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宏 《重钢技术》2009,52(3):45-49
利用LECO公司CS-444LS红外碳硫分析仪,对钢铁中的超低碳分析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超低碳分析方法。论文研究了影响钢样中超低碳分析的一些因素,如坩锅、比较水平、最短分析时间、助熔剂的量、称样量等。试验结果如下:以1200℃通氧灼烧2h或1200℃灼烧4h坩埚残存碳最低且稳定;当比较水平为3,最短分析时间为40s,助熔剂的量为1.8g左右,称样量在0.6~1.Og时,是分析碳含量在0.001~0.01%钢铁的优化条件。该优化条件下,测定的结果准确可靠,完全能满足生产检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刘宏  谭文志 《中国冶金》2010,20(9):26-29
利用LECO公司CS-444LS红外碳硫分析仪,对钢铁中的超低碳分析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超低碳分析方法。论文研究了影响钢样中超低碳分析的一些因素,如坩埚、比较水平、最短分析时间、助熔剂的量、称样量等。试验结果表明:以1200℃通氧灼烧2h或1200℃灼烧4h坩埚残存碳最低且稳定;当比较水平为3,最短分析时间为40s,助熔剂的量为1.8g左右,称样量在0.6g~1.0g时,是分析碳含量在0.001%~0.01%钢铁的优化条件。该优化条件下,测定的结果准确可靠,RSD小于10%,完全能满足生产检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凌彬  邬君飞 《宝钢技术》1998,(6):21-22,40
控制和降低钢铁样品超低碳分析中的空白水平是分析成功的关键。实验发现助熔剂是空白的主要来源之一。助熔剂经处理后不仅不影响助燃效果,而且使分析空白由原来的4μg/g左右降到处理后的1μg/g左右。  相似文献   

4.
用红外碳硫分析仪,研究了在陶瓷坩埚中事先加入助熔剂,用高频加热打底造浴等一系列方法,使碳空白降至可忽略不计且稳定,以达到分析钢铁中超低碳的目的.方法的测定范围为0.0005%~0.0030%,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钢铁中超低碳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红外碳硫分析仪 ,研究了在陶瓷坩埚中事先加入助熔剂 ,用高频加热打底造浴等一系列方法 ,使碳空白降至可忽略不计且稳定 ,以达到分析钢铁中超低碳的目的。方法的测定范围为 0.0 0 0 5 %~ 0.0 0 3 0 %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配合起草碳硫分析专用坩埚行业标准,对测定坩埚空白值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提出了合理的测量坩埚空白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S-200红外硫分析仪,对钢中硫进行分析,具有操作简便、分析时间短、精度高等优点,本文对分析低硫(10×10-6以下)时精密度及准确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冶炼低硫钢时分析钢中硫含量需注意的事项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用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钢铁标样中硫含量的探讨张小英,王红,陈鹏(北京科技大学化学分析中心,北京,100083)近年来,我中心承担了钢铁研究总院及其它单位钢铁标样的测定工作,其中硫含量的定值分析采用氧化铝色层分离-硫酸钡重量法[1],此方法难度大,操...  相似文献   

9.
10.
钟华 《冶金分析》2019,39(9):14-20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碳属于相对测量法,需用含碳的标准物质如碳酸钠对仪器进行校准,该校准方法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助熔剂条件使化学试剂、钢铁样品中碳的燃烧释放率达到一致。实验重点对助熔剂影响碳酸钠校准-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钢铁中高含量碳(质量分数为1.0%~5.0%)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按GB/T 223.86—2009标准所述,将碳酸钠校准样置于锡囊中,采用锡-铁-钨三元助熔剂进行测定,碳酸钠中碳的结果较钢铁标样的结果偏低,且随碳含量的增加,偏低现象更为显著,据此可以判断,若采用锡-铁-钨三元助熔剂,用碳酸钠校准时,所测得的钢铁样品中碳结果会高于认定值。锡量、纯铁屑量、钨粒量的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表明,锡助熔剂对测定的影响最为显著,加入锡助熔剂对碳酸钠校准样测定不利,且锡助熔剂对碳酸钠校准样中碳测定的影响较生铁标样更为明显。因此,实验采用铁-钨二元助熔剂进行测定,并对助熔剂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碳酸钠校准的助熔剂条件为在样品上方依次加入1.00g纯铁粉、2.0g钨粒,钢铁样品的条件为在样品上方依次加入2.0g钨粒、0.50g纯铁粉。采用上述优化的助熔剂条件测定碳酸钠校准样,并绘制校准曲线,碳质量分数的校准范围为1.00%~5.00%,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999。采用优化的助熔剂条件对8个高碳钢铁标样中的碳含量进行测定,测定值与认定值吻合,这说明碳酸钠校准样与钢铁样品中碳的燃烧释放率一致。将上述实验方法应用于5个钢铁生产样品中碳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n=5)为0.21%~0.33%,结果与管式炉燃烧-重量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GB/T 20123-2006高频感应-红外吸收法(常规法)因表面碳影响,仅适用于钢中碳含量大于0.005%的测定,不能满足大生产过程中钢中超低碳测定的需求。研究表明:日常制取后直接测定的生产试样表面碳是吸附碳,标准样品试样表面碳除含吸附碳外,还含化合碳。国家标准GB/T 20126-2006(预热法)定值的标准样品事先预热冷却后用于常规法校正,可有效消除表面碳对钢中超低碳常规法测定的影响,使常规法能应用于超低碳钢日常测定。  相似文献   

12.
钢铁中超低碳分析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应用红外碳硫分析仪测定钢铁中超低碳的分析方法。对陶瓷坩埚经过马弗炉和管式坩埚炉2次灼烧,用钨粒、锡粒、纯铁为助熔剂,获得低稳定的空白值。经无水碳酸钠基准物质校准仪器,用红外吸收法分析钢铁中超低碳取得了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13.
从红外法定硫的原理、标定方法、空白的产生等方面入手分析了红外法定硫的误差。结果表明,采用纯物质标定仪器可能造成低含量硫的测定结果偏低。不同的试样由于产生不同的燃烧微区环境,产生的粉尘空白难以用空白试验来消除。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不确定度的来源及产生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对钢中碳硫含量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与实际应用相吻合.该评定方法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5.
徐本平 《冶金分析》2004,24(Z2):733-736
介绍了不确定度计算的基本原理及在红外法测定低合金钢样品中碳硫中的应用,借助于相对不确定度的概念,更加准确地对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  相似文献   

16.
夏念平  曾鸣  曹红霞  高云  吴秀云 《钢铁研究》2013,41(1):27-28,48
通过优化碳的测定条件如增加HF-400高频炉的燃烧功率、净化分析用氧气、选择合适的气流量等途径可以使微量碳的分析精度得到提高,分析精度达到1.0×10-6.采用红外吸收法测量硅钢中微量碳可满足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7.
高频红外吸收法测定普碳钢中硫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艳 《冶金分析》2012,32(5):75-79
按照国家标准用高频红外吸收法测定了普碳钢中硫含量并对影响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各个因素如质量,温度,体积,标样重复测定以及仪器校正等方面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得出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试样称量、标准溶液配制、校准曲线拟合、仪器的分辨率和测量重复性。按照不确定度评定步骤,计算出各个不确定度分量并将其合成,求得了扩展不确定度,为测定的准确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