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夏河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中段的北部,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楚隆起南缘相继发现了一批以构造圈闭为主体的油气藏。因此,在巴楚隆起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上分析夏河地区的油气成藏规律,对指导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该区构造圈闭的演化特征,并结合生储盖等成藏条件分析,初步理清了成藏条件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发现:该区构造的发育主要受断裂活动的控制,现今的构造圈闭都经过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海西晚期-中生代早期为夏河地区成藏第一关键期,中下寒武统烃源岩处于生烃高峰期,卡北构造和卡拉沙依构造先后达到最佳圈闭形态,成藏条件达到最佳匹配关系;随后,中下寒武统烃源岩停止生烃,圈闭的演化决定着古油气藏的保存程度;喜山中期为夏河地区成藏第二关键期,该期构造活动强烈,卡拉沙依构造由断背斜向断鼻形态发育而使古油气藏遭受严重破坏,卡北构造的圈闭幅度有所减小,但仍具备形成中下寒武统残存气藏的条件;随后,该区构造形态基本定型,卡北残存构造能否继续捕获阿瓦提凹陷油气决定着该构造的现今油气规模及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
银根—额济纳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根—额济纳盆地基底由多板块组成.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早三叠世热拱隆张、早—中侏罗世初始裂谷、早白垩世裂谷发育、晚白垩世引张坳陷及第三纪挤压坳陷等阶段,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构造圈闭,与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下白垩统半深湖相烃源岩形成生储组合.油气勘探方向为单断凹陷多级断阶带的断鼻、断块构造油气藏和缓坡带的地层岩性油气藏以及双断凹陷的滚动背斜构造油气藏.提出了小湖盆围绕"洼槽"烃源岩开展"近源"油气勘探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石油勘探前景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系统研究塔里木盆地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和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石炭系生油岩的分布范围、母质类型、有机质丰度及成熟状况,同时结合塔里木盆地近年勘探中取得突破的5套储盖组合情况,认为阿瓦提凹陷主要存在P\-1h-P\-2s、C-P\-1x两套储盖组合。而阿瓦提凹陷中的阿南断鼻构造带面积大、是凹中隆起,构造带上断背斜、断鼻构造发育,并且储油层与生油层间有断层勾通,容易捕获和聚集油气形成油气藏;阿南斜坡区虽然局部构造不发育,但处于油气运移的指向,也容易捕获和聚集油气形成油气藏。从而得出了阿南断鼻构造带和阿南斜坡区均是阿瓦提凹陷下步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为该区下步勘探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系统研究塔里木盆地域地质构造条件和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石炭系生油岩的分布范围、母质类型、有机质丰度及成熟状况,同时结合塔里木盆地近年勘探中取得突破的5套盖组合情况,认为阿瓦提凹陷主要存在P1h-P2s,C-P1x两套储盖组合。而阿瓦提凹陷中的阿南断鼻构造带面积大、是凹中隆起,构造带上断背斜、断鼻构造发育、并且储油层与生油层间有断层勾通,容量捕获和聚集油气形成油气藏;阿南斜坡区虽然局部构造不发育,但处于油气运移的指向,也容易捕获和聚集油气形成油气藏。从而得出了阿南断鼻构造带和阿南斜坡区均是阿瓦提凹陷下步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为该区下步勘探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钱滩凹陷为残留海相凹陷,近年来多口井在石钱滩组获高产天然气,且凹陷各部位不同层系均见到油气显示,揭示了其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及全油气系统特征。基于地震、钻井、测井、有机地球化学等资料,对石钱滩凹陷形成及演化、全油气系统形成条件及油气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晚石炭世的北天山洋壳俯冲及海水侵入,使得石钱滩地区发育陆源供给的海相中等—优质烃源岩,该烃源岩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储集层类型齐全,发育石炭系火山岩、石钱滩组海相碎屑岩和二叠系金沟组陆相碎屑岩,在这几类储集层中均有油气成藏;受石钱滩组烃源岩生烃演化及多类型储集层特征的控制,形成了凹陷区页岩气藏—斜坡区致密油气藏—高部位常规油气藏的分布模式,具有非常规油气藏与常规油气藏有序共生的全油气系统特征。基于全油气系统理论,针对石钱滩凹陷,应在近源斜坡区寻找致密油气藏,在源上断阶带及构造高部位寻找构造-岩性油气藏及火山岩风化壳油气藏,在源内寻找海相页岩天然气藏;北疆石炭系近源有利岩性相带、山前冲断掩伏构造、盆内古隆起和斜坡区是有利的勘探区域,应围绕凹陷区页岩油气藏、环凹陷区致密砂岩油气藏、高部位常规油气藏和隆起区火山岩风化壳油气藏展开勘...  相似文献   

