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纳米TiO2/蛋白土复合材料是一种采用钛盐水解沉淀法在蛋白土表面负载纳米TiO2的新型光催化剂。本文结合晶型与晶粒度、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等性质, 讨论了煅烧工艺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升温到800℃时仍无金红石相出现, 说明载体蛋白土对TiO2的晶型转变起到抑制作用。以染料罗丹明B溶液为目标降解物, 250 W汞灯为光源, 评价纳米TiO2/蛋白土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其中600℃煅烧2 h得到的样品具有较优的光催化性能, 照射4 h后, 对罗丹明B的去除率达到97.24%。  相似文献   

2.
以多孔非金属矿物硅藻土为载体, 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硅藻土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 spectroscopy)等方法对硅藻土及不同温度处理得到的复合样品的晶体结构、表面性能及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载体硅藻土能够提高TiO2的晶型转变温度, 并且使TiO2纳米颗粒分散均匀, 有效抑制了团聚行为的发生。以10 mg/L的罗丹明B溶液为目标降解物, 250 W汞灯为光源, 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对TiO2/硅藻土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750℃煅烧2 h的样品光照120 min对罗丹明B的去除率接近100%, 与Degussa P25的去除率相当。此时样品中具有两种TiO2晶型(A:R=9:1), 说明TiO2的混晶效应能够有效地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复合, 使样品具有比单一锐钛矿型TiO2更好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TiO2纳米纤维为模板和反应物, 采用水热法原位合成了具有异质结构的BaTiO3/TiO2复合纳米纤维。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 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BaTiO3纳米微粒均匀地生长在TiO2纳米纤维表面, 制备了异质结型BaTiO3/TiO2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利用罗丹明B和苯酚的脱色降解反应测试。BaTiO3/TiO2复合纳米纤维材料, 在紫外光照射下, 光催化降解活性较纯锐钛矿TiO2纳米纤维有明显提高, 罗丹明B和苯酚在该复合纳米纤维材料上的光催化降解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且易于分离、回收和再利用, 循环使用5次, 罗丹明B的脱色率仍保持在96%以上。  相似文献   

4.
刘彩  刘芳  黄方  王晓娟 《无机材料学报》2021,36(11):1154-1162
光催化降解技术能够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海藻为碳源, 采用微波水热法制备海藻基碳量子点(CDs), 并进一步合成CDs-Cu-TiO2复合材料作为可见光催化剂用于污染物降解。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中CDs、Cu2+与TiO2紧密结合在一起, 可见光区吸收明显增强, 荧光发射效率降低。CDs与Cu2+的引入产生协同效应, 使复合材料的禁带宽度降低到2.35 eV, 并有效抑制了电子-空穴的复合。以罗丹明B为污染物模型的光催化性能实验显示, 海藻基CDs-Cu-TiO2复合材料在可见光照射下降解RhB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能够达到纯TiO2纳米颗粒的6.4倍, 150 min降解率接近100%, 是TiO2纳米颗粒的2倍。  相似文献   

5.
以碳化植物纤维(CPF)为载体,将纳米TiO2附着于纤维表面,通过浸渍煅烧法和溶剂热法合成纳米TiO2/CPF复合光催化剂,并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SEM、HRTEM、XRD、EDS分析了纳米TiO2/CPF复合光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以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为模型反应,考察复合材料中不同纤维种类和TiO2负载量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TiO2负载量的增加,纳米TiO2/CPF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先增强后减弱。纳米TiO2/CPF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明显提高是由于在TiO2和碳纤维界面的良好电荷分离能力。降解染料的活性物种有超氧负离子和羟基自由基,但羟基自由基是主要物种。此外,浸渍煅烧法和溶剂热法生成的纳米TiO2在纤维表面的存在形式不同,浸渍煅烧法生成纳米TiO2薄膜,包裹纤维;而溶剂热法生成的TiO2结晶成纳米颗粒,附着于纤维表面。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TiO2光催化性能,并研究金属离子掺杂对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和煅烧工艺制备稀土元素La掺杂TiO2无机纳米纤维膜,通过SEM、XRD、FT-IR、TG测试对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为靶向降解剂,进一步深入研究La3+改性TiO2光催化氧化降解染料的机理。结果表明,当染料浓度为10 mg/L,La3+掺杂改性纳米TiO2纤维的浓度为15 mg/10 mL条件下,催化10 min的降解率为63.41%,催化70 min的降解率即可达到99.87%,比未掺杂TiO2纳米纤维的降解率提高了6.36%,可见,La3+的掺杂提高了TiO2光催化降解速率,所需要的时间减少了。  相似文献   

