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淬火温度、淬火冷却方式和回火温度对高铬铸铁轧辊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冷条件下,淬火温度低于1000℃,随着淬火温度升高,硬度升高,随后硬度反而下降,雾冷和空冷条件下,淬火温度对硬度的影响规律与油冷时相似,获得最高硬度的淬火温度超过油冷时的淬火温度,达到1025℃.回火温度低于500℃时,高铬铸铁轧辊硬度变化不明显,超过575℃,硬度明显下降,高铬铸铁轧辊在450℃回火4小时,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优异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2.
淬火工艺对Fe-V-W-Mo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测试了Fe-5%V-5%W-5%Mo-5%Cr-3%Nb-2%Co-2%c(Fe-V-W-Mo)合金的临界点和CCT曲线基础上,研究了淬火温度、淬火冷却方式对该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V-W-Mo合金油冷淬火温度低于1025℃。随淬火温度升高硬度升高,超过1050℃,硬度反而降低。雾冷和空冷淬火时,淬火温度对硬度影响结果相似,获得最高硬度的淬火温度高于油冷时的淬火温度。Fe-V-W-Mo合金油冷淬火淬透性最好,雾冷次之,空冷最差,但是油冷和雾冷差别不大。Fe-V-W-Mo合金红硬性和韧性随淬火温度升高而提高,超过1150℃时,韧性反而降低。最后讨论了Fe-V—W—Mo合金在不同淬火冷却条件下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热处理对高钒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高钒高速钢显微组织、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冷条件下,淬火加热温度低于1 050 ℃,随着温度升高,硬度升高,超过1 050 ℃,硬度反而降低.回火温度低于400 ℃,硬度变化不明显,超过500 ℃,随回火温度升高,硬度升高,并在530 ℃达到最高值,继续提高回火温度,硬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魏海鸿  张腾  董立新 《电焊机》2021,51(2):41-45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热处理对高铬铸铁的微观组织的影响,通过硬度测试和耐磨性测试研究热处理对高铬铸铁的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固溶处理温度在920℃以下时,淬火+回火后的组织为铸态组织;当固溶处理温度920℃及以上时,淬火+回火后铸态组织消失,出现淬火组织;随着固溶处理温度的升高,高铬铸铁硬度与耐磨性先升高后下...  相似文献   

5.
张文杰  袁洪波  陈丽  段智 《热加工工艺》2012,41(16):203-205
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洛氏硬度计对不同淬火温度和冷却方式以及回火后的组织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高铬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湿砂橡胶轮式磨粒磨损试验机对高铬铸铁进行了磨损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试样的硬度先升高再下降,在960℃×4h油淬,试样的硬度达到63.1 HRC;试样经960℃×4h油淬+250℃×2h回火后的磨损性能最好,磨损量仅为Q235试样的1/26.  相似文献   

6.
采用消失模熔铸法试制了亚共晶高铬铸铁Cr20,研究了淬火与回火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铬铸铁Cr20的淬火加热温度在1000~1050 ℃之间时,硬度较高,而且在1050 ℃时其冲击性能达到最高值。回火温度在300 ℃时出现一个拐点,其冲击性能出现较明显下降,而其硬度降低较小。在热处理试验工艺下,高铬铸铁的力学性能对热处理时的保温时间不敏感。高铬铸铁Cr20较佳的热处理工艺为1050 ℃´0.5 h淬火+300 ℃´2 h回火。  相似文献   

7.
对挖泥船泥浆泵叶片用高铬铸铁的热处理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奥氏体化温度分别为800、900、1000和1100℃下保温3 h 后空冷,高铬铸铁硬度随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在1000℃淬火时的硬度最高;在1000℃分别保温1、2、3和4 h后空冷,发现保温2 h铸铁的硬度达到峰值;对1000℃×2 h空冷的铸铁试样分别在250℃和450℃回火2 h,发现回火硬度均有小幅提高,但250℃回火的试样冲击性能显著提升,冲击吸收能量达到4.13 J。该叶片材料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000℃×2 h空冷淬火+250℃×2 h回火,用该工艺热外理叶片可获得弥散分布的M7 C3型碳化物+二次碳化物+回火马氏体基体及少量残留奥氏体组织,抗泥沙磨损能力提高了34.41%。  相似文献   

