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的电位分布及电位在波动范围内的概率分布密度,获得了电沉积银系统的最佳床层膨胀率,并就温度对银沉积速率的影响、电流效率随Ag~(+)浓度的变化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采用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分别对实验室配制的Ag十溶液和铜生产厂取样涂进行了银回收实验,表明该工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有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孙启文  朱英 《化工学报》1991,42(5):526-533
以电沉积金属银为实验体系,对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的电位波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床层膨胀率、外加电压、流化状态等因素对电位波动的影响,并验证了本文(I)所提出的导电机理.  相似文献   

4.
5.
孙启文  朱英 《化工学报》1991,42(5):519-525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中电位波动现象的成因及特性;提出了新的颗粒与溶液界面的导电机理;建立了研究电位波动现象的实验装置和数据处理方法,为发展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微型流化床反应器液相冷态进样停留时间分布模拟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出气、液相流量变化对微型流化床反应器液相停留时间的影响规律,借助Fluent软件对反应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其速度、压力分布特性和反应器出口液相浓度的变化曲线。采用示踪剂侧面脉冲进样法,实验测定了反应器中液相的停留时间分布。结果表明,气相流量和液相流量均对液相停留时间有明显的影响,气、液相流量为410L/h时,液相平均停留时间可以控制在1.1110L/h时,液相平均停留时间可以控制在1.111.89s;气、液相流量的增加均会导致液相停留时间的减少,但气相流量对停留时间的影响要大于液相流量对液相停留时间的影响。数值模拟与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发现二者结果吻合良好,模型可用。  相似文献   

7.
在喷射环流三相流化床反应器中,应用本文所开发的内热式热膜流体速率探头,获得了带有沉降分离区的夹套式环流反应器在不同压力、气量、流量条件下,不同轴向位置的液体速率分布规律。对于本文所述这类反应器,喷射区流体运动速率最大;自喷口向上,速率先是随距离的增大易急骤下降,然后逐渐向一渐近点逼近;当进入环隙转折口处时,由于气体的逸出及流道的变化液速急骤下降;凝固相进入环隙时,液速随距离的变化也存在渐近点。当采用变径结构时,流道面积突变处的液速变化率仅次于喷射入口区。在环流反应器中,液速主要取决于喷射动能及气提推动力,受液体进料量及压力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许文林  刘河洲 《化工学报》1993,44(4):383-388
建立了测定固定床电化学反应器床层内电势分布的实验装置,由计算机采样测定了床层内的电势分布,并将实验结果与文献中的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文献所建立的反应器模型和模型方程求解方法的正确性.在不同操作模式下用实验方法考察了各因素对床层内电势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型下行式循环流化床反应器颗粒浓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双光路光纤密度探头研究了内径418mm,高18米大型下行式循环流化床(其中下行床部分长度6.5m)反应器中的颗粒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大直径下行床中颗粒浓度沿径向呈现中心均匀,近壁处存在高浓环形区的分布,这类似于小直径反应器中的结果,随着反应器直径的增加,颗粒浓度分布最大值的径向位置向边壁方向移动,即:当下行床放大时,中心颗粒浓度均匀分布区的面积占整个床层截面积的比例增大,在一种特殊设计的下行床边壁结构中测量了颗粒浓度沿径向的分布,实验结果说明边壁效应对下行床近壁区颗粒浓环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了解下行床反应的放大特性。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测定固定床电化学反应器床层内电势分布的实验装置,由计算机采样测定了床层内的电势分布,并将实验结果与文献中的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文献所建立的反应器模型和模型方程求解方法的正确性.在不同操作模式下用实验方法考察了各因素对床层内电势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电沉积银纳米膜的光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沉积制备的银纳米膜的X 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表明,纳米膜中的银显示出银元素的特征峰;采用四探针测试仪测量银纳米膜的电导率,发现银纳米膜的电导率比纯银要下降两个数量级;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银纳米膜的衍射峰相对于纯银发生了宽化,计算得出平均颗粒大小为50n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了纳米膜的吸光度,其吸收峰发生"蓝移";银纳米膜的熔点也会变低;用椭圆偏振仪测试不同波长下的复折射率和复介电常数及纳米膜的厚度;用Z 扫描装置测量出银纳米膜具有非线性折射性质,并计算了非线性折射系数n2达2 34×10-11esu。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一维反应器模型对扩散控制下固定床电化学反应器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对反应器的优化操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立了液固两相流在弯管中的运动微分方程,提出了一种由流化床压降计算流化床中固体颗粒膨胀高度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固体颗粒浓度分布的经验计算式。本文建立了一套模拟循环流化床蒸发器流动状况的二维装置,采用CCD图象采集与处理系统对不同的操作条件下惰性固体颗粒在床中的浓度分布进行测量,实验表明模型较为准确,可用于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14.
王辅臣  于广锁 《化工学报》1997,48(2):193-199
以双通道交叉射流喷嘴为射流源,在直径1000mm、高4000mm的大型冷模装置上,测定了射流携带床气化炉内的冷态浓度分布,考察了喷嘴环隙和中心射流动量比对宏观混合过程的影响;给出了无量纲径向浓度分布、无量纲最大浓度和混合分数的轴向衰减以及无量纲浓度半半径沿轴向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当溶液中含有溴化物时,Fe(Ⅲ)络合物与银电极之间的反应较慢。如果使用碘化物、反应会加快。电流加和原理和溶度积常数可用来解释碘化物对Fe(Ⅲ)络合物氧化金属银反应加速作用机理。在电极表面上氧化形成的AgI较之溴化银更难用硫代硫酸盐络合除去。 在含有Fe(Ⅲ)络合物的溴化物和碘化物混合溶液中,卤化银在银电极表面上的生成速率随溶液中碘化物浓度的增大先是下降,然后上升。因为AgI较低的溶度积常数,AgI/Ag的阳极化曲线与Fe(Ⅲ)络合物/Fe(Ⅱ)络合物氧化还原对的阴极化曲线间较负的混合电位,在浸入含有少量碘化物和一定浓度溴化物的Fe(Ⅲ)络合物溶液的银电极表面上,优先生成AgI。  相似文献   