7.
以TiOSO_4为钛源,氨水为沉淀剂,以水解沉淀法制备纳米TiO_2-硅藻土复合材料;结合XRD、SEM、氮气吸-脱附表征手段,对比研究复合材料、纯TiO_2、纳米级TiO_2(P25)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性能以及复合材料对罗丹明B、刚果红、甲基橙、亚甲基蓝等染料的吸附及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纳米TiO_2-硅藻土复合材料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性能明显优于纯TiO_2和P25;复合材料对不同污染物的吸附及光催化性能存在显著差异,对阳离子型的亚甲基蓝的吸附及光催化性能最好,对阴离子型甲基橙的吸附及光催化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8.
采用柠檬酸盐前驱体技术, 合成了粒径约为20~70 nm 的尖晶石结构MnFe2O4 纳米颗粒, 用聚乙烯亚胺( PEI) 对MnFe2O4 纳米颗粒进行表面处理后, 以异丙醇钛为前驱物, 采用sol2gel 法在纳米MnFe2O4 表面包覆锐钛矿型TiO2 纳米层形成核壳结构。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X射线衍射仪(XRD) 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粒径以及磁学性能等进行了表征。采用罗丹明B 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对所制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核壳结构TiO2 / MnFe2O4 复合纳米颗粒的光催化活性随着壳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强,当达到一定厚度以后, 其催化活性不随壳层厚度的增加而改变。复合颗粒中TiO2 含量达到30 wt % , 反应时间4 h时, TiO2 / MnFe2O4 磁性光催化剂对罗丹明B 的光降解率达到100 % , 与纯TiO2 纳米粉体的催化活性相当, 且光催化活性稳定, 是一种便于回收、可重复使用的高效光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为了同时提高催化剂的光催化和回收能力,以聚丙烯腈(PAN)和钛酸四丁酯(TBT)作为碳纳米纤维(CNFs)和TiO2前驱体,通过静电纺丝和热处理方法制备了TiO2/CNFs复合材料,并通过SEM、XRD、Raman、UV-vis分光光度计等对TiO2/CNFs复合材料的形貌、晶体结构、光吸收性能、导电性和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TBT添加量的逐渐增多,TiO2/CNFs复合材料在热处理过程中卷曲形态逐渐消失,并且TBT在碳化过程中完全转化为锐钛矿TiO2;TiO2/CNFs复合材料光吸收边缘由纯TiO2的紫外光区扩展至可见光区,提高了催化剂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同时,在模拟太阳光照射180 min,TiO2/CNFs复合材料对RhB的光催化降解率最大可达到95.71%,并且在连续重复使用5次后光催化降解效率仍可达到约90%。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尺寸为70~100 nm, 具有高活性(001)晶面的锐钛矿相TiO2纳米方块, 利用FE-SEM、TEM、XRD和UV-Vis DRS等手段对催化剂结构和光吸收性能进行分析, 同时考察了水热反应温度和溶液pH对TiO2形貌和(001)晶面暴露率的影响。以酸性红染料为目标污染物, 对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合成TiO2纳米方块的最佳条件为水热温度180℃、溶液pH=4~5。(001)晶面的光催化活性优于(101)晶面, 具有33%(001)晶面暴露率的TiO2纳米方块的光催化活性是普通TiO2的1.6倍。  相似文献   