8.
高铬铸铁轧辊的生产工艺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提高高铬铸铁轧辊的硬度和耐磨性,生产中从化学成分的选择、铸造工艺的分析以及热处理工艺等的研究方面探讨它们对高铬铸铁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高铬铸铁试样经过高温淬火和中温回火(1070℃+450~480℃)后,其硬度高于铸态试样的硬度值,其耐磨性为铸态试样的1.61倍.用此工艺制造的高铬铸铁轧辊强度大、硬度高、耐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热处理对高铬铸铁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射线衍射、金像显微镜和洛氏硬度计,对不同淬火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回火后组织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高铬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70℃淬火,保温4h,200℃回火,使硬度值达到62.8HRC。随着淬火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能使奥氏体中的碳含量增加,转变成的马氏体中的含碳量也增加,提高基体硬度;当淬火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奥氏体中的碳含量过高,降低MS点,增加残余奥氏体,降低基体硬度。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加速了马氏体的分解和碳化物的析出,马氏体硬度下降,使高铬铸铁的硬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对新型V-Cr-Mo-Nb-W复合轧辊用高速钢空冷淬火、回火后的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低于800℃空冷淬火时,随着温度的升高,V-Cr-Mo-Nb-W复合轧辊用高速钢的硬度值不断降低;当温度为800℃时,硬度值最低;处理温度为800~1050℃时,随温度的提高硬度不断提高,在1000~1050℃内硬度达到最高值。该钢具有良好的回火抗力,经1050℃×1 h空冷淬火、600℃回火后硬度>58HRC。不同的铸造条件对材料硬度的影响不大。高速钢材料在800℃空冷淬火处理后软化性能最好,便于加工。  相似文献   

11.
12.
13.
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胫骨是一种由羟基磷灰石和胶原蛋白组成的自然生物陶瓷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具有层状的微结构并且平行于骨的表面排列.观察也显示这些羟基磷灰石层又是由许多羟基磷灰石片所组成,这些羟基磷灰石片具有长而薄的形状,也以平行的方式整齐排列.基于在胫骨中观察到的羟基磷灰石片的微结构特征,通过微结构模型分析及实验,研究了羟基磷灰石片平行排列微结构的最大拔出能.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片长而薄的形状以及平行排列方式增加了其最大拔出能,进而提高了骨的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14.
15.
论述了CAD技术中参数化设计的三种建模方法,重点介绍了基于特征的参数化建模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机械设计中的机构结构,归纳出其零件的几何特征构成。设计了机构CAD图形库,并提出了该图形库生成步骤和人机交互界面。  相似文献   

16.
刘兴  赵霞 《表面技术》2008,37(1):37-39
采用激光辐照对FeCrAlW电弧喷涂层的组织进行致密化处理,借助扫描电镜和X衍射对涂层的组织进行了分析.测试了涂层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涂层组织致密度提高,孔隙率明显降低.随着激光扫描速度的增加,涂层的显微硬度降低.在较低的扫描速度下,涂层与基体之间形成互熔区,涂层与基体之间产生良好的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17.
18.
A synergetic approach to solution of problems of self-controlled synthesis of nanostructures and creation of self-organizing nanotechnologies is considered in connection with the superproblem of creation of materials with functional properties resembling those of biosystem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Metallovedenie i Termicheskaya Obrabotka Metallov, No. 7, pp. 55 – 61, July, 2005.  相似文献   

19.
The importance of the self-diffusion of a metal during its oxidation by a gas is treated for the cases of nonstoichiometric oxides having either interstitial cation or cation vacancies. We have established a general relationship for the reaction rate when a mixed diffusion process occurs. From this relationship, we have shown that the pressure dependence can be different,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rate-determining process is the self-diffusion through the metal or through the product.  相似文献   

20.
C. Colinet 《Intermetallics》2003,11(11-12):1095
A large number of ab-initio calculations of energies of formation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have been performed in the last 15 years. The currently used methods are listed. The paper presents a review of the aluminium based compounds which have been studied. Comparisons of calculated and experimental enthalpies of formation are provided for aluminim-3d and-4d transition metal alloys at equiatomic composition. The modelling of the enthalpies of mixing of solid solutions based on a given lattice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