现状问题基础上,从遗产保护的视角出发,引入谱系学的研究方法疏理近代公共园林演变历程,提出了围绕近代公共园林对外源的多渠道吸纳及本土风格的融汇线索,构建中国近代公共园林的风格和思想的时空演变源流谱系,综合形成中国近代公共园林“时段-地域-类型-风格-思想”的五维谱系框架的方法,并探讨了谱系研究的应用前景,指出近代公共园林谱系构建是搭建园林理论研究到实践遗产保护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自上海开埠后,因西式公园移植租界而带来了强烈的中西文化碰撞.它既开启了近代中国园林史上的转折篇章,同时作为社会发展的侧推力,也影响了整个上海城市近代化的进程.笔者分别就租界公园的规划布局、造园手法和元素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这类以殖民文化传播为初衷的历史产物于近代上海园林及社会的双重意义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9.
无锡近代园林是中国近代园林的里程碑。全面评估现存的无锡近代园林的价值,对于全面认知这一宝贵文化遗产、指导对无锡近代园林的合理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无锡近代园林的实地调研,结合国家相关标准、法规以及指标选择原则,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汇总游客的评价意见,并征询专家意见,建立了无锡近代园林的评价指标体系,对3种类型的无锡近代园林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无锡太湖近代园林的综合价值最为突出、无锡惠山近代园林次之、无锡城邑近代园林相对前两者略低。另外,对每一类里的园林也进行了评价和排序。此研究对于无锡近代园林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尹赛  吴尧 《中国园林》2023,39(9):81-80
禹王台公园为民国时期“河南农林实验总场”的旧址所在,其演变在中国近代圃地园林中具有典型性。首先对禹王台公园的变迁进行研究,总结出其近代以来的3次空间类型转换:从纪念型园林转化为圃地园林;从清末民国的农事试验场,通过水系疏浚、堆山造林、建筑廊亭构筑、植物园与动物园营建完成了农林圃地向近代公园的转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近代公园逐渐转变为综合性公园。其次,从内因(历史名胜的发展需求)和外因(政府农林事业的政策)2个方面深入分析了禹王台公园近代转型的动因。最后,从当代风景园林的视角将近代农林试验场与近代公园进行比较,提出了农林试验场在发展过程中兼具了部分公园的职能,并且在近代园林发展史中起到了拓展近代园林的类型、间接保护和延续了部分传统园林资源、为城市公共园林和风景区绿化提供了支持,以及促进园林技术发展等重要作用。归纳总结出近代农林试验场是中国近现代园林发展的过渡环节,也是现代公园的重要源流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上海园林赏析”之六——上海公园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一地,开埠甚早,上世纪中叶就有租界了。随着西方文化的东渐。上海的园林也为之一变。中国古代的诸文化内容,是由于古代社会的需要;到了近代,其形态之改变,也是由于近代社会的需要。其中园林的变化或可以说是一个代表了。上海作为近代城市,与原先的传统  相似文献   

12.
上海近现代公园的海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云峰  周晓霞 《园林》2007,(11):34-36
文化的发展、文化新质的出现,通常与特定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状况有关。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近代转型、近现代城市公园的发展同样如此。上海是我国与国外交流最多的国际性城市之一,也是中西文化交汇的前沿。因此,上海园林的发展,尤其是近现代公园的发展,更多地渗透着西方园林的艺术风格。他们具体表现为一种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求新求变的风格,也就是所谓的"海派"特征。  相似文献   

13.