6.
塔西南坳陷寒武系含油气系统及勘探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古构造格局的演化,结合烃源岩热演化史、油气运聚史进行分析,首次在塔西南坳陷内划分了出寒武 系含油气系统。通过对已知油气藏成藏过程和圈闭形成期的分析,确定了出含油气系统关键事件和关键时期,认为海西 运动期以聚油为主,喜马拉雅运动期以聚气为主;寒武系含油气系统与其它含油气系统在垂向和平面上有复杂的组合 关系;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为群库恰克扭褶带和玛扎塔格扭褶带;主要勘探目标为海米塔格构造带的海米面背斜,其 次为巴楚隆起西端的家武系盐下圈闭——结东断鼻。  相似文献   

7.
大港油田历经40余年勘探与开发,构造带主体基本已探明,勘探难度日益增大,以前未得到重视的由凹陷向正向构造单元过渡的斜坡带将成为今后寻找地层岩性油气藏的重要领域。以位于凹陷向凸起过渡斜坡区的沙三段为例,开展古地貌恢复研究及有利砂体预测,明确空间展布范围。在沙三段油气成藏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该区“凹—断—坡—隆”深层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并得到钻探验证。进一步展现出北大港构造带北翼良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8.
伊犁盆地伊宁凹陷二叠系塔姆其萨依组发育两大类烃源岩(泥质岩和碳酸盐岩),以泥质岩为主。泥质岩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主体为较好-好烃源岩;碳酸盐岩烃源岩分布范围和厚度均小于前者。有机质类型以Ⅲ-Ⅱ2型为主。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主体上处于成熟阶段,从凹陷南部斜坡带到北部断隆带,成熟度降低。塔姆其萨依组在伊宁凹陷中央洼陷带南部和南部斜坡带北部发育优质烃源岩层,在中央洼陷带中部和南部斜坡带南部发育好烃源岩层,在中央洼陷带北部和北部断隆带南部发育较好烃源岩层,在北部断隆带北部为较差烃源岩层。综合研究认为中央洼陷带是伊宁凹陷二叠系烃源岩最有利发育区。  相似文献   

9.
酒泉盆地白垩纪-新生代区域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酒泉盆地位于祁连造山带北缘西部,是走廊盆地群西端的一个富油气盆地,按区内大地构造环境变迁、祁连造山带的形成演化、盆地内地层分布、构造变形特征,酒泉盆地白垩纪-新生代区域构造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早白垩世拉张断陷盆地演化阶段,晚白垩世-古新世挤压隆升阶段,始新世-渐新世坳陷和新近纪挤压盆地演化阶段。早白垩世拉张断陷阶段控制了下白垩统烃源岩及储集相带的分布,凸起区有利于形成潜山油气藏;晚白垩世-古新世的挤压隆升形成盆地的反转构造圈闭;始新世-渐新世坳陷和新近纪挤压盆地演化促进了烃源岩成熟演化,形成了众多的构造圈闭,是盆地油气聚集的主要时期。新生代前陆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构造油气藏及早白垩世断陷构造-地层、岩性油气藏是酒泉盆地今后油气重点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0.
西湖凹陷中央洼陷带发育一系列挤压大背斜,是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区域之一,一直以来以构造油气藏评价和研究为主.应用钻井、岩心、实验分析及地震资料,系统开展了中央洼陷带中部花港组岩性油气藏主控因素分析,建立了该地区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模式,并预测了勘探有利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广覆式厚层平湖组煤系烃源岩发育为岩性油气藏的...  相似文献   