11.
以电纺TiO2纳米纤维为基质和反应物、乙二醇为还原剂,采用溶剂热法原位合成了新型Bi@Bi4Ti3O12/TiO2等离子体复合纤维。利用XRD、SEM、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光致发光图谱(PL)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Bi@Bi4Ti3O12/TiO2复合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低于210℃时,Bi@Bi4Ti3O12/TiO2复合纤维的Bi4Ti3O12纳米片随反应温度升高逐渐缩小、增厚,且有金属Bi纳米粒子生成;当反应温度高于210℃时,Bi@Bi4Ti3O12/TiO2复合纤维的纳米片发生堆积、变形、表面金属Bi被氧化成Bi2O3。反应温度对Bi@Bi4Ti3O12/TiO2等离子体复合纤维的形貌和物相组成有重要影响;Bi@Bi4Ti3O12/TiO2复合纤维对罗丹明B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可见光照5 h其降解率达97.8%。Bi@Bi4Ti3O12/TiO2复合纤维光催化性能提高归结于Bi4Ti3O12与TiO2间形成异质结、金属Bi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及等离子体共振效应与异质结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负载有立方相p-型半导体Cu1.8S颗粒的TiO2纳米带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u2O自牺牲模板法, 以负载有立方相p-型半导体Cu2O颗粒的TiO2纳米带作为前驱物, 在水热条件下与硫脲进行反应, 制得了负载有立方相p-型半导体Cu1.8S颗粒的TiO2纳米带. 测试结果表明, 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硫脲浓度对Cu1.8S纯度和形貌皆有影响. 若反应在较低温度(如120℃)进行, 即使反应时间达到25 h, 产物中除了生成Cu1.8S还存在未反应Cu2O; 若水热温度控制在160℃反应25 h, 当硫脲浓度为0.25 mol/L时, 负载物基本上是Cu1.8S且分散较好, 当硫脲浓度升到0.5 mol/L时, 负载物团聚严重. 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与纯TiO2纳米带相比, 在负载有Cu2O或Cu1.8S后光催化活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聚氯乙烯(PVC)在270℃真空环境中经热处理脱除HCl得到具有共轭结构的PVC衍生物(CDPVC)。纳米TiO2与CDPVC (质量比为2∶1)经高能球磨复合得到纳米TiO2/CDPVC复合材料。采用TEM、XRD、XPS、FTIR、SEM和Raman等对纳米TiO2/CDPVC复合材料进行了分析表征,并采用罗丹明B (Rh B)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和K2Cr2O7的光催化还原反应评价其可见光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TiO2与CDPVC经高能球磨复合后形成了Ti—O—C结构,该结构有利于提高纳米TiO2/CDPVC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吸收能力和光生电子/空穴分离效率。与纳米TiO2和普通研磨的TiO2-CDPVC相比,纳米TiO2/CDPVC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和良好的可见光催化稳定性。其可见光催化机制是CDPVC吸收光子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并容易将光生电子注入到TiO2的导带中,CDPVC内光生电子和TiO2导带上的光生电子(eCB-)被吸附在材料表面上的氧捕获产生·O2-自由基,·O2-自由基可以直接降解RhB分子,直至最后降解生成H2O和CO2。   相似文献   

14.
CsPbBr3钙钛矿量子点在水中的不稳定性一直是限制其应用的关键因素.本工作采用钛酸四丁酯水解结合煅烧的方法在CsPbBr3表面包覆TiO2保护层,制备了一种具有良好水稳定性和光催化活性的CsPbBr3@TiO2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所合成的CsPbBr3钙钛矿量子点尺寸约为8nm,包覆层为不完全结晶的TiO2,其厚度...  相似文献   

15.
以钛酸四丁酯、氧化铒、硝酸等为原料, 采用碳球模板法制备了TiO2: Er3+空心球材料,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方法, 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度计考察了TiO2: Er3+空心球材料在催化染料罗丹明B、亚甲基蓝、茜素红、甲基橙的脱色降解过程中的应用性能。系统研究了Er3+掺杂浓度、不同离子型染料和染料水溶液的pH等因素对催化降解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经600℃煅烧3 h制备的TiO2: Er3+为锐钛矿晶型, 空心球结构, 尺寸均匀, 粒径约为120 nm, 比表面积约为60.5 m2/g; Er3+掺杂量为0.5mol%的样品对甲基橙染料的催化降解效率最高; 对四种不同离子型染料, 茜素红的催化降解效果显著, 在紫外光照射下, 催化效率较未掺杂Er3+的TiO2提高了约30%。  相似文献   

16.
以阳离子PS微球为模板, 钛酸四丁酯为钛源, 氨水为催化剂制备中空TiO2微球, 通过物理共混法将中空TiO2微球引入到聚丙烯酸酯薄膜中, 考察了中空TiO2微球的空心粒径及用量对复合薄膜光反射性、导热系数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空TiO2微球的引入可显著提升聚丙烯酸酯薄膜的各项性能, 中空TiO2微球的空心粒径和用量对复合薄膜的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随着中空TiO2微球空心粒径和用量的增加, 复合薄膜的性能基本呈现先提升后降低的趋势, 其中当中空TiO2微球空心粒径为300 nm、用量为1%时, 所制备的复合薄膜保温性能和力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Ag2O共同改性TiO2基复合材料(rGO@Ag2O/TiO2),并研究了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三元复合材料rGO@Ag2O/TiO2的可见光催化性能远优于一元纳米TiO2和二元rGO/TiO2、Ag2O/TiO2复合材料,当可见光照射120 min后,溶液中约100%的罗丹明B分子被rGO@Ag2O/TiO2降解。rGO@Ag2O/TiO2三元复合材料可见光催化效率的提高主要源于窄带隙半导体Ag2O和高电导率材料rGO的引入,使形成的rGO@Ag2O/TiO2三元复合材料具有强的可见光吸收能力和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