16.
文章的第二部分介绍了电化学阻抗谱在金属(包括锌、铜、镍、铅、铬)及合金(锌–铁、钴–镍、镍–钼)电沉积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电化学阻抗谱在各种金属及合金的电沉积研究中的应用。文章分3期连载。第一部分介绍了电化学阻抗谱的基础知识,包括复数、复阻抗的概念,以及在各种常见条件下电解池的等效电路图。  相似文献   

18.
以VPO催化剂上正丁烷选择氧化制顺酐为例 ,对以变价金属复合氧化物为催化剂、按照氧化 -还原机理进行的一大类烃类选择氧化反应催化循环的温度匹配问题进行了初步模拟 .结果表明 ,使烃类选择氧化 (催化剂被还原 )和催化剂氧化再生分开进行 ,特别是根据催化剂氧化再生动力学的要求 ,适当调节再生过程的温度 ,既能明显改善反应系统的性能 ,又可以大幅度降低催化剂固体颗粒的循环量 ,取得节能降耗的效果 .本文介绍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9.
梁五更  张书良 《化工学报》1993,44(6):666-671
在内径为140mm、高为3m的有机玻璃设备中对液固并流向上的循环流化床中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相含率的研究表明,在循环流态化条件下,全床相含率轴向均匀分布;而径向具有显著的不均匀性,表现为中心区液相含率高,在r/R=0.7处液合率最低.颗粒循环速率的研究表明,在循环流态化区域,在一定的二次水流速下,颗粒循环速率不随总液速的改变而改变.由于在循环流态化下存在床层径向参数的不均匀性,因此床层的相合率与颗粒循环速率的关系与广义流态化方法预测的结果间存在差异,即在操作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床层内真实液合率比由广义流态化预测的低.  相似文献   

20.
对传统的管内阴极保护电位分布计算方法进行改进,以原位测得的极化曲线为依据,对阴极保护条件下不锈钢管内电位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其理论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而且能够预测分散能力随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