王世礼  胡丹 《中国园林》2023,39(9):139-144
目前对中国近代公园建设发展的研究大多以东、中部政治中心及通商大埠为范本,并以西方近代公园引入及皇家与私家园林开放为主线,但忽视了中国传统公共园林与现代城市公园的承继、结合与转化。中国近代公园建设尽管以西方近代公园范式的传播和拓展为显象,但是无法脱离传统公共园林及其建设经验。在追溯近代昆明从传统公共园林到现代城市公园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剖析了传统公共园林建设经验与西方城市公园范式对近代昆明公园建设与公共空间拓展的双重影响,并尝试对其混杂的现代性特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依托于天然山水而形成的武汉传统园林充满了自然和风雅之气,近代武汉园林又接受了西方的造园文化影响,在主动的吸取和从容的转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性造园理念和表现手法.当代武汉园林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但也面-临着自身风格模糊的困境.回溯了武汉园林近代转型之前的传统园林形式.梳理晚清及民国时期近代园林的发展历程并总结其特征,最后提出了武汉园林在新时期再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白雪锋  许浩  江文琪 《中国园林》2023,39(7):133-138
近代南京是中国最早开启近代化建设和提出绿地系统的城市之一,园林类型主体由私家园林向公共绿地扩展,绿地的功能与权属发生变化。基于Arc GIS平台,结合空间句法和分形理论,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下南京近代园林的类型和分布演变。研究表明:1)近代园林数量呈倒“V”形生长,清末主要为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民国以别墅园林、城市公园、公建附属园林为主;2)清末集中于城南,民国向城北扩展;城东园林较少,近代园林南北方向扩展能力远大于东西方向;3)近代园林主要分布于城北住宅和文教区及路网整合度较高、公共交通发达且地价小于30元/方丈的区域。总结了近代园林类型、分布与城市近代化转型背景、社会生活的变迁及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影响关系,为划定近代园林保护范围、塑造“民国文化看南京”的城市品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天津近代园林作为中西文化碰撞交流下城市建设活动的内容之一,是政府意志、民众意向与地方文脉共同作用的产物。通过文献排查汇总天津地区近代园林信息,结合历史地图绘制不同时期不同园林类型的地理分布图,归纳其时间分布具有“华洋并进、骤兴渐衰”的特征;利用WEKA多元变量聚类统计分析方法对天津近代园林分布的地理信息进行类型归纳定量研究,可知其同时具有“组团化、二元化、近商业”的空间分布特征,继而探究其与城市形态、本土文化、意识观念的内在关联,为天津近代园林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范围与近代上海法租界西区基本一致,这一区域在上海城市结构和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上海近年来开展的一系列城市保护工作为这一区域保护更新带来契机,也带来极大挑战。文章梳理介绍近代上海法租界西区的形成演变过程、规划建设管理特点、该城区在上海城市中的地位、区域特征以及空间特征,通过解读近代法租界西区的特征,为当代保护更新规划和实施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上海近代的建筑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外滩则是近代上海的心脏所在。研究外滩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史的重要内容,对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也有一定意义。本文对外滩概述、外滩建筑沿革着手,介绍了外滩建筑发展所经历的四个时期,从建筑的关联性与可识别性的角度进行探讨,提出了对上海外滩建筑的风格、特征、价值及如何保护与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青岛近代园林建设成就突出,贮水山园林是其中重要部分.以史实为依据,梳理贮水山园林景观的历史变迁,考证德日占领与主权收回后的景观建设,重点研究日占时期神社园林的景观特征,还原其历史风貌.在此基础上,提出贮水山近代园林的六大价值:城市最早期给水与绿化设施的策源地、军事设施与一战亚洲战场的遗存地、城市殖民侵略历史的见证地、以山为园的大园林布局与因地制宜思想的典范、城市景观布局的地标与统领、园林格局尚在与历史遗存可寻的现状.这六大价值对贮水山园林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有重要意义,也为贮水山公园未来的设计提供依据,对青岛及其他城市文脉持续发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1905年的日俄战争之后,日本接管了俄国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殖民权益,开始进行以掠夺资源和吞并东北为目标的大规模建设,内容涵盖从经济到文化的各个领域。而大量日本神社建筑与园林的出现,就是这一时期日本殖民建设和文化侵略的具体体现。该文以近代中国东北地区的四座典型神社园林为例,对20世纪上半叶在这一地区出现的神社园林进行了系统介绍,内容包括神社园林的平面格局、构成要素和景观特点等,分析总结了日本神社园林的景观风格与特色。指出中国近代东北地区的日本神社园林建设,虽出现的时间较短,但对该地区城市公共园林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并对有关遗址的保护与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