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连峰  王晓 《四川建筑》2005,25(2):14-15
通过原生态、原文态的设计理念,力图展示浣花溪公园生态性、地域性、景观性和文化性等方面的作用,体现成都浣花溪风景区的独特个性和地方历史文化传统,还市民一座青山,一汪绿水。  相似文献   

2.
石宪  曹正伟  毛华松 《中国园林》2022,38(2):139-144
浣花溪作为成都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自先秦形成水系以来,历经2000年的历史更替延续至今,是彰显诗歌文化、成都风俗文化在内多种历史价值的文化景观.以古代文人诗词、游记、地方方志等文字资料和舆图、近现代地图等图像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文字信息的图像化转译试图还原各时期浣花溪风景历史地图,并从"时间-空间""物质-精神"双重维...  相似文献   

3.
蓉居散墨     
浣花溪近读《林语堂编撰百家小品集》,其中有两篇是写成都的。一是《芙蓉城》,已成游记名篇了,我在另外的集子里也读到过;另一篇,是写浣花溪的。我之所以还要做这篇小文,也是要检讨一下自己的过失,就是提醒自己,不要总把笔伸到名山大川,便忽略了自己生活的这座城池是既丽且崇,才实号成都的。  相似文献   

4.
申敏 《四川建筑》2010,30(6):23-25
以成都浣花溪、新都宝光寺广场等公园为例,通过对绿化、道路铺装、建筑小品等元素的分析研究,探索了现代城市景园设计的手法。  相似文献   

5.
梅星焕 《园林》2002,(3):6-6
梅花是我国传统名花,不仅栽培历史悠久,而且文化底蕴丰厚。即使“已是悬崖百丈冰”,也“犹有花枝俏”。这俏花枝便指梅花。中国历史上咏梅名句众多,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阳宫到浣花溪”(陆游)“江头千树春欲暗,  相似文献   

6.
刘庭风 《园林》2008,(1):30-33
杜甫草堂,又名浣花草堂,位于成都西门外浣花溪边,是唐代诗人杜甫流寓之所.杜在此居住3年9个月,作诗240余首,是其一生诗量的五分之三.  相似文献   

7.
“寒舍”位于比邻杜甫草堂的浣花溪公园内,原建筑是一个四川民居风格的园林景观建筑,建筑周边碧水,湿地,翠竹茂林,十分幽雅,趣然。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16)
动态景观是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具有变化性,所以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成为视觉焦点。该文分析浣花溪公园中的动态景观运用情况,并总结动态景观在空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美誉,其年轻时曾云游全国各地,公元759年冬,由于仕途无门,贫病交加,他领着全家从同谷(今甘肃成县)出发,踏入了入蜀的途程。杜甫初到成都时尚无居处,第二年(公元760年)在友人的帮助之下,于浣花溪畔修造了自己的住所——“草堂”,在此居住的4年时间里,他所作的诗歌流传至今共有240多首。  相似文献   

10.
汪洋  唐瑶  高素萍 《山西建筑》2013,(35):213-214
以城市设计理论作为基础,探析了成都市浣花溪公园群规划设计手法,以期丰富景观设计师的理论水平,提供另一种设计思维,在与传统公园规划设计的类比中找到契合点并服务于实践。  相似文献   

11.
刘硕  杨祖贵 《四川建筑》2009,39(3):21-22,25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斑块—廊道—基质"理论和景观异质性理论对成都浣花溪公园的景观设计进行分析。论述以景观生态学作为指导思想,景观规划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理论原则,以营造更和谐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综合运用WBGT和TS-Givoni指标来计算成都市河流廊道上主要七处景区的微气候舒适度,通过夏季和冬季的实地探测,并结合问卷的反馈,对府河文体公园、合江亭周边、岁寒园、青少年宫、滨江公园、浣花溪公园、清水河畔七处代表性观测点进行微气候舒适度的数据对比分析,对于以后河流廊道的建设及改造提供意见。  相似文献   

13.
<正> 成都市浣花溪风景名胜区位于市区西郊,面积2.5平方公里。有驰名中外的杜甫草堂;有纪念唐代女杰翼国夫人的浣花祠;有曾作唐玄宗离宫的著名道观青羊宫;并有汉代名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风流千古的琴台故址;唐代诗人薛涛制作诗笺的遗址等众多的景点古迹。  相似文献   

14.
执著于真实——建川博物馆聚落之川军馆及其街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芸 《世界建筑》2006,(5):122-128
川军馆及其街坊是徐行川又一个表现地域建筑文化的作品。较之他以前所创作的西藏拉萨贡嘎机场候机楼、浣花溪公园观澜堂等受到诸多褒奖、表现地域文化的作品,川军馆在建筑的当代性和地域性结合方面显得更为成熟和完整。建川博物馆聚落位于四川省大邑县安仁古镇,分为抗战和文革两个系列。川军馆及其街坊属于抗战系列的一个分馆,是建川博物馆聚落第一批落成的5个抗战系列博物馆之一。川军馆及其街坊位于整个聚落用地的西南角,用地是一块东西长228m、南北宽仅17m的狭长地段。建设用地东端原有一个鱼塘,南面临斜江河大堤(堤高3.5m),建设内容为川…  相似文献   