11.
沙雅、卡塔克和巴楚隆起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截至2006年底提交的探明油气地质储量占整个盆地探明储量的66.78%,但3个隆起探明油气地质储量规模存在显著差异。有效供烃范围、优质储层的发育和空间展布、构造演化历史尤其是后期构造活动性的差异是导致3个隆起储量规模显著不同的主要原因。根据3个隆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对比分析,沙雅隆起油气成藏条件最好、卡塔克隆起次之、巴楚隆起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2.
郭萍 《天然气地球科学》2020,31(9):1306-1315
为深化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地质认识,以有机地球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手段,分析了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烃能力,利用埋藏史—热史分析,探讨了生烃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霸县凹陷的文安地区、武清凹陷和大城凸起上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最高,其次是廊固凹陷北部地区,深县凹陷、束鹿凹陷相对较低;冀中坳陷东北部上古生界煤层显微组分以文安地区壳质组含量为最高,平均达29.1%,壳质组含量大于20%的样品数占样品总数的80%以上;生烃热演化经历了低成熟阶段、二次成熟阶段、高成熟凝析油湿气阶段和过成熟干气阶段;在白垩纪末,煤系烃源岩埋藏深度约为1 200~2 000 m,RO值为0.5%~0.7%,达到一次生烃状态;在古近纪末,煤系烃源岩最大埋深>7 000 m,超过中生界最大古埋藏深度或古温度,开始二次生烃,资源潜力较好。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烃源岩特征及其油气源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系统评价了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5套烃源岩系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从剖面和平面上研究了各层碳酸盐烃源岩和泥质烃源岩的有机相分布特征,进而探讨了巴楚隆起的油气来源。研究表明,该区的主要烃源岩为其深部的高成熟寒武-奥陶系海相碳酸盐烃源岩,其次为海陆混源的石炭系烃源岩;其油气主要来自该区深部的烃源岩,生油贡献明显呈东部大于西部、北部大于南部的特点,同时亦有从西南凹陷侧向运移而来的石炭系原油。   相似文献   

14.
江汉盆地白垩系油气藏特征与勘探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汉地区白垩系广泛分布于盆地周缘露头和盆地内,以红色砂泥岩为主,缺乏生烃潜力,但白垩系下伏古生代海相地层,上覆第三纪断陷层,为其油气聚集提供了丰富的油源条件,具有良好勘探潜力,并被最近的勘探证实。通过对江汉盆地西南缘白垩系油气藏的研究发现,该地区白垩系油气藏的油源来自邻近第三系烃源岩,由于白垩系储层与第三系烃源岩通过断层沟通、油气沿断层运移到白垩系形成新生古储油气藏。同时在沔阳凹陷还发现白垩系下伏古生代海相地层也具有生烃潜力,生成的油气运移至上覆白垩系形成古生新储油气藏。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排烃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台盆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空间展布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 根据吸附作用模型计算烃源岩排烃效率, 建立了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排烃史模型, 并计算了台盆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在各地质历史时期的排烃强度和排烃量。台盆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排油量与排气量分别为325.10×108 t 和610.25×1011m3, 总排烃量811.35×08 t,主要排烃期为中、晚奥陶世与志留-三叠纪2 个阶段; 灰质烃源岩排烃中心主要分布在北部凹陷隆起区、塔中隆起、巴楚隆起南部以及麦盖提斜坡部分地区, 泥质烃源岩排烃中心主要分布在满加尔凹陷与阿瓦提凹陷。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油气运聚与成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有效烃源岩为寒武系—中下奥陶统和石炭系,巴楚隆起和麦盖提斜坡2套烃源岩演化历史有较大的差异。该区油气运移疏导系统主要为储层孔隙和裂缝系统、断裂系统与不整合面;主要有3期成藏,即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期。其中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油藏多被破坏;海西晚期油藏保存有好有差,后期又有调整;喜马拉雅期主要为气藏形成与古油藏调整期。根据主要成藏时期及成藏条件的配置关系、源岩及储层的关系,认为巴楚—麦盖提地区大致存在4种成藏模式:早期成藏他生、早期成藏次生、早期成藏—破坏—晚期成藏和晚期成藏。   相似文献   