15.
草堂寺解放前为成都佛教四大丛林之一,位于蓉城西门外的浣花溪畔,其建筑古朴,环境幽静。由于杜甫旧宅与草堂寺毗邻,故人们一提到草堂寺就自然地把它与杜甫草堂联系在一起,几乎成了杜甫草堂的同义语,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草堂寺在历史上实非『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杜甫草堂。  相似文献   

16.
孟浩亮  谢纯  张泽岑 《中国园林》2010,26(5):96-100
成都杜甫草堂为"诗圣"颠沛流离入蜀时之居所,毗邻浣花溪畔而筑,后经历代修葺而完善保存至今。草堂园林素朴典雅,建筑古朴无饰,集众艺术之大成于一体,诗景相融,史境相通,营造出不可复制的诗意园林空间。从诗、书、画与园林艺术的结合,以及人文意象与自然意象的融合方面探讨了成都杜甫草堂诗意园林空间的特色,并进一步对其打破传统祠堂园林的布局方式、主体建筑构造特点和造景要素的配置机理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人类对绿色家园的向往由来已久,90年代,屋顶花园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美的生活的向往和对绿色家园的空间拓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居住条件也在不断地提高。他们需求的是良好的居住环境,其中包含室内室外的环境,而不是单一地追求几室几厅,他们对外部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成都有群逐水族由川西流入蓉城的府河、南河从来就是滋养数百万蜀都儿女的母亲河。曾几何时,孩子们在河边戏水、鸭子在水中游弋,但随着蜀都的人口汇集增多,城市的日俱繁荣。府南河被污染,成为了一条“腐烂河”。人们怀念当年“浣花溪”的靓影,碧波柔柳还在人们的记忆中焕发着她的旖旎  相似文献   

18.
1998年10月 ,在成都 ,当钱方①把他为成都市博物馆所做的两个不同方案摆在我面前时 ,脸上的表情真是一言难尽———抑制着愤怒?感叹着无奈?满怀着自豪、庆幸或不屈的信念?还是对自己所钟情的职业的困惑、诅咒或祝福?成都市博物馆选址在浣花风景区内 ,东邻杜甫草堂工部祠 ,北靠草堂公园内的一览楼(是一个地标 ,一个制高点) ,东南角有浣花溪蜿蜒流过 ,溪边是个游艇码头。甲方案 ,是个被否定的方案。吸取了被否定的教训以后 ,钱方提出了乙方案(见封4)。甲方案平面布局简洁集中 ,室外场地安排比较明确清晰 ,造型简单 ,高架屋 ,色…  相似文献   

19.
冯瑞玲 《四川建筑》2001,21(4):9-9,19
杜甫草堂留给人的无尽魅力在于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人们心中的圣地 ,它充满着太多的有区别的部分和可识别的有力焦点。当您置身于草堂 ,具有田舍农居意味的茅屋 ,如诗如画的浣花溪 ,清溪壁映的照壁 ,寒梅青松下的工部祠 ,碧池浓荫下的大廨 ,小桥流水边的柴门 ,幽幽花径 ,无不流露着典雅质朴、清新迷人的田园风光 ,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缅怀一代诗宗。作为诗圣流寓成都时用心血营造的草堂 ,其遗址流传千古 ,诚如冯至先生在其《杜甫传》中所言 :“人们提到杜甫时 ,尽可以忽略杜甫的生地和死地 ,却总忘不了成都的杜甫草堂。”作为一座纪…  相似文献   

20.
草堂考     
诗圣杜甫在成都的故居,史称“工部草堂”或“草堂”,清代改称“工部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名为“杜甫草堂”。它位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就在同一区域,历史上曾有一座规模宏伟、香火极旺的佛教丛林,人称草堂寺或抚安寺。杜甫草堂和草堂寺是何关系?历来众说纷织。有人说“草堂因寺得名”,也有人记杜甫离成都东下后,其草堂旧居由节度使崔宁改建为别墅,供其妻任氏居住。后来任氏崇佛,效前人“舍宅为寺”以示虔诚,故有草堂。论点相距甚远,难有定论。笔者愿以窥管之得,将杜甫草堂之历史沿革奉诸学界同仁.依余愚见:草堂寺与杜甫草堂乃两座功能各异的园林、前者为宗教净土,后者为名人祠宇,清中叶虽曾增派僧人管理工部祠,但它并不是佛教寺院。杜甫在各地的故居都称草堂,如三台的“梓州草堂”,奉节的“西草堂”等,均可证明草堂与草堂寺在名称上纯属巧合,完全不存在继承之脉络和名称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