17.
萍乐坳陷西部中古生界海相区块勘探与研究程度较低。通过系统的野外露头和煤矿采样、室内化验分析以及初步的地球化学研究,认为:下二叠统栖霞组、小江边组、茅口组碳酸盐岩夹碳质泥岩、泥页岩及上二叠统煤系地层为萍乐坳陷西部主要烃源岩层,下二叠统海相烃源岩丰度可以与四川、黔南、桂中、塔里木等已知含油气区(或古油藏)的海相烃源岩相比美,岩性和演化程度是影响烃源岩丰度的主要因素。萍乐坳陷西部地区烃源岩演化程度总体偏高,达到高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造成该区烃源岩高演化程度的主要地质作用有深成变质作用、岩浆热烘烤作用及构造应力变质作用等。萍乐坳陷西部二叠系生储盖组合较为有利,虽然其烃源岩演化程度总体偏高,但仍分布有镜质体反射率仅为0.81%~1.51%演化程度适中的烃源岩,而且国内外也已经在烃源岩高演化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大型天然气藏,因此总体评价研究区是一个有潜力的天然气勘探远景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勘探。  相似文献   

18.
随着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技术日益完善,烃源岩在高压力下的热演化已成为超深层油气资源评价及成烃理论研究的焦点。通过对国内外温压控制下烃源岩生烃模拟实验和成果的研究,结合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大埋深、高压力"的地质条件,探讨了塔里木盆地海相烃源岩高压生烃演化抑制模式。顺托果勒低隆寒武系烃源岩在燕山期以来仍具有形成高成熟液态烃的地质条件,其热演化受抑制的边界条件为:①构造长期稳定的封闭体系;②烃源岩埋深大于6 500 m,流体压力长时间持续大于60 MPa,晚期低地温场背景(地温梯度小于2.0℃/hm);③烃源岩母质类型为Ⅰ、Ⅱ1型。塔里木盆地超深层寒武系海相烃源岩以Ⅰ型、Ⅱ1型干酪根为主,在高压条件下抑制程度更明显,其生油窗范围及潜力远高于传统的理论计算值,因此超深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超深层含油气系统复杂的成藏特征,采用动力学模拟技术探讨了寒武系“源-圈-藏”的演化过程,揭示了超深层含油气系统油气“生成-运移-聚集-调整”的演化历史。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烃源岩的生烃史模拟显示:下寒武统烃源岩的热演化存在4个关键时刻,分别为加里东中期、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喜马拉雅晚期;发育3种热演化模式,即盆地坳陷区持续热演化模式、盆地斜坡区接力热演化模式和盆地周缘山前带快速热演化模式。烃源岩的成熟度恢复显示:塔北斜坡带、顺托果勒低隆起和麦盖提斜坡带烃源岩的整体成熟度低于2%,处于高成熟阶段,目前仍然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超深层含油气系统的混合流模拟表明:加里东期和海西期断裂对塔里木盆地原生油气藏的运聚较为重要,而喜马拉雅期断裂对次生油气藏的运聚影响较大。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寒武系上、下两套含油气系统流体的流线变化和运聚趋势具有明显的继承性,隆起带和斜坡区的优势运移通道是油气运聚的有利区,其中,卡塔克隆起和巴楚隆起西侧具有多源充注汇聚的特征,巴楚隆起东侧和塔北隆起受单一含油气系统持续充注,是较有利的油气富集区。盆地模拟对塔里木盆地超深层含油气系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